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4954阅读:3198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起落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作的不载人飞行器。目前,无人机已被广泛的应用到气象、农业、勘探、摄影、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缉毒缉私、边境巡逻、治安反恐等领域。现有技术无人机的起落架一般都是机身两侧设置的长条形起落架,且不能折叠,因此,不利于凹凸地面的降落,而且在飞行中起落架会增大飞行阻力,耗能大。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用于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具有圆柱形机身,无人机起落架包括电机、升降块和支撑腿,所述电机安装固定在机身内底部,电机输出轴为螺纹轴,升降块与电机输出轴螺纹配合,沿机身周向均匀布置四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滑动铰接在升降块顶面,另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二支撑杆顶端,第二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且第三支撑杆向机身内侧倾斜,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位于机身外侧,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靠近与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铰接在机身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杆,所述机身内壁设有竖直滑槽,连杆的一端与升降块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配合在滑槽中。此种结构的设计可以起到对升降块导向的作用,并且保证升降块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此种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得支撑腿在向上翻转一定角度后,第三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而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也保证支撑腿不用翻转过高而与上方的螺旋桨产生干涉。

作为优选,还包括加强杆,加强杆的顶端铰接在机身外壁,底端滑动铰接在第二支撑杆上。加强杆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加强支撑腿的支撑作用,增强支撑腿的承载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支撑杆底端设有支脚,在第三支撑杆底端开设盲孔,支脚的顶端滑动配合在盲孔中,且在支脚顶端与盲孔底部之间安装有减震弹簧。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支撑腿的减震能力,在无人机降落时,大幅度减小冲击力。

作为优选,所述支脚底端为锥形。这种支脚结构不仅仅利于无人机着陆支撑,而且在飞行时可以降低受到的风阻。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外壁设有与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匹配的凹槽,当支撑腿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配合在凹槽中。这种结构的设计可以减小无人机飞行时的阻力,降低能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机身周向布置有四个支撑腿,有利于在凹凸不平地面上的降落,而且支撑腿可收拢,有利于降低无人机飞行时受到的风阻,并且减震性能优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腿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腿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三支撑杆与支脚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升降块与机身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无人机起落架,所述无人机具有圆柱形机身1,无人机起落架包括电机2、升降块3和支撑腿。

在机身1底部设有电机安装空间4,所述电机2倒置安装固定在电机安装空间4底部,电机输出轴为螺纹轴,升降块3为圆形,且中心开设螺纹孔,升降块3与电机输出轴螺纹配合。

沿机身1周向均匀布置四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包括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5一端滑动铰接在升降块3顶面,另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二支撑杆6顶端,第二支撑杆6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5上靠近与第二支撑杆6的连接处铰接在机身1上。所述第三支撑杆7向机身1内侧倾斜,且第二支撑杆6与第三支撑杆7之间的夹角为140°,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位于机身1外侧。

所述升降块3顶面对应四根第一支撑杆5沿径向开设滑槽8,滑槽8中滑动配合滑块9,第一支撑杆5端部铰接在滑块9顶部。所述滑槽8两端为盲端,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

为了保证升降块3运动的稳定性,以及对升降块3导向,在电机安装空间4内壁设有竖直滑槽10,竖直滑槽10与电机输出轴平行,在升降块3与竖直滑槽10之间设有4根连杆11,4根连杆11沿升降块3周向均匀设置,所述连杆11的一端与升降块3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配合在滑槽10中。

为了增强支撑腿的支撑作用和承载能力,还设有加强杆12,加强杆12的顶端铰接在机身1外壁,底端滑动铰接在第二支撑杆6上。

所述第二支撑杆6上对应加强杆12底端开设滑槽,滑槽沿第二支撑杆长度方向设置,滑槽中滑动配合滑块,加强杆12底端铰接在滑块顶部。所述滑槽两端为盲端,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

所述第三支撑杆7底端设有支脚13,且支脚13底端为锥形,在第三支撑杆7底端开设盲孔,支脚13的顶端滑动配合在盲孔中,且在支脚13顶端与盲孔底部之间安装有减震弹簧14。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支撑腿的减震能力,在无人机降落时,大幅度减小冲击力。

所述机身1外壁设有与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匹配的凹槽15,当支撑腿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配合在凹槽15中。这种结构的设计可以减小无人机飞行时的阻力,降低能耗。

在无人机飞行时,第一支撑杆5位于水平状态,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配合在机身1外壁的凹槽15中。在无人机着陆时,电机输出轴旋转,从而带动升降块3下移,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杆5向下转动,该第一支撑杆5以与机身1的铰接点为支点向下转动,同时,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向上转动,直到第三支撑杆7处于竖直状态为止。

本实用新型有四个支撑腿,无人机着陆时在四个方向进行支撑,有利于无人机在凹凸不平地面上的平稳降落,并且支脚13与第三支撑杆7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4,受压大的减震弹簧14压缩得更短,因此可以微调各个支脚13之间的高度差,使无人机降落后尽量保持平衡。而且支撑腿收拢后,减小了无人机的受风面,有利于降低无人机飞行时受到的风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