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

文档序号:27403203发布日期:2021-11-15 23:4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
3.雷达勘探地形的无人机通常运用于野外,特别是山区地形,地势通常较为崎岖,且天气变换不定,有时下雨,往往到处泥泞,无人机主动降落或是没电时的自动降落往往都容易落到积水的洼地或是不碰巧落到水面上,这样无人机内部就会进水而出现故障,另外,在野外进行勘探时,飞行过程中容易撞到鸟,降落在地面上又容易碰到老鼠等野外动物,需要保证无人机全过程的安全,针对这种情况,现可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结构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壁表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远离机体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台,若干个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一侧的支撑杆侧壁表面安装有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所述机体的下表面安装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超声波装置,所述固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生器位于超声波装置的一侧位置,所述固定台的侧壁表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红外线装置,所述固定台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固定台的下表面连接有浮板,所述控制模块与红外线装置、超声波装置、信号接收器、接触式液位传感器、信号发生器以及伸缩气缸均为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进行雷达探勘的无人机通常运用于野外,能够充分接触太阳,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从而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来节能,二来在野外遇到无人机没电自动降落后,能够迅速进行充电,进而完成后续工作,设置合理。
8.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使用者通过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生器来控制和监测无人机的状态,对于无人机需要去到什么方位,以及在何地进行降落,均可通过控制模块操纵螺旋桨来完成。
9.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所述
蓄电池组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蓄电池组给螺旋桨、伸缩气缸、接触时液位传感器、超声波装置、控制模块、红外线装置以及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生器进行供电。
10.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均连接有缓冲垫;无人机在进行降落时,支撑杆底部的缓冲垫先降落,与地面接触,这样可以保证无人机上的装置不会受到太大的震动,保证结构运行良好。
11.优选的,所述超声波装置与信号接收器以及信号发生器均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的位置;当无人机降落在积水的洼地上面时,一侧支撑杆上的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从而通过控制模块来控制伸缩气缸,让固定台上升,这时,超声波装置以及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生器均通过两个支撑臂之间的位置上升,不会受到阻挡,结构位置设置合理。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无人机为了驱鸟、鼠等野外动物,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安装超声波装置、红外线装置,以及为了完成雷达勘探任务,还得加装天线等结构,通常这些装置都设置在机体的下方,一来不受干扰,视野开阔,二来空间足够大,但是这样一来,如果无人机主动降落或没电时自动降落,落在积水的洼地或水面上时会使这些结构进水,从而失灵,因此在结构的一个支撑杆上安装有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当其察觉到降落地有水时,会探查水位,从而通过控制模块启动伸缩气缸。
14.2、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气缸带动固定台上升,红外线装置、信号接收器、信号发生器以及超声波装置会逐渐穿过支撑臂之间的孔隙,上升到安全位置,这样固定台上的重要装置就不会过长时间的接触污水,从而避免结构故障,在固定台的底部设置有浮板,浮板质量轻且浮力大,有效降低无人机装置内部进水的可能性。
15.3、本实用新型中,无人机在飞行中或降落后,会通过设置在固定台侧壁的若干个红外线装置进行监测,如果周围有飞鸟或蛇鼠等动物,会通过超声波装置发送特定的声波进行驱赶,在不会伤害野生动物的情况下保证无人机的安全,在无人机上方设置有太阳能电池,野外环境充分接触太阳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能够节省能源,且使用者遭遇无人机断电情况下,无人机能够通过太阳能电池自动充电,设置合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的顶部局部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的实施例二剖视图。
19.图中:1.机体;2.蓄电池组;3.电池槽;4.太阳能电池;5.支撑臂;6.超声波装置;7.接触式液位传感器;8.红外线装置;9.控制模块;10.安装槽;11.固定台;12.浮板;13.伸缩气缸;14.信号接收器;15.信号发生器;16.缓冲垫;17.支撑杆;18.螺旋桨;19.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1.实施例一:
22.一种具有雷达地形勘探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侧壁表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支撑臂5,支撑臂5远离机体1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台19,若干个支撑台1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一侧的支撑杆17侧壁表面安装有接触式液位传感器7,机体1的下表面安装有伸缩气缸13,伸缩气缸13的输出端连接有固定台11,固定台11的上表面设置有超声波装置6,固定台11的上表面设置有信号接收器14和信号发生器15,若干个支撑杆17的底部均连接有缓冲垫16,超声波装置6与信号接收器14以及信号发生器15均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的位置,见附图1和2;无人机在进行降落时,支撑杆17底部的缓冲垫16先降落,与地面接触,这样可以保证无人机上的装置不会受到太大的震动,保证结构运行良好,当无人机降落在积水的洼地上面时,一侧支撑杆17上的接触式液位传感器7检测到水位,从而通过控制模块9来控制伸缩气缸13,让固定台11上升,这时,超声波装置6以及信号接收器14和信号发生器15均通过两个支撑臂5之间的位置上升,不会受到阻挡,结构位置设置合理。
23.信号接收器14和信号发生器15位于超声波装置6的一侧位置,固定台11的侧壁表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红外线装置8,固定台1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9,固定台11的下表面连接有浮板12,控制模块9与红外线装置8、超声波装置6、信号接收器14、接触式液位传感器7、信号发生器15以及伸缩气缸13均为电性连接,若干个支撑台19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螺旋桨18,螺旋桨18与控制模块9电性连接,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电池槽3,电池槽3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2,蓄电池组2与控制模块9电性连接,见附图1和2;使用者通过信号接收器14和信号发生器15来控制和监测无人机的状态,对于无人机需要去到什么方位,以及在何地进行降落,均可通过控制模块9操纵螺旋桨18来完成,蓄电池组2给螺旋桨18、伸缩气缸13、接触时液位传感器7、超声波装置6、控制模块9、红外线装置8以及信号接收器14和信号发生器15进行供电。
24.实施例二:
25.机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4,太阳能电池4与控制模块9电性连接,见附图3;进行雷达探勘的无人机通常运用于野外,能够充分接触太阳,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4,从而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来节能,二来在野外遇到无人机没电自动降落后,能够迅速进行充电,进而完成后续工作,设置合理。
26.工作原理:无人机为了驱鸟、鼠等野外动物,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安装超声波装置6、红外线装置8,以及为了完成雷达勘探任务,还得加装天线等结构,通常这些装置都设置在机体1的下方,一来不受干扰,视野开阔,二来空间足够大,但是这样一来,如果无人机主动降落或没电时自动降落,落在积水的洼地或水面上时会使这些结构进水,从而失灵,因此在结构的一个支撑杆17上安装有接触式液位传感器7,当其察觉到降落地有水时,会探查水位,从而通过控制模块9启动伸缩气缸13,伸缩气缸13带动固定台11上升,红外线装置8、信号接收器14、信号发生器15以及超声波装置6会逐渐穿过支撑臂5之间的孔隙,上升到安全位置,这样固定台11上的重要装置就不会过长时间的接触污水,从而避免结构故障,在固定台11的底部设置有浮板12,浮板12质量轻且浮力大,有效降低无人机装置内部进水的可能性,无人机在飞行中或降落后,会通过设置在固定台侧壁的若干个红外线装置8进行监测,如果周围有飞鸟或蛇鼠等动物,会通过超声波装置6发送特定的声波进行驱赶,在不会伤害
野生动物的情况下保证无人机的安全,在无人机上方设置有太阳能电池4,野外环境充分接触太阳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4能够节省能源,且使用者遭遇无人机断电情况下,无人机能够通过太阳能电池4自动充电,设置合理。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