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堆高车的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堆高车主要用于货物搬运和堆高,广泛用于工厂、仓库和码头等众多需要装卸货物的场所,其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
使用时,通过手柄总成来控制驱动总成从而实现堆高车的行进、转弯等操作,还可通过手柄总成来控制驱动总成从而实现对门架总成的控制,对货物进行装卸、运输、堆垛等操作。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堆高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门架总成中,货叉只能固定在一个角度,不可调节,一般是保持水平状态,这样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震动而脱离货叉,而且对运送货物的形状有较严格的要求,比如圆柱状的货物在这种堆高车上运输时很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堆高车的提升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堆高车的货叉不可调节,货物易脱离,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堆高车的提升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所述第一立柱上滑设有第一升降罩,所述第一升降罩内设置有第一升降油缸,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罩内;所述第一升降罩的下部铰接有第一货叉,所述第一货叉的头部伸出所述第一升降罩,所述第一货叉的尾端位于所述第一升降罩内;所述第一升降罩内设置有第一旋转油缸,所述第一旋转油缸位于所述第一货叉的上方,所述第一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货叉的尾端连接;
所述第二立柱上滑设有第二升降罩,所述第二升降罩内设置有第二升降油缸,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罩内;所述第二升降罩的下部铰接有第二货叉,所述第二货叉的头部伸出所述第二升降罩,所述第二货叉的尾端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罩内;所述第二升降罩内设置有第二旋转油缸,所述第二旋转油缸位于所述第二货叉的上方,所述第二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货叉的尾端连接;
所述第一货叉上设有靠近所述第一升降罩的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和远离所述第一升降罩的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二货叉上设有靠近所述第二升降罩的第二近端压力传感器和远离所述第二升降罩的第二远端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第二近端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远端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第一旋转油缸、第二升降油缸和第二旋转油缸工作的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罩内部的顶端;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罩内部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升降罩和第二升降罩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滑设于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油缸与所述第一升降罩铰接固定;所述第二旋转油缸与所述第二升降罩铰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罩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货叉的尾端向上运动的第一内限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罩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货叉的尾端向上运动的第二内限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罩外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货叉的头部向下运动的第一外限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罩外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货叉的头部向下运动的第二外限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罩和第二升降罩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升降罩和第二升降罩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货叉的头部下方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二货叉的头部下方设置有第二滚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第一货叉与第二货叉单独控制,通过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第二近端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远端压力传感器监测货叉上货物的重心是否稳定,控制器根据各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向第一升降油缸、第二升降油缸、第一旋转油缸和第二旋转油缸发送工作信号,调整第一货叉与第二货叉的相对高度或者第一货叉与第二货叉各自的倾斜角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底座;2、第一立柱;3、第一升降罩;4、第一升降油缸;5、第一货叉;6、第一旋转油缸;7、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8、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9、滑槽;10、滑轨;11、第一内限位装置;16、第一外限位装置;17、第一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堆高车的提升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本实施例中的堆高车的提升机构为左右对称结构,因此仅以图1为例说明。
所述第一立柱2上滑设有第一升降罩3,所述第一升降罩3内设置有第一升降油缸4,所述第一升降油缸4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升降油缸4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罩3内;所述第一升降罩3的下部铰接有第一货叉5,所述第一货叉5的头部伸出所述第一升降罩3,所述第一货叉5的尾端位于所述第一升降罩3内;所述第一升降罩3内设置有第一旋转油缸6,所述第一旋转油缸6位于所述第一货叉5的上方,所述第一旋转油缸6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货叉5的尾端连接。
所述第二立柱上滑设有第二升降罩,所述第二升降罩内设置有第二升降油缸,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罩内;所述第二升降罩的下部铰接有第二货叉,所述第二货叉的头部伸出所述第二升降罩,所述第二货叉的尾端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罩内;所述第二升降罩内设置有第二旋转油缸,所述第二旋转油缸位于所述第二货叉的上方,所述第二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货叉的尾端连接。
所述第一货叉5上设有靠近所述第一升降罩3的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7和远离所述第一升降罩3的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8;所述第二货叉上设有靠近所述第二升降罩的第二近端压力传感器和远离所述第二升降罩的第二远端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7、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8、第二近端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远端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油缸4、第一旋转油缸6、第二升降油缸和第二旋转油缸工作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油缸4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罩3内部的顶端,带动第一升降油缸4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罩内部的顶端,带动第二升降油缸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上设置有滑槽9,所述第一升降罩3和第二升降罩上设置有滑轨10,所述滑轨10滑设于所述滑槽9内。第一升降罩3和第二升降罩通过滑轨10和滑槽9沿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滑动,既起到导向作用,也可以对第一升降罩3和第二升降罩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加强杆(图中未示出),加强杆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焊接固定,提高支撑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油缸6与所述第一升降罩3铰接固定,当第一旋转油缸6的活塞杆带动第一货叉5的尾端运动时,第一旋转油缸6可沿与第一升降罩3的铰接点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油缸与所述第二升降罩铰接固定,当第二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货叉的尾端运动时,第二旋转油缸可沿与第二升降罩的铰接点旋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罩3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货叉5的尾端向上运动的第一内限位装置11,第一内限位装置11可为限位块,当第一货叉5的尾端向上运动时位移过大时,第一内限位装置11将第一货叉5的尾端挡住;所述第二升降罩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货叉的尾端向上运动的第二内限位装置,第二内限位装置可为限位块,当第二货叉的尾端向上运动时位移过大时,第二内限位装置将第二货叉的尾端挡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罩3外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货叉5的头部向下运动的第一外限位装置16,第一外限位装置16可为限位块,当第一货叉5的头部向下运动位移过大时,第一外限位装置16将第一货叉5的头部挡住;所述第二升降罩外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货叉的头部向下运动的第二外限位装置,第二外限位装置可为限位块,当第二货叉的头部向下运动位移过大时,第二外限位装置将第二货叉的头部挡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罩3和第二升降罩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升降罩3和第二升降罩上。当第一升降罩3和第二升降罩高度出现差异时,铰接的连接杆不会影响二者的相对位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货叉5的头部下方设置有第一滚轮17;所述第二货叉的头部下方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方便搬运移动。
本实施例工作时,第一货叉5与第二货叉单独控制,通过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7、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8、第二近端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远端压力传感器监测货叉上货物的重心是否稳定,控制器根据各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向第一升降油缸4、第二升降油缸、第一旋转油缸6和第二旋转油缸发送工作信号,调整第一货叉5与第二货叉的相对高度或者第一货叉5与第二货叉各自的倾斜角度。比如,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7和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8的压力大于第二近端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远端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时,控制器提升第一升降罩3,提升第一货叉5,将货物的重心向第二货叉偏移,保证重心稳定;当第一近端压力传感器7和第二近端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小于第一远端压力传感器8和第二远端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时,控制器将第一货叉5和第二货叉的尾端下压,将货物的重心向升降罩侧偏移;当搬运圆柱形货物时,可以将第一货叉5和第二货叉的尾端下压,以避免圆柱形货物滑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