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飞行器着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变接地点的主起落架着陆装置。
背景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能够以大于5ma速度飞行的飞行器,具有快速响应、超强突防、灵活机动等特点,是一种兼备战略威慑和实战应用能力的新概念武器。这种飞行器主要用于执行兵力投送,特定区域侦查与监视,实施地面打击与防御,提供信息支援、攻击武器和战略投送平台等任务,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此类飞行器所需的燃料占去机身腹部大部分空间,因此起飞与着陆两阶段相对比,重心前后限变化较大。为了保证前起落架操控性能,其所受载荷在停机状态中需要处于8%至15%之间。因此,主起落架在两阶段的接地点需要有所改变。
同时,由于机身所能提供的收放空间较为狭小,传统收放方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将起落架绕着特定空间轴旋转,收于机身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重心前后限变化较大以及收放空间较为紧凑的飞行器,提出一种变接地点的主起着陆装置。
一种变接地点的主起着陆装置,包括主起落架系统,所述主起落架系统包括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下扭力臂、上扭力臂及机轮;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与机身连接,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活动安装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内,所述上扭力臂铰接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上,所述下扭力臂铰接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上,所述下扭力臂与所述上扭力臂之间铰接;所述机轮安装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末端;
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中部铰接有下撑杆,与所述下撑杆固连有锁杆模块,与所述锁杆模块上端固连有上撑杆,所述上撑杆与机身固连;所述锁杆模块包括下位锁摇臂、下位锁连杆以及下位锁作动筒;在所述下撑杆上方安装有支座,所述下拉锁连杆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支座上;在所述上撑杆上方安装有支座,在所述上撑杆上方的支座上通过转轴铰接有下位锁摇臂;所述下位锁摇臂为“v”形结构,所述下位锁摇臂的顶点铰接在所述上撑杆上方的支座的转轴上,所述下位锁摇臂的“v”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上撑杆方向;在所述上撑杆之间通过转轴铰接有下拉锁作动筒;所述下拉锁连杆与所述下位锁摇臂的下端铰接,所述下拉锁作动筒与所述下位锁摇臂的上端铰接。
在所述上撑杆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两上撑杆固定耳片;两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之间设有轮轴,在所述轮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耳片滑轮和第二耳片滑轮;所述第一耳片滑轮和第二耳片滑轮滚动安装在所述运动限制轨道内,所述运动限制轨道与所述机身固连,在所述运动限制轨道内设有弧形滑槽,所述第一耳片滑轮和第二耳片滑轮滚动安装在所述运动限制轨道内的弧形滑槽两侧;
在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两侧耳片上设有锁定孔,在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两侧通过所述锁定孔和转轴分别安装有撑杆固连支架,在其中一所述撑杆固连支架外侧还设置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与机身固连,在所述万向节上连接有作动筒外套筒,在所述作动筒外套筒内同轴套设有作动筒活塞杆,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上方固连有摇臂,所述作动筒活塞杆与所述摇臂通过球轴承相连。
在两个所述撑杆固连支架外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锁定作动筒和第二锁定作动筒,两个所述锁定作动筒均与机身固连。
所述主起落架外套筒上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复合双自由度耳片,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为侧锥形结构,在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内侧面上开设有侧向轴开孔,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通过所述侧向轴开孔安装在所述主起落架外套筒上;在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外侧面上设有空间轴,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的空间轴通过轴承与主起安装支架相连。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相较于传统主起着陆装置,能够改变主起落架的接地点,保证全滑跑状态下前起落架所受载荷处于合适范围,确保操控性能的完整。
2、本发明相较于传统主起着陆装置,能够通过绕着特定空间轴旋转,将主起落架收进较为紧凑的扁平空间当中,降低对于收放空间的需求。
3、本发明相较于传统主起着陆装置,将锁杆模块集成于撑杆之中,减少了收放过程中锁杆运动轨迹对于空间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复合双自由度耳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撑杆耳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运动限制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上撑杆耳片在轨道处滑动示意图
图6是撑杆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胎,2-轮毂,3-轮轴,4-下扭力臂,5-上扭力臂,6-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7-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8-下撑杆,9-上撑杆,10-下位锁摇臂,11-下位锁连杆,12-下位锁作动筒,13-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4-上撑杆固定耳片,15-第一耳片滑轮,16-第二耳片滑轮,17-运动限制轨道,18-第一锁定作动筒,19-第二锁定作动筒,20-作动筒外套筒,21-作动筒活塞杆,22-万向节,23-撑杆固连支架,24-主起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应当认为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组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变接地点的主起着陆装置包括主起落架系统、收放作动模块、运动限制轨道以及机身固联支架;所述主起落架系统包括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7、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6、下扭力臂4、上扭力臂5及机轮,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6活动安装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7内,所述上扭力臂5铰接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7上,所述下扭力臂4铰接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6上,所述下扭力臂4与所述上扭力臂5之间铰接。所述机轮包括轮毂2和轮胎1,所述轮毂2与所述轮胎1同轴安装,所述机轮通过滚动轴承与轮轴3安装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6末端。
如图2所示,所述主起落架外套筒7上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3,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3为侧锥形结构,在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3内侧面上开设有侧向轴开孔,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3通过所述侧向轴开孔安装在所述主起落架外套筒7上;在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3外侧面上设有空间轴,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3的空间轴通过轴承与主起安装支架24相连。所述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3为主起落架系统提供侧向轴及空间轴双旋转自由度,以满足空间收放以及主起落架接地点向后移动的功能。
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1中部铰接有下撑杆8,与所述下撑杆8固连有锁杆模块,所述上撑杆9与所述锁杆模块固连,在所述上撑杆9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两上撑杆固定耳片14。如图3所示,两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14之间设有轮轴,在所述轮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耳片滑轮15和第二耳片滑轮16;所述第一耳片滑轮15和第二耳片滑轮16滚动安装在所述运动限制轨道17内,所述运动限制轨道17与所述机身固连,在所述运动限制轨道17内设有弧形滑槽,所述第一耳片滑轮15和第二耳片滑轮16滚动安装在所述运动限制轨道17内的弧形滑槽两侧,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14通过第一耳片滑轮15和第二耳片滑轮16在所述运动限制轨道17内运动,并用于限制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14绕所述所述上撑杆9上端的转轴转动的自由度。
在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14两侧耳片上设有锁定孔,在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14两侧通过所述锁定孔和转轴分别安装有撑杆固连支架23,在两个所述撑杆固连支架23外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锁定作动筒18和第二锁定作动筒19,两个所述锁定作动筒均与机身固连,保证将所述上撑杆固定耳片14锁定。在其中一所述撑杆固连支架23外侧还设置有万向节22,所述万向节22与机身固连,在所述万向节22上连接有作动筒外套筒20,在所述作动筒外套筒20内同轴套设有作动筒活塞杆21,在所述主起落架缓冲器外套筒7上方固连有摇臂,所述作动筒活塞杆21与所述摇臂通过球轴承相连。
所述锁杆模块包括下位锁摇臂10、下位锁连杆11以及下位锁作动筒12;在所述下撑杆9上方安装有支座,所述下拉锁连杆11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支座上;在所述上撑杆上方安装有支座,在所述上撑杆9上方的支座上通过转轴铰接有下位锁摇臂10,所述下位锁摇臂10为“v”形结构,所述下位锁摇臂10的顶点铰接在所述上撑杆9上方的支座的转轴上,所述下位锁摇臂10的“v”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上撑杆9方向;在上撑杆之间通过转轴铰接有下拉锁作动筒12;所述下拉锁连杆11与所述下位锁摇臂10的下端铰接,所述下拉锁作动筒12与所述下位锁摇臂10的上端铰接。
起飞前,手动将上撑杆耳片14移至下限位处,第一锁定作动筒18穿过撑杆固连支架23与上撑杆耳片14,将其锁定。起飞后,第一锁定作动筒18解锁,下位锁作动筒12保持推力状态,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所述锁杆模块依旧保持锁定,限制上下撑杆折叠,在运动限制轨道的作用下,主起落架整体绕着复合双自由度耳片的侧向轴自由度旋转,向后收至上限位处停止,第二锁定作动筒19穿过撑杆固连支架23与上撑杆耳片14,将其锁定。随后在下位锁作动筒12的拉力作用下,下位锁解锁,解锁后下位锁作动筒12内部压力放开,其内活塞杆自由运动。于是在收放作动筒的推动下,起落架主支柱与复合双自由度耳片13共同绕空间轴自由度旋转收起。着陆前,上撑杆耳片14保持处于上限位处,起落架正常放下。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如数量、形状、位置等),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