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型飞机用矢量动力电机倾转装置。
背景技术:
:
目前对于飞行器的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舵面动作来实现,例如:水平尾翼后缘的升降舵用来实现飞机升降,通过传动机构使升降舵向上或向下偏转,升降舵偏转产生的附加空气动力和力矩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升降舵向下偏转,使水平尾翼升力增大,产生一个使飞机机尾上升的力矩,飞机实现下俯。
然而现有的模型飞机尾翼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模型飞机在飞行中的受阻面积大,会造成阻废;二是在大机动飞行中需要产生较大的控制力矩,因此需要机翼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因而增加了结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用于替代现有尾翼的模型飞机用矢量动力电机倾转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型飞机用矢量动力电机倾转装置,包括一端安装在模型飞机机体前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前端竖向铰接有一用以安装矢量动力电机的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下端固联有一摇臂,所述摇臂的后端与一连杆的前端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后端与一曲柄相铰接,所述曲柄由一安装在模型飞机机体上的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与模型飞机机体前端固联的第一座板,所述第一座板的前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第一铰接板;所述电机座包括用于安装矢量动力电机的第二座板,所述第二座板的后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二铰接板与第一铰接板经第一铰接轴竖向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摇臂固联在第二座板的下端中部,摇臂后端倾斜设置有若干并排的铰接调节孔,所述连杆经第二铰接轴与一铰接调节孔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舵机设置在固定座的后侧,舵机的输出轴与曲柄的上端相连,以驱动曲柄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便捷可靠,通过舵机、曲柄、连杆以及摇臂驱使电机座上下转动,实现矢量动力电机拉力的二元矢量变化,代替传统舵面动作,减少了由于舵面变化造成的阻力,提高了矢量动力电机拉力的利用率,同时由于直接利用了矢量动力电机拉力方向的变化,提高了模型飞机的动作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冲调节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爬升调节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固定座与调节座的连接构造示意图。
图中:
1-模型飞机机体;2-固定座;201-第一座板;202-第一铰接板;3-电机座;301-第二座板;302-第二铰接板;4-摇臂;401-铰接调节孔;5-连杆;6-曲柄;7-舵机;8-第一铰接轴;9-第二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型飞机用矢量动力电机倾转装置,包括一端安装在模型飞机机体1前端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前端竖向铰接有一用以安装矢量动力电机的电机座3,所述电机座3的下端固联有一摇臂4,所述摇臂4的后端与一连杆5的前端相铰接,所述连杆5的后端与一曲柄6相铰接,所述曲柄6、连杆5以及摇臂4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曲柄6由一安装在模型飞机机体1上的舵机7驱动旋转;通过舵机7、曲柄6、连杆5以及摇臂4驱使电机座3上下转动,实现矢量动力电机拉力的二元矢量变化,代替传统舵面动作,减少了由于舵面变化造成的阻力,提高了矢量动力电机拉力的利用率,同时由于直接利用了矢量动力电机拉力方向的变化,提高了模型飞机的动作速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2包括与模型飞机机体1前端固联的第一座板201,所述第一座板201的前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第一铰接板202;所述电机座3包括用于安装矢量动力电机的第二座板301,所述第二座板301的后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第二铰接板302,所述第二铰接板302与第一铰接板202经第一铰接轴8竖向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摇臂4固联在第二座板302的下端中部,摇臂4后端倾斜设置有若干并排的铰接调节孔401,所述连杆5经第二铰接轴9与一铰接调节孔401相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舵机7设置在固定座2的后侧,舵机7的输出轴与曲柄6的上端相连,以驱动曲柄6旋转。
本实施例中,俯冲调节时,舵机7驱动曲柄6向左转动,曲柄6向左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杆5和摇臂4向左运动,进而带动电机座3向下旋转,此时矢量动力电机安装与电机座3上,使得矢量动力电机拉力的方向得到调整,达到俯冲的目的;爬升时,当曲柄6在舵机7的驱动下向右旋转时,通过连杆5和摇臂6带动电机座3向上转动,使得矢量动力电机拉力的方形得到调整,达到爬升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