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无人机的机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3231发布日期:2020-05-06 22:2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无人机的机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无人机的机身。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信息采集装置等设备。地面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无人机相比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具备更强的机动性、重量更小、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特点。无人机主要有五项关键技术,分别是机体结构设计技术、机体材料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无线通信遥控技术、无线图像回传技术。在现有技术中,无人机的机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装不方便、成型难度大、强度不足、重量较重、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易于成型、强度高、重量较轻、使用寿命长的高强度无人机的机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无人机的机身,包括机壳、机架及起落架,所述机壳安装于机架之外,所述起落架安装于机架下端,并向下伸出机壳;所述机架包括碳纤维平面架及若干个碳纤维环形架,从碳纤维平面架的前端至后端,碳纤维平面架上排布若干孔洞,碳纤维平面架的侧部设有若干组卡口,所述若干个碳纤维环形架竖立套装于碳纤维平面架之外,且每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两侧分别卡于对应的卡口之内。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起落架包括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所述碳纤维环形架的数量为9个,从碳纤维平面架的前端至后端,第2、3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下端安装有仪器承载板,第4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下端安装前起落架,第8、9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下端安装后起落架,第6、7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上端设有第一机翼固定板,第8、9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上端设有第二机翼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前端上侧设有罩体,上壳体的后端上侧设置机翼安装口,下壳体的前端下侧设有用于收纳前起落架的收纳腔,下壳体的后端下侧设有后起落架安装口。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平面架及碳纤维环形架均为片状架体,其厚度为1.8~2.2mm。

优选地,所述机壳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玻璃纤维层、第一环氧树脂胶水层、第一碳纤维布层、第二环氧树脂胶水层、芳纶蜂窝纸层、第三环氧树脂胶水层及第二碳纤维布层;所述玻璃纤维层与第一碳纤维布层之间通过第一环氧树脂胶水层粘接固定,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与芳纶蜂窝纸层之间通过第二环氧树脂胶水层粘接固定,所述芳纶蜂窝纸层与第二碳纤维布层之间通过第三环氧树脂胶水层粘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0.005mm~0.015mm;所述第一环氧树脂胶水层的厚度为0.005mm~0.012mm;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的厚度为0.05mm~0.15mm;所述第二环氧树脂胶水层的厚度为0.005mm~0.01mm;所述芳纶蜂窝纸层的厚度为1.5mm~3.0mm;所述第三环氧树脂胶水层的厚度为0.005mm~0.01mm;所述第二碳纤维布层的厚度为0.05mm~0.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由于碳纤维平面架的侧部设有若干组卡口,若干个碳纤维环形架竖立套装于碳纤维平面架之外,且每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两侧分别卡于对应的卡口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机架组装非常方便、稳固、强度高;每片碳纤维平面架或碳纤维环形架分开成型,成型容易;其二、碳纤维平面架及若干个碳纤维环形架的强度高、重量较轻,使用寿命长。此外,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机壳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玻璃纤维层、第一环氧树脂胶水层、第一碳纤维布层、第二环氧树脂胶水层、芳纶蜂窝纸层、第三环氧树脂胶水层及第二碳纤维布层,其极大地满足了无人机对机体的强度要求,同时保证了较轻的机壳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无人机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机身;101.玻璃纤维层;102.第一环氧树脂胶水层;103.第一碳纤维布层;104.第二环氧树脂胶水层;105.芳纶蜂窝纸层;106.第三环氧树脂胶水层;107.第二碳纤维布层;1.机壳;11.上壳体;12.下壳体;13.罩体;14.机翼安装口;15.收纳腔;16.后起落架安装口;2.机架;21.碳纤维平面架;211.孔洞;212.卡口;22.碳纤维环形架;23.仪器承载板;24.第一机翼固定板;25.第二机翼固定板;3.起落架;31.前起落架;32.后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强度无人机的机身100,包括机壳1、机架2及起落架3,所述机壳1安装于机架2之外,所述起落架3安装于机架2下端,并向下伸出机壳1;所述机架2包括碳纤维平面架21及若干个碳纤维环形架22,从碳纤维平面架21的前端至后端,碳纤维平面架21上排布若干孔洞211,碳纤维平面架21的侧部设有若干组卡口212,所述若干个碳纤维环形架22竖立套装于碳纤维平面架21之外,且每个碳纤维环形架22的两侧分别卡于对应的卡口212之内。每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两侧分别卡于对应的卡口之内,组装非常方便,每片碳纤维平面架或碳纤维环形架分开成型,成型容易;碳纤维平面架及若干个碳纤维环形架的强度高、重量较轻,使用寿命长。

如图1-图5所示,所述起落架3包括前起落架31和后起落架32,所述碳纤维环形架22的数量为9个,从碳纤维平面架21的前端至后端,第2、3个碳纤维环形架22的下端安装有仪器承载板23,第4个碳纤维环形架22的下端安装前起落架31,第8、9个碳纤维环形架22的下端安装后起落架32,第6、7个碳纤维环形架的上端设有第一机翼固定板24,第8、9个碳纤维环形架22的上端设有第二机翼固定板25。所述机壳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的前端上侧设有罩体13,上壳体11的后端上侧设置机翼安装口14,下壳体12的前端下侧设有用于收纳前起落架的收纳腔15,下壳体12的后端下侧设有后起落架安装口16。所述碳纤维平面架21及碳纤维环形架22均为片状架体,其厚度为1.8~2.2mm,使重量和强度都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图6所示,所述机壳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玻璃纤维层101、第一环氧树脂胶水层102、第一碳纤维布层103、第二环氧树脂胶水层104、芳纶蜂窝纸层105、第三环氧树脂胶水层106及第二碳纤维布层107;所述玻璃纤维层101与第一碳纤维布层103之间通过第一环氧树脂胶水层102粘接固定,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103与芳纶蜂窝纸层105之间通过第二环氧树脂胶水层104粘接固定,所述芳纶蜂窝纸层105与第二碳纤维布层107之间通过第三环氧树脂胶水层106粘接固定。外层为玻璃纤维层,便于保证机壳表面的光滑,以降低风阻并提高喷涂油漆的效果;中层为芳纶蜂窝纸层,能够保护机壳的重量较轻;芳纶蜂窝纸层的两侧粘贴第一碳纤维布层和第二碳纤维布层,使得机壳整体的强度非常高;此外,采用环氧树脂胶水层粘结,保证粘接固定的同时,胶水层薄的几乎看不到,保证无人机机体复合板材质地轻;从而整体上极大地满足了无人机对机体的强度要求,同时保证了较轻的机壳重量。

如图6所示,所述玻璃纤维层101的厚度为0.005mm~0.015mm,优选为0.009mm~0.011mm;所述第一环氧树脂胶水层102的厚度为0.005mm~0.012mm,优选为0.008mm~0.009mm;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103的厚度为0.05mm~0.15mm,优选为0.09mm~0.11mm;所述第二环氧树脂胶水层104的厚度为0.005mm~0.01mm,优选为0.008mm~0.009mm;所述芳纶蜂窝纸层105的厚度为1.5mm~3.0mm,优选为1.9mm~2.1mm;所述第三环氧树脂胶水层106的厚度为0.005mm~0.01mm,优选为0.008mm~0.009mm;所述第二碳纤维布层107的厚度为0.05mm~0.15mm,优选为0.09mm~0.11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