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叶、螺旋桨以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9032发布日期:2023-02-14 15: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桨叶,其特征在于,包括:桨根(10),用于与桨毂(40)连接;桨身(20),包括连接部(21)与主体部(22);所述连接部(21)一端与所述桨根(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22)连接;其中,在所述连接部(21)的第一位置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第一攻角;在所述主体部(22)的第一位置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第二攻角;在所述主体部(22)的第二位置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第三攻角;所述连接部(21)的第一位置、所述主体部(22)的第一位置、所述主体部(22)的第二位置沿所述桨叶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攻角小于所述第二攻角,所述第二攻角大于所述第三攻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21)的第一位置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第一弦长;在所述主体部(22)的第一位置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第二弦长;在所述主体部(22)的第二位置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第三弦长;所述第一弦长小于所述第二弦长,所述第二弦长大于所述第三弦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由接近所述桨根(1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桨根(10)的一端,攻角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身(20)包括吸力面,以及与所述吸力面相背设置的压力面;所述吸力面包括形成于所述连接部(21)的第一吸力面(211);所述桨根(10)的顶部形成第一根部平面(11);所述第一吸力面(211)的一部分为与所述第一根部平面(11)平行的平面,另一部分为向远离所述压力面的方向凸出的曲面;或,所述第一吸力面(211)为向远离所述压力面的方向凸出的曲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身(20)包括吸力面、压力面、前缘以及后缘;所述吸力面与所述压力面相背设置,所述吸力面的一侧通过所述前缘与所述压力面连接,所述吸力面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后缘与所述压力面连接;所述前缘包括形成于所述连接部(21)的第一前缘(213),以及形成于所述连接部(21)的第二后缘(224);所述后缘包括形成于所述连接部(21)的第一后缘(214),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22)的第二后缘(224);所述第一前缘(213)在由接近所述桨根(10)至远离所述桨根(10)的方向上高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后缘(214)在由接近所述桨根(10)至远离所述桨根(10)的方向上高度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尖(30);所述桨尖(30)与所述主体部(22)远离所述连接部(21)的一端连接;所述桨尖(30)由接近所述主体部(22)的一端至远离所述主体部(22)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或向下倾斜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根(10)设置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的中心线为根部中心线,所述桨叶远离所述桨根(10)一端的端部至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一长度;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13.84%处,为所述连接部
(21)的第一位置;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26.15%处,为所述主体部(22)的第一位置;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38.46%处,为所述连接部(21)的第二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13.84%处,所述桨叶的攻角α1=13.54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26.15%处,所述桨叶的攻角α2=16.51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38.46%处,所述桨叶的攻角α3=14.98
°±
2.5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50.77%处,所述桨叶的攻角α4=11.98
°±
2.5
°
;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63.08%处,所述桨叶的攻角α5=9.74
°±
2.5
°
;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75.38%处,所述桨叶的攻角α6=8.16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87.69%处,所述桨叶的攻角α7=7.27
°±
2.5
°
;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100%处,所述桨叶的攻角α8=3.17
°±
2.5
°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13.84%处,所述桨叶的弦长l1=88.5mm
±
10mm;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26.15%处,所述桨叶的弦长l2=104.7mm
±
10mm;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38.46%处,所述桨叶的弦长l3=94.5mm
±
10mm;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50.77%处,所述桨叶的弦长l4=83.7mm
±
10mm;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63.08%处,所述桨叶的弦长l5=73.7mm
±
10mm;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75.38%处,所述桨叶的弦长l6=63.9mm
±
10mm;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87.69%处,所述桨叶的弦长l7=54.2mm
±
10mm;和/或在所述桨叶上距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长度的100%处,所述桨叶的弦长l8=24.0mm
±
10mm。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根(10)设置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的中心线为根部中心线;
在所述桨叶上距离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d1=90mm的截面,所述桨叶的弦长l1=88.5mm
±
10mm,所述桨叶的攻角α1=13.54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离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d2=170mm的截面,所述桨叶的弦长l2=104.7mm
±
10mm,所述桨叶的攻角α2=16.51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离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d3=250mm的截面,所述桨叶的弦长l3=94.5mm
±
10mm,所述桨叶的攻角α3=14.98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离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d4=330mm的截面,所述桨叶的弦长l4=83.7mm
±
10mm,所述桨叶的攻角α4=11.98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离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d5=410mm的截面,所述桨叶的弦长l5=73.7mm
±
10mm,所述桨叶的攻角α5=9.74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离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d6=490mm的截面,所述桨叶的弦长l6=63.9mm
±
10mm,所述桨叶的攻角α6=8.16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离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d7=570mm的截面,所述桨叶的弦长l7=54.2mm
±
10mm,所述桨叶的攻角α7=7.27
°±
2.5
°
;在所述桨叶上距离所述根部中心线的距离d8=650mm的截面,所述桨叶的弦长l8=24.0mm
±
10mm,所述桨叶的攻角α8=3.17
°±
2.5
°
。12.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桨毂(40)以及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桨叶;所述桨根(10)与所述桨毂(40)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的长度大于22寸,和/或所述螺旋桨的直径大于47寸。14.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以及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螺旋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螺旋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螺旋桨转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桨叶、螺旋桨以及飞行器,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该桨叶包括桨根以及桨身,桨身包括连接部与主体部;桨根、连接部、主体部依序连接;在连接部的第一位置处、主体部的第一位置处、主体部的第二位置处,桨叶的攻角分别为第一攻角、第二攻角以及第三攻角,这三个位置沿桨叶长度方向排列;第一攻角小于第二攻角,第二攻角大于第三攻角。该螺旋桨包括桨毂以及桨叶,桨叶通过桨根与桨毂连接。该飞行器包括前述螺旋桨。本实用新型的桨叶对连接处的桨型改进,使桨根与桨身连接顺滑,避免应力集中,桨叶结构强度提高,桨叶在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变形以及断裂,适合大尺寸桨叶应用。该螺旋桨以及飞行器的飞行效率以及安全性均得到提升。得到提升。得到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吴少强 汤勋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0
技术公布日:2023/2/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