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小型喷气式无人机的进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593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小型喷气式无人机的进气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进气道,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需求的日益增加,特别是对无人机发射/回收、动力装置、飞行控制、隐身、有效载荷等方面独特的技术要求,使无人机系统成为有别于其他飞行器的独立系统。

由于小型无人机的尺寸一般较小,飞行速度也较低,航程和飞行高度都比较小。而飞机的进气道对于喷气式飞机性能的影响举足轻重,需要与飞机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发动机工作状态良好匹配。匹配不良的进气道轻则总压恢复低,气流能量损失大,会对飞机的性能造成巨大影响;重则湍流度高,发动机喘振,更严重的时候会造成发动机熄火,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因此针对于无人机“小低慢”的特点,需要进气道的设计有其特殊性。

由于飞翼布局无人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机身,内部空间高度小,飞机中轴线附近空间难以利用。若要在中轴线上布置进气道,需要增加飞机的相对厚度,这将造成飞机的形状阻力增加,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

对于有隐身性能要求的军用无人机而言,进气道属于大散射源,除去进气道本身的雷达波散射之外,进气道边缘的散射同样可以对飞机的隐身性能造成破坏,因此进气口的位置选择同样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低速无人机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内部空间小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小型喷气式无人机的进气道,该进气道使用左右两侧进气,进气口下缘与飞机机翼前缘重合,两侧进气道在扩压后在机身中部发动机前合并,减少机头空间的占用,克服了中轴线处进气道与飞行控制计算机、陀螺仪等电子元器件争抢空间的问题;同时通过合理设计的进气道截面,减小进气道体积,节约内部空间,允许在飞机重心前布置更多部件,有利于飞机的配平。

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小型喷气式无人机的进气道,进气道为y形,划分进气口整形段、扩压段、合并段、收缩整流段;

两个进气口在飞翼上表面,且进气口下边缘和飞翼前缘重合,进气口整形段为钟型,出口面积小于入口面积的90%,两侧的扩压段在完全扩压后通过合并段进行合并,通过收缩整流段进行收缩整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有利于内部结构布置。在小型无人机上使用双侧进气布局,有利于在机头布置电子设备,同时有利于整机配平;

(2)本发明有利于军用无人机隐身。在机翼前缘布置进气口,相比于其他进气位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增加无人机的散射源;

(3)本发明有利于低速性能提高。进气口面积较大,因此具有较大的捕获面积,低速下总压恢复高,对于进气道的低速性能有较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进气道截面图。

图中:

1-进气口整形段2-进气口3-#1控制截面

4-扩压段5-#2控制截面6-合并段

7-#3放样曲面8-#3控制截面9-收缩整流段

10-#4控制截面11-脊线12-#4放样曲面

13-脊线14-#1放样曲面15-#2放样曲面

16-脊线17-中轴线18-#1修剪曲面

19-#3’放样曲面20-#4’放样曲面21-发动机轴线

22-飞翼前缘23-进气口下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小型喷气式无人机的进气道,如图1所示,该进气道大体形状为y形,可以划分为4部分:进气口整形段1,扩压段4,合并段6,收缩整流段9。

所述的进气口整形段1,包括进气口2、#1控制截面3和#1放样曲面14。进气口2为带尖角的曲边四边形,形状根据飞机对外形的要求确定。进气口2的下边缘23与飞机的前缘22重合。#1控制截面3的面积略小于进气口2的面积(约80%~90%),曲边形状与进气口类似,但圆滑曲线的尖角外形,使之曲率连续。#1放样曲面3的脊线13切线方向在进气口处与飞机巡航状态的迎角与侧滑角相匹配,并偏向中轴线17方向1°~3°,根据飞机侧滑角的统计期望值确定。

所述的扩压段4,包括#2控制截面5和#2放样曲面15。#2控制截面5的面积大于#1控制截面3面积(约1.05倍~1.15倍),截面基础形状为半圆形,尖角圆滑过渡使之曲率连续。#2放样曲面的脊线16分别与#1放样曲面的脊线13终点和#4放样曲面半部分的脊线11的起点相切。

所述的合并段6,包括#3控制截面8和#3放样曲面7、#3’放样曲面19、#1修剪曲面18。#3控制截面8为圆形,面积等于#2控制截面5的两倍,并与发动机轴线21方向垂直。#3放样曲面7和#3’放样曲面19共同构成了合并段的外侧曲面,#1修剪曲面18为修剪得到的内侧曲面。

所述的收缩整流段9,包括#4控制截面10、#4放样曲面12和#4’放样曲面20。#4控制截面10连接发动机,截面为圆形,面积小于#3控制截面8(约90%~95%);同时该截面的面积满足发动机对于吸气与散热的需求。

该进气道使用在面向军用的无人机上,该无人机为飞翼布局固定翼飞机,其飞行高度范围不超过2500m,飞行速度不超过0.3ma(约367km/h),重量不超过200kg。

按照进气口位置选取原则,选取飞机迎风面作为开口曲面位置,进气口下边缘23与飞翼前缘22重合。这样进气口2的一个边缘便不会作为雷达波散射源出现,可以提高飞机的隐身性能。进气口2的展向位置则由机头设备的位置和大小决定,需要做到机头设备和进气道不会互相影响。考虑到大多数设备功率不大,热效应微弱,不会因此改变进气道的气流状态,进气口2可以紧挨设备舱布置,并共用一处壁面,进一步减轻机体重量。

通过cfd等手段计算巡航状态时的当地气流方向。由于贴近机体表面的气流不可避免地存在展向流动,进气口需要向内侧偏转;由于存在飞行迎角的原因,进气口还需要向下方偏转。但是由于有限展长机翼的原因,当地迎角并不等于几何迎角,需要cfd等手段确定。根据计算结果,将进气道的进气口整形段脊线13向下并向内偏转。进气口整形段1属于钟型进气口,即进气口截面积大于排气口截面积。这样的安排可以提高进气口捕获面积,并提高在低速下的进气道总压恢复。

#4放样曲面脊线11的位置需要由发动机确定。由于脊线连续的限制,#4放样曲面脊线11应和前序的#1放样曲面的脊线13、#2放样曲面的脊线16保持连续,因此该脊线应穿过#4控制截面10的右半部分的重心位置,并与发动机轴线21平行。接下来,保证两个端点处分别与#1放样曲面的脊线13、#2放样曲面的脊线16保持曲率连续,可以确定一条样条曲线。取这条曲线在#2控制截面5之前的部分,即为#2放样曲面的脊线16,这样整条脊线得到了确定。

由发动机进气量和散热量的要求,可以确定进气道末端的#4控制截面10,即接发动机入口处直径。依据此末端直径可依次计算得各截面(进气口2,#1控制截面3,#2控制截面5,#3控制截面8)的面积。#2控制截面5的面积是#1控制截面3面积的1.15倍,使得#2放样曲面15形成扩压流道,气流在此处流速降低,静压提高。由于发动机的工作空气流速有限,因此扩压流道是必须的,使得进气状态能够匹配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合并段6是等截面积流道,也即是说#3控制截面8的面积是#2控制截面5面积的两倍,空气在其中是等速流动的。收缩整流段9是收缩流道,空气在其中加速;此段的作用是使进气道合并后可能形成的涡旋通过气流加速而破裂,降低最终排出气体的湍流度,改善发动机工作状态。

#2控制截面5的位置需要用如下方法确定:

确定#2控制截面5的形状与尺寸后,顺#2放样曲面的脊线16绘制其包络面。由于该脊线与机身轴线17之间的距离一定小于#2控制截面5的重心到其内侧边缘的距离,该截面必然会在某个位置a与机身对称平面相交。假设存在一个与#2控制截面5的面积相等的半圆,其半径为d,那么从a点起,顺#2放样曲面的脊线16向上游按测地距离测量距离d,得到点b,#2控制截面5的位置就在点b处。

因此进气道可以唯一确定,将各个截面平滑过渡即为进气道外形曲面。

本发明的实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例之一,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实例,具备1.两个进气口在飞翼上表面,且进气口下边缘和飞翼前缘重合;2.进气口整流段为钟型,即出口面积小于入口面积的90%;3.两侧的进气道在完全扩压后再合并、收缩整流,以上三个特征的进气道,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