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46040发布日期:2019-02-12 22:19阅读:1252来源:国知局
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飞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大多数民用飞机上,比如中国商飞arj21、波音b737系列等,其客舱内的对于乘客进行充电的usb接口大多数设置在乘客座椅组件上,即乘客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乘客座椅组件上的usb接口就能实现充电,非常方便,但实际上,为了实现这种使用方便的充电方法,需要在每个乘客座椅内部布置很多线缆,众多线缆还得最终都汇聚到一个供电总机,这个供电总机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一般不会设置在飞机客舱内,且这些众多线缆显然提高了飞机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即现有大多数在民用飞机上所实现的供电方法提高了飞机内部结构复杂程度,且也不利于维护,这样当供电总机或者电缆出现问题,会影响供电的稳定性。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多数供电方法提高了飞机内部结构复杂程度所导致的降低供电稳定性的技术问题,且不利于维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电子设备通过连接线与充电接口连接,电源装置所输出的电压经过导线传输至充电接口,以实现对于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电源装置设置于间隔板所封存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充电接口位于第一旅客服务组件上,所述第一旅客服务组件和间隔板均设置在旅客通道上。

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包括usb接口和lightning接口。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0之前包括步骤:

步骤s1,电源装置检测充电接口是否产生上升沿电压脉冲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10。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包括步骤:

步骤s11,电子设备通过连接线与充电接口连接;

步骤s12,电源装置获取电子设备上所存储的第一识别标识编号;并判断所述第一识别标识编号与所存储的第二标准标识编号是否相同,若是,则执行步骤s13;

步骤s13,电源装置所输出的电压经过导线传输至充电接口,以实现对于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

步骤s14,若所述第一识别标识编号与所存储的第二标准标识编号不同,则进行警报提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乘客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连接线与充电接口进行连接后,然后,电源装置所输出的电压经过导线传输至充电接口,以实现对于电子设备供电;与传统的供电方式(usb接口设置在乘客座椅两侧的供电)不同,本发明所提供的供电方法,关键在于,电源装置设置于间隔板所封存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充电接口位于第一旅客服务组件上,所述第一旅客服务组件和间隔板均设置在旅客通道上,即本供电方法的电的来源(电源装置就位于乘客座椅上方)就非常接近乘客,且又没有众多线缆结构(电源装置通过导线连接至usb接口),当这种供电方法,比如供电失常时,维护人员直接对于内部空腔中的电源装置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即可,是容易进行维护的,不会对于供电稳定性产生影响,能够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飞机客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参考图1、图5、图6和图7,图1为本发明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民用飞机客舱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发明的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电子设备通过连接线与充电接口53连接,电源装置31所输出的电压经过导线32传输至充电接口53,以实现对于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电源装置31设置于间隔板10所封存的内部空腔100中,所述充电接口53位于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上,所述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和间隔板10均设置在旅客通道88上。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民用飞机客舱内供电方法,乘客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连接线与充电接口进行连接后,然后,电源装置所输出的电压经过导线传输至充电接口,以实现对于电子设备供电;与传统的供电方式(usb接口设置在乘客座椅两侧的供电)不同,本发明所提供的供电方法,关键在于,电源装置设置于间隔板所封存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充电接口位于第一旅客服务组件上,所述第一旅客服务组件和间隔板均设置在旅客通道上,即本供电方法的电的来源就非常接近乘客,且又没有众多线缆结构,当这种供电方法,比如供电失常时,维护人员直接对于内部空腔中的电源装置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即可,是容易进行维护的,不会对于供电稳定性产生影响。所述充电接口包括usb接口和lightning接口,以适应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如图9所示,所述电源装置包括控制器202、锂电池203、存储模块204和检测模块201,所述锂电池、存储模块和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

如图2所示,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0之前包括步骤:

步骤s1,电源装置检测充电接口是否产生上升沿电压脉冲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10。本优选实施例中,电源装置的检测模块201对于充电接口53上进行信号检测,通过检测充电接口上是否产生上升沿电压脉冲信号,若产生,表明充电接口与乘客的电子设备已成功连接,则执行步骤s10。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步骤s10包括步骤:

步骤s11,电子设备通过连接线与充电接口连接;

步骤s12,电源装置获取电子设备上所存储的第一识别标识编号;并判断所述第一识别标识编号与所存储的第二标准标识编号是否相同,若是,则执行步骤s13;

步骤s13,电源装置所输出的电压经过导线传输至充电接口,以实现对于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所述电源装置的存储模块204预先存储有第二标准标识编号,比如e-17座位,那这个e-17座位上方的电源装置中的第二标准标识编号为e-17;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第一识别标识编号包括用户信息,所述座位号是通过乘客输入并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内存中,比如坐在e-17(座位号)的乘客,想使用旅客服务组件上的充电接口53,将电子设备内的用户信息修改成“e-17”;即这个用户信息就与e-17座位上电源装置所存储的第二标准标识编号相同,这样就能实现充电,避免了飞机客舱内电源装置被误用、被偷用的问题,以提高一定安全性。该实施例是利用了电子设备的用户信息,是可以根据用户输入来进行更改的优势。如图4所示,优选地,还包括步骤:步骤s14,若所述第一识别标识编号与所存储的第二标准标识编号不同,则进行警报提示。基于步骤s14设置,以起到提示作用。

其中,参考图5、图6、图7、图8,所述电源装置31设置于间隔板10所封存的内部空腔100中,所述充电接口53位于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上,所述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和间隔板10均设置在旅客通道88上,所述旅客通道88是位于民用飞机客舱99的内部空间y中;具体地,所述旅客通道88上设置有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第二旅客服务组件21和间隔板10,所述间隔板一侧与第一旅客服务组件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旅客服务组件连接,所述间隔板10位于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和第二旅客服务组件21之间,所述电源装置31内置于所述间隔板10所封存的内部空腔100内,所述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上设置有充电接口53,所述充电接口53与电源装置31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间隔板10和第二旅客服务组件21依先后顺序呈直线状排列,还包括导线32,所述电源装置31通过导线32与充电接口53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旅客服务组件20上设置有空调吹风结构51和呼叫按钮52,所述呼叫按钮用于按动后以呼叫乘务员,具体为发出预设分贝的呼叫声;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存放旅客随身背包的存储仓30,所述存储仓30设置在旅客通道88上。

对于间隔板10所封存的内部空腔100;所述内部空腔100包括旅客通道88上开设的凹槽,具体地,所述旅客通道88上还设置有导轨33,所述间隔板10上设置有挂钩结构34,所述间隔板通过挂钩结构34安装在导轨33上,本优选实施例对于间隔板与通道组件的连接关系进行具体限定,以实现间隔版可通过挂钩结构卸下,此时将电源装置31置于间隔板内表面上,一同安装在导轨上,即相当于将电源装置31置于内部空腔100中,提高了客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得飞机客舱能够容纳更多乘客座椅,提高经济效益,且也便于维护人员对于供电系统进行快速维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