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动力设备上的连接装置和涵道风扇及无人机,尤其适用于无人机。
背景技术:
涵道风扇是飞机重要的动力系统,其安装稳定性以及外涵道和机身之间流场的流场特性取决机身和涵道的相对位置,以及对应连接件间的构型和连接方式。暴露在机身外的连接件大多要考虑气动外形,以减小所造成的阻力和潜在的引发气流分离的可能性。同时,连接件要足以应对震动及相应的剪切应力,尤其在飞机切换姿态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目前,常规的连接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常规连接件虽然能够保证结构强度,但是对外涵道和机体间气动的影响比较大,使诱导阻力大大提升;
2、普通连接件的适配性以及可互换性无法满足要求;
3、普通连接件难以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安排电机走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力设备上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能够最小化由连接件引起的飞行器和动力系统之间气流的紊乱程度、帮助流场平稳过渡。
一种用于动力设备上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连接装置本体一端用于与动力设备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连接件连接,连接装置本体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翼型截面构成,多个翼型截面的边缘通过流线型曲面连接,流线型曲面为翼型截面改变尺寸、相对位置、攻角进行连续性放样过渡形成。
由于连接装置本体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翼型截面构成,每一个截面有针对前方来流的攻角位置,可保证此处气流的平稳通过,最小化气流分离的可能,用于飞行器时,连接装置更加适应动力设备与飞行器主体间的局部流场情况,减小飞行器整体的阻力。
进一步的,连接装置本体设置有导线槽。
方便电机走线,而且中空的导线槽减小了连接装置的总重量,其它未镂空部分能保证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连接装置本体与待连接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导线槽。
设置连接块便于与连接端连接,设置第一导线槽便于电机走线。
进一步的,连接装置还包括与连接块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端,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第二导线槽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导线槽与第二导线槽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动力系统,使其具有可换性。
进一步的,连接端为带开口侧的半包围式结构,连接端的开口侧套接在连接块的外部。
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而且使两者连接得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连接端与其开口侧相对的端面呈翼形结构。
便于连接端与待连接件之间的连接,使两者的连接处能够良好结合,保证流场平稳过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涵道风扇,该涵道风扇与飞行结构连接处的气流能够平稳通过,减小飞行器整体的阻力。
一种涵道风扇包括涵道和设置在涵道内部的动力装置,涵道外部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用于动力设备上的连接装置。
由于用于动力设备上的连接装置的装置本体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翼型截面构成,每一个截面有针对前方来流的攻角位置,可保证此处气流的平稳通过,最小化气流分离的可能,减小飞行器整体的阻力。
进一步的,连接装置本体与涵道一体成型。
连接装置本体和外涵道通过3D打印或注塑一体成型,既保证结构强度,又减小重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飞行阻力小,重量轻,易更换涵道风扇。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涵道风扇,机身与涵道风扇通过连接装置本体连接。
该无人机具有飞行阻力小,重量轻,易更换涵道风扇等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用于动力设备上的连接装置,由于连接装置本体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飞机翼型截面构成,每一个截面有针对前方来流的攻角位置,可保证此处气流的平稳通过,最小化气流分离的可能,用于飞行器时,连接装置更加适应动力设备与飞行器主体间的局部流场情况,减小飞行器整体的阻力;
2、本发明示例的连接装置还包括与连接块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端,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导线槽,第一导线槽与第二导线槽位于同一直线,便于更换动力系统,使其具有可换性;
3、本发明的涵道风扇,由于该涵道风扇的涵道外部设置有用于动力设备上的连接装置,使其与飞行器主体连接处的气流能够平稳通过,减小飞行器整体的气动阻力;
4、本发明示例的连接装置本体与涵道一体成型,既保证结构强度,又减小重量;
5、本发明的无人机,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涵道风扇,机身与涵道风扇通过连接装置本体连接,使得该无人机具有飞行阻力小,重量轻,易更换涵道风扇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用于无人机涵道风扇与机身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本体与连接端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本体与连接端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4的A-A剖面图;
图1-5中,1-连接装置本体,11-翼型截面,2-外涵道,3-连接块,4-螺母孔,5-螺钉孔,6-连接端,7-第一导线槽,8-第二导线槽,9-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无人机涵道风扇与机身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1,连接装置本体1一端用于与涵道风扇的外涵道2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机身连接。
如图2所示,连接装置本体1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翼型截面11构成,多个翼型截面11的边缘通过流线型曲面连接,流线型曲面为翼型截面11改变尺寸、相对位置、攻角进行连续性放样过渡形成。
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本体1与机身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3,连接块3上设置有第一导线槽7。
连接装置还包括与连接块3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端6,连接端6上设置有第二导线槽8,第一导线槽7与第二导线槽8连通,优选地,第一导线槽7与第二导线槽8位于同一直线。
连接端6为带开口侧的半包围式结构,连接端6的侧壁上设置有螺母孔4,连接块3的侧面上对应设置有螺钉孔5。
连接端6与其开口侧相对的端面呈翼形结构,且设置有螺钉孔9,通过螺钉孔9与机身连接。
如图4-5所示,连接端6的开口侧套接在连接块3的外部,连接端6上的螺母孔4与连接块3上的螺钉孔5位置对应,通过螺钉固定。
连接装置本体1与外涵道2可以通过3D打印或注塑一体成型。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其工作原理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本实施例为例,连接装置本体1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翼型截面11构成,由于每一个翼型截面11有针对前方来流的攻角位置,可保证此处气流的平稳通过,最小化气流分离的可能,该连接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通过连接杆或者架的通用连接方式,能够更加适应外涵道和机身间的局部流场情况,减小无人机整体的气动阻力。
中空的导线槽减小了连接装置的总重量,其它未镂空部分能保证结构强度。
连接装置本体1上的连接块3与连接端6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尺寸的涵道风扇,使涵道拆装具有可换性。
连接装置本体1与外涵道2可以通过3D打印或注塑一体成型,既保证结构强度,又减轻重量。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中,连接装置本体1与外涵道2不限于实施例所述的一体成型,还可以采用胶粘、铆钉等连接方式;
连接端6与机身不限于实施例所述采用螺钉连接,也可以采用胶粘,或者胶粘与螺钉结合的方式连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发明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