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道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2870发布日期:2022-10-29 03:5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涵道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涵道无人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穿越类无人机中,拍摄类的机型和竞速类的机型往往是分开的,出行时,若要同时实现这两项功能,便要携带这两种类型的无人机,增加了出行的负重。
3.而对于刚入门的新手,需经过较长的飞行训练,飞行中频繁发生碰撞是无法避免的事,而对于传统的机型,在经历几次较强的碰撞后,机身和机身上的各个电子设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花费较多的维护成本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涵道无人机,其通用性好、抗撞能力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涵道无人机,包括:
7.机架,其上设置有多个阵列布置的涵道通孔,各所述涵道通孔沿上下贯穿所述机架,所述机架的头部上方设置有安装座;
8.相机固定架及竞速固定件,所述相机固定架及所述竞速固定件择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相机固定架上设置有相机;
9.中控动力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动力源组件,及多个分别与所述动力源组件电控连接的螺旋桨电机,各所述螺旋桨电机分别一对一的设置于各所述涵道通孔中;
10.多个螺旋桨,各所述螺旋桨一对一的连接于各所述螺旋桨电机的输出端且容纳于所述涵道通孔中。
11.可选地,所述机架包括:
12.多个防护圈单体,多个所述防护圈单体呈阵列布置,相邻两个所述防护圈单体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各所述防护圈单体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涵道通孔,各所述螺旋桨电机一对一固定于各所述防护圈单体;
13.连接板组件,各所述防护圈单体与所述连接板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中控动力部件及所述安装座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组件上。
14.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防护圈单体的一个上设置有连接凹头,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凹头的凹口插装对接的连接凸头;
15.其中,所述涵道无人机还包括多个分别一对一贯穿插装对接的所述连接凸头和所述连接凹头且紧固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组件上的紧固螺栓。
16.可选地,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
17.第一连接板,各所述防护圈单体的上端分别可拆卸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18.第二连接板,各所述防护圈单体的下端分别可拆卸固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19.可选地,所述动力源组件包括:
20.中控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上下间隔形成的容纳腔中;
21.电源,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上,所述中控器与所述电源及所述螺旋桨电机电连接。
2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源的下端相接触的电源防滑垫。
2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中控器的调参插头对应的插接通孔。
2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涵道无人机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板状悬空段。
25.可选地,还包括:
26.两个防撞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头部,且两个所述防撞侧板之间间隔形成槽口朝向所述机架的头部的前方的防护容纳凹槽,两个所述防撞侧板的上端形成所述安装座;
27.机头旋转件,可转动调位的设置于所述防护容纳凹槽中;
28.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机头旋转件上且布置于所述防护容纳凹槽中,并与所述中控动力部件电连接。
29.可选地,所述防撞侧板为碳纤维板,和/或,所述机头旋转件和所述相机固定架及所述竞速固定件为tpu柔性材料。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的涵道无人机可以通过相机固定架及竞速固定件的择一安装在安装座上实现涵道无人机的拍摄和竞速模式的调整,一机两用,通用性好;同时,螺旋桨容纳于涵道通孔中,减少螺旋桨受到的碰撞,抗撞能力高。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无人机(未安装相机)的示意图;
33.图2是图1的拆解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无人机装配相机的步骤示意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无人机装配竞速固定件的步骤示意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无人机的防护圈单体连接步骤示意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无人机的头部区域结构部分放大图;
38.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无人机的竞速飞行状态示意图。
39.图中:
40.1、机架;101、防护圈单体;1011、连接凹头;1012、连接凸头;2、相机;3、相机固定架;4、竞速固定件;5、中控动力部件;51、动力源组件;511、中控器;512、电源;52、螺旋桨电机;6、螺旋桨;7、紧固螺栓;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0、防撞侧板;11、机头旋转件;12、摄像头;13、电源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5.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涵道无人机,其通用性好、抗撞能力高。涵道无人机包括机架1、相机固定架3、竞速固定件4、中控动力部件5、多个螺旋桨6和相机2。其中,机架1上设置有多个阵列布置的涵道通孔,各涵道通孔沿上下贯穿机架1,机架1的头部上方设置有安装座;相机固定架3及竞速固定件4择一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座上,相机固定架3上设置有相机2;中控动力部件5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动力源组件51,及多个分别与动力源组件51电控连接的螺旋桨电机52,各螺旋桨电机52分别一对一的设置于各涵道通孔中;各螺旋桨6一对一的连接于各螺旋桨电机52的输出端且容纳于涵道通孔中。本实施例的涵道无人机可以通过相机固定架3及竞速固定件4的择一安装实现涵道无人机的拍摄和竞速的模式调整,螺旋桨6容纳于涵道通孔中,抗撞能力高,涵道通孔起到导流提升举升效率的作用。
46.更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5所示,机架1包括连接板组件和多个防护圈单体101,多个防护圈单体101呈阵列布置,相邻两个防护圈单体101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各防护圈单体101分别开设有一个涵道通孔,各螺旋桨电机52一对一固定于各防护圈单体101;各防护圈单体101与连接板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中控动力部件5及安装座分别设置于连接板组件上。当涵道无人机行进过程中撞击障碍物时,其可以通过防护圈单体101进行第一级的缓冲。
47.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防护圈单体101采用了特殊的现有的复合材料,例如具有较强的韧性的材料,且螺旋桨电机52倒置安装在防护圈单体101的涵道通孔的上方区域,使得螺旋桨6安装后位于防护圈单体101内部偏下的位置,使得气流更加集中的从防护圈单体101的涵道通孔下方流出,产生更好的机动性。防护圈单体101首尾相连成,组合成了机架1的主要外形,也形成了机架1的第一道缓冲机构。
48.更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5所示,相邻两个防护圈单体101的一个上设置有连接凹头1011,相邻两个防护圈单体101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连接凹头1011的凹口插装对接的连接凸头1012;其中,涵道无人机还包括多个分别一对一贯穿插装对接的连接凸头1012和连接
凹头1011且紧固连接于连接板组件上的紧固螺栓7。本实施例通过一个紧固螺栓7便实现了连接板组件与相邻两个防护圈单体101的连接凹头1011以及连接凸头1012的同时穿插紧固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零部件少,便于装卸。具有而言,本实施例中,有四个防护圈单体101,因此有四对连接凹头1011以及连接凸头1012,共使用四个紧固螺栓7,便实现了固定连接,零部件少,集成度高。
49.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各防护圈单体101的上端分别可拆卸固接于第一连接板8上;各防护圈单体101的下端分别可拆卸固接于第二连接板9上。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巧,重量轻,且进一步稳固了各防护圈单体101的连接稳定性。
50.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7所示,动力源组件51包括中控器511和电源512。中控器511设置于第一连接板8与第二连接板9之间上下间隔形成的容纳腔中,进而使得中控器511能够得到较好的防护,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电源512可拆卸固定于第一连接板8的上端面上,中控器511与电源512及螺旋桨电机52电连接,电源512装卸方便,便于更换。
51.此外,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板8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电源512的下端相接触的电源防滑垫13,电源防滑垫13能够使得电源512在第一连接板8的上端面上固定的更稳定可靠。
52.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板8上开设有与中控器511的调参插头(图中未标示)对应的插接通孔(图中未标示),调参插头(图中未标示)对应的插接通孔(图中未标示)设置在第一连接板8的上端面上,能够方便客户进行调参。
53.更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板8和/或第二连接板9上形成有沿涵道无人机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板状悬空段。具体,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上均形成有长板状悬空段,当受到撞击时,长板状悬空段使得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具有了可变形缓冲的功能,进一步提升抗撞能力。
54.此外,如图1-5所示,涵道无人机还包括摄像头12、机头旋转件11、两个防撞侧板10。
55.两个防撞侧板10分别连接于机架1的头部,且两个防撞侧板10之间间隔形成槽口朝向机架1的头部的前方的防护容纳凹槽,两个防撞侧板10的上端形成安装座;机头旋转件11可转动调位的设置于防护容纳凹槽中;摄像头12设置于机头旋转件11上且布置于防护容纳凹槽中,并与中控动力部件5电连接。当涵道无人机飞行行进,且头部碰撞障碍物时,防撞侧板10作为直接受到撞击的部位来承受冲击,防撞侧板10可以优先选用碳纤维材料,进而具有高韧性抗撞性;然后,冲击力再向机头旋转件11、两个防撞侧板10的上端形成安装座上安装的相机固定架3或者竞速固定件4进行传导,进而进一步缓冲卸掉部分冲击力。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机头旋转件11和相机固定架3及竞速固定件4可以优选地为tpu柔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和抗冲击性能,实现第二次的缓冲卸力,通过两种缓冲的配合,极大的提升了涵道飞机的抗撞击能力。
56.综上,本实施例的涵道无人机,通过相机固定架3及竞速固定件4的择一安装实现涵道无人机的拍摄和竞速的模式调整,螺旋桨6容纳于涵道通孔中,抗撞能力高,涵道通孔起到导流提升举升效率的作用。通过两种缓冲的配合,极大的提升了涵道飞机的抗撞击能力。调参插头(图中未标示)对应的插接通孔(图中未标示)设置在第一连接板8的上端面上,
能够方便客户进行调参。中控器511设置于第一连接板8与第二连接板9之间上下间隔形成的容纳腔中,进而使得中控器511能够得到较好的防护,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
57.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