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取机、卷装以及卷装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53640发布日期:2020-03-06 05:5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纱线卷取机、卷装以及卷装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取机、卷装以及卷装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纱线卷取机,例如如日本特开2007-23070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具备旋转驱动卷装的卷装驱动部、以及使卷取于卷装的纱线横动的横动装置的纱线卷取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纱线卷取机中,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时禁止摆动变化,当卷装的当前直径变为设定直径以上时开始摆动变化。

在纱线卷取机中,例如存在通过进行摆动变化来抑制卷装的凸边的产生的情况。但是,存在因该摆动变化而在卷装的表层形成疏密部分,由此致使卷装的外观以及手摸时的感觉(手感)受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卷装的凸边的产生,并且能够抑制在卷装的表层部形成疏密部分的纱线卷取机、卷装以及卷装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具备:卷装驱动部,旋转驱动卷装;横动装置,使朝卷装卷取的纱线横动;以及控制部,对横动装置进行控制来进行摆动变化,在一边以第1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将纱线卷取于卷装而形成第1纱层之后,一边以比第1摆动变化率低的第2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将纱线卷取于卷装而形成第2纱层,或者,在一边以第1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将纱线卷取于卷装而形成第1纱层之后,以使摆动变化率为0%而不进行摆动变化的方式将纱线卷取于卷装而形成第2纱层。

根据该纱线卷取机,能够进行摆动变化来抑制卷装的凸边的产生,并能够在卷装的表层部中降低其摆动变化率从而抑制疏密部分的形成。摆动变化率是将摆动变化量(摆动变化的横动宽度的变化量)除以变化前的横动宽度而得的值。

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也可以还具备摆动变化率设定部,该摆动变化率设定部设定第2摆动变化率。由此,例如当形成第2纱层时,能够以所期望的第2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并卷取纱线。

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具备:卷装驱动部,旋转驱动卷装;横动装置,使朝卷装卷取的纱线横动;以及控制部,对横动装置进行控制,周期性地进行伴随着纱线的卷取而脉动性地缩窄横动宽度的横动宽度变化,在一边以第1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将纱线卷取于卷装而形成第1纱层之后,一边以比第1变化比例低的第2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将纱线卷取于卷装而形成第2纱层。

根据该纱线卷取机,能够进行横动宽度变化来抑制卷装的凸边的产生,能够在卷装的表层部中降低其变化比例从而抑制疏密部分的形成。变化比例是横动宽度变化的每单位时间的横动宽度的变化量。

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也可以还具备定时设定部,该定时设定部设定开始第2纱层的形成的定时。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将形成第2纱层的量调整为所希望的量。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定时设定部作为定时设定卷装的纱层厚度为目标纱层厚度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卷装的直径为目标卷装直径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或者卷取于卷装的纱线的卷取长度为目标卷取长度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根据该结构,在卷装中,从目标纱层厚度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从目标卷装直径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或者从卷取长度为目标卷取长度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形成第2纱层。

本发明所涉及的卷装具有:第1纱层,通过一边以第1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卷取纱线而形成;以及第2纱层,设置在第1纱层上,通过一边以比第1摆动变化率低的第2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卷取纱线而形成,或者通过以使摆动变化率为0%而不进行摆动变化的方式来卷取纱线而形成。

根据该卷装,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能够通过摆动变化来抑制卷装的凸边的产生,能够在卷装的表层部中降低摆动变化率从而抑制疏密部分的形成。

本发明所涉及的卷装具有:第1纱层,通过一边以第1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伴随着纱线的卷取而脉动性地缩窄横动宽度的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卷取纱线而形成;以及第2纱层,设置在第1纱层上,通过一边以比第1变化比例低的第2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卷取纱线而形成。

根据该卷装,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能够通过横动宽度变化来抑制卷装的凸边的产生,并且能够在卷装的表层部中降低横动宽度的变化比例从而抑制疏密部分的形成。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卷装中,也可以为,第2纱层的最外层的纱线以均等的间距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提供外观以及手摸时的感觉良好的卷装。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卷装中,也可以为,第1纱层通过不规则卷绕、步进式精密卷绕以及精密卷绕中的任一个而形成,第2纱层通过步进式精密卷绕以及精密卷绕中的任一个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提供外观以及手摸时的感觉良好的卷装。

本发明所涉及的卷装的制造方法利用上述纱线卷取机将纱线卷取于卷装来制造卷装。在该卷装的制造方法中,也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能够抑制卷装的凸边的产生,并能够抑制在卷装的表层部形成疏密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络纱机单元的自动络纱机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络纱机单元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以及框图。

图3是放大示出络纱机单元的横动装置的附近的左视图。

图4a以及图4b是说明络纱机单元所进行的摆动变化的图。

图5是示出络纱机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a至图6c是对由络纱机单元制造的卷装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纱线卷取机)10的自动络纱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纱线卷取时的纱线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作为主要结构具备并排配置的多个络纱机单元10、自动落纱装置80以及机体控制装置90。各络纱机单元10构成为,一边使从供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横动一边对其进行卷取,由此能够形成卷装30。横动意味着对卷绕的纱线赋予往复运动。卷装30是交叉卷绕卷装。

自动落纱装置80构成为,当在各络纱机单元10中卷装30成为满卷时,行进至该络纱机单元10的位置,从该络纱机单元10排出满卷的卷装30,并且能够朝该络纱机单元10供给空筒管。

机体控制装置90具备设定部91以及显示部92。设定部91通过操作员输入预定的设定值或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能够对各络纱机单元10进行设定。显示部92构成为能够显示各络纱机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取状况、以及产生的故障的内容等。也可以为,显示部92由触摸面板构成,设定部91包含于显示部92。

其次,参照图2对络纱机单元1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各络纱机单元10作为主要结构具备卷取单元主体16以及单元控制部50。

单元控制部50例如构成为具备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i/o)端口以及通信端口。在上述rom中记录有用于控制卷取单元主体16的各部的程序。在i/o端口以及通信端口上连接卷取单元主体16的各部(详细情况后述)以及机体控制装置90。这样,单元控制部50构成为能够进行控制信息等的通信。由此,单元控制部50能够对卷取单元主体16所具备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卷取单元主体16在供纱管21与接触辊29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自上游侧起依次具有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赋予装置13、接头装置14以及纱线监视装置15。在卷取单元主体16的下部设置有供纱部11。供纱部11构成为能够将由省略图示的筒管输送系统输送来的供纱管21保持在预定的位置。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使由供纱管21的芯管覆盖的限制部件40与纱线20从供纱管21的退绕联动地下降,由此对纱线20从供纱管21的退绕进行辅助。限制部件40借助从供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的旋转以及离心力与形成于供纱管21上部的纱线20的气圈接触,将纱线20的气圈控制为适当的大小,由此对纱线20的退绕进行辅助。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供纱管21的管纱上部锥面部的省略图示的传感器。当该传感器检测到管纱上部锥面部的下降时,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追随管纱上部锥面部的下降而利用例如气缸(未图示)使限制部件40下降。

张力赋予装置13对行进的纱线20赋予预定的张力。作为张力赋予装置13,例如能够使用相对于固定梳齿配置可动梳齿的棚栏式的装置。利用回转式的螺线管使可动梳齿转动,以便相对于固定梳齿成为啮合状态或者开放状态。作为张力赋予装置13,除了上述棚栏式的装置以外,例如还能够采用盘式装置。

当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纱疵而进行纱线切断时、或者当在纱线y从供纱管21的退绕过程中发生断纱时等,接头装置14对来自供纱管21的下纱线与来自卷装30的上纱线进行接头。作为接头装置14,能够采用机械式的结头器,或者采用使用压缩空气等的流体的捻接器等。

纱线监视装置15具备配置有用于检测纱线20的粗细的省略图示的传感器的头49、以及对来自该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进行处理的分析器52。纱线监视装置15构成为通过对来自上述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进行监视来检测粗节纱等的纱疵。在头49的附近或者头49内设置有切断器39,该切断器39为,当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纱疵时立即切断纱线20。

在接头装置14的下侧设置有捕捉下纱线的纱线端部并将其朝接头装置14引导的下纱线捕捉部件25。在接头装置14的上侧设置有捕捉上纱线的纱线端部并将其朝接头装置14引导的上纱线捕捉部件26。下纱线捕捉部件25具备下纱线管臂33、以及形成于该下纱线管臂33的前端的下纱线吸引口32。上纱线捕捉部件26具备上纱线管臂36、以及形成于该上纱线管臂36的前端的上纱线吸引口35。

下纱线管臂33构成为能够以轴34为中心转动。上纱线管臂36构成为能够以轴37为中心转动。在下纱线管臂33以及上纱线管臂36上分别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下纱线管臂33构成为使下纱线吸引口32产生吸引流,从而能够吸引捕捉下纱线的纱线端部。上纱线管臂36构成为使上纱线吸引口35产生吸引流,从而能够吸引捕捉上纱线的纱线端部。在下纱线管臂33以及上纱线管臂36的基端侧分别设置有闸门(未图示)。各闸门根据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信号进行开闭。由此,对来自下纱线吸引口32以及上纱线吸引口35的吸引流的停止以及产生进行控制。

卷取单元主体16具备:摇架(保持部)23,对卷取筒管22进行支承,该卷取筒管22能够相对于摇架33进行拆装;以及接触辊29,能够与卷取筒管22的周面或者卷装30的周面接触并旋转。卷取单元主体16具备用于使纱线20横动的臂式的横动装置70。横动装置70设置于摇架23的附近。卷取单元主体16能够一边利用横动装置70使纱线20横动一边在卷装30上卷取纱线20。在比横动部位稍靠上游设置有导板28。导板28朝横动部位引导上游侧的纱线20。在比导板28更靠上游设置有陶瓷制的横动支点部27。横动装置70以横动支点部27为支点使纱线20沿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横动。

摇架23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48为中心转动。摇架23为,通过摇架23转动来吸收伴随着纱线20朝卷取筒管22的卷取的卷装30的直径的增大。在摇架23上设置有测定卷装30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传感器24。

在摇架23上安装有由伺服马达构成的卷装驱动马达(卷装驱动部)41。卷装驱动马达41旋转驱动卷取筒管22,以便在卷取筒管22上卷取纱线20。卷装驱动马达41能够以使卷装30(卷取筒管22)朝卷取方向旋转的正向旋转、以及使卷装30朝与卷取方向相反方向的反卷取方向旋转的反向旋转旋转驱动卷装30。当将卷取筒管22支承于摇架23时,卷装驱动马达41的马达轴与该卷取筒管2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所谓的直接驱动方式)。

卷装驱动马达41的动作由卷装驱动控制部42控制。卷装驱动控制部42接受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运转信号而对卷装驱动马达41的运转以及停止进行控制。作为卷装驱动马达41,并不限定于伺服马达,能够采用步进马达、感应马达之类的各种马达。

在转动轴48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摇架23的角度的角度传感器44。角度传感器44例如由回转式编码器构成,将与摇架23的角度相应的角度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部50。伴随着卷装30的直径的增大而摇架23的角度变化,因此,通过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摇架23的转动角度,能够检测卷装30的直径。作为检测卷装30的直径的结构,除了角度传感器44以外,还能够采用使用了霍尔ic的传感器或者绝对式编码器等。作为检测卷装30的直径的结构,只要能够检测卷装30的直径,便能够使用适当的结构。

作为卷装30的直径的检测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基于卷取于卷装30的纱线20的总长、纱线20的卷取速度以及纱线20的种类(粗细等)检测卷装30的直径的检测方法。作为卷装30的直径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使用对自开始朝卷装30卷取纱线20起的时间进行计测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单元控制部50取得纱线20的卷取速度和纱线20的种类(粗细等)的信息,预先存储自纱线20的卷取开始起的经过时间与卷装30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由此,单元控制部50能够进行基于经过时间的卷装30的直径的计算。

作为卷装30的直径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使用基于供纱管21与接触辊29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的纱线20的行进速度计算卷装30的直径的方法。具体而言,利用纱线监视装置15或者专用的纱线速度传感器检测纱线20的行进速度。单元控制部50基于纱线20的行进速度和横动速度计算卷绕角,根据卷绕角和该行进速度计算卷装30的圆周速度。然后,单元控制部50能够基于卷装30的旋转速度和卷装30的圆周速度计算卷装30的直径。在通过计算检测卷装30的直径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角度传感器44等的检测摇架23的角度的结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横动装置70具备横动驱动马达76、输出轴77以及横动臂74。图3是从接触辊29的轴向观察的图。卷装30的卷取方向的旋转在图3中为顺时针方向,卷装30的反卷取方向的旋转在图3中为逆时针方向。

横动驱动马达76是驱动横动臂74的马达,由伺服马达等构成。横动驱动马达76的动作由横动控制部78控制。横动驱动马达76也可以是步进马达或者音圈马达等其他马达。在横动臂74的前端部形成有例如钩形状的导纱部73。横动臂74能够利用导纱部73引导纱线20。通过在导纱部73引导纱线20的状态下横动臂74进行往复回转运动,能够使纱线20横动。

横动控制部78由基于专用的微处理器的硬件等构成,接受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信号对横动驱动马达76的运转以及停止进行控制。横动驱动马达76的动力经由输出轴77朝横动臂74的基端部传递。通过横动驱动马达76的转子正反旋转,横动臂74沿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卷装30的卷宽方向))进行往复回转运动。图3示出横动臂74位于横动的端部的状态。

单元控制部50朝卷装驱动控制部42发送驱动信号,对卷装驱动马达41的旋转驱动进行控制。单元控制部50对下纱线捕捉部件25以及上纱线捕捉部件26的捕捉动作(下纱线管臂33和上纱线管臂36的转动)进行控制。单元控制部50对设置于下纱线管臂33以及上纱线管臂36的闸门的开闭进行控制,并对来自下纱线吸引口32以及上纱线吸引口35的吸引流的停止以及产生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动控制部78具有摆动变化控制部(控制部)78x,单元控制部50具有摆动变化率切换部(控制部)50x。摆动变化控制部78x对横动装置70进行控制来进行摆动变化。摆动变化(creeping)是使横动宽度周期性地变化的处理。具体而言,摆动变化是伴随着时间的经过(卷装30的旋转),周期性地进行使实际的横动宽度从设定横动宽度脉动性地(暂时)缩窄的变化的处理。

摆动变化控制部78x为,当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而形成第1纱层30a(参照图6c)时,进行以通常摆动变化率(第1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的第1摆动变化控制。摆动变化控制部78x在进行第1摆动变化控制而形成第1纱层30a之后,当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而形成第2纱层30b(参照图6c)时,进行以比通常摆动变化率低的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第2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的第2摆动变化控制。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可以为0%,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摆动变化。

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切换由摆动变化控制部78x进行的摆动变化的摆动变化率。也就是说,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切换第1摆动变化控制与第2摆动变化控制的执行。在当前的卷装30的满管率达到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时,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将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指令发送至横动控制部78,将摆动变化率从通常摆动变化率切换至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详细情况后述)。满管率是预定时刻的卷装30的直径相对于预先设定的卷装30的最终目标直径的比例。

图4a是对由摆动变化控制部78x实施的摆动变化进行说明的图,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图。图4a的纵轴表示时间t,横轴表示横动宽度h。图4a平面地展开示出卷取于卷装30的纱线20的轨迹的一部分。

如图4a所示,摆动变化量是摆动变化中的横动宽度h的变化量(缩小量)。摆动变化时间是在摆动变化中横动宽度h变化的时间。例如,在摆动变化时间内,横动宽度h伴随着纱线20的卷取而从设定横动宽度缩窄,在相比设定横动宽度缩窄摆动变化量之后,进行扩展直至返回到设定横动宽度。

摆动变化率是将摆动变化量除以变化前的设定横动宽度而得的值。减小摆动变化率是指减小横动宽度h的缩窄程度(减小摆动变化的程度),或者是相对于设定横动宽度不缩窄横动宽度h。通过减小摆动变化率,在一定的摆动变化时间内减小摆动变化量,因此,减小每单位时间δt的横动宽度h的缩小量δh(参照图4b)。

这样的摆动变化控制部78x以及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换言之可以说是如以下那样构成。即,摆动变化控制部78x周期性地执行伴随着纱线20的卷取而脉动性地缩窄横动宽度h的横动宽度变化。当形成第1纱层30a时,摆动变化控制部78x以第1变化比例周期性地执行横动宽度变化。当在形成第1纱层30a之后形成第2纱层30b时,摆动变化控制部78x以比第1变化比例低的第2变化比例周期性地执行横动宽度变化。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切换由摆动变化控制部78x执行的横动宽度变化的变化比例。在当前的卷装30的满管率达到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时,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将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指令发送至横动控制部78,将该变化比例从第1变化比例切换至第2变化比例。变化比例是每单位时间δt的横动宽度h的变化量δh。

通常摆动变化率以及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由机体控制装置90的设定部91设定。设定部91作为摆动变化率设定部发挥功能,单独或者一并设定各络纱机单元10的通常摆动变化率以及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

在卷装30中开始第2纱层30b的形成的定时由机体控制装置90的设定部91设定。设定部91作为定时设定部发挥功能,单独或者一并设定形成各络纱机单元10的卷装30的第2纱层30b的开始定时。

开始第2纱层30b的形成的定时为即将结束卷装30的卷绕之前的时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当前的卷装30的满管率达到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的时刻。例如开始第2纱层30b的形成的定时能够设定为卷装30的纱层厚度为预先设定的目标纱层厚度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具体而言,能够设定为目标纱层厚度的99%的时刻。此外,例如,开始第2纱层30b的形成的定时能够设定为卷装30的直径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卷装直径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具体而言,能够设定为目标卷装直径的99%的时刻。能够利用上述的卷装30的直径的检测方法取得卷装30的纱层厚度以及直径。例如能够通过从卷装30的直径减去卷取筒管22的直径来计算卷装30的纱层厚度。通过操作员从设定部91预先设定与卷取筒管22的直径相关的信息。

此外,例如,开始第2纱层30b的形成的定时能够设定为卷取于卷装30的纱线20的卷取长度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卷取长度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具体而言,能够设定为目标卷取长度的99%。能够利用非接触式的光电式长度检测装置检测纱线20的卷取长度。也可以在络纱机单元10上设置检测接触辊29每旋转一圈的脉冲的传感器,利用单元控制部50对该脉冲的数量进行计数,由此计算卷取长度。

单元控制部50对卷装驱动控制部42以及横动控制部78进行控制。横动控制部78对第1纱层30a以及第2纱层30b的纱线20的卷取方式进行控制。横动控制部78进行控制以便以不规则卷绕、步进式精密卷绕、以及精密卷绕中的至少任一个而形成第1纱层30a。横动控制部78进行控制以便以步进式精密卷绕以及精密卷绕中的至少任一个而形成第2纱层30b。

不规则卷绕是以恒定的卷绕角在卷装30上卷取纱线20的卷取方式。不规则卷绕将纱线20的卷取速度与横动速度的比设为恒定,伴随着卷装30的直径的变化而使卷绕数(在往复一次的横动中卷装30旋转的次数)变化。在以不规则卷绕形成的纱层中,能够将该纱层的硬度以及密度保持为恒定。

步进式精密卷绕是一边通过步进式切换卷绕数来将卷绕角保持在接近预定角(基本卷绕角)的一定范围内一边在卷装30上卷取纱线20的卷取方式。在步进式精密卷绕中,反复进行如下的一系列的控制,即,反复进行在卷绕数接近产生重叠卷绕的危险卷绕数的情况下,通过使卷绕角骤变(横动跳跃),使卷绕数从卷绕数被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状态变化为卷绕数不会成为危险卷绕数的状态,之后,使卷绕数的状态返回到卷绕数被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状态这样的控制。根据步进式精密卷绕,完全不会产生重叠卷绕区域,能够使卷装30的斜纹纹路排列(以均等的间距配置相邻的斜纹纹路)地卷取纱线20。

精密卷绕是不论卷装30的直径的大小如何都将卷绕数维持在恒定值地在卷装30上卷取纱线20的卷取方式。在精密卷绕中,卷绕角随着卷装30的直径的增大而变小。在精密卷绕中,卷装30的角速度与横动的角速度的比为恒定。根据精密卷绕,完全不会产生重叠卷绕区域,能够使卷装30的斜纹纹路排列地卷取纱线20。

其次,参照图5的流程图对在络纱机单元10中实施的摆动变化方法(卷装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机体控制装置90的设定部91中,设定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步骤s1)。作为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如上所述,能够以卷装30的纱层厚度、卷装30的直径、或者卷取于卷装30的纱线20的卷取长度为基准进行设定。在设定部91中,设定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步骤s2)。上述步骤s1以及上述步骤s2的执行顺序不同。

接着,利用单元控制部50判定当前是否处于纱线20朝卷装30的卷取中(步骤s3)。在不是处于卷取中的情况下,直接结束处理。在处于卷取中的情况下,利用单元控制部50判定卷装30是否是满管(步骤s4)。在卷装30已经是满管的情况下,停止该卷取,结束处理(步骤s5)。

在卷装30不是满管的情况下,利用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判定是否已经将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指令发送至摆动变化控制部78x(步骤s6)。在尚未将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指令发送至摆动变化控制部78x的情况下,利用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判定当前的满管率是否为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以上(步骤s7)。在当前的满管率为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以上的情况下,从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朝摆动变化控制部78x发送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指令(步骤s8)。

摆动变化控制部78x在接受到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指令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6中为“是”,或者上述步骤s8之后),将当前摆动变化率设定为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步骤s10)。在当前的满管率不为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以上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7中为“否”),利用摆动变化控制部78x将当前摆动变化率设定为通常摆动变化率(步骤s11)。在上述步骤s10或者上述步骤s11之后,更新横动装置70的摆动变化动作,并返回到上述步骤s3的处理(步骤s1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一边以通常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而形成第1纱层30a。之后,在满管率达到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的情况下,一边以比通常摆动变化率低的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由此,在卷装30的表层部形成第2纱层30b。

图6a是示出不切换摆动变化率而以通常摆动变化率实施摆动变化而形成的卷装30’的表层的图。图6b是示出利用本实施方式形成的卷装30的表层的图。图6c是示出利用本实施方式形成的卷装30的表层部的剖视图。卷装30’的卷取方式是步进式精密卷绕。

在卷装30’中,以通常摆动变化率从卷绕开始到卷绕结束实施摆动变化。在该卷装30’中,与以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实施摆动变化的情况相比较,横动宽度h较大地改变,因此,如图6a所示,配置纱线20的间距较大地改变。因此,因所配置的纱线20重叠或者纱线20的间距不同而当用手碰触卷装30’的外周面时会存在疏密部分(存在硬的部分)。

如图6b以及图6c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装30通过利用上述络纱机单元10卷取而制造,由此,具有如下的结构。卷装30具有:第1纱层30a,通过一边以通常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卷取纱线20而形成;以及第2纱层30b,设置在该第1纱层30a上,通过一边以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卷取纱线20而形成。换言之,卷装30具有:第1纱层30a,通过一边以第1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卷取纱线20而形成;以及第2纱层30b,设置在该第1纱层30a上,通过一边以第2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卷取纱线20而形成。

卷装30的第1纱层30a通过不规则卷绕、步进式精密卷绕以及精密卷绕中的至少任一个而形成。卷装30的第2纱层30b通过步进式精密卷绕以及精密卷绕中的至少任一个而形成。如图6b所示,卷装30的第2纱层30b朝外部露出,第2纱层30b的最外层的纱线(表层的斜纹纹路)30s以均等的间距配置。

以上,根据络纱机单元10,在一边以通常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而形成第1纱层30a之后,一边以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而形成第2纱层30b。通过在卷取中进行摆动变化,能够抑制卷装30的凸边的产生。在表层部的满管附近的第2纱层30b处降低摆动变化率,从而能够抑制疏密部分的形成。

换言之,根据络纱机单元10,在一边以第1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而形成第1纱层30a之后,一边以比第1变化比例低的第2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而形成第2纱层30b。通过在卷取中进行横动宽度变化,能够抑制卷装30的凸边。并且,在表层部的满管附近的第2纱层30b处降低横动宽度变化的变化比例,从而能够抑制疏密部分的形成。

结果,能够使卷装30的表层部的斜纹纹路排列从而提高外观,不论卷装30的满管直径以及/或者重量的不同,都能够可靠地以排列的斜纹纹路卷绕满管时的卷装30的表层部。卷装30例如也可以是染色用途的松绕卷装。在该情况下,在松绕卷装中基本上较高地设定摆动变化率而使边部柔软,因此,即便在卷绕结束时降低摆动变化率,也难以引起卷装30的触摸时的不良。

在络纱机单元10中,利用设定部91设定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由此,能够以所期望的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而形成第2纱层30b。

在络纱机单元10中,利用设定部91设定开始第2纱层30b的形成的定时的卷绕结束摆动变化切换满管率。由此,能够将形成第2纱层30b的量(第2纱层30b的纱线长度以及/或者厚度)调整为所希望的量。

在络纱机单元10中,作为开始第2纱层30b的形成的定时,设定卷装30的纱层厚度为目标纱层厚度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卷装30的直径为目标卷装直径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或者卷取于卷装30的纱线20的卷取长度为目标卷取长度的90%以上且不足100%的时刻。在该情况下,不会从较早的阶段开始第2纱层30b的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密度不同的纱层变厚而产生年轮。

卷装30具有:第1纱层30a,通过一边以通常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卷取纱线20而形成;以及第2纱层30b,设置在第1纱层30a上,通过一边以比通常摆动变化率低的卷绕结束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一边卷取纱线20而形成。根据该卷装30,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能够通过进行摆动变化来抑制卷装30的凸边的产生,在表层部的满管附近区域中降低摆动变化率从而抑制疏密部分的形成。

换言之,卷装30具有:第1纱层30a,通过一边以第1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卷取纱线20而形成;以及第2纱层30b,设置在第1纱层30a上,通过一边以比第1变化比例低的第2变化比例周期性地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卷取纱线20而形成。根据卷装30,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能够通过进行横动宽度变化来抑制卷装30的凸边的产生,在表层部的满管附近降低横动宽度变化的变化比例从而抑制疏密部分的形成。

在卷装30中,第2纱层30b的最外层的纱线30s以均等的间距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提供外观以及手摸时的感觉良好的卷装30。

在卷装30中,第1纱层30a通过不规则卷绕、步进式精密卷绕以及精密卷绕中的至少任一个而形成,第2纱层30b通过步进式精密卷绕以及精密卷绕中的至少任一个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提供外观以及手摸时的感觉良好的卷装30。尤其地,在卷装30中,在通过步进式精密卷绕或者精密卷绕形成的第2纱层30b上进行摆动变化或者横动宽度变化,能够抑制所配置的纱线20的间距变得不均匀,并能够使其斜纹纹路排列化。

卷装30的制造方法为,利用上述络纱机单元10卷取纱线20来制造卷装30。在该制造方法中,也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能够抑制卷装30的凸边的产生,并能够抑制在卷装30的表层部中形成疏密部分。

至此,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卷装驱动马达41直接旋转驱动卷装30,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旋转驱动接触辊29而使卷装30从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第2纱层30b的情况下,与形成第1纱层30a的情况相比,也可以在摆动变化量恒定的条件下增长摆动变化时间,由此减小横动宽度变化的变化比例(每单位时间δt的横动宽度h的变化量δ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第2纱层30b的情况下,与形成第1纱层30a的情况相比,也可以减少每隔预定时间便使横动宽度h变化的次数(增长横动宽度h的变化的周期)。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能够通过横动宽度变化抑制卷装30的凸边的产生,并能够抑制在表层部形成疏密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1纱层30a的形成前、第2纱层30b的形成后、以及第1纱层30a的形成与第2纱层30b的形成之间的期间中的至少任一个时间中,一边以与第1以及第2摆动变化率不同的第n摆动变化率进行摆动变化或者以与第1以及第2变化比例不同的变化比例进行横动宽度变化一边将纱线20卷取于卷装30(n为3以上的整数)。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位于第1纱层30a的径向内侧、第2纱层30b的径向外侧、以及第1纱层30a与第2纱层30b之间的区域中的至少任一个区域的区域形成一个或者多个第n纱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独立地构成摆动变化控制部78x以及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但是,也可以将摆动变化控制部78x以及摆动变化率切换部50x一体地构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开地设置单元控制部50、卷装驱动控制部42以及横动控制部78,但也可以将卷装驱动控制部42以及横动控制部78中的至少任一个与单元控制部50汇总(一体)设置。也可以在各络纱机单元10的单元控制部50设置设定部91,该设定部91作为摆动变化率设定部以及定时设定部发挥功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常摆动变化率(第1摆动变化率)并不限定于恒定的比率,也存在根据形成的纱层而变化的情况。第2摆动变化率只要比即将朝该第2摆动变化率切换之前的通常摆动变化率低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