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航油撬装式加油机用收发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7808发布日期:2022-03-26 15:3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航油撬装式加油机用收发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加油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航油撬装式加油机用收发油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来说,关于撬装式设备的优势有目共睹,节省空间,便于安装,回收再利用率高。带有储罐的橇装设备无需地埋,降低施工成本,便于检修和保护环境。机场对于飞机加油的常规方式一般采用地埋油库,加上飞机加油车的设置,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即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航油撬装式加油机用收发油装置,其包括:不锈钢储罐、外罐橇体以及若干个结构相同的集装箱吊耳,所述不锈钢储罐安装于所述外罐橇体内,若干个所述集装箱吊耳分别均匀的安装于所述外罐橇体上,所述外罐橇体内安装有收发油结构;
4.所述收发油结构包含有:发油管道、收油管道、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第七球阀、第八球阀、第一引流泵、第二引流泵、流量计、航油过滤分离器、两对结构相同的压力表、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以及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引流管;
5.所述发油管道以及所述收油管道插装于所述不锈钢储罐上,所述第八球阀安装于所述收油管道上,所述第七球阀安装于所述发油管道上,所述第四分流管安装于所述发油管道以及所述收油管道上,所述流量计通过引流管连接于所述第四分流管以及所述航油过滤分离器上,所述第三分流管通过所述引流管连接于所述航油过滤分离器上,且所述第三分流管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六球阀以及所述第五球阀上,所述第二引流泵通过所述引流管连接于所述第六球阀上,所述第一引流泵通过所述引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五球阀上,所述第一分流管安装于所述第一引流泵上,所述第二引流管安装于所述第二引流泵上,所述第三球阀以及所述第四球阀通过所述引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引流泵上,且所述第三球阀以及所述第四球阀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球阀以及所述第二分流管上,所述第二球阀通过所述引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流管上,两对所述压力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引流泵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泵两侧所述引流管上。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罐橇体内设置有遮挡板,所述发油管道以及所述收油管道插装于所述遮挡板上。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球阀上设置有粗过滤器,所述第四分流管上设置有闭杯采样器。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双壁防渗漏检测,所述第二球
阀上设置有收油端口接头座,所述第一球阀上设置有发油端口接头座。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罐橇体上设置有收油端口接头座以及发油端口接头座,所述第一球阀以及所述第二球阀通过所述引流管连接于所述收油端口接头座以及所述发油端口接头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可作为整体设备移动吊装和安装,节省空间,安装便捷,落地后只需要接上电源线即可投入使用,需在机场进行地埋储罐和管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有管线均为明线,便于维护和检修,配备的收发油系统配有航油专用的过滤分离器保障飞机用油的质量需求。
附图说明
12.图1示出了一种高效航油撬装式加油机用收发油装置主视剖视示意图。
13.图2示出了一种高效航油撬装式加油机用收发油装置收发油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不锈钢储罐;2、外罐橇体;3、集装箱吊耳;4、发油管道;5、收油管道;6、第一球阀;7、第二球阀;8、第三球阀;9、第四球阀;10、第五球阀;11、第六球阀;12、第七球阀;13、第八球阀;14、第一引流泵;15、第二引流泵;16、流量计;17、航油过滤分离器;18、压力表;19、第一分流管;20、第二分流管;21、第三分流管;22、第四分流管;23、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6.实施例: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1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航油撬装式加油机用收发油装置,包括:不锈钢储罐1、外罐橇体2以及若干个结构相同的集装箱吊耳3,所述不锈钢储罐1安装于所述外罐橇体2内,若干个所述集装箱吊耳3分别均匀的安装于所述外罐橇体2上,所述外罐橇体2内安装有收发油结构;
18.所述收发油结构包含有:发油管道4、收油管道5、第一球阀6、第二球阀7、第三球阀8、第四球阀9、第五球阀10、第六球阀11、第七球阀12、第八球阀13、第一引流泵14、第二引流泵15、流量计16、航油过滤分离器17、两对结构相同的压力表18、第一分流管19、第二分流管20、第三分流管21、第四分流管22以及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引流管23;
19.所述发油管道4以及所述收油管道5插装于所述不锈钢储罐1上,所述第八球阀13安装于所述收油管道5上,所述第七球阀12安装于所述发油管道4上,所述第四分流管22安装于所述发油管道4以及所述收油管道5上,所述流量计16通过引流管23连接于所述第四分流管22以及所述航油过滤分离器17上,所述第三分流管21通过所述引流管23连接于所述航油过滤分离器17上,且所述第三分流管21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六球阀11以及所述第五球阀10上,所述第二引流泵15通过所述引流管23连接于所述第六球阀11上,所述第一引
流泵14通过所述引流管23连接于所述第五球阀10上,所述第一分流管19安装于所述第一引流泵14上,所述第二引流管23安装于所述第二引流泵15上,所述第三球阀8以及所述第四球阀9通过所述引流管23连接于所述第一引流泵14上,且所述第三球阀8以及所述第四球阀9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球阀6以及所述第二分流管20上,所述第二球阀7通过所述引流管23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流管20上,两对所述压力表18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引流泵14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泵15两侧所述引流管23上。
2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罐橇体2内设置有遮挡板,所述发油管道4以及所述收油管道5插装于所述遮挡板上。
2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球阀7上设置有粗过滤器,所述第四分流管22上设置有闭杯采样器。
2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
23.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双壁防渗漏检测,所述第二球阀7上设置有收油端口接头座,所述第一球阀6上设置有发油端口接头座。
24.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罐橇体2上设置有收油端口接头座以及发油端口接头座,所述第一球阀6以及所述第二球阀7通过所述引流管23连接于所述收油端口接头座以及所述发油端口接头座。
25.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外罐橇体2上的若干个集装箱吊耳3将外罐橇体2吊起,通过外罐橇体2带动其内的不锈钢储罐1,整个装置通过收发油系统控制,收发油系统分为收油和发油两种功能,每种功能配备了独立的防爆管道泵(第一引流泵14以及第二引流泵15),以及共同使用的闭杯采样器以及航油过滤分离器17,两台管道泵通过阀门操作可互为备用使用,保障了设备的可靠性。第一引流泵14以及第二引流泵15前后都配置有两块压力表18用于实时监控管道内压力;
26.收油状态:卸油车管道连接至收油端口接头座,通过开启第二球阀7、第六球阀11以及第八球阀13,其他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油品从写有车内抽出经过粗过滤器
‑‑
第二引流泵15
‑‑
过滤分离器
‑‑
流量计16,进入不锈钢储罐1内部完成收油;
27.发油状态:将收油车管道连接至发油端口接头座,开启阀门第一球阀6/第三球阀8/第五球阀10/第七球阀12开关,其他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油品从不锈钢储罐1内内抽出,经过第一引流泵14
‑‑
航油过滤分离器17
‑‑
流量计16
‑‑
发油端口接头座发至收油车内完成发油;
28.借泵收油:将卸油车管道连接至收油端口接头座,开启阀门第二球阀7/第四球阀9/第五球阀10/第八球阀13开关,其他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油品从卸油车内抽出经过粗过滤器
‑‑
第一引流泵14
‑‑
过滤分离器
‑‑
流量计16进入不锈钢储罐1内部完成收油;
29.借泵发油:将收油车管道连接至发油端口接头座,开启阀门第一球阀6/第三球阀8/第四球阀9/第六球阀11/第七球阀12开关,其他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油品从储罐内抽出,经过第二引流泵15
‑‑
航油过滤分离器17
‑‑
流量计16
‑‑
发油端口接头座发至收油车内完成发油;
30.在实行上述收发油操作时均可以通过闭杯采样器对收入油品或发出油品进行采样和化验。用流量计16来监控实时流量以及单次或累计收发油量。
31.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35.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