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2233发布日期:2020-12-22 10:3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落伞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



背景技术:

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原理,依靠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的可展式气动力减速器,目前的降落伞存在着结构复杂和收纳折叠麻烦的问题,这对于低空降落来说是非常不便利的,尤其是对于需用利用降落伞进行逃生的使用者来说,其需要一种满足安全需求且易于使用的降落伞,结构复杂和收纳折叠麻烦会导致降落伞的被选用率降低,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用以解决目前的降落伞存在的结构复杂收纳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包括伞布、伞架、伞杆、若干第一伞绳、若干第二伞绳、第一握环、自动收缩绳器、固定绳器、第一手腕绳和第二手腕绳;所述伞布与伞架连接;所述伞架可滑动地套设在伞杆上,所述伞架通过在伞杆上下滑动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切换,当伞架处于展开状态时伞布处于张开状态,当伞架处于收拢状态时伞布处于收合状态;所述固定绳器连接在伞杆远离伞布的一端,所述伞杆远离伞布的一端的尾部连接第一握环;所述若干第一伞绳的一端和若干第二伞绳的一端均分别通过自动收缩绳器与伞布连接,所述若干第一伞绳的另一端和若干第二伞绳的另一端均分别与固定绳器连接固定在伞杆;所述第一手腕绳与伞杆固定连接,且第一手腕绳用以与使用者的其中一手腕连接;所述第二手腕绳与伞杆固定连接,且第二手腕绳用以与使用者的另一手腕连接。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伞骨的数量为10条,所述第一伞骨的长度为2.5米。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伞骨的长度为2.5米,所述第一伞骨的四折叠的比例从自动收缩绳端至伞杆端依次为3:3:1:1。

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包括伞布、伞架、伞杆、若干第一伞绳、若干第二伞绳、自动收缩绳器、固定绳器、第一握环、第二握环、第一手腕绳和第二手腕绳;所述伞布与伞架连接;所述伞架可滑动套设在伞杆上,所述伞架通过在伞杆上下滑动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切换,当伞架处于展开状态时伞布处于张开状态,当伞架处于收拢状态时伞布处于收合状态;所述固定绳器连接在伞杆远离伞布的一端;所述若干第一伞绳的一端和若干第二伞绳的一端均分别通过自动收缩绳器与伞布连接,所述若干第一伞绳的中部和若干第二伞绳的中部均分别与固定绳器连接固定在伞杆,所述若干第一伞绳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握环连接,所述若干第二伞绳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握环连接,所述第一握环和第二握环分别设在伞杆的对侧;所述第一手腕绳的一端与第一伞绳靠近第一握环的一端连接,第一手腕绳的另一端用以与使用者的其中一手腕连接;所述第二手腕绳的一端与第二伞绳靠近第二握环的一端连接,第二手腕绳的另一端用以与使用者的另一手腕连接。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伞架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若干第一伞骨、若干第二伞骨和弹性凸件,所述第一伞骨的数量与第二伞骨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伞盘固定连接在伞杆的上端,所述若干第一伞骨连接在第一伞盘,所述若干第一伞骨与伞布连接;所述第二伞盘可滑动套设在伞杆,所述第二伞盘设置在第一伞盘的下方,若干所述第二伞骨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伞盘连接,若干所述第二伞骨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若干第一伞骨的中部;所述弹性凸件设置在第二伞盘的下方且与第二伞盘连接,所述伞杆设置有与弹性凸件相适配的凹槽。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伞骨的数量为10条。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伞骨的长度为2.5米。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伞骨为四折叠型伞骨。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伞骨的四折叠的比例从自动收缩绳端至伞杆端依次为3:3:1:1。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伞绳的数量与第一伞骨的数量相同,所述伞绳与伞布连接的一端还对应与第一伞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降落伞开伞时通过将伞架在伞杆上往一方向滑动使得处于收纳状态的伞架变为处于展开状态,从而使得伞布处于张开状态,此时自动收缩绳器处于放线状态,同时将使用者的手腕分别于第一手腕绳和第二手腕绳固定连接好,然后使用者的双手分别握紧第一握环和第二握环,此时即可以进行跳伞;收纳伞将第一手腕绳和第二手腕绳与使用者的双手分开,然后通过将伞架在伞杆上往开伞的相反方向滑动使得处展开状态的伞架变为收纳状态,使得伞布变成收拢状态即可实现对收纳伞的收纳;本实用新型的降落伞结构简单,而且使用和收纳方便,其被有逃生备用需要的使用者选择率提高。

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缩绳绳器对第一伞绳和第二伞绳在固定绳器与伞布之间的部分进行收线和放线;所述若干第一伞绳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握环连接,第一握环均与所有的第一伞绳连接,所以使用者的重量一开始是经过第一握环然后经过第一伞绳传递给固定绳器的再集中传递给伞布,当固定绳器出现故障,使用者的重量也能够直接通过所有的第一伞绳全部传递给伞布,能够起到再固定绳器出现故障的时候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所述若干第二伞绳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握环连接,所述第一握环和第二握环分别设在伞杆的对侧,第二握环的设置方式原理和上述第一握环相同,也能够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图例说明:1-伞布;2-伞杆;3-第一伞绳;4-第二伞绳;5-自动收缩绳器;6-固定绳器;71-第一握环;72-第二握环;81-第一手腕绳;82-第二手腕绳;9-第一伞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的第一实施例,所述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包括伞布1、伞架、伞杆2、若干第一伞绳3、若干第二伞绳4、自动收缩绳器5、固定绳器6、第一握环71、第二握环72、第一手腕绳81和第二手腕绳82;所述伞布1与伞架连接,伞架的状态决定了伞布1的状态;其中所述伞架可滑动套设在伞杆2上,所述伞架能够在伞杆2上下滑动,且伞架通过在伞杆2上下滑动能够改变伞架的状态,伞架的状态包括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当伞架处于展开状态时伞布1处于张开状态,伞布1处于张开状态时为球面形状,且球面的内凹面位于伞杆2一侧;当伞架处于收拢状态时伞布1处于收合状态,伞布1处于圆锥形状;所述固定绳器6连接在伞杆2远离伞布1的一端;第一伞绳3和第二伞绳4的数量相同,且第一伞绳3和第二伞绳4间隔均匀连接在伞布1上,使得其受力的分布更加均匀;所述若干第一伞绳3和若干第二伞绳4均分别通过自动收缩绳器5与伞布1连接,自动收缩绳器5的数量与第一伞绳3和第二伞绳4的两者的数量总和相同,自动收缩绳器5固定设在伞布1上,然后第一伞绳3和第二伞绳4与自动收缩绳器5连接;所述若干第一伞绳3的中部和若干第二伞绳4的中部均分别与固定绳器6连接固定在伞杆2,自动缩绳绳器对第一伞绳3和第二伞绳4在固定绳器6与伞布1之间的部分进行收线和放线;所述若干第一伞绳3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握环71连接,第一握环71均与所有的第一伞绳3连接,所以使用者的重量一开始是经过第一握环71然后经过第一伞绳3传递给固定绳器6的再集中传递给伞布1,当固定绳器6出现故障,使用者的重量也能够直接通过所有的第一伞绳3全部传递给伞布1,能够起到再固定绳器6出现故障的时候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所述若干第二伞绳4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握环72连接,所述第一握环71和第二握环72分别设在伞杆2的对侧,第二握环72的设置方式原理和上述第一握环71相同,也能够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所述第一手腕绳81的一端与第一伞绳3靠近第一握环71的一端连接,第一手腕绳81的另一端用以与使用者的其中一手腕连接;所述第二手腕绳82的一端与第二伞绳4靠近第二握环72的一端连接,第二手腕绳82的另一端用以与使用者的另一手腕连接;第一手腕绳81和第二手腕绳82能够保证在第一握环71或/和第二握环72出现问题,或者使用者无法握紧第一握环71或/和第二握环72情况下能够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第一手腕绳81或/和第二手腕绳82与降落伞连接在一起,提高降落伞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开伞时通过将伞架在伞杆2上往一方向滑动使得处于收纳状态的伞架变为处于展开状态,从而使得伞布1处于张开状态,此时自动收缩绳器5处于放线状态,同时将使用者的手腕分别于第一手腕绳81和第二手腕绳82固定连接好,然后使用者的双手分别握紧第一握环71和第二握环72,此时即可以进行跳伞;收纳伞将第一手腕绳81和第二手腕绳82与使用者的双手分开,然后通过将伞架在伞杆2上往开伞的相反方向滑动使得处展开状态的伞架变为收纳状态,使得伞布1变成收拢状态即可实现对收纳伞的收纳;本实用新型的降落伞结构简单,而且使用和收纳方便,其被有逃生备用需要的使用者选择率提高;另外降落伞的可使用的周期变短,在游玩项目的应用中也能够降低降落伞的使用成本。

可选地,所述伞架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若干第一伞骨9、若干第二伞骨和弹性凸件,所述第一伞骨9的数量与第二伞骨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伞盘固定连接在伞杆2的上端,所述若干第一伞骨9连接在第一伞盘,所述若干第一伞骨9与伞布1连接;所述第二伞盘可滑动套设在伞杆2,所述第二伞盘设置在第一伞盘的下方,若干所述第二伞骨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伞盘连接,若干所述第二伞骨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若干第一伞骨9的中部;所述弹性凸件设置在第二伞盘的下方且与第二伞盘连接,所述伞杆2设置有与弹性凸件相适配的凹槽;通过移动第二伞盘该改变其在伞的位置杆来改变第二伞骨的状态,从而改变第一伞骨9的状态,来实现改变伞布1的状态;当弹性凸件位于伞杆2的凹槽中,伞布1处于张开状态,当弹性凸件离开凹槽且弹性凸件远离伞杆2的第一伞盘端,伞布1处于收合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伞骨9的数量为10条,能够使得第一伞骨9能够有效支撑起伞布1,使得降落伞的下落时承受的力能够分布在每一条第一伞骨9上,降低每一条第一伞骨9承受的力,能够降低第一伞骨9的承力要求。

可选地,所述第一伞骨9的长度为2.5米,使得第一伞骨9可以张开的伞布1的直接为5米,能够有效降落伞在一般成年男子使用时的所需的降落阻力需求(一般成年男子的重量取值为100kg)。

可选地,所述第一伞骨9为四折叠型伞骨,在不适用降落伞的时候能够将其折叠起来,减少降落伞在收纳防止所占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伞骨9的四折叠的比例从自动收缩绳端至伞杆2端依次为3:3:1:1。

可选地,所述伞绳的数量与第一伞骨9的数量相同,所述伞绳与伞布1连接的一端还对应与第一伞骨9连接,使得伞绳的连接固定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伞绳3和第二伞绳4交替间隔布置,能够使得使用者两手传递给降落伞的力都能够均匀分布,能够有效避免降落伞侧翻。

请参阅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包括伞布1、伞架、伞杆2、若干第一伞绳3、若干第二伞绳4、第一握环71、自动收缩绳器5、固定绳器6、第一手腕绳81和第二手腕绳82;所述伞布1与伞架连接;所述伞架可滑动地套设在伞杆2上,所述伞架通过在伞杆2上下滑动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切换,当伞架处于展开状态时伞布1处于张开状态,当伞架处于收拢状态时伞布1处于收合状态;所述固定绳器6连接在伞杆2远离伞布1的一端,所述伞杆2远离伞布1的一端的尾部连接第一握环71;所述伞杆的固定绳器6到第一握环71的部分设置有防滑层,所述若干第一伞绳3的一端和若干第二伞绳4的一端均分别通过自动收缩绳器5与伞布1连接,所述若干第一伞绳3的另一端和若干第二伞绳4的另一端均分别与固定绳器6连接固定在伞杆2;所述第一手腕绳81与伞杆2固定连接,且第一手腕绳81用以与使用者的其中一手腕连接;所述第二手腕绳82与伞杆2固定连接,且第二手腕绳82用以与使用者的另一手腕连接。

第二实施例的便于使用的便携式降落伞的工作原理,开伞时通过将伞架在伞杆2上往一方向滑动使得处于收纳状态的伞架变为处于展开状态,从而使得伞布1处于张开状态,此时自动收缩绳器5处于放线状态,同时将使用者的手腕分别于第一手腕绳81和第二手腕绳82固定连接好,然后使用者的双手分别握紧伞杆2的直杆(固定绳器6到第一握环71的部分)和尾部的第一握环71,使用者的双手分开,然后通过将伞架在伞杆2上往开伞的相反方向滑动使得处展开状态的伞架变为收纳状态,使得伞布1变成收拢状态即可实现对收纳伞的收纳;本实用新型的降落伞结构简单,而且使用和收纳方便,其被有逃生备用需要的使用者选择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法,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