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就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而言,公知如下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包括:布置成可垂直堆叠的多个片材托盘,每个托盘接收片材,片材馈送器,该片材馈送器与堆叠在片材托盘中相应一者上的片材接触并向前馈送该片材;垂直片材传送路径,该垂直片材传送路径允许片材沿片材传送装置本体的侧面从下向上穿过;片材馈送路径,该片材馈送路径将由片材馈送器馈送的片材引导至垂直片材传送路;垂直片材传送路径与片材馈送路径的接合部;从下向上传送片材的一对辊,这一对辊位于垂直片材传送路径的在接合部的下游的部分处;门构件,该门构件可开闭地布置在片材传送装置本体上并且至少覆盖设备侧面的一部分;以及引导部,该引导部布置在门构件的内侧,并且形成垂直片材传送路径的一侧。垂直片材传送路径的位于所述一对辊的上游与下游的至少部分处的那一侧由引导部形成(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3-1760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移除被卡住的片材的图像形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该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允许片材朝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中的图像形成单元传送;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该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允许从保持片材并且上下成多排垂直堆叠的片材托盘馈送的片材朝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传送;以及开闭构件,该开闭构件被支撑成能绕旋转轴线在开放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开放位置,所述开闭构件使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与所述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集体向外侧开放,并且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开闭构件使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与所述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集体关闭。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开闭构件的所述旋转轴线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上游端部。所述开闭构件通过与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下游端部的接合目标部接合而将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与所述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保持在允许片材传送的状态。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由所述开闭构件支撑。当所述开闭构件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沿朝向或离开所述开闭构件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方向与所述开闭构件的开闭方向相交。在所述开闭构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接合。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开闭构件包括: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使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沿朝向或离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以及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沿离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包括本体侧引导部,该本体侧引导部沿朝向或离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当所述开闭构件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时,布置在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上的被引导部在接触所述本体侧引导部的同时由所述本体侧引导部引导,并且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克服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与所述移动构件一起移动。在所述开闭构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被引导部由于与定位部接触而被定位。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通过致使布置在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或者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上的磁力构件借助磁力吸引布置在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中的另一者上的被吸引构件而使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保持在允许传送片材的状态下。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固定至所述开闭构件,并且能从所述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拆卸。
与不包括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与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集体向外开放的开闭构件的构造相比,根据第一方面的构造便于移除被卡住的片材。
根据第二方面及第三方面的构造允许单一类型的片材传送装置附接至多种不同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本体。
根据第四方面的构造允许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稳固定 位。
根据第五方面的构造允许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保持在允许传送片材的状态。
根据第六方面的构造允许单一类型的片材传送装置附接至多种不同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本体。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在片材传送装置的开闭构件开放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位于开闭构件的内表面侧的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与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构造以及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片材传送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5是从开闭构件的内表面侧看时引导构件与连杆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在由于操作开闭构件的操作杆而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脱离的状态下,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开放状态下的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8是在由于执行开闭构件的关闭操作而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的定位凸台与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上的倾斜部分接触的状态下,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在由于执行开闭构件的关闭操作而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朝开闭构件的旋转轴移动的状态下,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10是在由于执行开闭构件的关闭操作而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以及片材传送装置确定的状态下,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以下利用实施方式或具体实施例特别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或具体实施例。
在参照附图的以下描述中,要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尺寸比例或其它属性与实际的不同。为了易于理解,适当省略了除了描述所必需的那些部件外的其它部件的阐述。
(1)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个构造与操作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1的内部构造的垂直剖面图。
现在参照附图,下文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整个构造与操作。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控制装置10、片材馈送装置20、感光单元30、显影装置40、转印装置50、定影装置60以及片材传送装置70。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位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上表面(位于Z侧)上的纸张输出托盘部分T。纸张输出托盘部分T接纳记录有图像的片材。
控制装置10包括:控制器11,该控制器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图像处理单元12,该图像处理单元的操作由控制器11控制;以及电源装置13。电源装置13向诸如感光单元30、显影装置40以及转印装置50之类的部件施加电压。
图像处理单元12将由外部信息传输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输入的打印信息转换成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数据,并以预定正时向曝光装置LH输出驱动信号。
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具有位于底部的片材馈送装置20,该片材馈送装置包括两级片材托盘21和22。堆叠在片材托盘21和22上的片材P在宽度方向上与调节板(未示出)对准。片材P由片材提取部23从顶部一张接一张地向前(沿-X方向)提取。
每个由片材提取部23拾取的片材P经过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传送至一对配准辊24的咬合部。
片材传送装置70连接至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下侧。片材传送装置70形成托盘模块TM,该托盘模块包括上下成多排(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排)垂直堆叠的多个片材托盘T1和T2,每个托盘都保持片材P。从片材托盘T1和T2馈送的片材P经过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与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传送至一对配准辊24之间的咬合部。
每个感光单元30都包括位于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上侧(Z侧)的感光鼓31,该感光鼓被驱动旋转。感光鼓31并排布置。每个感光鼓31都在其表面上接收来自相应的 显影装置40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或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形成在感光单元30的感光鼓31上的具有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顺序地静电转印(一次转印)到转印装置50的中间转印带51上,从而形成叠置的色调剂图像,在该叠置的色调剂图像中,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彼此叠置。中间转印带51上叠置的色调剂图像借助二次转印辊52集体转印到被一对配准辊24馈送并被传送引导装置53引导的片材P。
定影装置60包括一对加热模块61和按压模块62,这对加热模块和按压模块相互压力接触,从而形成用作定影咬合部或定影区的压力接触区。
借助转印装置50集体转印有叠置的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在色调剂图像保持未定影至片材P的状态下借助传送引导装置53传送至定影装置60的定影咬合部。在定影咬合部,色调剂图像借助具有加压与加热功能的所述一对加热模块61和按压模块62定影。
承载有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由切换门G1引导,并借助一对第一输出辊63排出至位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上表面上的纸张输出托盘部分TR1。在片材P要翻转以便双面打印或者要以其图像承载侧向上排出的情况下,片材P在切换门G1处被引导至传送路径65,从而朝向相反的方向。
(2)片材传送装置的构造与操作
图2是在片材传送装置70的开闭构件71开放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设备1的立体图。图3是位于开闭构件71的内表面侧的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与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构造以及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片材传送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现在参照附图,下文描述包括图像形成设备1的片材传送装置70的片材传送单元的构造以及片材传送单元的片材传送。
(2.1)片材传送单元的构造
如图2中所示,片材传送装置70形成托盘模块TM,该托盘模块包括上下成两排垂直堆叠的片材托盘T1和T2。片材传送装置70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下侧。
开闭构件71布置在片材传送装置70的左侧(图1中的-X侧)。开闭构件71被可旋转地支撑成在开放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可开闭地切换,在上述开放位置中,开闭 构件71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与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集体向外侧开放,在上述关闭位置中,开闭构件71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与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集体关闭。
可旋转操作的操作杆72布置在开闭构件71上。如下文所述,操作操作杆72脱离接合部。
如图3中所示,引导构件90可移动地支撑在开闭构件71的内表面侧。引导构件90形成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该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用作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的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下片材托盘22馈送的片材用的片材传送路径部。此外,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片材引导面S2a在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的上游。片材引导面S2a用作从托盘模块TM馈送的片材用的传送路径。
开闭构件71被分成:第一开闭构件71A,该第一开闭构件支撑引导构件90;以及位于图3中虚线绘出的位置的第二开闭构件71B,在该第二开闭构件上布置有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第一开闭构件71A与第二开闭构件71B借助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构件(未示出)紧固在一起。此构造使得片材传送装置70的开闭构件71能够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的构造更改成仅包括支撑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第二开闭构件71B。
引导构件90包括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的肋形片材引导面S1a,该肋形片材引导面引导从片材托盘T1和T2馈送并传送经过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片材P。
挤压辊73b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在片材引导面S1a的下游被可旋转地支撑。挤压辊73b被推动并且支撑成从片材引导面S1a突出。
挤压辊73b可旋转地压靠驱动辊73a,挤压辊73b与驱动辊73a构成传送辊对73。挤压辊73b朝配准辊对24传送从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下馈送托盘22以及从片材传送装置70的片材托盘T1和T2馈送的片材P。
在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上,片材引导面S2a形成肋形形式。片材引导面S2a引导从片材托盘T1和T2馈送的片材P。
挤压辊74b与75b可旋转地支撑在片材引导面S2a上。挤压辊74b与75b被推动并且支撑成从片材引导面S2a突出。
挤压辊74b和75b可旋转地压靠驱动辊74a和75a,挤压辊74b和75b与驱动辊74a和75a构成传送辊对74与75。挤压辊74b与75b朝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传送 从片材托盘T1和T2馈送的片材P。
(2.2)片材传送路径部
如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包括位于片材馈送装置20中的片材托盘21和22。包括片材托盘T1和T2的片材传送装置70连接至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下侧。堆叠在片材托盘21、22、T1以及T2上的片材P被相应的片材提取部分23从片材托盘21、22、T1以及T2提取。
每个片材提取部分23包括拾取辊23a、馈送辊23b以及延迟辊23c。堆叠在片材托盘上的片材P借助拾取辊23a的旋转被拾取,借助反转的延迟辊23c被相互分开,并且借助馈送辊23b传送至传送辊对73、74以及75。
从片材传送装置70的下片材托盘T2提取的片材P借助传送辊对74和75经过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朝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传送。从片材传送装置70的上片材托盘T1提取的片材P借助传送辊对74朝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传送。
从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下片材托盘22提取的片材P借助传送辊对73传送至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的传送辊对25。
从片材托盘21、22、T1以及T2提取的片材P在借助配准辊对24进行位置调节的同时传送至二次转印部,借助二次转印辊52经历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参见图1)。
(2.3)片材传送路径部的开放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片材传送路径部中,开闭构件71绕旋转轴76旋转,该旋转轴在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上游端部。
因此,当开闭构件71绕旋转轴76旋转至开放位置时,用于来自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下片材托盘22的片材的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以及用于来自片材传送装置70的片材的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集体开放,从而允许移除被卡住的片材(参见图7)。
(3)移除被卡住的片材的操作
图5是从开闭构件71的内表面侧看时引导构件90与连杆构件95的构造的立体图。图6是在由于操作开闭构件71的操作杆72而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脱离的状态下,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开放状态下的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图8是在由于执行开闭构件71的关闭操作而使引导构件90的定位凸台91与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的倾斜部分101a接触的状态下,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和第二 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在由于执行开闭构件71的关闭操作而使引导构件90朝开闭构件71的旋转轴76移动的状态下,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在由于执行开闭构件71的关闭操作而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以及片材传送装置70确定的状态下,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和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的剖面示意图。
现在参照附图,下文描述了图像形成设备1中移除被卡住的片材的操作。
(3.1)引导构件90与连杆构件95的构造
如图5中所示,引导构件90包括在与片材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用作被引导对象的定位凸台91。
用作移动构件的一对连杆构件95的第一端部与引导构件90的两端接合。连杆构件95沿片材传送方向延伸,并且连杆构件95的第二端部可旋转地连接至接合构件96,该接合构件与作为接合目标部并且布置在片材传送装置70上的接合轴77接合。
操作杆72可旋转地连接至接合构件96。当接合构件96响应于操作杆72上的操作绕其旋转轴96a旋转时,连接至接合构件96的连杆构件95向下(如图6中所示,沿-Z方向)移动。
每个连杆构件95包括用作推动构件的实施例的螺旋弹簧97。螺旋弹簧97的端部由布置在第二开闭构件71B的内表面侧的接纳部78(参见图6)支撑,使得引导构件90沿离开旋转轴76(开闭构件71绕该旋转轴旋转)的方向被推动。
螺旋弹簧98布置在引导构件90的内表面侧,使得沿开闭构件71的开闭方向推动引导构件90并且使得挤压辊73b与驱动辊73a接触。由此形成传送辊对73。
(3.2)被卡住的片材的移除
如图6中所示,当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引导构件90以及连杆构件95的片材传送装置70借助操作杆72的操作旋转(参见图6中的箭头R1)时,接合构件96绕旋转轴96a旋转(参见图6中的箭头R2),使得与片材传送装置70的用作接合部的接合轴77接合的接合构件96脱离接合。
同时,借助接合构件96的旋转,可旋转地连接至接合构件96的连杆构件95在压缩螺旋弹簧97的同时向下移动或沿-Z方向移动(参见图6中的箭头R3),并且接合在连杆构件95的第一端部的引导构件90也向下移动或沿-Z方向移动(参见图6 中的箭头R4)。因此,定位凸台91从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的接合构件101脱离。
由于操作杆72上的旋转操作而从片材传送装置70以及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脱离的开闭构件71绕旋转轴76旋转至开放位置。因此,用于来自片材馈送装置20的下片材托盘22的片材的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以及用于来自片材传送装置70的片材的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集体开放,由此,便于移除被卡住的片材(参见图7)。
(3.3)关闭片材传送路径部的操作
图8示出了由于执行开闭构件71的关闭操作而使引导构件90的定位凸台91与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的倾斜部分101a接触的状态。
当开闭构件71旋转以关闭时,引导构件90的定位凸台91与开闭构件71的关闭操作一起进一步朝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移动,并与接合构件101的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用作设备本体侧的引导部分的倾斜部分101a接触。
在此状态下,当开闭构件71进一步旋转时,引导构件90向下移动或沿-Z方向移动(参见图8中的箭头R1),从而与引导构件90接合的连杆构件95在压缩螺旋弹簧97的同时向下移动或沿-Z方向移动(参见图8中的箭头R2)。
连杆构件95使可旋转地连接至连杆构件95的接合构件96旋转(参见图8中的箭头R3)。
如图9中所示,当开闭构件71进一步旋转时,引导构件90的定位凸台91借助被压缩的螺旋弹簧97的推动力而移动,从而在经过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的接合构件101的倾斜部分101a后配合到接合凹口101b中(参见图9中的箭头R1)。
因此,形成位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的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的引导构件90借助片材传送装置70的开闭构件71的关闭操作能够稳固定位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
与引导构件90接合的连杆构件95向上或沿Z方向移动(参见图9中的箭头R2),连接至连杆构件95的接合构件96旋转从而配合至布置在片材传送装置70上的接合轴77(参见图9中的箭头R3)。
其中的定位凸台91借助螺旋弹簧97的推动力而定位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的接合构件101处的这样的引导构件90形成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第二片材传送路径部S2由于接合构件96与布置在片材传送装置70上的接合轴77接合而形成为与 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连续。
通过使磁力构件M1(未示出)借助其磁力吸引被吸引构件M2(未示出)而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部S1保持在能够传送片材的状态下,磁力构件M1布置在定位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的接合构件101处的引导构件90上或者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上,被吸引构件M2布置在引导构件90与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中的另一者上。
为说明和描述之目的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并不旨在穷举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多个变型和变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选择和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及适合于所构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