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

文档序号:31975206发布日期:2022-10-29 02:3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病毒已席卷全球,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建筑工程也未能幸免,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维阶段都带来诸多的不方便。为了实现防疫环境下非接触式的建筑工程的人群体温监测,已有研究人员采用无人机航摄的方式实现倾斜摄影的人群影像数据采集。这种方式主要包括两部分:(1)采集实地场景数据影像进行bim逆向建模研究;(2)针对防疫环境下对公共建筑大量人群聚集时的体温监测数据采集。因需要把采集到的大量的群众体温监测数据实时导入到bim等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里,从而实现bim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平台。在工作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由于架站式体温监测仪位于固定区域,大批群众需聚集排队测量体温,从而导致部分建筑场景被严重遮挡,影响后期无人机的三维建模模型质量以及bim的逆向建模质量;(2)架站式体温监测仪无法移动且数量较少,且人流较为分散、流动性快,从而导致大量进入建筑景区的群众无法检测到体温,继而严重影响了大数据体温监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后期的智能运维平台也会受影响。
3.在人群体温监测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因架站式体温监测仪无法移动且数量较少,且人流较为分散、流动性快,从而影响了关于大数据体温监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而市面上或少有挂接到无人机体上的相关体温监测仪搭载配件(尤其针对无人机phantom 4 pro等机型的搭载配件很少),或市面上的挂载配件不牢固易松动,从而导致在进行无人机搭设红外体温监测仪进行群众密集体温检测的过程困难重重。具体地,第一、目前市面上基本没有能搭载到无人机体上的红外体温监测仪的挂载设备,且架站式体温监测仪无法移动且数量较少,人流较为分散、流动性快。因此会对大数据群众的体温监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带来严重失真。第二、市面上少有的物体挂载固定支架设计不合理,即无人机受力不均衡,导致无人机无法正常起飞,更无法将设备送入半空中。第三、即使能够将红外体温监测仪顺利升空,但往往会出现监测仪空中剧烈摇晃,导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大打折扣。甚至由于设备支架不稳固,受力不均衡的问题。且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经常容易发生支架螺栓松动,支架松动等情况,从而导致体温监测仪脱落损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稳固、轻巧、便携式的外置设备搭载工具的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包括可拆卸设于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上的上部支架、下部支架,以及设于下部支架上的用以连接红外体温监测仪的安装件,上部支架与下部支架通过卡扣连接在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上。
7.优选地,所述上部支架与所述下部支架上下对应设置,且二者设有一定距离,二者外部轮廓的形状、尺寸相同。
8.优选地,所述上部支架与所述下部支架之间的高度与待安装的红外体温监测仪的高度相同。
9.优选地,所述上部支架的两端对称设有用以连接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的上方的上部卡扣,所述下部支架的两端对称设有用以连接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的下方的下部卡扣。
10.优选地,所述上部支架与所述下部支架之间通过上下连接支架可拆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上部支架与所述下部支架分别通过卡扣螺栓连接上下连接支架。
12.优选地,所述安装件包括设于下部支架上的设有用以安装红外体温监测仪的安装孔以及监测仪连接螺栓,所述监测仪连接螺栓设于安装孔附近。
13.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形状、尺寸与红外体温监测仪的底部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14.优选地,所述上部卡扣、所述下部卡扣的形状、尺寸与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的外壁形状、尺寸相匹配。
15.优选地,所述上部卡扣、所述下部卡扣的尺寸与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的外壁尺寸采用过盈配合方式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在进行大量人群体温监测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能够保证红外体温监测仪在无人机身上稳固且不松动,避免了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支架螺栓松动、支架松动等情况,从而避免监测仪脱落损毁,进而保证大数据体温监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以及无人机倾斜摄影影像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18.2)现有在无人机体上方上载悬挂的体温监测仪安装方式,导致无人机体机受力不均衡甚至无人机掉落,无人机新手因经验缺乏操作困难;而本实用新型连同红外体温监测仪均在无人机落地架下方(无人机镜头背面),安装该下挂式固定支架避免了无人机机体的受力不均衡问题,且保证无人机起飞顺畅。
19.3)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可方便和无人机之间的装卸,操作便利。
20.4)各部件采用3d打印结构,使得整个支架的重量较轻,同时硬度较大,减少无人机的搭载压力的同时保证了红外体温监测仪的安全牢固。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中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安装在无人机上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的爆炸图;
23.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安装在无人机上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安装在无人机上的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所示:
27.1、上部卡扣,2、上下连接支架,3、下部卡扣,4、监测仪连接螺栓,5、下部卡扣螺栓,6、上部卡扣螺栓,7、上部支架,8、下部支架,801、安装孔,9、无人机相机镜头,10、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
30.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的下挂式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与无人机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并可用于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该固定支架可适用于phantom 4 pro等机型的无人机。
31.在本实施例中,以应用在phantom 4 pro机型的无人机为例,如图1~图5所示,该固定支架包括上部卡扣1、上下连接支架2、下部卡扣3、监测仪连接螺栓4、下部卡扣螺栓5、上部卡扣螺栓6、上部支架7和下部支架8。
32.上部支架7与下部支架8上下对应设置并设有一定距离,且二者的外部轮廓的形状、尺寸相同,二者均平行于地面设置在无人机上。具体地,上部支架7的两端对称设有上部卡扣1,上部卡扣1的作用是连接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10(与无人机相机镜头9相背面)的上方。对应地,下部支架8的两端对称设有下部卡扣3,下部卡扣3的作用是连接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10(与无人机相机镜头9相背面)的下方。上部卡扣1、下部卡扣3的形状、尺寸与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10的外壁形状、尺寸相匹配。作为优选方案,上部卡扣1、下部卡扣3的尺寸与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10的外壁尺寸采用过盈配合,能够实现更紧固的连接。
33.上部支架7与下部支架8之间通过上下连接支架2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上下连接支架2的靠近顶部的上方设有用以安装上部卡扣螺栓6的孔,上部支架7的中央位置的外侧设有与该孔相匹配的第一螺孔。上下连接支架2的靠近底部的下方设有用以安装下部卡扣螺栓5的孔,下部支架8的中央位置的外侧设有与该孔相匹配的第二螺孔。通过将卡扣螺栓依次安装进对应的螺孔、孔中拧紧,可实现连接上部支架7与下部支架8之间的连接。
3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搭载的红外体温监测仪可采用海康威视红外体温监测仪(tbc-3117-3u)等底部设有手持部或类似手持部的突起部的红外体温监测仪。为搭载红外体温监测仪,本实用新型的下部支架8上设有用以安装红外体温监测仪的安装孔801,该安装孔801的形状、尺寸与红外体温监测仪手持部或类似手持部的突起部的底部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安装后,通过监测仪连接螺栓4使红外体温监测仪在下部支架8上的安装更加稳固。进一步地,监测仪连接螺栓4设定在安装孔801附近。上部支架7与下部支架8之间的间隙与待安装的红外体温监测仪的高度相同。
35.作为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卡扣1、上下连接支架2、下部卡扣3、监测仪连接螺栓4、下部卡扣螺栓5、上部卡扣螺栓6、上部支架7和下部支架8均可采用3d打印材料的结构件,如abs塑料类结构件、pla塑料类件、亚克力结构件等。整体重量轻,不会给无人机造成
负担。例如,最轻重量可达到约50g、体温监测仪重量约350g,总体加起来400g左右,在大疆无人机phantom 4 pro机型所能承载的外置物重量范围内。(该机型所能承载的最大外置物重量约为1000g)。另外,3d打印结构硬度大,能够保证红外体温监测仪的安全牢固。
36.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的具体安装流程如下:
37.(1)首先通过拧动上部卡扣螺栓6,将上下连接支架2与上部支架7进行连接,并保证螺栓处于拧紧状态;然后拧动下部卡扣螺栓5,将上下连接支架2与下部支架8进行连接,并保证螺栓处于拧紧状态。
38.(2)当上下连接支架2与下部支架8连接完成时,将监测仪连接螺栓4拧紧,保证红外体温监测仪与下部支架8处于连接状态。
39.(3)最后将上部卡扣1、下部卡扣3同时扣在无人机的竖向落地支架10上(与无人机相机镜头9相背面),最终整体设备与无人机连接起来,并用手左右晃动无人机,确保整体设备与无人机相连接时处于稳固状态。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