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罐的液袋及油罐盛放油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6805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罐的液袋及油罐盛放油料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袋,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油罐的液袋;另外,还涉及一种油罐盛放油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料可以通过油罐的方式储存和运输,如图1是油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油罐的油罐口1和油罐体2。在油罐运输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油罐运输油料至目的地后,输出油料后,油罐内壁附着大量残留油料,无法用来盛放其他油料,导致油罐只能被空运回来;2.油罐内的油料残余,对油罐的组成部件具有腐蚀作用,如不能保证油罐内腔清洁,则会缩短油罐使用寿命,3.油罐的内腔器壁上附有大量残留油料,在高温等环境下,油料会蒸发产生油气,油气与油罐内空气混合,存在混合气体爆炸风险,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彻底清理油罐内的残留油料。传统清理油罐的方法是借助清洗剂和高压清洗设备进行循环冲洗,如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一篇名为一种成品油罐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公开号是cn10503287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通过离心机以及清洗泵给清洗机器人提供高压水,清洗机器人在罐内运动将高压水喷射在罐底,罐壁,实现对储罐的清洗,通过吸污泵将清洗产生的污水回收,污水通过三相分离设备初次分离过滤后,清洗水进入过滤设备,对清洗水进行二次过滤,再通过离心机以及清洗泵供给机器人,实现清洗介质循环。本方法通过二次过滤及滤渣分离工艺,不需要用大量清水即能把油罐清洗干净,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且设置了滤渣分离设备,从三相分离装置和过滤装置出来的污泥及悬浮物都经过滤渣分离设备,使水介质再次回到清洗循环,减少循环清洗过程中清水用量,降低污水、淤渣后期处理费用。另一篇专利文献,还公开一篇名为油罐清洁用具及清洁方法,公开号是cn10447541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包括轨道、清洁刷、吸湿辊、驱动机构和电机,所述清洁刷和吸湿辊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设有行走轮,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行走轮悬挂于所述轨道,所述清洁刷和吸湿辊位于同一和所述滑轨平行的平面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以及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清洁刷和吸湿辊运动。一种油罐清洁方法,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清洁刷对油罐表面进行清洁后再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吸湿机构将油罐清洁过的部位擦干。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地对油罐的外表面进行清洁的油罐清洁设备及清洁方法,解决了手工清洁油罐外表面所存在的费力且效率低下的问题。现有专利技术中,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罐清理效率和效果,但是成本造价高,清洗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油罐的液袋及油罐盛放油料的方法,解决了彻底清洁油罐内油料残留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成本造价低,清洁彻底,明显降低了油罐运输成本,避免油罐爆炸风险,并延长油罐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油罐的液袋,包括储存油料的液袋本体和注入油料的液袋口,所述液袋本体是两端热合密封的塑料套筒,液袋本体的两端形成热合部,液袋口安装在液袋本体的周面上、并连通液袋本体的油料内腔。本发明方案针对油罐的内腔结构,涉及一款专用于油罐的液袋,塑料套筒和油罐的内腔匹配,其两端热合密封,形成密封的内腔,向液袋内注入油料后,两端热合密封的塑料套筒被油料充起,形成筒状并贴合在周边的油罐内腔器壁上,这样,当液袋内的油料输出后,直接将液袋清除即可,有效解决了油罐彻底清洁的问题,提高了油罐清洁效率,降低油罐清洁成本。

进一步改进,所述液袋口位于液袋本体周面的横向中间位置。本方案使液袋本体具备更好的展开效果,具体是液袋本体内置在油罐内腔,液袋本体自身向油罐两端自动伸展的程度有限,需要注入油料,压迫液袋本体两端分别向油罐两端伸展,基于此,将液袋口设置在液袋本体的横向中间位置,可以最大限度控制液袋本体的两端向油罐两端伸展的速度均衡,避免液袋本体伸展速度分配不均衡,造成液袋本体挤压,无法完全伸展打开。

进一步改进,所述液袋本体的油料内腔里内置充气内囊,该充气内囊包括横向囊体和纵向囊体,纵向囊体的内腔和横向囊体的内腔连通,纵向囊体位于横向囊体中间位置,横向囊体的两端沿液袋本体的横向延伸,横向囊体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液袋本体内腔的两端,纵向囊体的囊口从液袋口延伸至液袋本体外部。本方案显著优化了液袋本体在油罐内腔里向两端伸展的效果,降低了注入油料对液袋本体的造成挤压的风险,具体是在液袋本体的内腔里布置充气内囊,初始状态下,液袋本体内腔是真空状态,充气内囊则贴合在液袋本体的两侧腔壁之间,充气气囊也是真空状态,充气气囊的横向囊体和液袋本体两端的热合部连接在一起,横向气囊整体沿液袋本体的横向走向布置,这样,当从纵向囊体的囊口冲入气体使,气体进入横向囊体,气体从横向囊体的中间向两端冲进,并随着气体量的增加,横向气囊向两端挺直,这样,横向气囊必然带动液袋本体横向展开,使液袋本体横向冲至油罐的两端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向液袋内注入油料,明显改善了液袋展开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了液袋注入油料的速率。

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液袋本体的腔壁上设有防止撕破液袋本体的防撕拉部件。本方案提高了液袋本体的抗撕拉能力,考虑到油料对液袋冲击,存在液袋被撕拉破裂风险,本发明在液袋本体的腔壁上设置了防撕拉部件,提高液袋本体的腔壁的综合抗撕拉能力,如在液袋本体的腔壁的外表面横向或/和纵向粘贴或热合铺设若干环形闭合的带状体,这样有效提高了液袋的抗撕拉性能,同时提高了液袋本体外表面抗摩擦效果。另外,也可以将带状体铺置在液袋本体的内表面上,也能起到抗撕拉的效果。

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囊体的两端夹于液袋本体两端热合部的夹层间,并与热合部一体热合连接。本方案中,将横向气囊的两端,夹于液袋本体两端的热合部的夹层间,并与热合部一体热合连接,提高横向气囊和热合部固定连接效果,并简化连接工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罐盛放油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液袋,并保证液袋处于真空状态;

将液袋的液袋本体横向连续以呈z字型的方式折叠,并压紧,形成折叠液袋;

将折叠液袋从油罐口送入油罐内腔,并保持液袋口伸出油罐口;

将充气内囊的囊口牵出,从囊口向充气内囊内充气,使充气内囊的横向囊体逐渐两端打开,并牵拉液袋本体向油罐两端铺展;

液袋本体铺展完毕后,从液袋口向液袋内腔注入油料。

进一步改进,将折叠液袋送入油罐内腔,滞留一段时间,在折叠液袋自身张力的作用下,使折叠液袋初步打开至最大状态之后,再从囊口充气。

进一步改进,向液袋内腔注入油料过程中,囊口保持敞开,并随油料的注入,将充气气囊内的气体排出。

本油罐盛放油料的方法借助本发明中的液袋,优选采用z字型折叠方式,改善了液袋置于油罐内腔的工艺,提高了注入油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油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抽真空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改进后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中充气内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的剖面图。

图6是图3中a-a向截面图。

图7是防撕拉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防撕拉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z字型折叠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油罐口;2油罐体;3液袋本体;4液袋口;5热合部;6横向囊体;7纵向囊体;

8带状体;9带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是现有技术中的油罐,包括油罐口1和油罐体2。油罐口1位于油罐体2的横向中间位置,本发明优先适用该油罐。

现有技术中尚未发现采用液袋,保证油罐内腔清洁的方案,本发明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尝试设计专用液袋,将其当做油罐内衬使用,通过多次试用,获得良好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液袋本体3,液袋本体3有塑料套筒两边开口热合形成,液袋本体3的两端形成热合部,其中一个如热合部5。液袋本体3的横向中间位置安装液袋口4,液袋口4和液袋本体3的内腔连通。

为了让液袋本体3置入油罐的内腔后,能够最大程度沿油罐内腔向两端伸展,本发明在液袋本体3的内腔里,置入充气内囊,充气内囊的作用是协助液袋本体3顺利向油罐内腔的两端伸展。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充气内囊包括一横向囊体6和一纵向囊体7,纵向囊体7安装在横向囊体6的中间位置,且纵向囊体7和横向囊体6的内腔连通。横向囊体6的两端和液袋本体3的两个端部的热合部连接,本实施例中,横向囊体6的两端夹在热合部的夹层里,和热合部一体热合连接固定,如图5所示,横向囊体6的一端和相应端的热合部5的铺置位置。另外,纵向囊体6从液袋口4伸出。

为了提高液袋本体3的整体抗撕拉能力,本发明在液袋本体3的腔壁上铺置防撕拉部件。

针对防撕拉部件,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7,该实施例中防撕拉部件是一组环形闭合的带状体,,其中之一如带状体8,该带状体绕液袋本体3的外表面纵向环绕,能起到良好的抗撕拉效果。

另外一个实施例,如图8,该实施例中,防撕拉部件也是一组环形闭合的带状体,其中之一如带状体9,该带状体布置在液袋本体3的腔壁的内表面纵向环绕。也能起到良好的抗撕拉效果。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油罐盛放油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液袋来实现。

其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液袋,并保证液袋处于真空状态;

将液袋的液袋本体横向连续以呈z字型的方式折叠(如图9所示),并压紧,形成折叠液袋;

将折叠液袋从油罐口送入油罐内腔,并保持液袋口伸出油罐口;

将充气内囊的囊口牵出,从囊口向充气内囊内充气,使充气内囊的横向囊体逐渐向两端

打开,并牵拉液袋本体向油罐两端铺展;

液袋本体铺展完毕后,从液袋口向液袋内腔注入油料。

本方法的关键是将液袋本体横向连续以呈z字型的方式折叠,折叠后的折叠液袋大小应当与油罐口匹配,可以顺利放入油罐的内腔。充气气囊充气时,应当实时关注充气状态,最好监测充气气囊内的气压,防止因充气气囊局部挤压,导致充气气囊内的气压过大,损害充气气囊。所以,向充气气囊充气时,需要控制好充气节奏,反复调整充气气压,保证横向囊体顺利打开。

进一步改进,将折叠液袋送入油罐内腔,滞留一段时间,在折叠液袋自身张力的作用下,使折叠液袋初步打开至最大状态之后,再从囊口充气。

进一步改进,向液袋内腔注入油料过程中,充气内囊的囊口保持敞开,并随油料的注入,将充气内囊内的气体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