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22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电梯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具备气密结构的轿厢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05-2930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梯的门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出入口的侧部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框;开闭上述出入口的门主体;设置在上述纵框与上述门主体的门套侧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由弹性体构成的气密部件;和设置在上述纵框与上述门主体的门套侧端部中的至少另一方的、在关闭状态时通过与上述气密部件抵接而遮挡上述门主体的门套侧端部与上述纵框之间的间隙的抵接部,上述气密部件具有与上述抵接部的端面抵接而弹性变形的变形部;和随上述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而位移来与上述抵接部的侧面接触的接触部,在上述抵接部未与上述气密部件抵接的状态下,上述变形部与上述门主体的开闭方向正交,上述接触部与上述门主体的开闭方向平行,上述变形部和上述接触部配置成截面L字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3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梯设备中,因为使保持轿厢的气密性的由弹性体构成的气密部件因轿厢门的关闭力而弹性变形,所以需要增强轿厢门的关闭力,在其不充分的情况下会在接触部形成间隙。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梯设备是一种具有轿厢的电梯设备,所述轿厢包括用来形成侧面的侧板、出入口和在所述出入口的前表面开闭的轿厢门,所述电梯设备还包括:可弯曲变形的第一部件,其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当所述轿厢门为打开状态时在与所述轿厢门相对的所述侧板上,并且设置成在水平截面中延伸至所述轿厢门一侧;可弯曲变形的第二部件,其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轿厢门的面上,并且设置成在水平截面中延伸至所述侧板一侧;轿厢侧限制部,其在所述轿厢门为打开状态时与所述轿厢门相对的所述侧板上,设置于与所述第一部件相比靠所述出入口一侧,用来限制所述第一部件的向靠近所述出入口的方向的变形;和轿厢门侧限制部,其在所述轿厢门上设置于与所述第二部件相比远离所述出入口的一侧,用来限制所述第二部件的向离开所述出入口的方向的变形,当所述轿厢门为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接触而封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能够提供一种无需依赖于轿厢门的关闭力而与轿厢内的气压变动相应地将轿厢与轿厢门之间产生的间隙密闭的电梯设备。另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梯设备所具有的轿厢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轿厢的轿厢门附近的水平截面图。

图3是图2中的轿厢侧限制部6附近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轿厢门的门套侧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图2中的轿厢门的关闭状态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电梯设备所具有的轿厢的外观立体图。

轿厢1具有形成侧面的侧板5a(图2中所示)、乘客乘降用的出入口1a和在出入口1a的前表面开闭的轿厢门2。另外,在轿厢1的上部设置有作为气压控制装置的进气送风机3和排气送风机4。气压控制装置为了在轿厢1于井道内升降时抑制内部压强变动而控制进气送风机3和排气送风机4等,进行控制使得轿厢1内的压强与井道内的气压近似。

如上所述在轿厢1中设置有可开闭的轿厢门2,如果在轿厢门2关闭的状态下轿厢1的内外也从其附近简单地连通,则会在连通部位发生气压的变化,气压因气压控制装置以外的原因而变化,所以会导致气压控制装置的气压控制效率降低。为了缓和该气压控制效率的降低,在轿厢1的附近构成气密结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气密结构。

图2是表示轿厢门2的附近的水平截面图。

在形成轿厢1的出入口1a的轿厢室5中,与出入口1a相邻的侧板5a的出入口1a一侧端部向轿厢1的外侧的轿厢门2一侧大致直角地弯折而形成了轿厢侧限制部6。配置在比侧板5a靠轿厢1外侧的轿厢门2与轿厢侧限制部6之间具有第一间隙7,构成为能够与形成出入口1a的侧面平行地进行开闭动作。图2示出了轿厢门2全开时的状态,此时,轿厢门2的出入口1a一侧端部位于轿厢侧限制部6附近。

另一方面,在轿厢门2的离开出入口的一侧(门套侧)的端部,通过焊接接合有第一支架8。使用该第一支架8用螺栓10将第二支架9固定。其中,轿厢门2与第一支架8之间的接合和第一支架8与第二支架9的接合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也可以用螺栓固定。另外,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也可以由一体的部件构成。

图3是图2中的轿厢侧限制部6附近的放大图。

在与打开状态的轿厢门2相对的位置的侧板5a上,在与关闭状态的轿厢门2和第二支架9不会碰撞的位置设置有螺栓11。该螺栓11将配置在轿厢侧限制部6的从出入口1a来看的背面侧的固定件12和夹在该固定件12与轿厢侧限制部6之间的具有0.5mm程度的厚度的薄板状的第一橡胶板(可弯曲变形的第一部件)13固定在侧板5a上。第一橡胶板13的自由端沿轿厢侧限制部6的背面延伸至轿厢门2一侧,即在相对于轿厢门2的开闭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与轿厢门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4。

第一橡胶板13在从其自由端向侧板5a一方略微后退的位置被螺栓11固定,所以其自由端能够向离开轿厢侧限制部6的方向(离开出入口1a的方向)弹性变形。但是,因为与轿厢门2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14,所以在轿厢门2进行开闭动作时轿厢门2与第一橡胶板13不会接触。从而,不会因轿厢门2的开闭动作自身而使第一橡胶板13向离开轿厢侧限制部6的方向变形。

图4是图2中的轿厢门2的门套侧附近的放大图。

在轿厢门2的门套侧端面,夹入具有0.5mm程度的厚度的薄板状的第二橡胶板(可弯曲变形的第二部件)15而配置保持件16,用螺栓17将第二橡胶板15和保持件16固定在轿厢门2上。该第二橡胶板15的自由端一侧在相对于轿厢门2的开闭方向大致正交的、朝向侧板5a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橡胶板15在从其自由端一侧略微后退的位置被螺栓17固定在轿厢门2上,其自由端一侧能够在与图3所示的第一橡胶板13相同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但是,第二橡胶板15的直到自由端的长度虽然与图3所的第一橡胶板13接触,但与图3所的螺栓11和固定件12不接触。从而,在轿厢门2进行开闭动作时侧板5a与第二橡胶板15不接触。

另外,与第一支架8接合的第二支架9具有轿厢门侧限制部18,该轿厢门侧限制部18位于与轿厢门2相比靠轿厢室一侧,并且在第二橡胶板15的自由端一侧的离开出入口的一侧与第二橡胶板15相对,向轿厢室一侧延伸。轿厢门侧限制部18在通常状态下在第二橡胶板15的自由端一侧的从出入口一侧来看的背面保持有间隙19。该轿厢门侧限制部18也延伸至侧板5a一方,但与第二橡胶板15同样地,轿厢门2进行开闭动作时侧板5a与轿厢门侧限制部18也不会接触。

图5是表示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因为轿厢门2可开闭地配置在轿厢中,所以轿厢侧限制部6与轿厢门2之间无论如何都存在第二间隙14。但是,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轿厢侧限制部6上安装的第一橡胶板13与轿厢门2上安装的第二橡胶板15以自由端一侧相互重叠的方式交错地配置。所以,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轿厢侧限制部6上安装的第一橡胶板13的自由端一侧与轿厢门2上安装的第二橡胶板15的自由端一侧接触,封闭第一橡胶板13与第二橡胶板15的间隙,由此成为将第二间隙14封闭的状态。

而且,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轿厢门侧限制部18处于第一橡胶板13与第二橡胶板15重叠的部分的从出入口来看的背面一侧,即轿厢门2的打开方向上存在间隙19的位置。间隙19虽然因第一橡胶板13与第二橡胶板15的重叠部分的弹性变形而多少发生变化,但不会因轿厢侧限制部6和轿厢门侧限制部18使第一橡胶板13与第二橡胶板15压接。即,在轿厢侧限制部6与轿厢门侧限制部18之间,形成了允许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的后述的弹性变形的间隙19。

在该状态下用气压控制装置进行轿厢1内的气压控制的情况下,上述气密结构如下所述地作用。

即,轿厢1内的气压上升时,承受的压强从轿厢侧限制部6与轿厢门2之间存在的第二间隙14作用于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保持接触状态而向轿厢门侧限制部18方向弹性变形。关于该弹性变形,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与轿厢门侧限制部18的相对面接触而限制向轿厢门侧限制部18的变形(向离开出入口的方向的变形)。此时,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被限制为仅能够在轿厢门侧限制部18与轿厢侧限制部6的相对部处存在的间隙内变形移动,且以自由端一侧相互重叠的方式交错地配置,所以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如阀一般地作用而保持气密。

另一方面,轿厢1内减压时,在轿厢侧限制部6与轿厢门2之间存在的第二间隙14中,承受的压强作用于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保持接触状态而向轿厢侧限制部6一侧(出入口一侧)弹性变形。关于该弹性变形,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如图所示地与轿厢侧限制部6的相对面一侧接触而被限制向出入口一侧的变形。该情况下,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也被限制为仅能够在轿厢门侧限制部18与轿厢侧限制部6的相对部处存在的间隙中变形移动,且以自由端一侧相互重叠的方式交错地配置,所以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如阀一般地作用而保持气密。

作为类似的气密结构,也可以考虑在轿厢门侧限制部18与轿厢侧限制部6的相对部配置O型环等,但这样的O型环是依赖于轿厢门2的关闭力的接触式的密封结构,所以存在轿厢门2的关闭力不足、在接触部形成间隙的危险。但是,本实施例中的气密结构是利用轿厢1内外的气压差使轿厢气密,所以无需增强轿厢门2的关闭力,另外,能够使未图示的门机的关闭力全部用于接触部,能够减少形成接触部的间隙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中,在轿厢门2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橡胶板与第二橡胶板重叠,但也可以是轿厢门2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橡胶板与第二橡胶板并不总是重叠,而是在轿厢1的内侧气压与轿厢1的外侧气压的气压差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不重叠,在轿厢1的内侧气压与轿厢1的外侧气压的气压差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第一橡胶板和第二橡胶板承受因气压差产生的力而重叠的结构。该情况下,优选在轿厢1的内侧与外侧之间产生至少1hPa以上的气压差的情况下,第一橡胶板与第二橡胶板重叠。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的厚度为0.5mm程度,但不限定于此,也能够使用其他可弯曲变形的部件。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在轿厢门2和与轿厢门2相对地设置的轿厢侧限制部6之间,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形成第二间隙14,以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使自由端一侧相互重叠而封闭第二间隙14的方式在轿厢门2和轿厢侧限制部6上分别交错地安装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这样的可弯曲变形的部件,在可弯曲变形的部件的重叠部分的轿厢门2的打开方向一侧(离开出入口的方向一侧),设置具有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允许可弯曲变形的部件变形的其他间隙地相对的轿厢门侧限制部18。

进而,上述实施例中,在轿厢门上设置的第一支架8上固定第二支架9而形成了轿厢门侧限制部18,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支架8,而是利用螺栓17在轿厢门2的端面将具有轿厢门侧限制部18的第二支架9固定在轿厢门2上。但是,采用如图所示地分别设置将第二橡胶板15固定在轿厢门2上的固定部和将具有轿厢门侧限制部18的第二支架9固定在轿厢门2上的固定部的结构时,能够简单地进行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劣化时的更换作业。

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的电梯设备在轿厢门2和与轿厢门2相对地设置的轿厢侧限制部6之间,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形成第二间隙14,以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使自由端一侧相互重叠而封闭第二间隙14的方式在轿厢门2和与轿厢门2相对的侧板5a上分别交错地安装第一橡胶板13和第二橡胶板15这样的可弯曲变形的部件,在可弯曲变形的部件的重叠部分的离开出入口1a的方向一侧,具有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允许可弯曲变形的部件的弹性变形的间隙地设置轿厢门侧限制部18。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地构成无需增强轿厢门2的关闭力,就将因轿厢门2而存在的第二间隙14与轿厢1内的气压变动相应地密闭的气密装置。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所有结构。

符号说明

1 轿厢

1a 出入口

2 轿厢门

5 轿厢室

6 轿厢侧限制部

13 第一橡胶板

15 第二橡胶板

18 轿厢门侧限制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