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遥感卫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1277发布日期:2020-03-27 19:41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对地遥感卫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遥感卫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对地遥感卫星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高分遥感、空间天文观测等各类应用对航天器综合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探索具有高指向精度、高稳定度指标的卫星平台,以满足未来航天器发展的需求。微小卫星具有灵活、低成本、周期短的优势,但对地遥感的指向性能不佳,因此如何将微小卫星的优势和高精度观测的需求相结合,称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内嵌式高性能对地遥感微小卫星构型设计,将载荷舱嵌入卫星内部,同时卫星舱板开口,将载荷舱相关功能单机伸出舱外,实现载荷舱和平台舱的物理隔离,避免平台舱干扰传递至载荷舱,实现载荷舱高精度姿态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地遥感卫星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地遥感卫星结构,包括围设成安装空间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所述卫星结构还包括平台舱、载荷舱、星敏感器、对地遥感相机、对地数传天线、火工解锁装置、磁浮动作器和星箭分离装置;

所述平台舱设置在第三侧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所述载荷舱、星敏感器、对地遥感相机、对地数传天线均设在磁浮动作器上,

所述磁浮动作器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并位于第二侧板上,用于在载荷舱与平台舱分离后,控制载荷舱姿态;

所述对地遥感相机用于对地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观测;

所述对地数传天线用于将对地遥感相机探测数据下传至地面接收站;

所述火工解锁装置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用于卫星发射时连接平台舱与载荷舱,在卫星入轨后起爆,解除对载荷舱的约束;

所述星箭分离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侧板底部,用于发射时连接卫星与运载火箭,在卫星入轨后实现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对地遥感相机固定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所述对地遥感相机的镜筒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星敏感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至所述载荷舱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侧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对地数传天线通过支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伸至所述载荷舱外。

进一步地,卫星发射时,所述载荷舱通过所述火工解锁装置与所述平台舱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火工解锁装置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地,1个所述火工解锁装置设置在所述平台舱与所述载荷舱之间,并设置在所述载荷舱的侧部。

进一步地,2个所述火工解锁装置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载荷舱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与所述星敏感器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对地数传天线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对地遥感卫星结构,将载荷舱内嵌于卫星内部,同时将对地遥感相机、对地数传天线、星敏感器等单机伸出载荷舱外,实现载荷舱和平台舱的物理隔离,避免了平台舱对载荷舱的干扰,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对地遥感观测;

(2)本发明的对地遥感卫星结构,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能够有效用于类似的高性能对地遥感微小卫星构型设计中;

(3)本发明的对地遥感卫星结构,将微小卫星的优势和高精度观测的需求相结合,对地遥感的指向性能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对地遥感卫星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对地遥感卫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对地遥感卫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第一侧板,101-第一通孔,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第四侧板,401-第二通孔,5-第五侧板,6-第六侧板,7-平台舱,8-载荷舱,9-星敏感器,10-对地遥感相机,11-对地数传天线,12-火工解锁装置,13-磁浮动作器,14-星箭分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地遥感卫星结构,包括围设成安装空间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第五侧板5和第六侧板6,所述卫星结构还包括平台舱7、载荷舱8、星敏感器9、对地遥感相机10、对地数传天线11、火工解锁装置12、磁浮动作器13和星箭分离装置14;

所述平台舱7设置在第三侧板3上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所述载荷舱8、星敏感器9、对地遥感相机10、对地数传天线11均设在磁浮动作器13上,

所述磁浮动作器13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并位于第二侧板2上,用于在载荷舱8与平台舱7分离后,控制载荷舱8姿态;

所述对地遥感相机10用于对地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观测;

所述对地数传天线11用于将对地遥感相机10探测数据下传至地面接收站;

所述火工解锁装置12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用于卫星发射时连接平台舱7与载荷舱8,在卫星入轨后起爆,解除对载荷舱8的约束;

所述星箭分离装置14固定设置在第二侧板2底部,用于发射时连接卫星与运载火箭,在卫星入轨后实现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

所述对地遥感相机10固定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所述对地遥感相机10的镜筒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外。

所述第一侧板1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101,所述星敏感器9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01伸至所述载荷舱8外。

所述第四侧板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01,所述对地数传天线10通过支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01伸至所述载荷舱8外。

卫星发射时,所述载荷舱8通过所述火工解锁装置12与所述平台舱7相连接。

所述火工解锁装置12的数量为3个。

1个所述火工解锁装置12设置在所述平台舱7与所述载荷舱8之间,并设置在所述载荷舱8的侧部。

2个所述火工解锁装置12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载荷舱8底部。

所述第一通孔101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与所述星敏感器9相适配。

所述第二通孔401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对地数传天线10的宽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对地遥感卫星结构,将载荷舱内嵌于卫星内部,同时将对地遥感相机、对地数传天线、星敏感器等单机伸出载荷舱外,实现载荷舱和平台舱的物理隔离,避免了平台舱对载荷舱的干扰,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对地遥感观测;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能够有效用于类似的高性能对地遥感微小卫星构型设计中;将微小卫星的优势和高精度观测的需求相结合,对地遥感的指向性能佳。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