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损检测智能化宽幅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无损检测设备中,对于不同宽度尺寸片状产品的检测,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移动压轮的方式,来调节幅宽,以达到检测不同幅宽尺寸片状产品的要求,并且需要验证是否合适,至少需要二十分钟以上的调节时间。检测产品时,需要两个或者三个压轮,稳定夹送产品,而不同幅宽的产品,需要调节夹送压轮的位置,来确保产品稳定传输,越大的产品需要调节的距离越大。由于需要检测的产品经常更换,这样压轮的位置就需要跟随着作相应调节,目前是通过人工摇杆方式调节三个压轮的位置,比较耗费时间,且前面检测过的产品重新检测时,还需要再一次对压轮进行调节,造成作业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调节压轮位置、满足不同幅宽尺寸片状产品检测要求的无损检测智能化宽幅自动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损检测智能化宽幅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至少二组夹送片状产品的夹送压轮组,所述的夹送压轮组包括可同步移动的上压轮组和下压轮组,所述的机架上安装有与下压轮组传动连接的丝杆,下压轮组连接有用于定位夹送压轮组位置并向PLC模块发出信号的电阻尺,机架底部设有通过接收PLC模块所发出信号驱动或停止丝杆运动的减速电机。
优选地,所述的机架上间距设有三组夹送压轮组,上压轮组和下压轮组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成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相平行的一对导轨,所述上压轮组滑动设在导轨上,所述下压轮组之间穿设有一对相距设置的滑动轴,下压轮组滑动连接在滑动轴上。
具体说,所述的机架上设有两两一组的三组六根丝杆和三台减速电机,三组丝杆分别与三组夹送压轮组对应连接,下压轮组上固定有与丝杆传动连接的螺母,减速电机通过链传动带动丝杆转动而实现夹送压轮组的调节移动。
为适应不同纸张的使用要求,所述的上压轮组上设有可调节上压轮组与下压轮组之间间隙的调节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杆带动夹送压轮组移动到设定的位置,设定位置的记忆功能由电阻尺实现控制并发出信号给PLC模块,PLC模块再提供信号给减速电机而控制丝杆的运动或停止,从而可满足夹送压轮组对于不同宽幅片状产品的快速调节到位,进行产品检测,并且可预设几种不同常规产品的记忆位置,这样在检测产品种类更换时也能实现夹送压轮组的快速调节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机架 2.上压轮组 3.下压轮组 4.丝杆 5.电阻尺 6.减速电机 7.连接杆 8.导轨 9.滑动轴 10.螺母 11.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无损检测智能化宽幅自动调节装置,用于不同幅宽片状产品检测时,调节夹送片状产品的夹送压轮组的位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三组夹送片状产品的夹送压轮组,所述的夹送压轮组包括上压轮组2和下压轮组3,上压轮组2包括上座体板和一排安装在上座体板上的上压轮,下压轮组3包括下座体板和一排安装在下座体板上的下压轮。在机架1上设有相平行的一对导轨8,三个上压轮组2均通过上座体板滑动设在导轨8上,另有一对相距设置的滑动轴9穿设过三个下座体板之间,使得下三个压轮组3与形成滑动轴9滑动连接配合,而每组的上压轮组2和下压轮组3之间通过连接杆7连接成整体实现同步移动。
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三组共六根丝杆4和三台减速电机6,三组丝杆4两两为一组,分别对应三组夹送压轮组,所述下压轮组3的下座体板上固定有与丝杆4传动连接的螺母10,三台减速电机6安装在机架1下部,每台减速电机6分别通过链传动带动一组丝杆4转动,并通过丝杆4与螺母10的传动连接实现夹送压轮组的调节移动。
位于下压轮组3下方的机架上设有三个电阻尺5,每个电阻尺5对应一组夹送压轮组,所述的电阻尺5与对应下压轮组3的下座体板连接,通过电阻尺5作用,可定位该组夹送压轮组位置是否调节到位并向PLC模块发出信号,减速电机6则通过接收PLC模块所发出信号驱动或停止丝杆4运动。
同时在所述上压轮组2的上座体板与下压轮组3的下座体板之间,设有可调节上压轮组2与下压轮组3之间间隙的调节螺杆11,以适应不同片状产品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杆4带动夹送压轮组移动到设定的位置,设定位置的记忆功能由电阻尺5实现控制并发出信号给PLC模块,PLC模块再提供信号给减速电机6而控制丝杆4的运动或停止,从而可满足夹送压轮组对于不同宽幅片状产品的快速调节到位,进行产品检测,并且可预设几种不同常规产品的记忆位置,这样在检测产品种类更换时也能实现夹送压轮组的快速调节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