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一种随动加载试验装置,属于载荷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随动加载试验装置是随着加载量变化而实时保持动态跟随的加载机构。公开号为cn 113788158 a公开了一种起落架高承载大长度撑杆稳定性试验装置,具体为通过立柱和试验台架将大长度撑杆组件两端固定,加载作动筒缩短给立柱施加压力,实现对大长度撑杆组件性能测试,但是该装置对组件进行试验时,只能进行单一维度的加载测试;且若要调整锁撑杆组件挠度,需要断开锁撑杆组件与立柱连接处,更换相应锁撑杆,再将锁撑杆与立柱连接,进行下次测试,也不能满足随动加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动加载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实现待测试构件多角度、多姿态的随动加载。
4.一种随动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加载件,用于对待测试构件进行随动加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件包括三组加载作动筒,所述被测试构件通过假机轮与三组所述加载作动筒连接,三组所述加载作动筒分别位于所述假机轮的不同方向,已实现对于被测试构件的不同方向作用力的加载;
5.所述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自平衡框架,所述自平衡框架为中空框架,所述加载件和所述被测试构件设置在所述自平衡框架内部;
6.所述自平衡框架顶端内侧设置有固定盒段,所述固定盒段上安装有多个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用于固定所述被测试构件端部;
7.第一加载作动筒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位置作动筒,所述第一位置作动筒的一端与所述假机轮的顶部连接;
8.第二加载作动筒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位置作动筒和水平设置的第二载荷作动筒,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的一端与所述假机轮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位置作动筒通过滑块连接;
9.第三加载作动筒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位置作动筒和上下水平设置的两个第三载荷作动筒,上部的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的一端与所述假机轮的侧面连接,下部的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的一端与所述假机轮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滑块与所述第三位置作动筒连接。
10.所述自平衡框架侧壁内侧设置有固定梁板,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固定梁板上。
11.所述第一位置作动筒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盒段上,所述第二位置作动筒和所述第三位置作动筒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自平衡框架的顶端内侧。
12.所述第一位置作动筒、所述第二位置作动筒和所述第三位置作动筒平行设置;
13.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和第三载荷作动筒垂直设置。
14.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和下部的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通过转接耳片与所述假机轮底部连接;
15.所述转接耳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假机轮底部一对相互平行的耳片,所述耳片上设置有销孔,所述销孔内安装有安装销,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销的中部且位于一对平行所述耳片之间,下部的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销的一端连接。
16.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7.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随动加载试验装置,通过所述假机轮将所述待测试构件与所述加载作动筒连接实现待测试构件的随动加载,三组所述加载作动筒分别位于所述假机轮的不同方向,已实现对于被测试构件的不同方向作用力的加载;其中加载作动筒具有竖直设置的位置作动筒和水平设置的载荷作动筒,通过改变作动筒的行程和位置,可满足构件的压缩量在不同位置的加载,使构件所受到的作用力满足相关试验要求;还可以适用于多种规格和连接方式的待试验构件,实现待测试构件多角度、多姿态的随动加载,且该装置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测试结果稳定,可多次使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随动加载试验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随动加载试验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随动加载试验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21.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1-被测试构件;2-假机轮;3-第一位置作动筒;4-第二位置作动筒;5-第二载荷作动筒;6-滑块;7-第三位置作动筒;8-第三载荷作动筒;9-自平衡框架;10-固定盒段;11-固定支座;12-固定梁板;13-耳片;14-安装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23.参见图1-3,一种随动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加载件,用于对待测试构件进行随动加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件包括三组加载作动筒,所述被测试构件1通过假机轮2与三组所述加载作动筒连接,三组所述加载作动筒分别位于所述假机轮2的不同方向,已实现对于被测试构件1的不同方向作用力的加载。
24.具体地,所述假机轮模拟飞机机轮,所述加载作动筒通过不同方向的加载对假机轮进行力的施加,以实现被测试构件不同方向上力的加载。
25.所述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自平衡框架9,所述自平衡框架9为中空框架,所述加载件和所述被测试构件设置在所述自平衡框架9内部;
26.所述自平衡框架9顶端内侧设置有固定盒段10,所述固定盒段10上安装有多个固定支座11,所述固定支座11用于固定所述被测试构件1端部;
27.所述自平衡框架为实验室常用框架,可根据实际使用条件进行自由组装,用紧固螺栓将自平衡框架各个部件连接固定。
28.具体地,所述固定支座呈一定高度和角度设置,将构件采用销轴连接到固定支座上,满足多种类型构件不同连接方式的固定,所述被测试构件为飞机起落架、机翼等,可为
多种类型构件进行多角度、多姿态的随动加载试验,其中,所述被测试构件外侧还设置有传感器15,用于监测加载过程中构件的变形量。
29.所述加载作动筒包括第一加载作动筒、第二加载作动筒和第三加载作动筒;
30.第一加载作动筒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位置作动筒3,所述第一位置作动筒3的一端与所述假机轮2的顶部连接;
31.第二加载作动筒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位置作动筒4和水平设置的第二载荷作动筒5,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5的一端与所述假机轮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位置作动筒4通过滑块6连接;
32.第三加载作动筒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位置作动筒7和上下水平设置的两个第三载荷作动筒8,上部的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8的一端与所述假机轮2的侧面连接,下部的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8的一端与所述假机轮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滑块6与所述第三位置作动筒7连接。
33.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可以看做x轴方向上力的加载,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看做y轴方向上力的加载,所述第一位置作动筒看做z轴方向上的加载;同时第二位置作动筒和第三位置作动筒分别对第二载荷作动筒和第三载荷作动筒z轴方向上进行调整加载,最终实现实现待测试构件多角度、多姿态的随动加载。
34.具体地,所述作动筒为实验室常用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可实现种功能,并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控制,例如:载荷控制、位移控制。在本技术中体现为载荷作动筒和位置作动筒;通过改变作动筒的行程,可实现对被测试构件的力学测试,也可调整滑块的位置进行力学调整。
35.所述假机轮为起落架试验专用夹具,进行力的传递,使用标准材料可进行机械加工,其尺寸满足飞机轮胎外形尺寸,使其更加满足试验测试的准确,采用标准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必要条件时可以更换多种不同材质和不同尺寸的构件。
36.所述自平衡框架9侧壁内侧设置有固定梁板12,所述滑块6安装在所述固定梁板12上。
37.所述第一位置作动筒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盒段10上,所述第二位置作动筒4和所述第三位置作动筒7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自平衡框架9的顶端内侧。
38.所述第一位置作动筒3、所述第二位置作动筒4和所述第三位置作动筒7平行设置;
39.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5和第三载荷作动筒8垂直设置。
40.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5和下部的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8通过转接耳片与所述假机轮2底部连接;
41.所述转接耳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假机轮底部一对相互平行的耳片13,所述耳片13上设置有销孔,所述销孔内安装有安装销14,所述第二载荷作动筒5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销14的中部且位于一对平行所述耳片13之间,下部的所述第三载荷作动筒8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销14的一端连接。
4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