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0200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瓦楞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瓦楞纸箱。



背景技术:

瓦楞纸箱在包装、运输等众多行业中使用量大,既起到保护商品,又方便包装、存储、运输。然而现有瓦楞纸箱存在着瓦楞纸板在受力压或折或其他对瓦楞纸板的冲击外力之后,既容易形成瓦楞纸箱中的瓦楞纸板凹踏或变形等缺陷问题,又不利于瓦楞纸板对所包装存储或运输商品的保护作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5083687A,发明创造的名称为瓦楞纸箱,包括瓦楞纸箱所用瓦楞纸板层,以及瓦楞纸板里纸层和瓦楞纸板面纸层,其特征在于:在瓦楞纸箱底部用来封合横向与纵向底部的四个封合底板内侧面设有相同尺寸面积的3M背胶粘层;封合底部时,横向封合底板粘封在纵向封合底板上方,横向与纵向四个封合底板封合纸箱底部后,在3M背胶粘层上粘合有整张箱底加强支撑板。但是现有瓦楞纸箱存在着底面仍不够结实,不易移动,不透气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多功能瓦楞纸箱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瓦楞纸箱,以解决现有瓦楞纸箱存在着底面仍不够结实,不易移动,不透气的问题。一种新型多功能瓦楞纸箱,包括底板,后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左侧板,侧翼,上板,接合缝,提拉孔,所述的后侧板设置在底板的后侧;所述的前侧板设置在底板的前侧;所述的右侧板设置在底板的右侧;所述的左侧板设置在底板的左侧;所述的侧翼分别设置在后侧板和前侧板的两侧;所述的上板分别设置在右侧板的右侧和左侧板的左侧;所述的接合缝分别设置在右侧板和左侧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的提拉孔设置在右侧板的表面右侧和左侧板的表面左侧。

所述的底板为整体板,并和后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左侧板一体模压而成,底板为一体化板,没有分成四个部分,所以底面更结实。

所述的底板上面设置有加强筋,使底面更加结实。

所述的后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左侧板上面设置有透气孔,使里面的空气可以流通。

所述的提拉孔之间设置有提拉绳,可以通过提拉的方式可以轻易对箱子进行移动。

所述的侧翼的两面设置有高粘度粘合剂,在侧翼插入接合缝后,通过热压技术使四个侧面粘合成一个整体,使纸箱更结实。

所述的底板,后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左侧板的外部设置有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多功能瓦楞纸箱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底板的设置,一体化底板的设置,使底面更结实。

2.本实用新型的提拉绳的设置,可以通过提拉的方式可以轻易对箱子进行移动。

3.本实用新型的透气孔的设置,使里面的空气可以流通,如果里面放的是水果之类的物品,可以使物品更易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板、后侧板和侧翼折合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合缝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纸箱成品示意图。

图中:

1-底板,2-后侧板,3-前侧板,4-右侧板,5-左侧板,6-侧翼,7-上板,8-接合缝,9-提拉孔,10-透气孔,11-提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瓦楞纸箱,包括底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右侧板4,左侧板5,侧翼6,上板7,接合缝8,提拉孔9,所述的后侧板2设置在底板1的后侧;所述的前侧板3设置在底板1的前侧;所述的右侧板4设置在底板1的右侧;所述的左侧板5设置在底板1的左侧;所述的侧翼6分别设置在后侧板2和前侧板3的两侧;所述的上板7分别设置在右侧板4的右侧和左侧板5的左侧;所述的接合缝8分别设置在右侧板4和左侧板5的前后两侧;所述的提拉孔9设置在右侧板4的表面右侧和左侧板5的表面左侧。

所述的底板1为整体板,并和后侧板2,前侧板3,右侧板4,左侧板5一体模压而成,底板1为一体化板,没有分成四个部分,所以底面更结实。

所述的底板1上面设置有加强筋,使底面更加结实。

所述的后侧板2,前侧板3,右侧板4和左侧板5上面设置有透气孔10,使里面的空气可以流通。

所述的提拉孔9之间设置有提拉绳11,可以通过提拉的方式可以轻易对箱子进行移动。

所述的侧翼6的两面设置有高粘度粘合剂,在侧翼6插入接合缝8后,通过热压技术使四个侧面粘合成一个整体,使纸箱更结实。

所述的底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右侧板4和左侧板5的外部设置有防水层。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将后侧板2,前侧板3,右侧板4,左侧板5折起,并将侧翼6插入接合缝8内,并通过热压将之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上板7向内折合,便成为一个结实,透气,易提拉的纸箱。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