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距锁止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173发布日期:2018-09-18 22:4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螺旋桨小距止动结构设计,涉及一种小距锁止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螺旋桨是通过变距杆1的前后移动实现变桨距,螺旋桨变小距或反桨时,变距杆1向右移动,螺旋桨在低于小距角的桨距角下,会产生负拉力,这在空中是不允许的,但飞机着陆滑跑时螺旋桨须进行反桨来产生制动飞机所需之负拉力。现有的小距止动机构中见图1,桨壳8与活塞组件13、油缸6形成密闭油腔,拨叉组件11、活塞组件13与变距杆1通过螺纹连接,小距止动螺杆12、小距止动环9和反桨杆10通过螺纹连接;桨叶7通过拨叉组件11、变距杆1的前后移动旋转实现变桨距;小距止动环9上均布反桨杆10,反桨杆10上一定位置安装小距止动螺杆12,拨叉组件11、变距杆1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后,拨叉组件11被反桨杆10上的小距止动螺杆12阻挡,螺旋桨桨距被固定。此时,若要解除小距止动,须增大油腔油压,活塞组件13在增大的滑油压力的作用下,带动变距杆1、拨叉组件11、小距止动螺杆12、反桨杆10和小距止动环9一齐向右移动,小距止动被解除。该结构是通过油压控制小距止动环9、反桨杆10和小距止动螺杆12的位置,来限制变距杆1的移动。该小距止动结构结构复杂,反桨杆10须穿过桨壳8,导致桨壳8体积过大,整个螺旋桨既大又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必须设计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的小距止动装置,即当变距杆向右移动,带动桨叶转动到小距角位置时,变距杆移动受限,在特定条件下,又可以解除该种限制,使变距杆继续右移,桨叶转动到反桨位置,达到制动飞机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小距锁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距杆1、同心滑块2、圈形弹簧3、桨距锁片4、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油缸6;油缸6端面开有四个均布的导向槽,四个同心滑块2分别卧于导向槽中,并由桨距锁片4、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压装在油缸6的导向槽中,同心滑块2通过一个圈形弹簧3抱紧在变距杆1圆柱面上。

同心滑块2底面14及两侧面15分别与油缸6导向槽的底面及两侧面接触,并可以沿导向槽做径向滑动,桨距锁片4通过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固定在油缸6端面,并压住同心滑块2桨距锁片压装面16;将圈形弹簧3套在四个同心滑块2的凹面17,使4个同心滑块2变距杆接触面18同变距杆1的圆柱面贴合。

桨距锁片4为环形结构,其上均布4个通孔,用以安装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将桨距锁片4固定在油缸6端面上,将同心滑块2压装在油缸6的导向槽中。

圈形弹簧3为圈形结构,将圈形弹簧3套在4个同心滑块2凹面17,用以将4个同心滑块2抱紧在变距杆1圆柱面上。

变距杆1圆柱面上开一个环形凹槽,左侧壁为直角,右侧壁为30度斜坡,当同心滑块2沿变距杆1右侧壁滑入环形凹槽中时,由圈形弹簧3抱紧,同时被变距杆1环形凹槽左侧壁阻挡。

圈形弹簧3套在4个同心滑块2凹面17上,将4个同心滑块2抱紧在变距杆1圆柱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锁定小距角,在特定条件下,又可以解除该种限制。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螺旋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小距止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变距杆;6—油缸;7—桨叶;8—桨壳;9—小距止动环;10—反桨杆;11—拨叉组件;12—小距止动螺杆;13—活塞组件

图2本发明小距锁止动装置正视图

其中:1—变距杆;2—同心滑块;3—圈形弹簧;4—桨距锁片;5—桨距锁片固定螺钉;6—油缸

图3本发明小距锁止动装置俯视图

图4油缸结构示意图

图5桨距锁片结构示意图

图6同心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7变距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小距锁止动装置,包括变距杆1、同心滑块2、圈形弹簧3、桨距锁片4、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油缸6;油缸6端面开有四个均布的导向槽,四个同心滑块2分别卧于导向槽中,并由桨距锁片4、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压装在油缸6的导向槽中,同心滑块2通过一个圈形弹簧3抱紧在变距杆1圆柱面上。

如图6所示,同心滑块2底面14及两侧面15分别与油缸6导向槽的底面及两侧面接触,并可以沿导向槽做径向滑动,桨距锁片4通过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固定在油缸6端面,并压住同心滑块2桨距锁片压装面16;将圈形弹簧3套在四个同心滑块2的凹面17,使4个同心滑块2变距杆接触面18同变距杆1的圆柱面贴合。当变距杆1向右移动,移动到小距止动位置时,四个同心滑块2在圈形弹簧3的弹簧力作用下,落入变距杆1外圆柱面的环形凹槽中,使变距杆1无法继续移动,从而将螺旋桨锁定在小距角,转速升高时,同心滑块2沿油缸6导向槽径向向外滑动,同心滑块2变距杆接触面18与变距杆1的圆柱面分离,同心滑块2止挡面19同桨距锁片4内环面相碰时,同心滑块2停止滑动,小距锁打开。同心滑块2结构利用弹簧力和离心力的相互作用对变距杆1进行锁定和打开,原理简单,结构精巧。

如图5所示,桨距锁片4为环形结构,其上均布4个通孔,用以安装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桨距锁片固定螺钉5将桨距锁片4固定在油缸6端面上,将同心滑块2压装在油缸6的导向槽中,同心滑块2沿导向槽径向向外滑动时,桨距锁片4内环面同时起到止挡作用。

圈形弹簧3为圈形结构,将圈形弹簧3套在4个同心滑块2面17,用以将4个同心滑块2抱紧在变距杆1圆柱面上。

如图7所示,变距杆1圆柱面上开一个环形凹槽,左侧壁为直角,右侧壁为30度斜坡,当同心滑块2沿变距杆1右侧壁滑入环形凹槽中时,由圈形弹簧3抱紧,同时被变距杆1环形凹槽左侧壁阻挡。

圈形弹簧3套在4个同心滑块2面17,上,将4个同心滑块2抱紧在变距杆1圆柱面上,变距杆1移动到小距止动位置时,四个同心滑块2在圈形弹簧3的弹簧力作用下,落入变距杆1外圆柱面的环形凹槽中,使变距杆1无法继续移动,从而将螺旋桨锁定在小距角,转速升高时,同心滑块2的离心力大于圈形弹簧3的弹簧力,同心滑块2克服弹簧力沿油缸6导向槽径向向外滑动,从而解除小距止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