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玻璃用分子筛自动灌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336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玻璃用分子筛自动灌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玻璃用分子筛自动灌料装置。



背景技术:

中空玻璃的保温、隔音性能均较佳,其由两层平板玻璃、铝条制成的铝框及密封胶制成,铝框夹在两层平板玻璃的边沿之间,密封胶包覆在铝框及玻璃边沿外侧,起密封作用。构成铝框的铝条为中空铝条,在铝条的中间空腔中灌注有分子筛,在铝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中空玻璃的内腔相通的小孔,它的作用是方便铝条的分子筛吸收中空玻璃内腔的水分,以保证中空玻璃的使用效果。

传统的分子筛灌注采用人工打孔、灌注、封胶,其工作效率低,打孔质量差、精度低,灌注存在过量、不足量隐患,手动封胶影响封胶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中空玻璃用分子筛自动灌料装置,其能定量出料灌注,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空玻璃用分子筛自动灌料装置,包括底座、安装板、储料筒、下料筒及均料装置,所述安装板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储料筒、下料筒及均料装置由上到下依次固定于安装板上,所述储料筒的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储料筒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下料筒连通,所述下料筒包括筒体、螺旋推杆及驱动电机,所述螺旋推杆设于筒体内,所述螺旋推杆的中轴线和筒体的中轴线相平行且垂直于安装板,所述螺旋推杆与驱动电机连接并被其驱动实现旋转;所述筒体上远离第一出料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接有出料管;所述均料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均料板,所述均料板的内边缘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料孔,所述出料管紧贴均料板上,所述进料孔的位置与出料管的位置相适应,所述均料板固定设有出料板,所述出料板的内边缘开有下料孔。

优选地,所述进料孔为4或6个。

优选地,所述进料孔和下料孔内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储料筒上设有料位检测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下料孔的底部与导流槽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计巧妙,制作简易,分子筛定量装置在一定大小的下料孔内而后定量下料,使用方便,操作中,根据需要控制准备均料板的转速,使下料筒内的分子筛定量落到每个均料板内的下料孔内,均料板底面抵在下料板上,因而当分子筛在均料孔内随着均料板的转动至下料板的下料孔位置下料灌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均料板俯视图。

附图中:1、底座;2、安装板;3、储料筒;4、下料筒;5、进料口;6、第一出料口;7、筒体;8、螺旋推杆;9、驱动电机;10、第二出料口;11、出料管;12、均料板;13、进料孔;14、出料板;15、下料孔;16、料位检测传感器;17、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一种中空玻璃用分子筛自动灌料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板2、储料筒3、下料筒4及均料装置,所述安装板2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储料筒3、下料筒4及均料装置由上到下依次固定于安装板2上,固定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通用的固定方式,达到固定牢靠即可。

所述储料筒3的上方设有进料口5,所述储料筒3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6,所述第一出料口6与下料筒4连通,所述储料筒3上设有料位检测传感器16,当储料筒3内的分子筛颗粒存量不足时及时提醒以补充,所述下料筒4包括筒体7、螺旋推杆8及驱动电机9,所述螺旋推杆8设于筒体7内,所述螺旋推杆8的中轴线和筒体7的中轴线相平行且垂直于安装板2,所述螺旋推杆8与驱动电机9连接并被其驱动实现旋转;分子筛被螺旋推杆8传送至出料位置。

所述筒体7上远离第一出料口6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10,所述第二出料口10接有出料管11;所述均料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均料板12,所述均料板12的内边缘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料孔13,所述进料孔13为4或6个。所述出料管11紧贴均料板12上,所述进料孔13的位置与出料管11的位置相适应,所述均料板12固定设有出料板14,所述出料板14的内边缘开有下料孔15,所述进料孔13和下料孔15内径相同。

所述下料孔15的底部与导流槽17连接,导流槽17 类似一个漏斗。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储料筒3工作状态时储存有一定的分子筛颗粒,当需要下料时,螺旋推杆8在驱动电机9的带动下按设定转速转动,将储料筒3内的分子筛颗粒从第一出料口6处流入第二出料口10的出料管11中,根据需要控制准备均料板12的转速,使下料筒4内的分子筛定量落到每个均料板12内的下料孔15内,均料板12底面抵在下料板上,因而当分子筛在均料孔内随着均料板12的转动至下料板的下料孔15位置下料灌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