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8363阅读:39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



背景技术:

绞盘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来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同时也是车辆、船只的自我保护及牵引装置,可在恶劣环境中进行自救和施救,广泛应用于军警、石油、水文、边防、消防及其它户外运动等领域。

绞盘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起重、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件,还可作现代化电控自动作业线的配套设备。绞盘按照动力分为手动、电动、液压、车轮等,其中,电动绞盘是最常见的绞盘,常用于清障、拖拉物品、安装设施等作业场所。

现有的绞盘在钢丝绳收放过程中容易发生压绳、乱绳、钢丝绳相互挤压等较为严重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往往在绞盘上设置排绳器,以使钢丝绳顺利收放,但是卷筒自身上缠绕的钢丝绳同样可能面临压绳、乱绳、咬绳等现象,仍然会存在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绞盘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工作效果好的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工作效果好的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包括:

机壳;

卷筒,设置在机壳内并用于缠绕钢丝绳;

电机,具有一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贯穿通过卷筒,且当电机转动时卷筒能在电机轴上水平移动;

减速器,设置在卷筒远离电机一端,且减速器与电机轴相连;

牵引筒,至少设置为一个,所述牵引筒通过连接轴与减速器相连,牵引筒用以接收由卷筒输出的钢丝绳并传递至机壳外。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中,电机轴靠近电机一端开设有间隔设置的若干列第一凸棱、第二凸棱,且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相互交错设置,每列凸棱均呈等间距分布,各列凸棱合围形成螺旋槽道。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中,卷筒靠近电机一端设置有左端盖,卷筒远离电机一端设置有右端盖,所述电机轴依次穿过左端盖、卷筒以及右端盖,在左端盖内固设有丝母,所述丝母能在螺旋槽道内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中,所述丝母包括连为一体的固定部以及移动部,且移动部呈弧形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中,所述减速器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传递轴,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电机轴远离电机一端,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连接轴上,在传递轴上设置有第一传递齿轮、第二传递齿轮,且第一传递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二传递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中,所述牵引筒的数量为两个,两牵引筒对称设置在卷筒下方,卷筒、两牵引筒三者相互平行设置且三者轴心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中,两牵引筒位于同一水平面,每个牵引筒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环形槽,且两牵引筒上的环形槽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螺旋槽与丝母配合工作使得卷筒在电机轴上进行水平移动,避免发生压绳、乱绳、咬绳等现象,方便卷筒上钢丝绳的收放工作;两牵引筒的设置进一步引导钢丝绳的输出以及收拢,确保钢丝绳顺利收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丝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卷筒;11、左端盖;12、右端盖;13、丝母;131、固定部;132、移动部;20、牵引筒;21、连接轴;22、环形槽;31、电机轴;311、第一凸棱;312、第二凸棱;313、螺旋槽道;40、减速器;41、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第一传递齿轮;44、第二传递齿轮;45、传递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包括:

机壳;

卷筒10,设置在机壳内并用于缠绕钢丝绳;

电机(图中未示出),具有一电机轴31,电机轴31贯穿通过卷筒10,且当电机转动时卷筒10能在电机轴31上水平移动;

减速器40,设置在卷筒10远离电机一端,且减速器40与电机轴31相连;

牵引筒20,至少设置为一个,牵引筒20通过连接轴21与减速器40相连,牵引筒20用以接收由卷筒10输出的钢丝绳并传递至机壳外。

绞盘是户外运动不可缺少的安全装置,车辆可在雪地、沼泽、沙漠、海滩、泥泞山路等环境中通过绞盘进行自救和互救,也可在其它条件下进行清障、拖拉物品、安装设施等作业。绞盘主要用于越野汽车、消防救援车、道路清障车以及其它专用汽车、特种车辆。

现有的绞盘在钢丝绳收放过程中容易发生压绳、乱绳、钢丝绳相互挤压等较为严重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往往在绞盘上设置排绳器,以使钢丝绳顺利收放,但是卷筒10自身上缠绕的钢丝绳同样可能面临压绳、乱绳、咬绳等现象,仍然会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通过电机轴31带动卷筒10水平移动,控制电机正反转使得卷筒10上的钢丝绳得以一层一层地叠加回收或释放输出,从而杜绝乱绳、压绳、咬绳等现象。

绞盘工作时,钢丝绳由卷筒10经牵引筒20向外输出,牵引筒20与卷筒10一起转动且两者的线速度一致,确保钢丝绳稳定输出。

进一步地,电机轴31靠近电机一端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多列第一凸棱311、第二凸棱312,且第一凸棱311、第二凸棱312相互交错设置,每列凸棱均呈等间距分布,各列凸棱合围形成螺旋槽道313。

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凸棱311、第二凸棱312的数量各为两列,且两列第一凸棱311呈对称设置,第一凸棱311、第二凸棱312交错设置,有利于形成螺旋槽道313。

如图2至图4所示,优选地,卷筒10靠近电机一端设置有左端盖11,卷筒10远离电机一端设置有右端盖12,电机轴31依次穿过左端盖11、卷筒10以及右端盖12,在左端盖11内固设有丝母13,丝母13能在螺旋槽道313内移动。

电机轴31可以作为一个丝杆使用,同时与丝母13配合作用,带动卷筒10以及左端盖11一起在电机轴31上水平移动。具体的,电机带动电机轴31转动时,丝母13在对应的螺旋槽道313内移动,连带左端盖11、卷筒10一起移动。其中,右端盖12与电机轴31固定连接,无法在电机轴31上水平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丝母13包括连为一体的固定部131以及移动部132,且移动部132呈弧形设置。丝母13通过固定部131与左端盖11固定连接,而移动部132则在相应的螺旋槽道313内移动,移动部132呈弧形设置则便于与螺旋槽道313相配合,有利于移动部132(丝母13)在螺旋槽道313内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减速器40包括主动齿轮41、从动齿轮42以及传递轴45,主动齿轮41套设在电机轴31远离电机一端,从动齿轮42套设在连接轴21上,在传递轴45上设置有第一传递齿轮43、第二传递齿轮44,且第一传递齿轮43与主动齿轮41啮合连接,第二传递齿轮44与从动齿轮42啮合连接。

电机轴31通过减速器40将转矩传递到连接轴21,减速器40将电机轴31的转速匹配到连接轴21,从而使得牵引筒20与卷筒10的转速一致,确保钢丝绳稳定传送。

具体的,减速器40通过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1与第一传递齿轮43,第二传递齿轮44与从动齿轮42这两对齿轮,传递速度与转矩。其中第一传递齿轮43与第二传递齿轮44位于同一个传递轴45上,两者角速度相同,而主动齿轮41与电机轴31角速度相同,从动齿轮42与连接轴21角速度相同,各齿轮配合作用将速度从电机轴31传递至连接轴21。

优选地,牵引筒20的数量为两个,两牵引筒20对称设置在卷筒10下方,卷筒10、两牵引筒20三者相互平行设置且三者轴心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设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牵引筒20的数量为两个,两牵引筒20分别与机壳相连,其中一个牵引筒20内穿设有上述连接轴21,该牵引筒20通过连接轴21与减速器40相连,随电机轴31一起转动;另一个牵引筒20则与机壳固定连接。工作时,钢丝绳经卷筒10输出后,先经过转动的牵引筒20再经由固定的牵引筒20向外输出。

卷筒10、两牵引筒20三者轴心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设置,能够保证卷筒10以及两牵引筒20的平稳性,在持续的转动工作中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两牵引筒20位于同一水平面,每个牵引筒20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环形槽22,且两牵引筒20上的环形槽22交错设置。

两牵引筒20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个绞盘的稳定性更强。环形槽22的开设便于钢丝绳缠绕在牵引筒20上,钢丝绳在快速转动工作中不会发生偏移,工作稳定,安全性高。两牵引筒20上的环形槽22交错设置,则进一步确保钢丝绳轨迹的稳定性。

实际工作时,钢丝绳只需缠绕在牵引筒20上的其中一个环形槽22内即可,具体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操作而定。

本发明在工作时,电机带动电机轴31转动,进一步带动卷筒10转动同时使得卷筒10在电机轴31上水平移动,钢丝绳随着卷筒10的转动开始向外释放或向内收拢。同时随着卷筒10的水平移动,钢丝绳从卷筒10至牵引筒20之间的传递距离维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传送效果更好。

本自动排绳的电动绞盘结构设计合理,螺旋槽与丝母13配合工作使得卷筒10在电机轴31上进行水平移动,杜绝乱绳、压绳、咬绳等现象,方便卷筒10上钢丝绳的收放工作;两牵引筒20的设置进一步引导钢丝绳的输出以及收拢,确保钢丝绳顺利收放。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