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固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2.现有的大多数无人飞行器都具有较长的机臂,为了防止机臂过长占用较大的空间,通常情况下可以对机臂进行折叠。
3.但是,在部分机臂可折叠的飞行器中,在对机臂进行展开且固定的过程中,需要对机臂进行固定,而对于机臂的固定,通常情况下操作难度较大,难以一个人完成,加大了无人飞行器的使用难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锁固组件,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机臂固定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无人飞行器,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机臂固定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固组件,包括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锁扣件、抵推件和限位结构;
8.所述第一夹紧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夹紧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件上设有顶推壁;
9.所述锁扣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件的另一端,且所述锁扣件可解脱地卡接于所述第二夹紧件;
10.所述限位结构连接于所述锁扣件,所述抵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抵推件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抵推件接触所述顶推壁时与所述顶推壁形成锐角;
11.所述锁扣件用于在与所述第二夹紧件卡接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抵推件,以使所述抵推件抵持所述顶推壁,从而在所述锁扣件和抵推件的共同作用下拉紧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固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13.在锁扣件卡接于第二夹紧件的过程中,锁扣件带动抵推件移动,以使得抵推件接触于第二夹紧件上的顶推壁;由于限位结构的设置,使得抵推件相对于锁扣件转动的角度受到限制,进而使得抵推件与顶推壁接触时,抵推件与顶推壁形成锐角,基于此,在锁扣件卡接于第二夹紧件的过程中,便能防止抵推件垂直于顶推壁而造成锁扣件无法靠近第二夹紧件移动的情况。换言之,正是由于抵推件和顶推壁之间形成锐角,可以方便锁扣件靠近第二夹紧件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抵推件转动,可以轻易地完成锁扣件卡接于第二夹紧件的目
的。而当锁扣件完成与第二夹紧件的卡接的情况下,便能使得在锁扣件和抵推件的共同作用下拉紧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固组件可以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抵推件垂直于顶推壁而影响装配的情况,从而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机臂固定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14.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枢接部和限位部;
15.所述枢接部连接于所述锁扣件,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枢接部;所述抵推件与所述枢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16.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枢接部远离所述锁扣件的一侧,以用于抵持所述抵推件,从而限制所述限位部的转动角度。
17.可选地,所述枢接部为两个,两个所述枢接部间隔设置,所述抵推件与两个所述枢接部均可转动地连接且位于两个所述枢接部之间;
18.所述限位部设置于两个所述枢接部之间。
19.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与两个所述枢接部均连接,且共同围成滑槽;所述抵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20.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和两个所述枢接部一体成型。
21.可选地,所述锁固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锁扣件,且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抵推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抵推件抵持于所述限位结构。
22.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部和抵持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扣件,所述抵持部设置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且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抵推件;
23.所述弹性部弯曲呈弧形,且朝向远离所述抵推件的一侧凸起。
24.可选地,所述抵持部弯曲呈弧形,且所述抵持部外凸的弧形面抵持于所述抵推件。
25.可选地,所述顶推壁翘起形成具有开口的槽;
26.所述抵推件用于自所述开口进入所述槽,且用于在所述锁扣件与所述第二夹紧件完成卡接的情况下,被所述顶推壁限位以形成自锁。
27.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臂和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包括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锁扣件、抵推件和限位结构;
28.所述第一夹紧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夹紧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件上设有顶推壁;
29.所述锁扣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件的另一端,且所述锁扣件可解脱地卡接于所述第二夹紧件;
30.所述限位结构连接于所述锁扣件,所述抵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抵推件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抵推件接触所述顶推壁时与所述顶推壁形成锐角;
31.所述锁扣件用于在与所述第二夹紧件卡接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抵推件,以使所述抵推件抵持所述顶推壁,从而在所述锁扣件和抵推件的共同作用下拉紧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机臂被夹持在所述夹持空间内部。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飞行器采用了上述的锁固组件,该无人飞行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锁固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无人飞行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固组件的剖视图;
3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固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图2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技术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固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0.图标:10-锁固组件;11-机臂;100-第一夹紧件;101-夹持空间;200-第二夹紧件;210-顶推壁;211-槽;212-滑动段;213-抵持段;300-锁扣件;400-抵推件;500-限位结构;510-枢接部;511-第一边;512-第二边;513-圆角;520-限位部;521-直线段;523-弧形段;530-滑槽;600-弹性件;610-弹性部;620-抵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47.现有的大多数无人飞行器都具有较长的机臂,为了防止机臂过长占用较大的空间,通常情况下可以对机臂进行折叠。在大部分机臂可折叠的飞行器中,在对机臂进行展开且固定的过程中,需要对机臂进行固定,而对于机臂的固定,通常情况下操作难度较大,难以一人完成,加大了无人飞行器的使用难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8.基于此,请参阅图1,提供了本技术的锁固组件10及采用了该锁固组件10的无人飞行器(图未标),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机臂11固定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4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锁固组件10包括第一夹紧件100、第二夹紧件200、锁扣件300、抵推件400和限位结构500。其中,第一夹紧件10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一端;锁扣件30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夹紧件100的另一端,且锁扣件300可解脱地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其中,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情况下,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之间形成夹持空间101,该夹持空间101用于夹持无人飞行器的机臂11,从而让无人飞行器的机臂11保持展开状态。另外,第二夹紧件200上设有顶推壁210;限位结构500连接于锁扣件300,抵推件400可转动地连接于限位结构500。限位结构500用于限制抵推件400的转动角度,以使抵推件400接触顶推壁210时与顶推壁210形成锐角。其中,锁扣件300用于在与第二夹紧件200卡接的过程中带动抵推件400,以使抵推件400抵持顶推壁210,从而在锁扣件300和抵推件400的共同作用下拉紧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
50.换言之,锁固组件10对机臂11进行夹紧的过程大致如下,将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相对转动,以使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分别贴合在机臂11的两侧,然后相对第一夹紧件100转动锁扣件300,以使锁扣件300朝向第二夹紧件200转动,以方便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过程中,锁扣件300带动抵推件400朝向第二夹紧件200移动,且使得抵推件400抵持在顶推壁210上。随后,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过程中,锁扣件300越靠近第二夹紧件200,以使得顶推壁210推动第二夹紧件200朝向第一夹紧件100移动,由此使得在锁扣件300与第二夹紧件200完成卡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锁扣件300和抵推件400的共同作用拉筋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由此便能完成锁固组件10夹紧机臂11的目的,从而使得机臂11能保持稳定的展开状态。
51.以上所述,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过程中,锁扣件300带动抵推件400移动,以使得抵推件400接触于第二夹紧件200上的顶推壁210;由于限位结构500的设置,使得抵推件400相对于锁扣件300转动的角度受到限制,进而使得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接触时,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形成锐角,基于此,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过程中,便能防止抵推件400垂直于顶推壁210而造成锁扣件300无法靠近第二夹紧件200移动的情况。换言之,正是由于抵推件400和顶推壁210之间形成锐角,可以方便锁扣件300靠近第二夹紧件200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抵推件400转动,可以轻易地完成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目的。而当锁扣件300完成与第二夹紧件200的卡接的情况下,便能使得在锁扣件300和抵推件400的共同作用下拉紧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固组件10可以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抵推件400垂直于顶推壁210而影响装配的情况,从而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机臂11固定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52.值得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推壁210向远离夹持空间101的一侧翘起形成具有开口的槽211。抵推件400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用于自开口进入槽211,且用于在锁扣件300与第二夹紧件200完成卡接的情况下,被顶推壁210限位以形成自锁。换言之,在锁扣件300带动抵推件400靠近顶推壁210移动时,抵推件400被移动至槽211的开口处,且与顶推壁210接触。此时,由于顶推壁210与抵推件400之间形成锐角,可以使得在锁扣件300
靠近第二夹紧件200移动的过程中,抵推件400沿顶推壁210滑动以从开口处滑入槽211内部;与此同时,抵推件400相对锁扣件300转动且远离限位结构500移动。在锁扣件300继续移动以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过程中,抵推件400滑入槽211的内壁且抵持于槽211的底壁,由此使得抵推件400和顶推壁210之间形成抵持关系。并且在锁扣件300继续靠近第二夹紧件200移动以完成与第二夹紧件200的卡接的过程中,能在锁扣件300和抵推件400的共同作用下拉紧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
53.其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抵推件400大致呈杆状,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接触的情况下,抵推件400的端部接触于顶推壁210。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形成锐角指代的是,抵推件400的轴线与顶推壁210上接触于抵推件400位置的切线形成锐角。
54.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顶推壁210可以被划分为滑动段212和抵持段213,滑动段212大致沿直线延伸,抵持段213则弯曲形成槽211。在抵推件400与限位结构500抵持且与顶推壁210接触的情况下,抵推件400的端部抵持于滑动段212,且抵推件400与滑动段212之间形成锐角,由此使得在锁扣件300继续靠近第二夹紧件200以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时,抵推件400在滑动段212上滑动以滑入抵持段213且与抵持段213抵持;在锁扣件300与第二夹紧件200完成卡接的情况下,抵推件400大致与滑动段212平行,且通过抵持于抵持段213的方式实现拉紧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当然,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形成锐角指代的则是抵推件400与滑动段212形成锐角。该锐角可以由图3中的α角表示,其中,虚线为抵推件400的轴线。
55.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0包括枢接部510和限位部520。枢接部510连接于锁扣件300,限位部520连接于枢接部510。抵推件400与枢接部510可转动地连接,换言之,抵推件400通过与枢接部510的可转动连接实现相对锁扣件300的转动。其中,限位部520至少部分设置在枢接部510远离锁扣件300的一侧,以用于抵持抵推件400,从而限制限位部520的转动角度。换言之,抵推件400可以在限位部520和锁扣件300之间转动,从而可以通过限位部520和锁扣件300限制抵推件400的转动行程。
56.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520可以限制抵推件400相对锁扣件300转动的角度。其中,以抵推件400接触锁扣件300时的状态为基础状态,抵推件400相对锁扣件300转动至抵持在限位部520上即为抵推件400相对锁扣件300转动的最大角度。在抵推件400抵持于限位部520的情况下与顶推壁210接触形成锐角,基于此,至抵推件400与限位部520之间具有间距的情况下,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之间的夹角减小,即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之间同样形成锐角。换言之,在锁扣件300靠近第二夹紧件200时,抵推件400可以转动至抵持于限位部520,在此时,抵推件400可以接触于顶推壁210且与顶推壁210之间形成锐角。随着锁扣件300靠近第二夹紧件200以卡接第二夹紧件200,抵推件400沿顶推壁210滑动以自开口滑入至槽211内部,直至抵持于槽211底部;在此过程中,抵推件400相对锁扣件300转动且远离限位结构500移动,直至锁扣件300与第二夹紧件200完成卡接,且使得抵推件400被顶推壁210限位形成自锁。
57.另外,限位部520的设置还可以防止抵推件400相对锁扣件300转动的角度过大,从而造成抵推件400不能抵持顶推壁210的情况。由此,通过限位部520对抵推件400的限位作用,只需操作者一人,便能轻易地转动锁扣件300使得抵推件400抵持于顶推壁210,且使得抵推件400和顶推壁210形成锐角,由此能轻易地完成锁扣件300卡接第二夹紧件200,且完
成锁扣件300和抵推件400共同作用以拉紧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的目的。
5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枢接部510为两个,两个枢接部510间隔设置,抵推件400与两个枢接部510均可转动地连接且位于两个枢接部510之间。限位部520设置于两个枢接部510之间。通过将抵推件400设置在两个枢接部510之间,且使得抵推件400同时与两个枢接部510转动地连接,可以提高抵推件400与枢接部510的转动配合稳定性,确保抵推件400按照指定的路径转动。基于此,将限位部520设置在两个枢接部510之间,便能有效地确保限位部520向抵推件400提供限位的作用。
59.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其中一个枢接部510的设置,换言之,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枢接部510。只需确保限位部520位于抵推件400的转动路径上,且对抵推件400提供限位作用,以达到抵推件400在限位部520的限位作用下在与顶推壁210接触形成锐角即可。
60.另外,限位部520与两个枢接部510均连接,且共同围成滑槽530;抵推件400可活动地设置于滑槽530内。其中,两个枢接部510形成滑槽530的侧壁,限位部520则形成滑槽530的端部,滑槽530的另一端由锁扣件300限制形成。抵推件400可以在滑槽530中滑动,且抵持在限位部520或抵持在锁扣件300上,由此限制抵推件400的转动行程。
61.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520也可以仅连接于其中一个枢接部510,只需限位部520位于两个枢接部510之间以向抵推件400提供限位作用即可。当然,在限位部520仅与其中一个枢接部510连接的情况下,限位部520则与另一个枢接部510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与滑槽530连通。
6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枢接部510呈其中一个角为圆角513的三角形,而枢接部510上的圆角513位于枢接部510远离锁扣件300的一侧;换言之,可以看作枢接部510具有连接于锁扣件300的第一边511和另外两个第二边512,与第一边511对应的则形成圆角513。另外,限位部520包括直线段521和弧形段523,直线段521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边512,弧形段523则连接于枢接部510圆角513的位置,由此通过弧形段523向抵推件400提供限位作用。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取消限位部520的直线段521,仅通过弧形段523向抵推件400提供限位作用即可。
63.为了使得滑槽530的形状与抵推件400适配,限位部520的弧形段523上开设有侧壁为弧形的槽体,该槽体形成滑槽530的端部部分,由此使得抵推件400在移动至与弧形段523抵持的情况下,可以容置于侧壁为弧形的槽体中,以提升限位部520和抵推件400的抵持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侧壁为弧形的槽体的设置。
6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520和两个枢接部510一体成型。限位部520和枢接部51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直接成型,以形成一个整体。在将限位结构500和抵推件400连接锁扣件300上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抵推件400装配到枢接部510上,然后将枢接部510装配到锁扣件300上,从而完成限位结构500和抵推件400的装配。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枢接部510和限位部520也可以是分体式设置。例如,在限位部520仅与其中一个枢接部510连接的情况下,此时限位部520和另一个枢接部510则为分体式设置,基于此,一体成型的限位部520和枢接部510和分体式设置的枢接部510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与锁扣件300一体成型;另一个则可以与锁扣件300可拆卸地装配,由此可以方便枢接部510与抵推件400的连接配合。
6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为了进一步提高锁固组件10的装配便利性,可选地,锁固组件10还包括弹性件600。弹性件600连接于锁扣件300,且弹性件600用于向抵推件400施加作用力,以使抵推件400抵持于限位结构500。换言之,弹性件600可以向抵推件400提供作用力,以使抵推件400保持于抵持在限位结构500上的状态。由此,可以方便抵推件400抵持在顶推壁210的滑动段212上,方便操作者判断抵推件400的位置,从而提高锁固组件10的装配便利性。
66.另外,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过程中,锁扣件300带动抵推件400转动,在抵推件400相对锁扣件300转动的过程中压缩弹性件600,直至锁扣件300完成与第二夹紧件200的卡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锁扣件300的卡接,弹性件600可以被设置为提供较小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只需满足将抵推件400自动地移动至抵持于限位结构500即可,可以防止弹性件600产生过大的弹性力造成锁扣件300难以卡接的情况。
67.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该弹性件600的设置。
68.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情况下,弹性件600被抵推件400压缩,换言之,弹性件600同样向抵推件400施加弹性作用力。在拆取锁固组件10的情况下,弹性件600向抵推件400时间的弹性作用力可以辅助抵推件400推出顶推壁210形成的槽211,由此在从第二夹紧件200上解脱锁扣件300提供辅助作用力,从而可以方便对锁扣件300进行解除锁止。
6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00包括弹性部610和抵持部620;弹性部610的一端连接于锁扣件300,抵持部620设置在弹性部610的另一端,且抵持部620抵持于抵推件400。为了确保抵持部620能稳定地抵持在顶推壁210上,弹性部610弯曲呈弧形,且朝向远离抵推件400的一侧凸起。换言之,弹性部610上设置抵持部620的端部朝向抵推件400弯曲,由此确保抵持部620可以稳定地抵持在抵推件400上。
70.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61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沿直线延伸的状态;又例如,呈波浪形的状态等。
7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抵持部620对抵推件400造成损坏,抵持部620弯曲呈弧形,且抵持部620外凸的弧形面抵持于抵推件400。基于此,不仅可以防止对抵推件400造成损坏,同时还能使得抵持部620能顺畅地相对抵推件400滑动,防止抵持部620在抵推件400上形成凹坑从而卡在凹坑内部造成弹性件600损坏的情况。
72.当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00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锁扣件300上,当然,弹性件60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卡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锁扣件300上。另外,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枢接部510和抵推件400的连接处设置扭簧,基于此,便可以取消上述弹性部610和抵持部620的设置方式,从而可以通过扭簧实现抵推件400保持抵持在限位结构500上的状态。
7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固组件10可以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过程中,锁扣件300带动抵推件400移动,以使得抵推件400接触于第二夹紧件200上的顶推壁210;由于限位结构500的设置,使得抵推件400相对于锁扣件300转动的角度受到限制,进而使得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接触时,抵推件400与顶推壁210形成锐角,基于此,在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过程中,便能防止抵推件400垂直于顶推壁210而造成锁扣件300无法靠近第二夹紧件200移动的情况。换言之,正是由于抵推件400和顶推壁210
之间形成锐角,可以方便锁扣件300靠近第二夹紧件200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抵推件400转动,可以轻易地完成锁扣件300卡接于第二夹紧件200的目的。而当锁扣件300完成与第二夹紧件200的卡接的情况下,便能使得在锁扣件300和抵推件400的共同作用下拉紧第一夹紧件100和第二夹紧件2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固组件10可以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抵推件400垂直于顶推壁210而影响装配的情况,从而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机臂11固定难度高的技术问题。另外,通过在限位结构500上设置弹性件600,可以确保抵推件400抵持在限位结构500上,方便锁扣件300卡接在第二夹紧件200上,同时方便锁扣件300从第二夹紧件200上拆下,提高便利性。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