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翼连续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5990发布日期:2018-12-19 05:2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翼连续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翼连续除冰装置,属于飞机机翼除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结冰是导致飞机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飞机机翼、尾翼前缘的结冰,会导致翼型阻力增加,升力下降,临界攻角减小,以及操纵性和稳定性的恶化,特别会引起起飞和着陆状态下的飞机操纵性失控,从而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

当前飞机采用的是电加热除冰系统,是在飞机翼面前缘设置有电加热除冰组件,当机组人员发现飞机翼面前缘出现结冰气象后,进行人工启动除冰。这种电加热除冰系统中,结冰检测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现误除冰或者未进行除冰等状况;另外,人工操作方式会增加机组人员的工作量;再一方面,当出现结冰时,是人为设定一个预定的除冰周期,也可能会出现除冰不完全或者除冰完成后还继续加热除冰的状况,导致能耗较大,除冰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翼连续除冰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翼连续除冰装置,包括除冰模块、连接模块、驱动模块和支撑模块,其中,所述除冰模块包括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加热管、出气口、连接管和热风机,所述加热管设置于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内并且相互连通,所述加热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其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出气端从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的外壁穿出;所述加热管通过连接管与热风机连接;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至少三个上连接块、至少三个下连接块、以及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相应的连接杆和连接螺杆,所述上连接块分别固定在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的上方,并且相邻的上连接块采用连接杆可滑动连接;所述下连接块分别固定在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的下方,并且相邻的下连接块采用连接螺杆连接,所述下连接块与连接螺杆相连接的连接孔内设置有与连接螺杆相应的内螺纹;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电机固定在第二加热腔的下方并与下连接块可滑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连接螺栓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牵引车,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均与牵引车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的截面为半椭圆形,并且二者连接后组成环形结构。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块,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挡块的直径大于弹簧的直径。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可升降的杆件。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或气压缸体。

所述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内部的加热管采用蛇形管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燕尾形凸块,所述牵引车的上平台面设置有与之相应的燕尾槽。

所述牵引车上设置有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内设置有分别控制电机和液压或气压缸体中控台。

所述上连接块的连接孔处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连接杆与上连接块之间通过直线轴承连接。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本发明通过牵引车驱动除冰模块移动,电机带动连接螺杆旋转,连接螺杆通过下连接块驱动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向两端移动,即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逐渐远离,这种方式正好适应机翼外部轮廓的形状;待除冰模块移动至机翼的端部后,停止驱动牵引车,使牵引车后退,同时通过中控台使电机反转,即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逐渐靠近,使出气口始终紧贴机翼的表面,热气与机翼表面的冰层充分接触,除冰效果好;通过牵引车的移动实现连续物理除冰,相比于化学除冰的高成本和对机翼表面产生损伤外,本除冰装置成本低并且对机翼表面没有任何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除冰模块、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除冰模块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杆与上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支撑杆与牵引车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除冰模块,2、连接模块,3、驱动模块,4、支撑模块,5、第一加热腔,6、第二加热腔,7、加热管,8、出气口,9、连接管,10、热风机,11、上连接块,12、下连接块,13、连接杆,14、连接螺杆,15、电机,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第一支撑杆,19、第二支撑杆,20、牵引车,21、挡块,22、弹簧,23、液压或气压缸体,24、蛇形管,25、燕尾形凸块,26、燕尾槽,27、驾驶舱,28、中控台,29、直线轴承,30、机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机翼连续除冰装置,包括除冰模块1、连接模块2、驱动模块3和支撑模块4,其中,所述除冰模块1包括第一加热腔5、第二加热腔6、加热管7、出气口8、连接管9和热风机10,所述加热管7设置于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内并且相互连通,所述加热管7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其连通的出气口8,所述出气口8的出气端从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的外壁穿出;所述加热管7通过连接管9与热风机10连接;所述连接模块2包括至少三个上连接块11、至少三个下连接块12、以及上连接块11和下连接块12相应的连接杆13和连接螺杆14,所述上连接块11分别固定在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的上方,并且相邻的上连接块11采用连接杆13可滑动连接;所述下连接块12分别固定在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的下方,并且相邻的下连接块12采用连接螺杆14连接,所述下连接块12与连接螺杆14相连接的连接孔内设置有与连接螺杆14相应的内螺纹;所述驱动模块3包括电机15、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所述电机15固定在第二加热腔6的下方并与下连接块12可滑动连接,所述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16,所述主动齿轮16与连接螺栓14上的从动齿轮17相啮合;所述支撑模块4包括第一支撑杆18、第二支撑杆19和牵引车20,所述第一支撑杆18和第二支撑杆19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8和第二支撑杆19的下端均与牵引车20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的截面为半椭圆形,并且二者连接后组成环形结构。

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块21,所述连接杆13上套设有弹簧22,所述挡块21的直径大于弹簧22的直径。

所述第一支撑杆18和第二支撑杆19均为可升降的杆件。

所述第一支撑杆18和第二支撑杆19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或气压缸体23。

所述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内部的加热管7采用蛇形管24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18和第二支撑杆19的下端设置有燕尾形凸块25,所述牵引车20的上平台面设置有与之相应的燕尾槽26。

所述牵引车20上设置有驾驶舱27,所述驾驶舱27内设置有分别控制电机15和液压或气压缸体23中控台28。

所述上连接块11的连接孔处设置有直线轴承29,所述连接杆13与上连接块11之间通过直线轴承29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将驱动牵引车20,将该除冰装置移动至风机机翼上方,通过控制液压或气压缸23体使除冰模块1升至与机翼30相同的高度,由于机翼30的外部轮廓通常为由窄及宽状,通过牵引车20使除冰模块1由机翼30的尾部向机翼30的端部移动;从驾驶舱27内的中控台28打开电机15,同时驱动牵引车20移动,电机15带动连接螺杆14旋转,连接螺杆14通过下连接块12驱动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向两端移动,即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逐渐远离,这种方式正好适应机翼30外部轮廓的形状;待除冰模块1移动至机翼30的端部后,停止驱动牵引车20,使牵引车20后退,同时通过中控台28使电机反转,即第一加热腔5和第二加热腔6逐渐靠近,使出气口8始终紧贴机翼30的表面,热气与机翼30表面的冰层充分接触,除冰效果好;通过牵引车的移动实现连续物理除冰,相比于化学除冰的高成本和对机翼表面产生损伤外,本除冰装置成本低并且对机翼表面没有任何损伤。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