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9299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严格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渐涌现出更多的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了经济与文化的综合体。高层建筑因为楼层更高,在空间跨度以及功能设计上具有的难度更大,一旦发生火灾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消防系统支撑,将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灾难,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威胁,因此,高层楼宇建设的发展尽管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空间,但也为消防安全救生体系突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在高层楼宇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对消防安全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上仍存在不足。

受工作原理和物理极限影响,用于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外部救援的特种消防车辆装备普遍存在车体宽大、展开面积大、供给和保障装备复杂等特点,由此带来诸多受救援现场限制,救援及其保障装备“进不去”、“展不开”、“够不着”的应用问题,影响了救援装备性能的发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通过无人机投放灭火弹来扑灭高层火灾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CN205854503U公开了一种悬浮无人机灭火系统,其包括无人机机身、安装在无人机机身上的灭火弹发射筒和视频采集器,在使用时通过视频采集器来观察火灾现场的情况,便于操作者了解火焰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发射灭火弹提供了视角,可以实现第一时间灭火。

但是现有的无人机灭火装置都是采用发射筒来装载灭火弹,当需要对不同的起火点发射灭火弹时,就需要在无人机上安装多个发射筒,导致灭火装置重量较大,从而使得无人机能够装载的灭火弹的数量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能够在装载较多灭火弹的同时,可以实现多点投放灭火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所述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包括能够容纳多个灭火弹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出料口的上方,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斜板,以使得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灭火弹能够从所述进料口向所述出料口滚动,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件和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移动以阻挡或者敞开所述出料口的驱动件,当所述阻挡件阻挡所述出料口时,所述灭火弹压在所述阻挡件上,当所述阻挡件敞开所述出料口时,所述灭火弹能够从所述出料口中滚出。

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为条状的阻挡带。

优选地,所述阻挡带为与所述灭火弹相配合的弧形。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阻挡件上,所述驱动件位于阻挡件的上方,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阻挡件上下移动,当所述阻挡件向上移动后,所述灭火弹能够从所述出料口滚出,当所述阻挡件向下移动后,所述灭火弹被所述阻挡件阻挡。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斜板连接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使得灭火弹从所述上腔室落入下腔室的落料口,所述斜板包括第一斜支撑板和第二斜支撑板,所述第一斜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隔板上,第一斜支撑板的上端位于所述进料口处,所述第一斜支撑板的下端位于所述落料口处,所述第二斜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所述第二斜支撑板的上端位于所述落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斜支撑板的下端位于所述出料口处。

优选地,所述落料口为圆形孔,所述落料口的直径等于所述灭火弹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为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圆形孔。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上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挡板的上端卡接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使得灭火弹从所述上腔室落入下腔室的落料口,所述隔板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灭火弹能够从进料口滚动到所述落料口,所述斜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所述斜板的上端位于所述落料口的正下方,所述斜板的下端位于所述出料口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通过将多个灭火弹放置在投放装置的壳体内,并在壳体上开设出料口,在壳体内安装斜板,使得灭火弹具有向出料口滚动的势能,通过在出料口上安装阻挡机构,可以阻挡灭火弹落下。当无人机携带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来到高层建筑物的着火点时,可以通过控制阻挡机构,使得一个或多个灭火弹从出料口落下,然后控制阻挡机构阻挡出料口,当无人机再移动到另一个着火点后,再控制阻挡机构,使得阻挡件敞开出料口,投下灭火弹,如此反复即可多点投放灭火弹。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能够在装载较多灭火弹的同时,可以实现多点投放灭火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侧板未示出;

图3是图2所示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侧板和右侧板未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顶板;16-底板;17-快装件;21-进料口;22-出料口;3-斜板;31-第一斜支撑板;32-第二斜支撑板;4-阻挡机构;41-阻挡件;42-驱动件;5-隔板;51-落料口;61-上腔室;62-下腔室;7-挡板;8-灭火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3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零部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适当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包括能够容纳多个灭火弹8的壳体1。所述壳体1可以为各种适当形状,为了便于盛放灭火弹8,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顶板15和底板16,所述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顶板15和底板16围成长方体状的盒装结构。其中所述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顶板15和底板16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焊接或者铆接等各种适当方式组装在一起。

在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所述进料口21位于出料口22的上方,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斜板3,以使得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灭火弹8能够从所述进料口21向所述出料口22滚动,所述出料口22上安装有阻挡机构4,所述阻挡机构4包括阻挡件41和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41移动以阻挡或者敞开所述出料口22的驱动件42,当所述阻挡件41阻挡所述出料口22时,所述灭火弹8压在所述阻挡件41上,当所述阻挡件41敞开所述出料口22时,所述灭火弹8能够从所述出料口22中滚出。

上述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固定在无人机机体上,然后将灭火弹8通过壳体1上的进料口21装入壳体1内,灭火弹8在斜板3的支撑下依次紧挨排布,并且具有向着出料口22滚动的趋势,当需要投放灭火弹8时,控制驱动件42驱动阻挡件41敞开出料口22,灭火弹8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口22滚出,实现灭火弹8的投掷。当需要暂停投掷灭火弹8时,可以控制驱动件42驱动阻挡件41阻挡出料口22,灭火弹8被阻挡件41阻挡而实现停止投放灭火弹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中使用的灭火弹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适当的灭火弹,优选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弹。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阻挡机构4可以控制灭火弹8从出料口22的进出,可以使用现有的各种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出料口22的装置,例如,可以在壳体1上安装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挡板打开或者关闭出料口22,或者可以在壳体1上安装舵机,通过舵机带动挡板旋转,以实现出料口22的打开或者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42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驱动件42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阻挡件41上,所述驱动件42位于阻挡件41的上方,所述驱动件42能够驱动所述阻挡件41上下移动,当所述阻挡件41向上移动后,所述灭火弹8能够从所述出料口22滚出,当所述阻挡件41向下移动后,所述灭火弹8被所述阻挡件41阻挡。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阻挡机构4运动更加灵活方便,优选地,参考图4所示,所述阻挡件41为条状的阻挡带。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阻挡球形的灭火弹8,所述阻挡带为与所述灭火弹相配合的弧形。即,所述阻挡带为向右凸出的弧形,从而增加与灭火弹8的接触面积,以在便于灵活控制的同时,可以稳固地阻挡灭火弹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件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件42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两个所述驱动件42的输出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阻挡带的两端,所述驱动件42能够驱动所述阻挡带上下移动,当所述阻挡带向上移动后,所述灭火弹8能够从所述出料口22滚出,当所述阻挡带向下移动后,所述灭火弹8被所述阻挡带阻挡。

所述驱动件42可以采用现有地能够输出直线运动的装置,优选采用电动伸缩杆。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1上开设的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各个位置上。具体地,所述进料口21可以设置在前侧板11或者后侧板12或者左侧板13或者右侧板14上,所述出料口22可以设置在前侧板11或者后侧板12或者左侧板13或者右侧板14或者底板16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口21和所述出料口22位于所述壳体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斜板3连接所述进料口21和所述出料口22,即所述进料口21设置在所述左侧板13上,所述出料口22设置在右侧板14上,所述斜板3的上端固定在左侧板13上,斜板3的下端固定在右侧板14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进料口21和所述出料口22位于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即所述进料口21和所述出料口22均开设在右侧板14上。

在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61和下腔室62,所述隔板5上开设有使得灭火弹8从所述上腔室61落入下腔室62的落料口51。

所述斜板3包括第一斜支撑板31和第二斜支撑板32,所述第一斜支撑板31固定在所述隔板5上,第一斜支撑板31的上端位于所述进料口21处,所述第一斜支撑板31的下端位于所述落料口51处,所述第二斜支撑板3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底板16上,所述第二斜支撑板32的上端位于所述落料口5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斜支撑板32的下端位于所述出料口22处。

上述结构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在使用时,当位于下腔室62的灭火弹8被投放出去时,位于上层的灭火弹8会从落料口51落入下腔室62,保证下腔室62内的灭火弹8具有较大的势能,从而保证投弹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灭火弹8在从上腔室61落到下腔室62中时被卡住,优选地,所述落料口51为圆形孔,所述落料口51的直径等于所述灭火弹8的外径。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避免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灭火弹8从进料口21中滚出,如图2所示,所述进料口21为开设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的圆形孔。

如图1所示,在所述进料口21上安装有挡板7,所述挡板7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壳体1上,挡板7的上端卡接在所述壳体1上。通过在进料口21上设置挡板7,可以在向壳体1内放置完灭火弹8后,将进料口21关闭,也可以避免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灭火弹8从进料口21中滚出。其中所述挡板7的卡接只要能够实现挡板7的开合即可,卡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适当卡接方式,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适当参考图3所示,所述进料口21和所述出料口22位于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在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61和下腔室62,所述隔板5上开设有使得灭火弹8从所述上腔室61落入下腔室62的落料口51,所述隔板5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灭火弹8能够从进料口21滚动到所述落料口51,所述斜板3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底板16上,所述斜板3的上端位于所述落料口51的正下方,所述斜板3的下端位于所述出料口22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隔板5倾斜设置,可以只在下腔室62中设置斜板3,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的结构。

为了方便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安装在无人机机体上,优选地,如图1所示,可以在壳体1的顶部安装快装件17,通过快装件17实现灭火弹垂直投放装置的快速安装。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