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47594发布日期:2023-12-02 14: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缠绕在金属衬套(1)上的拉扭组件(100)分隔设置,其拉扭组件(100)和拉扭组件(100)、拉扭组件(100)和金属衬套的两侧壁之间产生间隙,使单股拉扭组件的扭转变形不受到相邻拉扭组件的影响,降低拉扭组件(100)之间受到扭转载荷时的横向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套(1)的两端设置翻边结构(2),所述翻边结构(2)内侧设计有倾斜面(5),使倾斜面(5)在扭转载荷作用下与相邻的拉扭组件(100)存在间隙,从而不会直接与拉扭组件(100)接触,不会提供阻碍拉扭组件(100)扭转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2)的相对内侧对称设置有倾斜面(5),所述倾斜面(5)由金属衬套(1)和翻边结构(2)结合处向翻边结构(2)外缘逐渐变薄,所述倾斜面(5)在扭转载荷作用下与相邻的拉扭组件(100)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采用金属衬套(1)的周向设置有隔片结构(3),所述隔片结构(3)将金属衬套(1)分成若干槽体结构(4),所述隔片结构(3)的厚度使缠绕在金属衬套(1)上的单股拉扭组件间存在间隙,在受到扭转载荷时,以降低相邻拉扭组件(100)之间的相互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结构(3)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翻边结构(2)的外缘到金属衬套(1)水平中心线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结构(3)为多组平行设置的闭合环形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结构(3)为多组平行设置的非闭合式圆弧条,所述非闭合式圆弧条的圆弧跨度角为120°-1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拉扭组件(100)缠绕方向,所述非闭合式圆弧条设置的金属衬套(1)的径向外侧。

9.使用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定位工装上固定两个金属衬套(1),然后缠绕拉扭组件(100)在翻边结构(2)内,最后将其放置在模具中,注射弹性体(200),使金属衬套(1)与拉扭组件(100)均包覆弹性体;经过加热到130℃-180℃,3mpa-5mpa加压,保持2h-3h,冷却固化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将缠绕在金属衬套上的拉扭组件分隔设置,其拉扭组件和拉扭组件、拉扭组件和金属衬套的两侧壁产生间隙,使单股拉扭组件的扭转变形不受到相邻拉扭组件的影响,降低拉扭组件之间受到扭转载荷时的横向作用力。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降低扭转刚度,降低传递到桨毂的扭转载荷,同时降低结构的重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多层拉扭条模压在一起,可能出现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会导致不同的片层之间受力有较大的差别,一部分拉扭条的承受的载荷加大,导致拉扭条提前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制备拉扭条,可以组合不同的拉扭组件材料,获得不同刚度等级的拉扭条产品,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军,谢绍祥,郑永,黄河,胡小刚,张亚新,王雨杭,张万里,刘远久,石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