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5613发布日期:2019-11-19 20:22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在各个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是一种用于停靠无人机的装置。

传统的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难以精准且有效率的将无人机下落于装置的对应位置上,对无人机的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解决了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难以精准且有效率的将无人机下落于装置的对应位置上,对无人机的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受力装置,所述受力装置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橡胶杆,所述橡胶杆的底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磁铁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磁铁块配合设置的永磁体,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指示灯。

所述受力装置包括受力外壳,所述受力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受力外壳之间贯穿设置有受力螺栓,所述受力螺栓的两端均套设有受力螺母,所述受力螺栓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受力外壳之间套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两侧均通过受力弹簧与受力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且受力弹簧环绕设置于受力螺栓的表面,所述受力外壳的内腔镶嵌有限位装置,所述受力外壳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受力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环绕设置于受力杆的表面。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镶嵌于受力外壳上,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附磁铁。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外壳,所述连接外壳的底部与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外壳内设置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内设置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上镶嵌有绝缘块,所述橡胶环内腔的左侧设置有电刷,所述电刷与绝缘块接触,所述电刷和金属环均串联于指示灯的电路中。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贯穿设置有安装螺栓。

优选的,所述橡胶杆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橡胶杆的长度从左向右递减。

优选的,所述磁铁块与永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均镶嵌有橡胶球,且橡胶球与限位板的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顶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受力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杆配合设置的导向槽,所述板体上开设有与无人机底部配合设置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橡胶环的内壁镶嵌有绝缘球,所述绝缘球与金属环的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接外壳上开设有减重槽。

优选的,所述受力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金属管,且两个金属管之间贯穿设置有金属螺栓,所述金属螺栓的两端均套设有金属螺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通过受力装置、限位装置、顶板和连接装置的改良,使得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可以精准且有效率的将无人机下落于装置的对应位置上,降低了对无人机的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受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安装板;4、安装螺栓;5、受力装置;501、金属螺栓;502、受力外壳;503、限位装置;5031、顶板;50311、凹槽;50312、导向杆;50313、板体;5032、限位板;5033、限位槽;5034、吸附磁铁;5035、橡胶球;5036、限位杆;5037、底板;504、导向槽;505、受力杆;506、受力螺栓;507、连接装置;5071、橡胶环;5072、电刷;5073、减重槽;5074、绝缘块;5075、连接外壳;5076、金属环;5077、绝缘球;508、金属管;509、金属螺帽;510、受力弹簧;511、受力块;512、复位弹簧;513、受力螺母;6、橡胶杆;7、磁铁块;8、永磁体;9、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贯穿设置有安装螺栓4,支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受力装置5,受力装置5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橡胶杆6,橡胶杆6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橡胶杆6的长度从左向右递减,橡胶杆6的底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磁铁块7,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磁铁块7配合设置的永磁体8,磁铁块7和永磁体8用于对无人机的降落进行缓冲操作,磁铁块7与永磁体8的磁场方向相反,底座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指示灯9。

受力装置5包括受力外壳502,受力外壳5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金属管508,且两个金属管508之间贯穿设置有金属螺栓501,金属螺栓501的两端均套设有金属螺帽509,金属管508、金属螺栓501和金属螺帽509均用于同步两个受力外壳502同一时间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避免由于两个受力外壳502同一时间的倾斜角度不同而导致的无人机侧向滑出受力外壳502,受力外壳5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受力外壳502之间贯穿设置有受力螺栓506,受力螺栓506的两端均套设有受力螺母513,受力螺栓506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受力外壳502之间套设有连接装置507,连接装置507的两侧均通过受力弹簧510与受力外壳502的表面固定连接,且受力弹簧510环绕设置于受力螺栓506的表面,受力外壳502的内腔镶嵌有限位装置503,受力外壳502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受力杆505,受力杆5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受力块511,受力块511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512与受力外壳50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512环绕设置于受力杆505的表面。

限位装置503包括限位板5032,限位板5032镶嵌于受力外壳502上,限位板5032上开设有限位槽5033,限位槽5033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杆5036,限位杆503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5031,顶板5031包括板体50313,板体5031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50312,受力外壳502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杆50312配合设置的导向槽504,板体50313上开设有与无人机底部配合设置的凹槽50311,限位杆503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5037,底板5037的顶部与顶板5031的底部均镶嵌有橡胶球5035,且橡胶球5035与限位板5032的表面接触,橡胶球5035用于限定顶板5031和底板5037相对于限位板5032的位置,底板503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附磁铁5034。

连接装置507包括连接外壳5075,连接外壳5075上开设有减重槽5073,减重槽5073用于减少连接外壳5075的重量,连接外壳5075的底部与支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外壳5075内设置有橡胶环5071,橡胶环5071的内壁镶嵌有绝缘球5077,绝缘球5077与金属环5076的表面接触,橡胶环5071内设置有金属环5076,金属环5076上镶嵌有绝缘块5074,橡胶环507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电刷5072,电刷5072与绝缘块5074接触,电刷5072和金属环5076均串联于指示灯9的电路中。

安装时,通过安装板3和安装螺栓4将底座1固定于对应位置并保持底座1与水平面平行。

使用时,将无人机的支腿悬空于受力外壳502较大一侧的正上方并关闭无人机的驱动机构,从而使得无人机落下并随着受力外壳502滑落,受到吸附磁铁5034和凹槽50311的影响,使得无人机的底部陷入至凹槽50311内部并带动顶板5031在限位槽5033内一同向下滑动,并在磁铁块7、永磁体8、受力块511和复位弹簧512的作用下进行缓冲操作,以此进行工作。

当无人机未停放时,电刷5072与绝缘块5074接触,此时指示灯9的电路断开,指示灯9处于关闭状态,当无人机停放但未停放完成时,无人机受到重力影响下压受力外壳502,作用力大于设定值且随着无人机的向下滑落而减小(随着无人机的滑落,无人机逐渐靠近受力螺栓506,因此重力的效果逐渐减小),金属环5076在无人机降落的时候顺时针转动,并随着无人机的滑落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金属环5076与电刷5072接触,此时指示灯9的电路接通,指示灯9处于开启状态,当无人机停放完成时,无人机对装置施加的作用力小于设定值,从而使得电刷5072与绝缘块5074接触,此时指示灯9的电路断开,指示灯9处于关闭状态,使用者可以通过指示灯9的工作状态判断停放操作是否到位。

综上所述,该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通过受力装置5、限位装置503、顶板5031和连接装置507的改良,使得无人机地面固定装置可以精准且有效率的将无人机下落于装置的对应位置上,降低了对无人机的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