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9809发布日期:2023-01-03 23:2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用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的制作方法
用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
1.‑‑‑‑‑‑‑‑‑‑‑‑‑‑‑‑‑‑‑‑‑‑‑‑‑‑‑‑‑‑‑‑‑‑‑‑‑‑‑‑‑‑‑‑‑‑‑‑‑‑‑‑‑‑‑‑‑‑‑‑‑‑‑‑‑‑‑‑‑
2.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尤其用于空中交通工具的乘客舱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
3.在航空器设计与航空器构造中始终不断努力改善生产效率和成本、装配工作和装配时间以及可持续性并且在保持或提高构件性能的情况下减轻整体重量,其中在任何时候都特别注重乘客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近年来,在航空工业中有将可充气的结构用作针对航空器的内部与外部区域的减轻重量的解决方案的个别尝试。可充气的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其他技术领域,例如休闲产业和野营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这些可充气的部件尤其包括可充气的帐篷、坐躺设备、浮力设备等等。然而,为了能够将这样的结构运用于航空领域,必须克服额外的挑战。此外,必须经受住相对较大的压力差。优选的材料是可持续且耐用的并且满足所有安全性要求(例如在可燃性方面)。此外值得期望的是,可充气的设备的几何形状在充气状态下尽可能稳固地设计。
4.作为这样的可充气的设备的示例,文献ep 3 272 643 a1描述了一种用于航空器的可充气的分隔壁,该可充气的分隔壁可以安装在乘客舱中,以便将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段或区域。
5.文献ep 2 139 764 b1和ep 2 554 477 b1描述了一种具有板状气室的铺位作为另外的示例,这些铺位形成自承载的具有侧壁和顶部的壁结构,其中气室被面状的柔性材料包围并且在其内部空间中具有用于稳定外部形状的柔性连接件。铺位具有带有直立的壁凸出部的底部护板,壁结构随后可以安装在其上。
6.此外,文献us 10,888,479 b1描述了一种用于保护交通工具的乘客免受病原体侵害的生物安全舱。生物安全舱包括刚性或柔性的、由耐久且必要时防火的材料(例如玻璃、有机玻璃或塑料)制成的保护盖板元件,该保护盖板元件形成安装在交通工具内部并且将生物安全舱中的一个或多个乘客与交通工具中的其他乘客隔绝开的三维结构。在保护盖板元件处安装有借以将保护盖板元件紧固在交通工具内部的多个连接元件。此外,保护盖板元件包括用于与空气过滤设备连接的空气循环开口以及用于穿过保护盖板元件进入或离开生物安全舱的输入/输出元件,其中输入/输出元件可以具有拉链、搭扣或其他适合的封闭系统。
7.在此背景下,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用于将空中交通工具的有限的舱室区域分隔开的、经改进的减轻重量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在运行期间也仍能够允许尽可能简单且快速地安装和拆卸。
8.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通过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以及通过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5所述特征的空中交通工具来实现。
9.因此,用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尤其用于空中交通工具的乘客舱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包括:承载结构,该承载结构具有相互连接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多个可充气的软管,这些可充气的软管被布置并且被设计成用于在充气状态下形成用于分隔区域的自支撑的框架结构;以及外壳,该外壳包括多个柔性的壁隔膜,壁隔膜使可充气的软管面状地相互连
接并且被设计成用于使分隔区域在充气状态下相对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分隔开。
10.此外,空中交通工具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
11.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快速且简单地安装和拆卸的分隔区域,其方式为将可充气的柔性软管作为支撑结构与薄的柔性壁隔膜进行组合,这些壁隔膜将分隔区域的内部空间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分离开。在此,软管在一定程度上用作支撑或承载的构架/支架(相当于帐篷的帐篷杆),并且同时限定分隔开的区域的外轮廓。壁隔膜确保尤其在水平方向上如此提供的内部空间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实际分隔。
12.为了进行装配,软管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阀,藉由该一个或多个阀可以在适合的位置处用空气泵、风箱、压力罐和/或压缩机给系统充气。为此,原则上也早就能够使用存在于交通工具上的能够在短期内提供压缩空气的系统,例如航空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或压缩机系统。一旦软管被充分充气,这些软管就使处于其间的壁隔膜张开,这些壁隔膜然后形成分隔区域的壁。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其他工具或辅助器件来用于安装。在此,可以根据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内部构型特别灵活并且在短时间内选择具体的搭设位置。
13.如此提出的分隔舱室或分隔室可以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内部应用于不同的目的,其中在交通工具运行期间,简单的构造即使在非常短的时间段内也都允许对系统的安装和拆卸。在分隔区域没有被使用的情况下,这个分隔区域可以以折叠起来的方式节省空间地存放。在此,利用通过使用适用于软管和壁隔膜的柔性材料的较薄材料可以以特别减轻重量的方式实现对系统的安装,这些较薄材料能够同时满足在可燃性方面、抗老化性、抗撕裂性、环境兼容性等方面对应的安全要求。在此,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多次使用。
14.例如,分隔区域可以在已经处于空中的航空器上进行安装,以便将一个或多个乘客与其余乘客隔离开,例如在发生医疗紧急情况、高度传染性感染或类似情况下。然而在此应理解的是,可充气的分隔区域在本发明的意义上不仅可以作为保护措施用于医疗或传染病学用途。还应能够借助于本发明在短时间内、但也持久性地在乘客舱中为乘客和机载人员提供休息区。根据具体应用情形,外壳的壁隔膜在此能够被设计成透明的或者或多或少不透明的。
15.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从其他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从参考附图的描述得出。
16.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分隔区域可以被设计成在充气状态下向上和/或向下开放。
17.例如,分隔区域可以仅在所有水平侧面上被壁隔膜包围并且安装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底部上。向上所保留的开口例如可以被用于供应空气。同样可以提出的是,分隔区域向上和向下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底部和顶部配合准确地封闭。
18.原则上还可设想的是,分隔区域不是在所有水平侧面上都是封闭的,而是仅在那些指向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且本来就不受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内壁限制的侧面具有壁隔膜。换言之,在某些应用中可以提出将交通工具舱室的一个或多个内壁用作分隔区域的外壁。在这种情况下,交通工具的外壁例如可能不会被壁隔膜遮盖,并且可能仅在通道侧以及向前和向后处提供这些壁隔膜。
19.根据一个改进方案,承载结构和外壳能够被设计成用于使分隔区域向上和/或向下至少局部地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配合准确地封闭。
20.因此,分隔区域可以完全安装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底部上并且与顶部邻接,而
(至少在边缘侧)无需保留通向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到分隔区域的空气供应例如可以通过布置在上方和下方(然而原则上还有侧向)的并且引入到壁隔膜中的空气槽等来进行。空气可以藉由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位于分隔区域上方的顶部中的出气口引入并且经由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底部中的对应排气口被再次排出。替代性地可以提出的是,分隔区域向上和/或向下并不完全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封闭,而是留有通风槽,分隔区域藉由这些通风槽保持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透气地相连接。此外,替代性或附加地能够将通风元件整合到分隔区域的承载结构和/或外壳中。
21.根据一个改进方案,这些软管中的至少三个软管能够被设计为大体上竖直延伸的支柱。另外的软管能够用作支柱的横向连接件。
22.例如,分隔区域可以具有矩形的底部布局,其中大体上竖直延伸的四个软管形成分隔区域的外边缘并且这些软管在上端部被四个横向延伸的软管固持在一起。然而应理解的是,更复杂的外部几何形状和/或软管布置方式也是可行的。
23.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大体上竖直延伸的三个软管作为分隔区域的外边缘在上端部与由四个横向延伸的软管形成的四边形的三个拐角连结。
24.在该改进方案中利用如下认识,即只要这些外支柱在上端部被对应的横向连接件固持在一起,三个外支柱原则上就可以为分隔区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或稳固性。该结构的由此保持开放或自由的第四个边缘例如可以用作出口或入口区域,因此与在可能设置有第四个竖直延伸的支柱的情况相比可以保留更多的运动自由空间。这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是特别有利的,由此可以尽可能容易且不复杂地离开分隔区域。
25.这种令人联想到三脚架的布置方式的稳固性可以进一步改进,其方式为例如将紧固元件设置在上端部、尤其在“开放边缘”的不存在竖直延伸的软管的区域中,并且在该处例如被固定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壁和/或顶部处。
26.根据一个改进方案,软管的至少一部分为了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内轮廓相适配而被设计成弯折和/或弯曲的。
27.因此,分隔区域的由软管限定的外轮廓可以或多或少准确地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内轮廓贴合。由此,一方面可以最佳地利用现有空间。另一方面,分隔区域因此可以以特别有利的方式被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内壁或其他结构支撑和稳定,从而使得分隔区域即使在交通工具剧烈运动时也尽可能地保持在期望的位置。
28.根据一个改进方案,软管能够形成共用可充气的体积。
29.由此,分隔区域的承载结构可以在必要时通过单个的阀被置于压力下(例如相当于气垫),其中多个相互连接的气室能够通过单个的阀被填充空气。
30.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壁隔膜能够至少局部地被设计成透明和/或半透明的。
31.例如,透明的壁隔膜在医疗应用中能够使医生可以从分隔区域的外部观察病人或乘客。另一方面,在将分隔区域用作休息区或铺位的情况下可以正好不希望分隔区域能够被看清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不透明的壁隔膜。
32.在此作为另外的优点所得到的是,分隔区域在足够透明的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可以在着陆时保持闭合。与此相反,通常在航空器中所使用的不透明幕帘必须始终保持敞开。而本系统由于使用的是透明材料而可以被设计成是可看清楚的。填充有空气的元件在此不够构成伤害的风险。此外,还有轻质的结构方式和必要时快速的打开可能性,例如通过易于拉
开的拉链。
33.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壁隔膜能够各自具有阻燃的热塑性塑料薄膜。
34.例如,能够使用适用于热塑性加工的由不同聚合物成分制成的挤出的薄膜,这些薄膜提供对应的机械特性(如强度、耐磨性、灵活性)、化学特性(如阻燃或防火、耐化学品地)和/或生物特性(如环境兼容性、适用于医疗应用)。在具体示例中,由聚酯或聚醚制成的聚氨酯薄膜可以满足这样的特性。
35.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壁隔膜和软管能够由相同的所述柔性材料制成。
36.因此,分隔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尤其完全由某些适合的材料“整体(en bloc)”制成,其中提供统一的外观,在该外观下承载结构和外壳具有相同的有利特性。此外,壁隔膜能够与软管焊接、粘接和/或缝合。例如在医疗应用中,软管和壁隔膜均可以由相同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37.根据一个改进方案,这些壁隔膜中的至少一个壁隔膜可以设计有能够重新封闭的穿通开口以用于人员进入和离开分隔区域。
38.穿通部例如可以由医疗人员使用,以便检查病人。同样可以提供这样的穿通部来作为紧急出口。
39.根据一个改进方案,穿通开口能够尤其藉由拉链来重新封闭。
40.拉链、尤其某些安全拉链能够作为必要时可多次使用的安全打开系统来确保快速且受控地打开紧固出口开口。为了防止热和火焰,例如能够将由阻燃的聚酰胺制成的拉链元件与由芳纶纤维制成的带子相结合。
41.然而在此应理解的是,根据用途原则上也能够使用其他诸如搭扣、按钮、磁铁等封闭系统。
42.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分隔装置还能够具有压力控制装置,该压力控制装置被设计成用于控制软管的内部压力。
43.压力控制装置例如可以包括与压力传感器耦合的显示器,该显示器显示软管的当前内部压力,从而使得可以随时检查内部压力是否处于合适的压力区间或者是否具有合适的数值。此外,压力控制装置可以具有阀,借助该阀可以调节软管的内部压力或该阀预先给定确定的期望的内部压力。
44.与此相对应地,压力控制装置尤其可以用于在搭设分隔装置时适当地设定一次压力。原则上,随后可以在进一步运行期间进行再校正(只要显示出在软管中出现相关压力变化、例如压力下降)。
45.如果例如在空中交通工具在空中飞行期间安装本发明的分隔装置,则可以由机载人员保证软管的内部压力被测量出足以确保:即使面对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中在持续运行期间预期将出现压力变化时,分隔装置也具有稳固性。因此,例如可以要求分隔装置保持竖立直至着陆。为此,可以直接在安装或拆卸分隔装置时由人员有针对性地以某一超压来设定(一次)软管的内部压力,其方式为使得分隔装置在着陆之后并且在舱室中与之相关地压力升高之后也仍保持稳定。然而如果必要,可以在运行期间借助于压力控制装置随后控制当前压力并且在必要时再调节当前压力。
46.此外原则上,压力控制装置还可以被设计成用于(必要时自动)调节软管的内部压力。然而,在本发明的简单的设计方案中,可以由机载人员例如手动地再调节压力并且压力
控制装置仅用于内部压力的显示。
47.根据一个改进方案,承载结构和外壳能够被设计成用于在充气状态下包围交通工具内部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座椅。
48.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交通工具中的座椅排的座椅连同就坐在该处的乘客均可以相对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隔离。例如两排或三排中的靠窗座位可以被分隔开。同样,座椅排的多个或所有座椅能够相对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以及该座椅排之前或之后的座椅排分隔开。
49.根据一个改进方案,这些壁隔膜中的至少一个壁隔膜能够设计有用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邻接的座椅结构元件的穿通部。
50.航空器的座椅排中的各个座椅通常固定地相互连接,例如在座椅支架、扶手和/或就座面处固定相连。为了分隔区域随后还仍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乘客座椅安装,因此可以在壁隔膜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穿通部。例如,壁隔膜还能够适当地开槽,从而使得每个壁隔膜均可以放置在座椅的对应的结构周围。于是能够使用诸如搭扣、按钮或拉链的适合的封闭系统,以便封闭一个或多个壁隔膜与座椅结构之间的剩余缝隙或裂隙。
51.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分隔区域还具有用于将该分隔区域的位置固定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紧固元件。
52.紧固元件尤其可以是吸盘和/或挂钩或类似适合的辅助器件。
53.即使承载结构原则上能够足以稳定或支撑分隔区域,附加地还可以有利的是,分隔区域还可以藉由一个或多个元件例如被固定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壁和/或顶部处。这例如从安全性技术角度来看可以具有优势,例如在交通工具不可预见地剧烈运动的情况下,由此一直维持分隔区域的定位和取向。
54.在此,吸盘呈现示例性且有利的可能性,该可能性允许在几乎任何表面上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可以在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情况下再次移除。应理解的是,替代性或附加地还可以使用其他诸如挂钩、带子、搭环、粘合固持件等紧固元件。例如可以藉由挂钩扶手将系统紧固在行李舱处。
55.上文中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可以(在有意义的情况下)任意地彼此组合。本发明的其他可行的设计方案、改进方案和实现方式还包括本发明的先前或随后参照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的没有明确提及的组合。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尤其还可将单独的方面作为改进内容或补充内容添加到本发明的相应的基础形式中。
56.在下文中借助于在示意性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57.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58.图2示出从斜对角外部看的图1的分隔区域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59.图3示出从斜对角内部看的图1的分隔区域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60.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61.图5示出从斜对角外部看的图4的分隔区域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62.图6示出从斜对角内部看的图4的分隔区域的示意性立体视图;以及
63.图7示出空中交通工具的乘客舱的示意性俯视图,该乘客舱具有根据图1或图4的分隔区域。
64.附图应当提供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附图展示了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相结合地用于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参照附图得出其他实施方式和所提到的优点中
的许多优点。图中的元素并不一定是相对彼此按比例示出的。
65.在附图中,相同的、功能相同的和以相同方式起作用的元素、特征和部件(只要没有另外详细说明)相应地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6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充气的分隔区域10的示意性截面视图,该可充气的分隔区域用于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中分隔出有限的区域。图2和图3示出从斜对角外部和斜对角内部看的图1的分隔区域的示意性立体视图。可充气的分隔区域10例如可以在空中交通工具100的乘客舱中使用,如示例性地在图7中可看到的。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分隔区域10用作隔离舱室或隔离室来包围有症状的病例,例如以便在飞行的剩余时间内对人员进行隔离以保护其他乘客。例如,在乘客被怀疑患有高度传染性疾病或已经被证实时,可以使用分隔区域10。
67.为了使出现传染病症状的人员传播病原体的风险最小化,在实践中使用了各种方案。防止病原体传播的一些常见方案包括确保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减少接触可能性以及强制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防护面罩)。因此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以及其他组织建议,在飞行期间被怀疑患有传染病时,患病乘客与其他乘客之间应保持两米的距离。这些建议的共同点是,相当一部分座位无法再被使用。
68.在下文中描述的分隔区域10的目标在于,为一个或多个可能具有传染性的人员提供物理屏障,该物理屏障也仍可以在飞行期间快速且容易地安装并且不会带来任何重量方面的缺点。在此,分隔区域10尤其不会受限于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中固定地预先给定的位置,而是可以原则上被搭设在不同的地点。分隔区域10可以多次使用并且为此应在必要时进行消毒。
69.在图7的实施例中,分隔区域10在卫生设施前的右侧过道处分隔出最后一排座椅中的两个座椅102。有潜在传染性的乘客103就坐于分隔区域10之内的靠窗座位。图1示出了相对于航空器100的纵向延伸方向从后方看的截面视图中的情况。
70.分隔区域10包括承载结构1,该承载结构具有相互连接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多个可充气的软管2a、2b,这些可充气的软管被布置并且被设计成用于在充气状态下形成用于分隔区域10的自支撑的框架结构。如可以从图1至图3中得出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具体地设置有大体上竖直延伸的三个软管2a,这些软管竖立在航空器100的底部上并且在此形成一种三脚架。在上端部处,这些软管被由四个横向延伸的软管2b构成的环或正方形固持在一起。
71.软管2a、2b在此形成共用的体积,该体积通过适当安装的阀可以借助于手动泵、小型压缩机和/或安装在空中交通工具100上的压缩空气源用空气填充。分隔装置10还包括压力控制装置13,该压力控制装置可以被用于控制和/或设定软管2a、2b的内部压力。为此目的,压力控制装置13例如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或压力显示器。此外,以上所提到的阀可以被整合到压力控制装置13中。
72.通过施加压力来加强软管2a、2b并且由此形成一种自承载的构架/支架,其预先设定分隔区域10的外轮廓并且赋予该外轮廓稳定性和稳固性。在此,在搭设分隔装置10时就可以被设定一次软管2a、2b的内部压力,其方式为使分隔装置10即使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内发生压力变化的情况下也继续保持稳定竖立,例如在空中交通工具100着陆之后也仍可以如此。
73.竖直的软管2a在此示例性地部分设有弯折部12,而横向延伸的软管2b被设计成略微弯曲的,以便尽可能遵循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的内轮廓。在图1至图3的具体实施例中,朝向过道的竖直的软管2a被实施成笔直的,而相反的两个软管2a贴靠航空器101的外壁并且相对于此弯折并且对应地略微倾斜地沿外壁延伸。横向延伸的软管2b在此与位于其上方的储存舱或行李舱(未展示)的下轮廓相适配。由此,承载结构10原则上在上部和下部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的内轮廓配合准确地封闭,其中竖直的软管2a竖立在底部上并且横向延伸的软管2b贴靠顶部或储存舱。
74.分隔区域10还包括外壳3,该外壳包括多个柔性的壁隔膜4,这些壁隔膜使可充气的软管2a、2b面状地相互连接并且被设计成用于使分隔区域10在充气状态下相对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分隔开。例如,壁隔膜4在此能够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阻燃的热塑性塑料薄膜制成。承载结构1的软管2a、2b能够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例如与壁隔膜4焊接。
75.因此总体上形成分隔开的小室,其承载结构由软管2a、2b形成并且其外壁由壁隔膜4形成。分隔区域10保持向上和向下开放,其中位于上方的透气口9能够使来自航空器100的通风系统的新鲜空气11进入。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的靠窗侧(图1右侧以及图2左侧)还设置有处于底部附近的槽状的透气口9,新鲜空气11可以通过该透气口再次从分隔区域10中流出(在该区域中外壳3因此不与底部配合准确地封闭)。
76.在此,可以通过流动情况有效地在分隔区域10内部设定较小的低压来调控空气供应,从而使得即使这个分隔区域不是气密地相对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封闭,例如病毒或其他病原体也不会从分隔区域10中逸出。
77.位于分隔区域10中的乘客103由于向上打开的布置方式而还可接触到乘客服务单元(psu)、紧急氧气面罩等。
78.此外,在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中,用于进入和离开分隔区域10的可重新封闭的穿通开口5被并入到壁隔膜4中的一个壁隔膜中,该壁隔膜可以通过拉链6被打开和关闭。原则上以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离开分隔区域10的紧急出口,例如通过使用安全拉链封闭系统、例如ykk发斯宁产品集团(fastening products group)的quickburst系统或相对应的系统。
79.为了使外壳3可以完全包围两个座椅102,还在通道侧的壁隔膜4中设计有用于邻接的第三个座椅102的元件的多个穿通部7,例如用于穿通扶手和/或座椅支架。壁隔膜4为此可以被设计成从一个或多个侧面朝向穿通部7开槽(未展示),由此壁隔膜4可以围绕对应的元件被引导并且在必要时在这种布置方式中围绕这些元件被紧固(例如藉由搭扣、按钮等)。
80.如已经提及的,图1至图3的分隔区域10仅由大体上竖直延伸的三个软管2a承载。为了进一步稳定这种布置并且由此为了确保尤其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中的位置固定,分隔区域1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紧固元件8。例如可以提出的是,横向延伸的软管2b藉由这样的紧固元件8被固定在交通工具内部空间101的顶部、储存舱和/或壁处。
81.为此代表性地,在图2和图3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单个的紧固元件8,该紧固元件被设计为吸盘并且被安装在分隔区域10的承载结构1上的如下区域中,即从对称的角度来看第四个竖直的支承件应被布置在该区域内。换言之,紧固元件8因此补偿在图2右侧或在图3中前部中央处缺失的竖直延伸的软管2a。藉由一个或多个吸盘(例如其由橡胶或树脂制成)进
行的固定在此具有如下特殊优势,即分隔区域10几乎可以在任何舱室进行改装和安装,而无需在舱室中提供紧固器件和/或特别的紧固点。
82.作为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的替代方案,图4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变体,该变体具有大体上竖直延伸的四个软管2a。在该示例中,通道侧的软管2a被设计成弯折的,例如以便符合另外的舱室形状或不同的几何要求。
8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此清楚的是,通过对软管2a、2b进行对应的弯折和弯曲可以满足完全不同的几何条件。同样,软管2a、2b的所示出的数量和取向被理解为纯示例性的。
84.结果是,针对交通工具中的隔离区域提出极其轻量的(例如几千克)且仍特别实用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可折叠的并且可以以此形式显著节省空间地进行存放(例如存放在提包中)。针对这种安装,仅需用于填充空气的装置(例如空气泵)并且必要时需要诸如吸盘或挂钩的一个或多个紧固元件。从安全角度来看,系统还由于较小的重量、灵活性、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触及性等而具有诸多优点。此外,不同于常规的方案,分隔区域10附近的座位也可以被占用,而不会对坐在那里的乘客产生相关的安全和/或感染风险。由此可以在总体上改善座位占用率。
85.在前述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为了提高图示的严谨性被组合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然而在此应当清楚的是,上面的说明仅仅是展示性的而绝不是限制性的。该说明用于涵盖不同特征和实施例的所有替代方案、修改和等效方案。在查阅上文描述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其专业知识将立即且直接地明了许多其他示例。
86.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例以便能够尽可能最好地展现本发明所基于的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可能性。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预期的使用目的来最优地修改和使用本发明及其不同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中,术语“包含”和“具有”用作对应术语“包括”的中性语言的概念化(neutralsprachliche begrifflichkeiten)。此外,术语“一”、“一个”和“一种”的使用原则上应当不排除以此方式描述的多个特征和部件。
87.附图标记清单
[0088]1ꢀꢀꢀꢀꢀꢀꢀꢀꢀꢀ
承载结构
[0089]
2a,2b
ꢀꢀꢀꢀꢀ
软管
[0090]3ꢀꢀꢀꢀꢀꢀꢀꢀꢀꢀ
外壳
[0091]4ꢀꢀꢀꢀꢀꢀꢀꢀꢀꢀ
壁隔膜
[0092]5ꢀꢀꢀꢀꢀꢀꢀꢀꢀꢀ
穿通开口
[0093]6ꢀꢀꢀꢀꢀꢀꢀꢀꢀꢀ
拉链
[0094]7ꢀꢀꢀꢀꢀꢀꢀꢀꢀꢀ
穿通部
[0095]8ꢀꢀꢀꢀꢀꢀꢀꢀꢀꢀ
紧固元件
[0096]9ꢀꢀꢀꢀꢀꢀꢀꢀꢀꢀ
透气口
[0097]
10
ꢀꢀꢀꢀꢀꢀꢀꢀꢀ
可充气的分隔区域
[0098]
11
ꢀꢀꢀꢀꢀꢀꢀꢀꢀ
空气循环
[0099]
12
ꢀꢀꢀꢀꢀꢀꢀꢀꢀ
弯折部
[0100]
13
ꢀꢀꢀꢀꢀꢀꢀꢀꢀ
压力控制装置
[0101]
100
ꢀꢀꢀꢀꢀꢀꢀꢀ
空中交通工具
[0102]
101
ꢀꢀꢀꢀꢀꢀꢀꢀ
交通工具内部空间
[0103]
102
ꢀꢀꢀꢀꢀꢀꢀꢀ
座椅
[0104]
103
ꢀꢀꢀꢀꢀꢀꢀꢀ
乘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