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监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8642发布日期:2019-09-06 22:1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纱线监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纱线监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纱线监视装置,该纱线监视装置检测行进的纱线所包含的异物的有无和/或纱线的粗细等这些纱线的状态。作为纱线监视装置,已知多个监视部沿着纱线的行进方向配置的纱线监视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2869744和日本特表2011-526368)。

在这种纱线监视装置中,为了高精度地监视纱线的状态,需要将纱线的位置(纱道)相对于监视部适当地进行规定。纱线的位置由将纱线引导到行进空间的引导部件规定。引导部件为了将纱线引导到适当的位置,而通过螺钉等固定机构、定位部件等,相对于保持监视部的保持部件进行定位(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61-105369和日本特开2013-230909)。



技术实现要素:

在具有多个监视部的纱线监视装置中,需要相对于各监视部适当地规定纱线的位置。因此,为了相对于各监视部规定纱线的位置,必须将引导部件高精度地相对于保持部件安装。然而,即使相对于保持部件定位并安装了引导部件,只要保持部件中的监视部的位置精度和引导部件的定位精度两者不高,则也不容易高精度地设定引导部件与保持部件的相对位置。因此,即使在使用上述定位部件等定位并安装了引导部件的情况下,也存在如下隐患,即虽然相对于一个监视部适当地规定了纱线的位置,但是相对于其它监视部未适当地规定纱线的位置。因此,在纱线监视装置中,可能无法得到高精度的监视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监视精度的纱线监视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具备:监视部,其监视在行进空间中行进的纱线的状态;引导部件,其将纱线引导至行进空间,并且规定行进空间内的纱线的位置;以及保持部件,其具有划分并形成行进空间的纱线行进部,并且保持监视部和引导部件,监视部在保持部件中沿着行进空间内的纱线的行进方向而配置有多个,引导部件规定在与行进方向正交的虚拟面上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纱线的位置,保持部件具有对引导部件的位置进行规定的定位部,并且通过基于一个或多个工序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

在该纱线监视装置中,保持部件通过基于一个或多个工序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换言之,保持部件为一体化的一个成形品,在保持部件整体上不存在接合面或连接点,如果不进行破坏则无法分离。例如在通过多个部件的接合来构成保持部件的情况下,根据组装精度的不同,有可能在部件之间产生偏差、间隙等,其结果,保持于保持部件上的监视部的位置不固定。在纱线监视装置中,通过基于一个或多个工序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保持部件,因此保持部件本身不会产生偏差、间隙等。因此,在保持部件中能够准确地规定多个监视部的位置。而且,通过设置于保持部件的定位部来规定引导部件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保持于保持部件上的各监视部、与通过定位部而被规定位置的引导部件的相对位置的高精度。因此,能够相对于各监视部适当地规定在与纱线的行进方向正交的虚拟面上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纱线的位置。其结果,纱线监视装置能够提高监视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引导部件分别配置在纱线行进部的行进方向上的两端部,定位部分别与各引导部件对应地设置。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规定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设定纱线相对于各监视部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定位部为凹部。由此,仅通过将引导部件嵌入到定位部就能够将其固定到保持部件。因此,能够使引导部件相对于保持部件的固定构造简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纱线监视装置具备夹在引导部件与定位部之间的弹性部件。由此,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而与引导部件和定位部紧密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例如纤维等异物从用于将受光元件等从后方插入而空出的空间侵入到监视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弹性部件规定引导部件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位置。由此,引导部件相对于各监视部的相对位置精度更进一步提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保持部件与弹性部件嵌合。由此,仅通过使保持部件与弹性部件嵌合就能够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使保持部件与弹性部件中的固定构造简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引导部件与弹性部件嵌合。由此,仅通过使引导部件与弹性部件嵌合就能够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使弹性部件与引导部件中的固定构造简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纱线监视装置具备将引导部件相对于保持部件固定的固定部件。由此,能够将引导部件可靠地相对于保持部件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固定部件为弹性体。当将固定部件设为弹性体时,能够使固定部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保持部件安装。另外,固定部件发生弹性变形而与引导部件和保持部件紧密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例如纤维等异物从用于将受光元件等从后方插入而空出的空间侵入到监视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固定部件为板状体。由此,除了将固定部件用作将引导部件相对于保持部件固定的部件以外,例如还能够将其用作纱线监视装置的壳体的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引导部件与固定部件嵌合。由此,仅通过使引导部件与固定部件嵌合就能够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使引导部件与固定部件中的固定构造简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保持部件与固定部件嵌合。由此,仅通过使保持部件与固定部件嵌合就能够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使保持部件与固定部件中的固定构造简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多个监视部分别具有对行进空间投射光的一个或多个投光部以及接收光的一个或多个受光部。由此,即使是配置有多个所谓光学式的监视部的结构,也能够提高监视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多个监视部中的至少一个监视部具有对行进空间投射光的多个投光部以及接收光的多个受光部,多个投光部和多个受光部隔着行进空间而在第一方向上对称地配置,弹性部件规定引导部件的第二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用弹性部件适当地规定第二方向上的纱线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监视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纱线监视装置的从其它视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纱线监视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V-V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1。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不一定与说明的尺寸比率一致。在各图中,示出XYZ正交坐标系。Z方向为纱线监视装置1中的纱线Y的行进方向,X方向(第一方向)和Y方向(第二方向)在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相互正交。在以下说明中,将X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Y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Z方向定义为纱线Y的行进方向或上下方向。

纱线监视装置1是主要检测纱线Y的粗细变化和色纱等异物的装置。纱线监视装置1主要搭载于自动络纱机和纺织机等的纱线卷绕机。

如图1~图3所示,纱线监视装置1具备壳体2、保持架(保持部件)10、传感单元20、第一引导部件(引导部件)30、第一弹性部件(弹性部件)40、第一固定部件(固定部件)50、第二引导部件(引导部件)60、第二弹性部件(弹性部件)7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固定部件)80。保持架10、传感单元20、第一引导部件30、第一弹性部件40、第二引导部件60、第二弹性部件7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80收容于由壳体2和第一固定部件50构成的外壳内部。

保持架10保持传感单元20、第一引导部件30、第一弹性部件40、第二引导部件60、第二弹性部件7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80。保持架10具有纱线行进部11、第一定位部12、第二定位部13以及第三定位部14。

如图3所示,纱线行进部11沿着纱线Y的行进方向延伸。如图4和图5所示,纱线行进部11具有第一面11a、第二面11b以及第三面11c。第一面11a和第二面11b分别沿着纱线Y的行进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三面11c沿着纱线Y的行进方向延伸,并且将第一面11a和第二面11b各自的前后方向的一端(后侧的端)相连。纱线行进部11的以与纱线Y的行进方向正交的平面(XY平面)切断时的形状呈凹状。即,纱线行进部11在前后方向上一侧(前侧)开放。纱线行进部11形成为通过第一~第三面11a、11b、11c而划分供纱线Y行进的行进空间S。

第一定位部12规定第一引导部件30的位置。如图1所示,第一定位部12在保持架10中设置于纱线Y的行进方向的一端部(上端部)。第一定位部12位于纱线行进部11的一端侧。第一定位部12是与保持架10的端面10a相比向与该端面10a相对的端面10b(参照图2)侧凹陷的凹部。第一定位部12在从纱线Y的行进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状。需要说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矩形状不仅包含角(角落)为直角的形状,还包含对角(角落)进行了倒角的形状或成为圆角的形状。

第二定位部13规定第二引导部件60的位置。如图2所示,第二定位部13在保持架10中设置于纱线Y的行进方向的另一端部(下端部)。第二定位部13位于纱线行进部11的另一端侧。第二定位部13是与保持架10的端面10b(后述的面14b)相比向端面10a侧凹陷的凹部。第二定位部13在从纱线Y的行进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状。

第三定位部14规定第二固定部件80的位置。如图2所示,第三定位部14在保持架10中设置于纱线Y的行进方向的另一端部。第三定位部14是与保持架10的端面10b相比向端面10a侧凹陷的凹部。如图3所示,第三定位部14的深度尺寸小于第二定位部13的深度尺寸。在第三定位部14上设置有多个(在此为三个)突起部14a。突起部14a为截面正圆状的圆柱部件。各突起部14a从第三定位部14的面14b沿着纱线Y的行进方向突出。

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架10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10通过注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在此所说的“一体地形成”是指在保持架10整体上没有形成例如基于粘接或熔接等的接合部分、连接点等。保持架10通过基于一个或多个工序的成形(成型)而一体地形成。在注射成形的情况下,工序例如表示注射动作。即,保持架10通过一次注射动作而一体地形成或通过多次注射动作而一体地形成。

传感单元20监视在行进空间S内行进的纱线Y的状态。传感单元20具有第一传感部(监视部)20A和第二传感部(监视部)20B。第一传感部20A和第二传感部20B在保持架10中沿着行进空间S中的纱线Y的行进方向排列配置。

如图4所示,第一传感部20A具有投光部22a、三个受光部23a、23b、23c、扩散部24a、分隔部25a以及三个导光部25b、25c、25d。构成第一传感部20A的各部分分别配置于保持架10的内部。

投光部22a对纱线行进部11(在行进空间S内行进的纱线Y)投射光。投光部22a是例如构成外表面的树脂的形状形成为炮弹型的炮弹型LED。投光部22a配置成相对于第二面11b倾斜地射出光。在纱线行进部11与投光部22a之间配置有扩散部24a。扩散部24a是具有扩散各向异性的扩散片。

各受光部23a~23c接收从纱线Y反射或透过的光。受光部23a~23c是例如光电二极管。受光部23a配置在对透过了纱线Y的光进行接收的位置。受光部23b和受光部23c分别配置在对由纱线Y反射的光进行接收的位置。

分隔部25a和各导光部25b~25d为树脂制透明部件。分隔部25a配置在扩散部24a与纱线行进部11之间。分隔部25a能够防止异物从纱线行进部11侵入。各导光部25b~25d分别配置在各受光部23a~23c与纱线行进部11之间,使从纱线Y反射或透过的光折射并将其分别引导到各受光部23a~23c。

如图5所示,第二传感部20B具有两个投光部22b、22c、两个受光部23d、23e、两个扩散部24b、24c以及两个分隔部25e、25f。构成第二传感部20B的各部分分别配置在保持架10的内部。第二传感部20B中的各部分的结构与第一传感部20A中的各部分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结构的详细说明。

投光部22b配置成相对于第二面11b倾斜地射出光。投光部22c配置成相对于第一面11a倾斜地射出光。各投光部22b、22c隔着纱线行进部11而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地(优选对称地)配置。各受光部23d、23e也隔着纱线行进部11而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地(优选对称地)配置。

各投光部22b、22c被控制成在监视纱线Y的状态时交替地发光。在投光部22b发光时,受光部23d对从纱线Y反射的光进行接收,受光部23e对透过了纱线Y的光进行接收。在投光部22c发光时,受光部23d对透过了纱线Y的光进行接收,受光部23e对从纱线Y反射的光进行接收。

各扩散部24b、24c配置在纱线行进部11与各投光部22b、22c之间。分隔部25e、25f配置在各扩散部24b、24c与纱线行进部11之间。分隔部25e、25f能够防止异物从纱线行进部11侵入。

第一引导部件30将纱线Y引导到行进空间S,并且规定行进空间S内的纱线Y的位置。如图1所示,第一引导部件30具有引导部31和伸出部32。

引导部31是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V槽(V字状的槽)的矩形状的板部件。该V槽向前侧打开(换言之,随着从前侧朝向后侧而变得尖细)。V槽的尖端(底)弯曲。V槽的打开角度例如优选为60°~90°,但是并不限定于该范围。行进中的纱线Y被向后侧拉伸。通过该张力,行进中的纱线Y被按压于V槽的底(更具体地说,构成V槽的两个面的后端部)。由此,规定了纱线Y的位置。此时,纱线Y的直径越大则越在前侧与V槽抵接。因此,关于纱线Y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纱线Y的直径越大则越在前侧规定。关于纱线Y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纱线Y的直径无关地规定于规定位置(V字的中心线上的位置)。

伸出部32从引导部31的外周面向外侧伸出。伸出部32沿着引导部31的外周配置。伸出部32的厚度比引导部31的厚度薄。即,引导部31在厚度方向上与伸出部32相比分别向两侧突出。构成第一引导部件30的引导部31和伸出部32例如由陶瓷等耐磨性的材料一体地形成。此外,只要由具有耐磨性的材料形成,则引导部31也可以由陶瓷以外的材料形成。

第一弹性部件40具有主体部41和两个规定部42。主体部41在俯视观察下呈大致U字形状。各规定部42设置于主体部41的各前端部。各规定部42从主体部41的上表面41a向上方突出。主体部41和两个规定部42例如由橡胶等材料一体地形成。

上述第一引导部件30经由第一弹性部件40配置于第一定位部12。具体地说,在第一定位部12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40,在第一弹性部件40配置有第一引导部件30。第一弹性部件40与第一定位部12(保持架10)嵌合。第一弹性部件40与第一引导部件30也嵌合。

第一引导部件30配置成引导部31嵌入于第一弹性部件40的主体部41,并且伸出部32与主体部41的上表面41a抵接。第一引导部件30的伸出部32的外周面与第一定位部12的左右两侧的内表面抵接。由此,第一定位部12规定第一引导部件3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第一引导部件30被第一弹性部件40的各规定部42向后侧按压,与第一定位部12的后侧的内表面抵接。由此,第一定位部12和第一弹性部件40规定第一引导部件3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像这样被规定了位置的第一引导部件30对在保持架10的纱线行进部11的行进空间S内行进的纱线Y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定。以纱线Y的左右方向的偏差在例如100μm以内的方式规定第一引导部件30的位置。

第一固定部件50将第一引导部件30相对于保持架10固定。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部件50为板状体,例如是金属制。第一固定部件50配置成将第一引导部件30夹持于该第一固定部件50与第一弹性部件40之间。由此,如图3所示,第一引导部件30被夹持于第一弹性部件40与第一固定部件50之间。在第一固定部件50上形成有开口部52和多个(在此为两个)圆孔53。在开口部52内嵌入第一引导部件30的引导部31。各圆孔53设置于与壳体2的各孔部2a对应的位置。通过在各圆孔53和壳体2的各孔部2a内拧入螺钉等,将第一固定部件50相对于壳体2固定。

第二引导部件60具有与第一引导部件30相同的结构。如图2所示,第二引导部件60具有引导部61和伸出部62。

引导部61是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V槽(V字状的槽)的矩形状的板部件。该V槽向前侧打开(换言之,随着从前侧朝向后侧而变得尖细)。V槽的前端(底)弯曲。V槽的打开角度例如优选为60°~90°,但是并不限定于该范围。行进中的纱线Y被向后侧拉伸。通过该张力,行进中的纱线Y被按压于V槽的底(更具体地说,构成V槽的两个面的后端部)。由此,规定了纱线Y的位置。此时,纱线Y的直径越大则越在前侧与V槽抵接。因此,关于纱线Y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纱线Y的直径越大则越在前侧规定。关于纱线Y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纱线Y的直径无关地规定于规定位置(V字的中心线上的位置)。

伸出部62从引导部61的外周面向外侧伸出。伸出部62沿着引导部61的外周配置。伸出部62的厚度比引导部61的厚度薄。即,引导部61在厚度方向上与伸出部62相比分别向两侧突出。构成第二引导部件60的引导部61和伸出部62例如由陶瓷等耐磨性的材料一体地形成。此外,只要由具有耐磨性的材料形成,则引导部61也可以由陶瓷以外的材料形成。

第二弹性部件70具有主体部71和两个规定部72。主体部71在俯视观察下呈大致U字形状。各规定部72设置于主体部71的各前端部。各规定部72从主体部41的下表面71a向下方突出。构成第二弹性部件70的主体部71和各规定部72例如由橡胶等材料一体地形成。

上述第二引导部件60经由第二弹性部件70配置于第二定位部13。具体地说,在第二定位部13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70,在第二弹性部件70配置有第二引导部件60。第二弹性部件70与第二定位部13(保持架10)嵌合。第二弹性部件70与第二引导部件60也嵌合。

第二引导部件60配置成引导部61嵌入到第二弹性部件70的主体部71,并且伸出部62与主体部71的下表面71a抵接。第二引导部件60的伸出部62的外周面与第二定位部13的左右两侧的内表面抵接。由此,第二定位部13规定第二引导部件6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第二引导部件60被第二弹性部件70的各规定部72向后侧按压,与第二定位部13的后侧的内表面抵接。由此,第二定位部13和第二弹性部件70规定第二引导部件6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像这样被规定了位置的第二引导部件60对在保持架10的纱线行进部11的行进空间S内行进的纱线Y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定。以纱线Y的左右方向的偏差在例如100μm以内的方式规定第二引导部件60的位置。

第二固定部件80将第二引导部件60相对于保持架10固定。第二固定部件80是例如由橡胶等材料形成的弹性体。第二固定部件80位于第三定位部14,以将第二引导部件60夹持于该第二固定部件80与第二弹性部件70之间的方式配置。由此,如图3所示,第二引导部件60被夹持于第二弹性部件70与第二固定部件80之间。在第二固定部件80上形成有开口部84和多个(在此为三个)圆孔85。在开口部84内嵌入第二引导部件60的引导部61。在各圆孔85内嵌入设置于第三定位部14的各突起部14a。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1中,保持架10一体地形成。例如,在通过多个部件的接合而构成保持架的情况下,根据安装精度的不同,有可能在部件之间产生偏差、间隙等,其结果,保持于保持架上的传感部的位置不固定。在纱线监视装置1中,通过基于一个或多个工序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保持架10,因此保持架10本身不会产生偏差、间隙等。因此,在保持架10中能够准确地规定第一传感部20A和第二传感部20B的位置。即,能够极力提高纱线Y与第一传感部20A与第二传感部20B的全部三个方向(XYZ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精度。另外,第一传感部20A与第二传感部20B的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精度极高,因此有利于使用第一传感部20A和第二传感部20B对纱线Y的行进速度进行测定。另外,由于保持架10一体地形成,因此相较于将与多个传感部分别对应地分体形成的多个部件进行组合来形成保持架的情况,能够抑制高度尺寸,从而使纱线监视装置1整体紧凑化。

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分别在保持架10中通过设置于纱线行进部11的两端部侧的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3而被规定位置。由此,能够确保保持于保持架10上的第一传感部20A及第二传感部20B、与通过第一定位部12及第二定位部13而被规定位置的第一引导部件30及第二引导部件60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因此,能够相对于第一传感部20A和第二传感部20B适当地规定在与纱线Y的行进方向正交的虚拟面上相互正交的左右方向(X方向)和前后方向(Y方向)的纱线Y的位置。其结果,纱线监视装置1能够提高监视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1中,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3分别是形成于保持架10的凹部。由此,仅通过将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分别嵌入到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3各自就能够将其固定于保持架10。因此,能够使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相对于保持架10的固定构造简化。另外,不需要定位用的部件,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部件数量减少的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位置精度。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1具备将第一引导部件30相对于保持架10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件50以及将第二引导部件60相对于保持架10固定的第二固定部件80。由此,将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相对于保持架10可靠地固定。特别是,第一固定部件50为板状体,因此还作为构成外壳的壳体2的盖而发挥功能。另外,第二固定部件80为弹性体,因此能够弹性变形而与第二引导部件60和保持架10紧密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例如纤维等异物经由纱线行进部11侵入到传感单元20。因此,在纱线监视装置1中,无需设置与第二固定部件80不同的新部件,就能够抑制异物的侵入。另外,第二固定部件80即使在组装纱线监视装置1时朝向落下方向的情况下,由于与保持架10紧密接触,因此也不容易落下。即,第二固定部件80能够抑制该第二固定部件80本身和第二引导部件60的落下。嵌入到第二固定部件80的圆孔85中的突起部14a形成于保持架10,因此能够在使保持架10、第二引导部件60、第二弹性部件70和第二固定部件80一体化之后,安装到壳体2。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1中,第一传感部20A和第二传感部20B分别具有对行进空间S投射光的各投光部22a~22c以及接收光的各受光部23a~23e。即,在纱线监视装置1中配置有多个所谓光学式的监视部。特别是,光学式的监视部与例如静电电容式的监视部相比,要求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相对于监视部的相对位置精度。因此,纱线监视装置1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有多个光学式的监视部的结构中特别有效。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1中,在纱线行进部1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配置各受光部23a~23e,对来自行进空间的光进行接收。这种各受光部23a~23e的受光量在行进中的纱线Y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偏移时会产生意外的偏差。针对这一点,不夹着第一弹性部件40和第二弹性部件70而是通过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3直接规定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因此,在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中,不会产生由第一弹性部件40和第二弹性部件70的弹性变形引起的位置偏差,能够适当地规定左右方向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将投光部22b、22c和受光部23d、23e隔着行进空间S左右对称地配置的情况下,适当地规定纱线Y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在提高监视精度方面特别有效。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1具备第一传感部20A和第二传感部20B这两个监视部,但是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监视部。另外,第一传感部20A和第二传感部20B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下游侧配置第一传感部20A,在上游侧配置第二传感部20B。另外,纱线监视装置1是配置有多个光学式的监视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配置有多个静电电容式的监视部的结构。另外,纱线监视装置1也可以是配置有光学式的监视部和静电电容式的监视部两者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1中,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3为凹部,但是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3也可以是从保持架10突出的定位销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1中,第一弹性部件40和第二弹性部件70规定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但是第一弹性部件40和第二弹性部件70也可以规定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纱线监视装置1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弹性部件40和第二弹性部件70,仅通过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3进行第一引导部件30和第二引导部件6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位。即,也可以是不使用弹性部件来辅助定位的纱线监视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