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084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其设置在层站,收纳例如逆变器等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控制装置中,在设置于井道内的壳体内收纳有多个发热部件。此外,在壳体的前表面下部设置有进气口,在壳体的前表面上部设置有排气口。并且,在排气口的内侧设置有排气风扇。并且,通过使排气风扇驱动,冷却风在壳体内流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以往的配电盘中,在壳体的前表面设置有进气口,在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排气口。从进气口取入壳体内的空气被导风部向壳体内的下部引导。在导风部内设置有进气风扇。在进气口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器。在通气口与过滤器之间,设置有不同于进气风扇的维护用风扇。然后,通过停止进气风扇、运行维护用风扇,消除过滤器的堵塞(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由此,收纳在壳体内的设备的发热量大,仅利用来自壳体表面的散热,冷却不充分的情况下,无论自然空冷还是强制空冷,都在壳体设置有进气用的通气口和排气用的通气口。

另一方面,在电梯中,壳体设置于层站的情况下,要求与门框或建筑物的壁面具有设计上的亲和性。因此,在设置于层站的壳体中,存在要求减小通气口的情况。但是,如果优先考虑设计性而减小通气口的开口面积,则通风阻力增加,在自然空冷的情况下,妨碍自然对流,冷却效果下降,在强制空冷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必需的风量,在通气口处风速加快,从而导致噪音。

由上所述,一般而言,冷却能力与设计性及安静性的关系相反,难以在设置于层站的壳体中收纳逆变器等发热量大的功率模块。

与此相对,还提出一种将控制盘搭载于轿厢门的背面的电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此外,提出了以下的电梯:在设置于门套的层站侧的收纳部中收纳控制装置,当收纳部内的温度升高时,对层站门进行开闭操作,使收纳部内产生风的流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360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8-60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284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39610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控制装置由于在壳体的前表面设置有大的进气口及排气口,外观上不适合在层站设置。

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配电盘也由于在壳体的前表面设置有大的进气口,外观上不适合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此外,进气口配置在壳体的前表面的上部,必须在壳体内设置导风部,将从进气口取入壳体内的空气向壳体内的下部引导,因此不能高效地利用壳体内的空间,壳体变大。

专利文献3所示的以往的电梯必须将控制盘的厚度抑制到与门板的热度相同的程度,由于每次开闭轿厢门时对控制盘施加冲击,故需要冲击对策,由于门重量加重,故必须提高门驱动能力等,制约条件多,可行性低。

专利文献4所示的以往的电梯由于在层站侧没有通气口,难以进行充分的通气。此外,由于通过层站门的开闭使风产生流动,能够冷却的时间被限制。并且,壳体内为高温的情况下,必须使运行停止、使层站门开闭,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并且此外,在壳体的内表面粘贴有隔热材料,但该隔热材料是用于隔断从外部施加的热量,并非对壳体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其能够确保充分的通气性,并防止设计性降低,适合在层站设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具有壳体,壳体设置在层站的地面与顶面之间,且设置有下部通气口和上部通气口,并容纳电梯设备,下部通气口面对地面而设置在壳体的最下部,在下部通气口的内侧设置有防止异物从地面上向壳体内侵入的异物侵入防止部,异物侵入防止部具有:立起部,其从壳体的底部向上方立起;以及平板状的异物除去部,其从立起部的上端向下部通气口侧突出,并与地面对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将下部通气口设置在面对地面的壳体最下部,将具有立起部和异物除去部的异物侵入防止部设置在下部通气口的内侧,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通气性,并防止设计性下降,适合在层站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壳体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壳体在清洁时的空气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的立体图。在层站出入口1的两侧及上部设置有门框2。门框2具有:配置在层站出入口1的两侧的第1及第2纵框架3、4;和配置在第1及第2纵框架3、4的上部之间的上框架5。

层站出入口1由一对层站门6开闭。在第2纵框架4设置有层站操作盘7。

实施方式1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具有设置在第1纵框架3的前方的壳体11。壳体11设置在层站的地面8与顶面9之间。此外,壳体11的上下方向尺寸与从地面8至顶面9的高度相同(全高尺寸)。因此,壳体11的下端与地面8接触,壳体11的上端与顶面9接触。

此外,壳体11具有壳体主体12和设置在壳体主体12的前表面(与第1纵框架3相反一侧的面)的门13。在壳体主体12的前表面设置有前表面开口。壳体主体12的前表面开口由门13开闭。

在壳体11设置有:在对内部进行冷却时作为进气口发挥功能的下部通气口14;以及在对内部进行冷却时作为排气口发挥功能的上部通气口15。下部通气口14面向地面8而设置在壳体11的前表面的最下部。上部通气口15面向顶面9而设置在壳体11的前表面的最上部。地面8形成下部通气口14的一部分,顶面9形成上部通气口15的一部分。

门13的上下方向尺寸比壳体主体12的上下方向尺寸小。并且,门13的下端位于比壳体主体12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在门13的下端与地面8之间形成有下部通气口14。此外,下部通气口14遍及壳体11的整个宽度方向而设置。

门13具有:前表面部13a,其是与壳体主体12的前表面开口对置的平板部;一对侧面部13b,其从前表面部13a的宽度方向两端向壳体主体12侧成直角地突出。前表面部13a的上端位于比壳体主体12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在前表面部13a的上端与顶面9之间形成有上部通气口15。侧面部13b的上端到达顶面9。

图2是示出图1的壳体11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壳体11的纵剖视图。门13经由多个铰链16(仅图2示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12。在壳体主体12内,作为电梯设备,例如收纳有逆变器等发热体17(图2中省略)。

在壳体主体12内的发热体17的上方设置有冷却风扇18(图2中省略)。通过使冷却风扇18旋转,如图3的箭头所示,在壳体11内产生用于冷却发热体17的空气流。该冷却时的空气流从下部通气口14进入壳体11内,在壳体11内向上方行进,从上部通气口15向壳体11外排出。

在下部通气口14的内侧设置有防止异物从地面8上向壳体11内侵入的异物侵入防止部19。异物侵入防止部19具有:平板状的立起部19a,其从壳体主体12的底部向上方立起;以及平板状的异物除去部19b,其从立起部19a的上端向下部通气口14侧水平地突出,并与地面8对置。

立起部19a以上端比下端更接近下部通气口14的方式倾斜。异物侵入防止部19是通过对壳体主体12的底面部的下部通气口14侧端部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的。此外,异物侵入防止部19遍及壳体11的整个宽度方向而连续地形成。

在壳体主体12的宽度方向两方的侧面部的下端设置有缺口12a。由此,作为形成在异物侵入防止部19与地面8之间的空间的异物容纳部20在与壳体11的设置有下部通气口14的面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两端部处向外部敞开。缺口12a的形状为沿着异物侵入防止部19的形状的形状。

在壳体主体12内的下部设置有形成导风路21a的导风板21,导风路21a将从下部通气口14进入的空气向上方引导。在导风路21a中设置有捕捉未被异物侵入防止部19除尽的异物(例如质量小的垃圾等)的过滤器22。

在导风路21a的过滤器22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清洁用风扇23。清洁用风扇23产生使壳体11内的空气向下部通气口14逆流的空气流,从而使附着于过滤器22的异物从下部通气口14排出。在上部通气口15覆盖有上部通气金属丝网24。

虽然不会使冷却风扇18及清洁用风扇23同时驱动,但优选使用能够较大地确保停止中的通风路截面积、且通风阻力小的风扇作为这些风扇18、23。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当对壳体11内进行冷却时,使冷却风扇18旋转,使清洁用风扇23停止。由此,产生图3的箭头所示的空气流,发热体17被冷却。此时,堆积在地面8上的异物通过异物侵入防止部19的陷阱结构和异物的自重产生的离心分离效果,进入异物除去部19b的下侧,并容纳于异物容纳部20。

此外,与空气流一同进入壳体11内的自重轻的异物被过滤器22捕捉。由此,发热体17被洁净的空气冷却。

在清洁过滤器22时,使冷却风扇18的旋转停止,使清洁用风扇23旋转。由此,产生图4的箭头所示的空气流,附着于过滤器22的异物由于风压从过滤器22剥离。之后,异物与空气流一同从下部通气口14向壳体11外排出。此外,利用上部通气金属丝网24防止异物从上部通气口15向壳体11内侵入。

使清洁用风扇23动作的时间可以设定成例如每次轿厢起动时或者每24小时等。此外,也可以设定成在不需要壳体11内的冷却动作时周期性地进行清洁动作。通过尽量缩短清洁用风扇23的动作周期,能够在附着于过滤器22或堆积在导风路21a内的下部的异物少的时候排出异物,能力小的清洁用风扇23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效果。

在这样的电梯的层站设置壳体装置中,将下部通气口14设置在壳体11的面对地面8的最下部,因此门13的前表面部13a不需要格子状、网状、或者散热窗口等的开口加工。此外,下部通气口14即便使其开口面积增大到某种程度,由于配置在远低于使用者的视线的位置,仅可见地面8具有微小的间隙,不明显。

此外,仅仅将下部通气口14配置在壳体11的最下部的情况下,容易将地面8上的异物吸入壳体11内,过滤器22容易堵塞。与此相对,将具有立起部19a和异物除去部19b的异物侵入防止部19设置在下部通气口14的内侧,因此难以将地面8上的异物吸入壳体11内。

并且,由于能够确保足够的开口面积,能够搭载用于发热量大的逆变器等的功率模块。

由此,能够得到一种层站设置壳体装置,其能够确保充分的通气性,并防止设计性降低,适合在层站设置。

此外,在壳体11内与过滤器22一同设置了清洁用风扇23,因此能够容易进行过滤器22的清洁。因此,能够防止过滤器22堵塞,防止发热体17的过热导致的故障及寿命降低。

并且,使立起部19a倾斜,因此在清洁过滤器22时,能够更可靠地将从过滤器22剥落的异物向壳体11内排出。

并且此外,异物容纳部20在其两端部处向外部敞开,因此能够使异物难以在异物容纳部20积存,并且能够容易用扫帚等扫除积存在异物容纳部20的异物。

此外,通过使门13的下端位于比壳体主体12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在门13的下端与地面8之间形成有下部通气口14,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下部通气口14更不明显。

并且,将上部通气口15设置在壳体11的面对顶面9的最上部,因此能够使上部通气口15也不明显,能够使壳体11的前表面的外观产生平坦的印象。

并且此外,壳体11设置于层站,因此能够节省井道空间,并且能够使对壳体11内的电梯设备的维护作业性提高。

另外,如果清洁用风扇的电动机能够逆旋转,能够也向冷却电梯设备的方向产生空气流,则也可以使清洁用风扇兼作冷却风扇。

此外,仅利用自然对流产生的空气流就能够充分冷却壳体内的电梯设备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冷却风扇,而进行自然空冷。

并且,下部通气口及上部通气口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侧面。

并且此外,壳体的上下方向尺寸充分大的情况等、与下部通气口相比上部通气口不明显的情况下,上部通气口可以配置在比壳体的最上部靠下方的位置。

此外,下部通气口及异物侵入防止部可以仅设在设置有下部通气口的面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

并且,异物容纳部可以仅在一端部处向外部敞开,也可以在两端部处都不向外部敞开。

并且此外,容纳于壳体的电梯设备未特别限定。

此外,壳体可以兼作门框的纵框架。

并且,壳体如果不妨碍层站门的开闭,则可以嵌入建筑的层站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