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底板和限位罐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94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限位底板和限位罐笼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位底板和限位罐笼。



背景技术:

在开采矿石的工作场所,常常会需要在地下进行作业,而为了能方便进出矿井,常常会使用罐笼作为运输方式,罐笼即是矿井中升降机,与生活中的电梯类似,罐笼主要是用于运送人员、矿石、材料等。而在运输各种矿石和材料时,通常是使用矿车装载,然后使矿车进出罐笼进行运输。但矿车在罐笼当中无固定,容易在升降过程中晃动,使矿车载物掉落。

为了使矿车固定,最常见是使用楔块来阻挡车轮运动,但若将楔块直接固定在罐笼中,会使地面不平整,对运输人或者搬运物品时并不方便。如何使矿车能在运动和固定之间自由切换,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限位底板,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矿车在运动和固定之间自由切换的限位底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限位底板,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具有工作平面,所述底座上还具有滑道,所述滑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处设有卡接槽;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其中所述第三端铰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五端铰接,所述第六端能够沿所述滑道进行滑动;

所述限位底板至少具有两种结构状态:

第一结构状态,所述第六端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互弯折,并凸出于所述工作平面;

第二结构状态,所述第六端滑动至所述滑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互展开,并处于所述工作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底板还包括:复位部,所述复位部包括:活动部、脚踏板和传动装置,所述卡接槽的底部还具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脚踏板通过所述传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活动部;第一结构状态下,通过所述脚踏板能够驱动所述活动部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六端顶出所述卡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为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当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通孔时,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为凸轮,所述凸轮的凸起部能够转动到所述第一通孔的外部,所述凸轮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所述凸轮转动至预设位置,所述凸轮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凸起部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底板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具有第一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底板设有启动部,所述启动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电机;所述第一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第二连杆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九端和第十端,所述第七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九端铰接,所述第十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当所述电机启动时,所述第一连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运动,使所述第二支撑板在所述滑道上滑动进入卡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部还包括延时装置,所述延时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机上,所述延时装置使所述电机通电后延时自动断电。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部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罐笼地面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电机,当所述罐笼受到压力并达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预设压力值时,所述电机自动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所述限位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限位罐笼,包括:罐笼,所述罐笼包括框体和如权利要求所述的限位底板,所述限位底板固定在所述框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限位底板,包括:底座和限位部;其中,底座上具有工作平面,底座上还具有滑道,滑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处设有卡接槽;而限位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其中第三端铰接于底座,第四端与第五端铰接,第六端能够沿滑道进行滑动;同时限位底板至少具有两种结构状态:其中第一结构状态是,第六端卡接于卡接槽内,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弯折,并凸出于工作平面;第二结构状态是,第六端滑动至滑道的第二端,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展开,并处于工作平面内。在现有技术中,固定楔块会是地面不平整,虽然能够保证矿车不会随意晃动,但将矿车在运输至楔块处却因不平整而增加了运输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限位底板根据车辆不同的工作需求,能够切换工作状态,即限位底板能够在第一结构结构和第二结构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工作状态能使限位底板相互弯折,从而阻挡车辆的运动,第二工作状态能使限位底板平整,从而使车辆能够自由通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底板的结构和第一结构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限位底板的结构和第二结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限位底板和限位罐笼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底板,包括:底座1,上述底座1上具有工作平面,上述底座1上还具有滑道,上述滑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第一端处设有卡接槽2;上述底座1在使用时可以放置在地面内,也可以直接将地面设置成底座1,并将上述卡接槽2设置在地面上。

限位部3,上述限位部3包括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上述第一支撑板31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上述第二支撑板32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其中上述第三端铰接于上述底座1,上述第四端与上述第五端铰接,上述第六端能够沿上述滑道进行滑动;当上述第一支撑板31是地面的一部分,当上述底座1为地面时,上述第二支撑板32也是地面的一部分。

上述限位底板至少具有两种结构状态:

第一结构状态,上述第六端卡接于上述卡接槽2内,上述第一支撑板31与上述第二支撑板32相互弯折,并凸出于上述工作平面;在上述第一结构状态时,上述第二支撑板32可以阻挡车轮的运动,上述第一支撑板31可以保证上述第二支撑板32处于支撑状态。

第二结构状态,上述第六端滑动至上述滑道的第二端,上述第一支撑板31与上述第二支撑板32相互展开,并处于上述工作平面内。在上述第二结构状态时,上述第二支撑板32平行于地面,使车轮不会受到阻碍,能够自由运动,方便与车辆的运行,此时上述第一支撑板31脱离卡接槽2,与上述第二支撑板32相互展开。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限位底板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底板:

在现有技术中,楔块固定于地面只有限定车轮活动的工作状态,对于车轮的运输增加了难度,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上述第一结构状态和上述第二结构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在需要堆车轮进行限位时,上述限位底板进入上述第一结构状态,即能够对车轮进行限位,当车辆需要运行时,上述限位底板进入上述第二结构状态,车辆即可在平地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限位底板,包括:底座和限位部;其中,底座上具有工作平面,底座上还具有滑道,滑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处设有卡接槽;而限位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其中第三端铰接于底座,第四端与第五端铰接,第六端能够沿滑道进行滑动;同时限位底板至少具有两种结构状态:其中第一结构状态是,第六端卡接于卡接槽内,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弯折,并凸出于工作平面;第二结构状态是,第六端滑动至滑道的第二端,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展开,并处于工作平面内。在现有技术中,固定楔块会是地面不平整,虽然能够保证矿车不会随意晃动,但将矿车在运输至楔块处却因不平整而增加了运输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限位底板根据车辆不同的工作需求,能够切换工作状态,即限位底板能够在第一结构结构和第二结构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工作状态能使限位底板相互弯折,从而阻挡车辆的运动,第二工作状态能使限位底板平整,从而使车辆能够自由通行。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于上述限位底板从上述第一结构状态变为上述第二结构状态,具体的,上述限位底板还包括:复位部,上述复位部包括:活动部、脚踏板41和传动装置,上述卡接槽2的底部还具有第一通孔5,上述活动部设置于上述第一通孔5内,上述脚踏板41通过上述传动装置连接于上述活动部;第一结构状态下,通过上述脚踏板41能够驱动上述活动部的一端伸出上述第一通孔5将上述第二支撑板32的第六端顶出上述卡接槽2。上述活动部可以是常见的棍,当上述脚踏板41经过上述传动装置,可以使棍在上述第一通孔5内上升,并将上述第二支撑板32顶起脱离上述卡接槽2。上述活动部还可以是凸轮42,当使用上述复位部后,无需手动对上述限位底板的结构状态进行变更。当上述脚踏板41经过上述传动装置,可以使凸轮42在上述第一通孔5内转动,并将上述第二支撑板32顶起脱离上述卡接槽2。由于上述限位底板是用于限制车轮的行动的,上述限位底板的高度小,手动使用时需弯腰操作,使用上述复位部后,只需用脚踩踏,即能够完成上述限位底板的结构状态变化,更加方便实用。

如图1所示,上述复位部可以是这种方式,具体的,上述活动部为活动杆,上述活动杆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于上述第一通孔5内,当上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伸出上述第一通孔5时,上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上述活动杆方便寻找,并且除长度外并没有过多的工艺要求,在制造时较为方便。

如图2所示,上述复位部可以是另一种方式,具体的,上述活动部为凸轮42,上述凸轮42的凸起部能够转动到上述第一通孔5的外部,上述凸轮42上设有扭簧,上述扭簧用于驱动上述凸轮42转动至预设位置,上述凸轮42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上述凸起部置于上述第一通孔5内。上述凸轮42使用时,由于使用上述扭簧,在上述复位部工作时,上述扭簧受力扭转,在上述复位部不工作时,上述扭簧回复,带动上述凸轮42回到原位,为下次上述复位部的使用做好准备。

由于上述限位底板所处位置地下,为了方便操作,具体的,上述限位底板设有拉杆6,上述拉杆6固定连接于上述第一支撑板31,上述拉杆6与上述第一支撑板31之间具有第一角度。在上述限位底板处于第二结构状态时,上述第一支撑板31与地面平行,操作时需要弯腰将上述第一支撑板31拉起,使用上述拉杆6后,因上述拉杆6与上述第一支撑板31之间具有第一角度,并将上述拉杆6设置较长,则上述拉杆6即可以在操作人员触手可及的高度,无需弯腰即能够完成对车辆的限位工作。

如图1所式,为了使上述限位底板更方便于操作,具体的,上述限位底板设有启动部7,上述启动部7包括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和电机73;上述第一连杆71具有相对的第七端和第八端,上述第二连杆72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九端和第十端,上述第七端固定连接于上述电机73,上述第八端和上述第九端铰接,上述第十端铰接于上述第二支撑板32;当上述电机73启动时,上述第一连杆71转动,带动上述第二连杆72运动,使上述第二支撑板32在上述滑道上滑动进入卡接槽2。使用上述电机73带动上述限位底板做结构状态变化,使上述限位底板的工作进入机械化,同时为上述电机73连接设置开关在操作人员触手可及之处,只需轻轻按动开关,即能够完成对车辆的固定。

为了节约能源,具体的,上述启动部7还包括延时装置(图上未标出),上述延时装置设置在上述电机73上,上述延时装置使上述电机73通电后延时自动断电。使用上述延时装置首先使上述电机73不会一直处于通电状态,在预设好延时时间,保证上述限位底板从第二结构状态完全转变为上述第一结构状态时,上述电机73断电,即保证了上述限位底板完成工作,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其次,在没有上述延时装置的情况下,关闭电机73还需要手动操作,由于上述限位底板位置低,对于人为判断上述限位底板是否从上述第二结构状态完全变更为上述第一结构状态较为困难,使用上述延时装置后,上述变更时间是可以测试出的,将变更时间预设入上述延时装置,则无需人为进行判断变更时间,能够更加轻松的完成变更工作。

为了更加简化上述限位底板的操作工作,具体的,上述启动部7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图上未标出),上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罐笼地面上,上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上述电机73,当上述罐笼受到压力并达到上述压力传感器的预设压力值时,上述电机73自动启动。由于载物状态下的车辆重量大,在上述压力传感器中预设好车辆载重后的重量,当上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罐笼底面的重量达到预设值时,上述限位底板可以自动从上述第二结构状态变更为上述第一结构状态,无需人工手动完成,使上述限位底板的使用进入智能化。

由于车辆的车轮为多个,具体的,上述底座1上设有多个上述限位部3。因车辆一般为四个车轮,并且四个车轮两两并列,所以上述限位部3既可以设置四个,使每个车轮都使用一个上述限位部3,也可以只设置两个上述限位部3,使每两个车轮共用一个上述限位部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限位罐笼,包括:罐笼,上述罐笼包括框体和上述的限位底板,上述限位底板固定在上述框体的底部。上述限位底板可以设置在上述框架地面内,使上述第一支撑板31成为上述框架地面的一部分,还可以使上述底座1成为上述矿体地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限位罐笼,包括:罐笼,罐笼包括框体和的限位底板,限位底板固定在框体的底部。限位底板包括:底座和限位部;其中,底座上具有工作平面,底座上还具有滑道,滑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处设有卡接槽;而限位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其中第三端铰接于底座,第四端与第五端铰接,第六端能够沿滑道进行滑动;同时限位底板至少具有两种结构状态:其中第一结构状态是,第六端卡接于卡接槽内,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弯折,并凸出于工作平面;第二结构状态是,第六端滑动至滑道的第二端,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展开,并处于工作平面内。在现有技术中,固定楔块会是地面不平整,虽然能够保证矿车不会随意晃动,但将矿车在运输至楔块处却因不平整而增加了运输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限位底板根据车辆不同的工作需求,能够切换工作状态,即限位底板能够在第一结构结构和第二结构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工作状态能使限位底板相互弯折,从而阻挡车辆的运动,第二工作状态能使限位底板平整,从而使车辆能够自由通行。限位罐笼将限位底板和罐笼框架结合到一起,使罐笼的使用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