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飞机隐身机头。
背景技术:
机头是飞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之一,不仅要能安装设备、承载人员,同时还要具备低的气动阻力,对隐身飞机还需具有低可探测性。目前,公知的隐身飞机机头多采用单一的菱形截面形状,单一的菱形截面形状能满足机头装载雷达等探测设备的电性能要求,但是要对主翼面增升只能采用独立的边条实现,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独立的边条的引入会与机身侧面形成二面角,使得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增大,从而降低侧向隐身性能;同时,公知的隐身飞机从俯视图来看,机头的侧棱多采用曲线以实现从机头顶点到机头最大截面的过渡,反应在雷达散射截面方位角曲线上是一连串的波峰,这又增大了飞机突防时被敌方雷达探测的概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1720586033.8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带棱边的飞机机头,包括机头上表面、棱边及机头下表面,棱边通过大曲率样条将机头分为机头上表面与机头下表面,机头上表面与机头下表面由大曲率曲线桥接而成;棱边设置在机头两侧,从机头前缘沿设计方向从前至后延伸;通过棱边推迟并削弱机头涡强度,有效提高飞机的最大可用迎角和操作特性,同时减小飞机前向和前侧向的RCS值,增加被探测到的距离,从而提高飞机的隐身性能和生存力。但是其不足之处是棱边为大曲率样条曲线,在雷达散射截面方位角曲线上是一连串的波峰,与双折线侧棱边形成的两个波峰相比增大了被雷达探测到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隐身机头,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了改进,降低了飞机被雷达探测到的概率,使得机头能同时具备高气动效率和低可探测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飞机隐身机头,机头截面形状为低散射外形,所述机头以过渡点为分界点从前至后依次分为过渡连接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的横截面为菱形横截面,且后端的横截面为凹凸横截面,所述机头的侧棱为双折线结构,且过渡点在侧棱上。
本实用新型机头截面形状存在从菱形横截面到凹凸横截面的过渡,在满足机头设备安装空间需求和电性能要求的同时又能形成融合式边条截面对主翼面增升,避免了独立边条与机身侧面形成的二面角增大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因此不会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在俯视图视角下,将机头的侧棱设计为双折线结构,降低了突防时被雷达探测的概率,提高了生存力,同时相比于公开号CN 201720586033.8公开的一种带棱边的飞机机头将棱边设计为大曲率样条曲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飞机隐身机头将侧棱设计为双折线结构,可以把采用曲线侧棱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方位角曲线上的一连串的波峰转化为两个尖锐的波峰,降低突防时被雷达探测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普通隐身飞机不能同时很好地兼顾气动性和隐身性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点处于侧棱的转折点之前。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机头设备安装框的角点与过渡点重合。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机头的前端通过融合式边条渐变过渡连接后端,所述后端的凹凸横截面形成融合式边条截面,凹凸横截面形成融合式边条截面对主翼面增升,避免了独立边条与机身侧面形成的二面角增大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因此不会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克服了采用传统的独立的边条会降低飞机隐身性能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一种飞机隐身机头,机头截面形状为低散射外形,所述机头以过渡点为分界点从前至后依次分为过渡连接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的横截面为菱形横截面,且后端的横截面为凹凸横截面,所述机头的侧棱为双折线结构,且过渡点在侧棱上。本实用新型机头截面形状存在从菱形横截面到凹凸横截面的过渡,避免了独立边条与机身侧面形成的二面角增大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因此不会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且飞机隐身机头将侧棱设计为双折线结构,可以把采用曲线侧棱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方位角曲线上的一连串的波峰转化为两个尖锐的波峰,降低突防时被雷达探测的概率,克服了普通隐身飞机不能同时很好地兼顾气动性和隐身性的问题。
(2)所述机头的前端通过融合式边条渐变过渡连接后端,所述后端的凹凸横截面形成融合式边条截面,凹凸横截面形成融合式边条截面对主翼面增升,避免了独立边条与机身侧面形成的二面角增大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因此不会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克服了采用传统的独立的边条会降低飞机隐身性能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飞机隐身机头的轴测图;
图2为飞机隐身机头菱形横截面、凹凸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3为飞机隐身机头的俯视图;
图4为边条与棱边沿机头宽度轮廓线融合的过程示意图。
其中:1、机头;2、菱形横截面;3、凹凸横截面;4、转折点;5、过渡点;6、侧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飞机隐身机头,如图1、图4所示,机头1截面形状为低散射外形,所述机头1以过渡点5为分界点从前至后依次分为过渡连接的前端和后端,如图2所示,所述前端的横截面为菱形横截面2,且后端的横截面为凹凸横截面3,如图3所示,所述机头1的侧棱6为双折线结构,且过渡点5在侧棱6上。
本实用新型机头1截面形状存在从菱形横截面2到凹凸横截面3的过渡,在满足机头设备安装空间需求和电性能要求的同时又能形成融合式边条对主翼面增升,避免了独立边条与机身侧面形成的二面角增大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因此不会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在俯视图视角下,机头的侧棱6为双折线结构,相比于公开号CN 201720586033.8公开的一种带棱边的飞机机头将棱边设计为大曲率样条曲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飞机隐身机头将侧棱设计为双折线结构,可以把采用曲线侧棱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方位角曲线上的一连串的波峰转化为两个尖锐的波峰,降低突防时被雷达探测的概率,提高了生存力。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普通隐身飞机不能同时很好地兼顾气动性和隐身性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过渡点5处于侧棱6的转折点4之前,所述机头设备安装框的角点与过渡点5重合。本实用新型机头1截面形状存在从菱形横截面2到凹凸横截面3的过渡,在满足机头设备安装空间需求和电性能要求的同时又能形成融合式边条对主翼面增升,避免了独立边条与机身侧面形成的二面角增大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因此不会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在俯视图视角下,机头的侧棱6被设计为双折线结构,相比于公开号CN 201720586033.8公开的一种带棱边的飞机机头将棱边设计为大曲率样条曲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飞机隐身机头将侧棱设计为双折线结构,可以把采用曲线侧棱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方位角曲线上的一连串的波峰转化为两个尖锐的波峰,降低突防时被雷达探测的概率,提高了生存力。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普通隐身飞机不能同时很好地兼顾气动性和隐身性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4所示,所述机头1的前端通过融合式边条渐变过渡连接后端,所述后端的凹凸横截面3形成融合式边条截面,本实用新型机头1截面形状存在从菱形横截面2到凹凸横截面3的过渡,在满足机头设备安装空间需求和电性能要求的同时又能形成融合式边条对主翼面增升,避免了独立边条与机身侧面形成的二面角增大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因此不会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在俯视图视角下,将机头的侧棱6设计为双折线形式,相比于公开号CN 201720586033.8公开的一种带棱边的飞机机头将棱边设计为大曲率样条曲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飞机隐身机头将侧棱设计为双折线结构,可以把采用曲线侧棱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方位角曲线上的一连串的波峰转化为两个尖锐的波峰,降低突防时被雷达探测的概率,提高了生存力。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普通隐身飞机不能同时很好地兼顾气动性和隐身性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飞机隐身机头,如图1-4所示,机头1截面形状为低散射外形,所述机头1以过渡点5为分界点从前至后依次分为过渡连接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的横截面为菱形横截面2,且后端的横截面为凹凸横截面3,所述机头1的侧棱6为双折线结构,且过渡点5在侧棱6上;所述过渡点5处于侧棱6的转折点4之前;机头设备安装框的角点与过渡点5重合;所述机头1的前端通过融合式边条渐变过渡连接后端,所述后端的凹凸横截面3形成融合式边条截面。
本实用新型机头1截面形状存在从菱形横截面2到凹凸横截面3的过渡,在满足机头设备安装空间需求和电性能要求的同时又能形成融合式边条对主翼面增升,避免了独立边条与机身侧面形成的二面角增大机头侧向的雷达散射截面,因此不会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在俯视图视角下,机头的侧棱6被设计为双折线结构,相比于公开号CN 201720586033.8公开的一种带棱边的飞机机头将棱边设计为大曲率样条曲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飞机隐身机头将侧棱设计为双折线结构,可以把采用曲线侧棱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方位角曲线上的一连串的波峰转化为两个尖锐的波峰,降低突防时被雷达探测的概率,提高了生存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