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7506发布日期:2020-06-30 19:47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中,垂尾通常位于飞机的尾部,用来保持飞机在飞行中的稳定性和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垂尾通过尾撬与机身连接,即尾撬的一端与垂尾对接,尾撬的另一端与机身对接;在尾撬与机身的对接中,现有技术多是在尾撬的端部,将尾撬与机身对接,例如采用单、双耳接头进行对接。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整个垂尾所受的气动载荷和惯性载荷会传导到尾撬与机身的对接交点,然而在上述的对接方式中,尾撬与机身的对接交点仅能布置一个,该对接结构受力较大,对接结构容易破坏,进而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及无人机,该对接结构包括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其中,该第一对接件具有插接框,尾撬一端穿过该第一对接件的插接框,且该第一对接件与机身的第一机框连接;然后尾撬穿过该插接框的一端通过第二对接件固定连接在机身的第二机框上;即第一对接件的插接框限位尾撬的转动及摆动,第二对接件限位尾撬的线位移,这样通过两个不同位置的对接件使尾撬对接在机身,通过两个对接交点分别承担来自垂尾的不同方向的受力载荷,解决了尾撬与机身的对接交点为一个时,对接结构受力较大,对接结构容易破坏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高飞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用于尾撬与机身的对接,所述对接结构包括:

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具有插接框,所述尾撬一端穿过所述插接框,且,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机身的第一机框连接;

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二对接件将所述尾撬穿过所述第一对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的第二机框上,所述第二机框与所述第一机框间隔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对接件的所述插接框具有限位所述尾撬转动及摆动的内框面,所述第二对接件限位所述尾撬的线位移。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接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的第二固定架;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固接于所述第二机框,所述第二固定架固接于所述尾撬穿过所述第一对接件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二固定架固接于所述第二机框,所述第一固定架固接于所述尾撬穿过所述第一对接件的一端。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通过铰链螺栓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通过至少2个铰链螺栓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具有单耳式对接接头。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架具有双耳式对接接头。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框的一侧向外延伸有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机框。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设有对接孔,所述连接单元在所述对接孔通过对接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机框。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接螺栓与所述第一机框之间设有滑动衬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尾撬,所述尾撬一端与机身对接,所述尾撬另一端与垂尾对接,所述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为上述的对接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在尾撬与机身的对接中,该对接结构包括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其中,该第一对接件具有插接框,尾撬穿过该第一对接件的插接框,且第一对接件与第一机框连接;然后在尾撬穿过该第一对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二对接件固定连接在机身的第二机框上;即本实施例中,在尾撬与机身的对接结构中,通过两个对接件设置有两处对接交点,第一对接件通过插接框限位尾撬的转动及摆动,第二对接件限位尾撬的线位移,这样通过两个不同位置的对接件使尾撬对接在机身,通过两个对接交点分别承担来自垂尾的不同方向的受力载荷,有效提高了该对接结构抵抗垂尾复杂受力的影响,进而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衬套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中ⅱ处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第一对接件,2-第二对接件,3-尾撬,4-第一机框,5-第二机框,

11-插接框,12-连接单元,13-对接孔,14-滑动衬套,

21-第一固定架,22-单耳式对接接头,23-第二固定架,24-双耳式对接接头,25-铰链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双垂尾无人机,该无人机尾部平行的设有两个垂尾,垂尾分别通过两个尾撬3与机身连接,该尾撬3为细长梁式结构,尾撬3的一端伸入机身内部与机身对接,尾撬3的另一端位于机身外部,与垂尾对接。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参看图1,图1的左侧为机身的一部分,图1的右侧为尾撬3延伸与垂尾对接;图1中,在机身与尾撬3的对接结构中,该对接结构包括第一对接件1和第二对接件2,其中,结合图2,该第一对接件1具有插接框11,尾撬3一端穿过该第一对接件1的插接框11,该插接框11具有限位尾撬转动和摆动的内框面,然后,该第一对接件1连接在机身的第一机框4,此时该第一对接件1通过插接框11限位尾撬3的转动及摆动;第二对接件2将尾撬3穿过该第一对接件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身的第二机框5上,第二机框5与第一机框4间隔布置,即该第二对接件2限位尾撬3的线位移,即该第二对接件2限位尾撬3的轴向移动。

能够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第一对接件的插接框具有内框面,该内框面匹配尾撬的端面,例如该插接框的内框面套住尾撬并具有与尾撬端面相同的形状,这样,当尾撬轴向转动时,该第一对接件的插接框能够对尾撬施加反向的作用力并限位尾撬的轴向转动;当尾撬另一端上下或左右摆动时,该第一对接件的插接框同样能够对尾撬施加反向的作用力并限位尾撬的摆动;该第二对接件将尾撬一端的端部连接在第二机框上,第二机框与第一机框间隔布置,此时,当尾撬沿轴向滑动时,该第二对接件能够限位尾撬的线位移。

本申请实施例,在尾撬与机身的对接结构中,通过设置两个对接件产生两个对接交点,该两个对接交点分别承受来自垂尾的不同方向的受力载荷,有效提高了该对接结构抵抗垂尾复杂受力的影响,进而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

具体的,参看图2,例如该第一对接件1为对接法兰,该对接法兰包括插接框11,在该插接框11的一侧向外延伸有连接单元12,该连接单元12连接在第一机框4上,例如,在该连接单元12设有对接孔13,然后通过对接螺栓将连接单元12连接在第一机框4上;此时,能够理解,该对接法兰固定在第一机框上,能够对尾撬的转动或摆动起到限位作用。

具体的,参看图3,还可在对接螺栓和第一机框4之间设置滑动衬套14,该滑动衬套14能够确保对接法兰只抵抗垂尾的扭转载荷。

具体的,该第二对接件2包括第一固定架21和与第一固定架21连接的第二固定架23,其中,第一固定架21固接于第二机框5,第二固定架23固接于尾撬3穿过该第一对接件1的一端;或者,第二固定架23固接于第二机框5,第一固定架21固接于该尾撬3穿过第一对接件1的一端;然后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3通过铰链螺栓25连接;例如通过至少2个铰链螺栓25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例如该第二对接件2采用单双耳结构,参看图4,图4示出了该第二对接件将尾撬一端与第二机框连接的一种连接结构,即该第一固定架21具有单耳式对接接头22,该第二固定架23具有双耳式对接接头24,单耳式对接接头22和双耳式对接接头24通过铰链螺栓25连接。

能够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中该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适用于带有双尾撬的双垂尾布局无人机,并不排除其它类型无人机中机身与尾撬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尾撬,尾撬一端与机身对接,尾撬另一端与垂尾对接,该机身与尾撬的对接结构为上述的对接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