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人机旋翼上的一种变距桨机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经过检索发现申请公布号为CN106184740 A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旋翼变距的装置,应用于多旋翼无人机,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包括若干个旋翼,所述用于旋翼变距的装置包括:主轴,若干个所述旋翼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主轴上;与所述旋翼数量相适配的传力臂,每一个所述传力臂与对应地一个所述旋翼活 动连接;上下滑块,所述上下滑块套设在所述主轴上,并与若干个所述传力臂活动连接;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上下滑块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舵机驱动所述上下滑块上下滑动,带动与所述上下滑块相连的一个或者若干个所述传力臂进行动作,进而通过一个或者若干个所述传力臂对应地带动一个或者若干个所述旋翼进行转动。该现有技术是通过舵机带动上下滑块滑动,从而对旋翼进行变距;由于滑块具有一定重量,舵机需要提供足够大的动力使滑块运动,因此能耗高;并且整体设备较重,飞行阻力大,航程短。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之不足,提供一种变距桨机构,方便快速进行变距,耗能少,重量轻,航程长。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距桨机构,包括舵机、传动组件、桨叶机架、摇臂组件、变距杆, 所述舵机与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安装在变距杆的一端,变距杆的另一端贯穿桨叶机架并位于桨叶机架外,所述桨叶机架呈圆筒形,所述摇臂组件安装在变距杆露在桨叶机架外的一端,摇臂组件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所述第一摇臂的一端与连接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摇臂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摇臂的另一端固定在变距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舵机的转动角度为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杆和拉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舵机,另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变距杆活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拉杆的长度为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拉杆的运动长度为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2mm通孔,所述通孔与变距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桨叶机架上安装有连接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桨的一端连接桨叶,另一端与摇臂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摇臂组件的运动角度为0-40°。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距桨机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安装在变距杆上,位于桨叶机架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于无人机。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无人机方便快速的改变桨矩从而适应不同条件下的飞行,易于推广;并且一种变距桨机构重量轻,能耗低,飞行阻力小,航程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连杆和拉杆。连杆的一端与舵机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拉杆的另一端与变距杆活动连接;便于舵机转动带动连杆转动,连杆转动带动拉杆转动,拉杆转动使得变距杆移动。此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让传动组件方便快速的完成对变距杆的移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舵机转动角度。舵机转动角度为180°,拉杆的长度为25mm,使拉杆的运动长度最长达到20mm,变距杆的移动距离最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摇臂组件,摇臂组件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第一摇臂的一端与连接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摇臂活动连接,第二摇臂的另一端固定在变距杆上。通过变距杆、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的配合工作,让连接桨改变桨叶迎角实现变距,原理简单,组件重量轻,速度快,能耗低。
5.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拉杆与变距杆的连接方式,拉杆是弯的,且两端都设有孔,一端与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变距杆连接。连接件呈U形,底部固定在变距杆上,两边靠近端口处设有孔,将拉杆上2mm的孔放入连接件端口中间位置,且与上面的孔对应,用连接杆依次穿过孔,将两边固定。此连接方式使拉杆绕着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变距杆移动,避免拉杆直接与变距杆连接使得零件之间摩擦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变距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舵机;2、连杆;3、拉杆;4、连接件;5、变距杆;6、电机转子;7、桨叶机架;8、第一摇臂;9、第二摇臂;10、连接块;11、连接桨;12、桨叶;13、固定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对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变距桨机构,包括舵机1、传动组件、桨叶机架7、摇臂组件、变距杆5, 舵机1与传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安装在变距杆的一端。传动组件包括连杆2和拉杆3,连杆的一端与舵机1通过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拉杆3通过螺纹连接;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变距杆5。拉杆的两端都设有孔,一端与连杆2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4与变距杆5连接。拉杆3有一定的弯曲弧度,不是笔直的长条形。设置成具有弯曲的长条形结构,让拉杆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灵活。
连接件4呈U形结构,底部中间设有孔,变距杆5穿过孔,且变距杆5置于孔外的端头处也设有孔,用螺丝螺帽将端头处固定在连接件4上,避免连接件4和变距杆5分离。出的两边的上部位置都设有孔,将拉杆3放在连接件4凸出的两边的中间位置,将拉杆的孔与连接件4两边的孔对齐,用连接杆依次穿过3个孔,用螺母将其固定,完成拉杆3与变距杆5之间的连接。连接杆可以是轴或者螺钉。
桨叶机架7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内壁对应的两侧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一端与第一摇臂8连接,另一端连接连接桨11,连接桨11与桨叶12连接;圆筒内壁的下部位置还设有固定部,用来连接变距杆5。圆筒的侧壁还设有孔,用以减轻机架的重量,便于无人机飞行。
变距杆5上还安装有电机转子6,电机转子为中心开有孔的圆台形,设置在桨叶机架的下方;电机转子的中心与桨叶机架的中心相对,主要用来支撑桨叶机架7,避免桨叶机架7在工作过程中倾斜,使得无人机飞行不稳定。
所述摇臂组件安装在变距杆露在桨叶机架外的一端,摇臂组件包括第一摇臂8和第二摇臂9。第一摇臂的一端与桨叶机架上的凸台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摇臂9活动连接;第二摇臂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10与变距杆5连接。连接块的中心有孔,将其套在变距杆5上,在连接块的两侧都设有螺母,避免连接块10在变距杆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控制舵机1转动,带动连杆2转动,连杆2转动使得拉杆3带动变距杆5上下运动;变距杆5向上运动时,带动第二摇臂9向上运动,第二摇臂9向上运动使得第一摇臂8转动,第一摇臂8转动带动连接桨11转动,连接桨11转动从而实现无人机的变距,用来适应无人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飞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电机转子6呈中空的圆台状,由底盘和外壳构成。底盘上有一圈齿形结构,外壳盖在底盘上且边缘恰好紧贴齿形结构,内部中空使得电机转子6重量轻,便于无人机飞行。
电机转子的下方还设有固定盘13,固定盘13与电机转子6用螺钉连接,设置固定盘避免变距杆和电机转子在运动时造成不稳定,使无人机变距出现误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