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5947发布日期:2019-09-21 02:2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遥感、气象研究和农业飞播中,特别是在战争中更具有特殊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和电子干扰等,但是,在野外使用无人机时,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无人机降落在复杂地面时,容易降落不稳,造成损坏,并且现有的无人机大多没有减震装置,只有少数采用弹簧方式减震,这样不但降落时会对部分重要零件产生冲击,而且万一无人机降落太快或失控坠落很容易摔坏起落架甚至机体,而且现有的弹簧方式会在落地后猛烈弹起,回弹力度大,容易引起二次损坏,另外当无人机在湖面上空进行使用时,如果出现故障坠落进湖内,将会直接沉入湖底,无法找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机架和辅助缓冲机构,所述机架固定设置在无人机本体的下端面上,所述辅助缓冲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侧面上,所述辅助缓冲机构包括支撑筒体、支撑杆、连接耳、弧形导向杆、弧形导向槽以及减震弹簧,所述支撑筒体固定在支撑杆下端面上,所述支撑杆安装在连接耳内中部位置,所述连接耳焊接在机架左侧面下部位置,所述弧形导向杆下端焊接在支撑杆上侧面上,且弧形导向杆上端安装在弧形导向槽内,所述弧形导向槽开设在机架左侧面上,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在弧形导向槽内下端面上,且减震弹簧上端与弧形导向杆相连接,所述机架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碳纤维管,所述碳纤维管延伸至其下方的气缸内与活塞相连,所述碳纤维管外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机架与气缸上端之间,所述气缸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呈外小内大设置,所述气缸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吸能盒与下端的脚架相连,所述脚架为气囊结构,且脚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门嘴,所述气门嘴与脚架内连通,所述吸能盒之间的脚架上设置有三个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安装座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安装板之间存在间隙,且位于中部的第二弹簧的高度高于其两侧的第二弹簧的高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辅助缓冲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辅助缓冲机构左右对称设置在机架左侧面与右侧面上,且两组辅助缓冲机构结构相同。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撑杆通过转轴与连接耳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弧形导向杆圆心以及弧形导向槽圆心与转轴圆心相重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撑筒体环形侧面安装有耐磨橡胶垫,所述耐磨橡胶垫通过螺钉与支撑筒体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脚架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弯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脚架上还套设有圆筒形减震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辅助缓冲机构,当本装置降落时,支撑筒体首先与地面接触,在机架下落时,支撑筒体带动支撑杆通过转轴在连接耳内转动,支撑杆转动带动弧形导向杆在弧形导向槽内移动,弧形导向杆移动挤压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发生弹性变形,并吸收机架冲击力,当脚架与地面接触后,支撑筒体在减震弹簧回弹力作用下,始终与地面紧密贴合,从而实现了降落缓冲防护功能,提高了本装置降落时的稳定性。

2)、设置有转轴,该设计便于支撑杆在连接耳内转动,因本发明添加了耐磨橡胶垫,该设计延长了支撑筒体的使用寿命,结构合理,缓冲防护效果佳,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3)、设置有第一弹簧、气缸、吸能盒等多级减震部件,从而使得无人机落地时逐级消耗碰撞能量,位于中部的第二弹簧的高度高于其两侧的第二弹簧的高度,在碰撞时,中部的第二弹簧先接触安装板,两侧的第二弹簧再依次接触安装板,使碰撞减震过程更加平稳,缓冲效果好,设置排气口,由于其外小内大的结构设置,使得在碰撞下行时,排气口能快速排气达到减震效果,而在第一弹簧作用下使碳纤维管回弹时,又能使外界气体较慢进入气缸内,达到使碳纤维管缓慢上移的效果,回弹缓慢,不会造成二次损坏,设置脚架,脚架为气囊结构,且脚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门嘴,所述气门嘴与脚架内连通,避免了无人机在出现故障时沉入河流湖泊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辅助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无人机本体,2、机架,3、辅助缓冲机构,31、支撑筒体,32、支撑杆,33、连接耳,34、弧形导向杆,35、弧形导向槽,36、减震弹簧,4、碳纤维管,5、第一弹簧,6、活塞,7、气缸,8、排气口,9、安装板,10、第二弹簧,11、弹簧安装座,12、减震套,13、吸能盒,14、脚架,15、气门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所示的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机架2和辅助缓冲机构3,所述机架2固定设置在无人机本体1的下端面上,所述辅助缓冲机构3设置在机架2的侧面上,所述辅助缓冲机构3包括支撑筒体31、支撑杆32、连接耳33、弧形导向杆34、弧形导向槽35以及减震弹簧36,所述支撑筒体31固定在支撑杆32下端面上,所述支撑杆32安装在连接耳33内中部位置,所述连接耳33焊接在机架2左侧面下部位置,所述弧形导向杆34下端焊接在支撑杆32上侧面上,且弧形导向杆34上端安装在弧形导向槽35内,所述弧形导向槽35开设在机架2左侧面上,所述减震弹簧36安装在弧形导向槽35内下端面上,且减震弹簧36上端与弧形导向杆34相连接,所述机架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碳纤维管4,所述碳纤维管4延伸至其下方的气缸7内与活塞6相连,所述碳纤维管4外套设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设置于机架2与气缸7上端之间,所述气缸7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气口8,所述排气口8呈外小内大设置,所述气缸7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吸能盒13与下端的脚架14相连,所述脚架14为气囊结构,且脚架1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门嘴15,所述气门嘴15与脚架14内连通,所述吸能盒13之间的脚架14上设置有三个弹簧安装座11,所述弹簧安装座11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与安装板9之间存在间隙,且位于中部的第二弹簧10的高度高于其两侧的第二弹簧10的高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辅助缓冲机构3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辅助缓冲机构3左右对称设置在机架2左侧面与右侧面上,且两组辅助缓冲机构3结构相同。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撑杆32通过转轴与连接耳33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弧形导向杆34圆心以及弧形导向槽35圆心与转轴圆心相重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撑筒体31环形侧面安装有耐磨橡胶垫,所述耐磨橡胶垫通过螺钉与支撑筒体31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脚架14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弯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脚架14上还套设有圆筒形减震套1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当本装置降落时,支撑筒体31首先与地面接触,在机架2下落时,支撑筒体31带动支撑杆32通过转轴在连接耳33内转动,支撑杆32转动带动弧形导向杆34在弧形导向槽35内移动,弧形导向杆34移动挤压减震弹簧36,减震弹簧36发生弹性变形,并吸收机架2冲击力,当脚架14与地面接触后,支撑筒31在减震弹簧36回弹力作用下,始终与地面紧密贴合,从而实现了降落缓冲防护功能,提高了本装置降落时的稳定性;设置有转轴,该设计便于支撑杆32在连接耳33内转动,因本发明添加了耐磨橡胶垫,该设计延长了支撑筒体31的使用寿命,结构合理,缓冲防护效果佳,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设置有第一弹簧5、气缸7、吸能盒13等多级减震部件,从而使得无人机落地时逐级消耗碰撞能量,位于中部的第二弹簧10的高度高于其两侧的第二弹簧10的高度,在碰撞时,中部的第二弹簧10先接触安装板9,两侧的第二弹簧10再依次接触安装板9,使碰撞减震过程更加平稳,缓冲效果好,设置排气口8,由于其外小内大的结构设置,使得在碰撞下行时,排气口8能快速排气达到减震效果,而在第一弹簧5作用下使碳纤维管4回弹时,又能使外界气体较慢进入气缸7内,达到使碳纤维管4缓慢上移的效果,回弹缓慢,不会造成二次损坏,设置脚架14,脚架14为气囊结构,且脚架1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门嘴15,所述气门嘴15与脚架14内连通,避免了无人机在出现故障时沉入河流湖泊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