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及其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776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及其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埋式垃圾桶领域,特别是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及其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地埋式垃圾桶内桶起吊方式多为通过设置在桶口的环形钢圈将通体吊起,在起吊过程中塑料内桶桶身受垂直方向作用力比较大,易造成桶体损坏,同时桶体本身无导向结构,造成内桶在放置于外桶内时不易居中,使得内外桶部分缝隙大,从而导致在向内桶倾倒垃圾时,垃圾易掉进内外桶缝隙内,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及其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所述内桶包括桶壁、桶底和内桶沿,所述内桶顶部设置有垃圾投放口,还包括导向块、环箍和吊杆组件,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桶壁外侧上部与内桶沿连接;

所述环箍分别设置在桶底侧面和桶壁上端靠近内桶沿处;

所述吊杆组件连接桶体上部和下部的两个环箍,所述吊杆组件设置在桶壁内侧,当向上提升吊杆组件时,吊杆组件将力传输到环箍上,桶壁不受吊杆组件外力作用;

所述桶底为可开启式。

优选的,所述的吊杆组件为杆状或者链状。

优选的,所述内桶沿设置成双层、内部空心且垂直截面呈凹型。

优选的,所述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所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所述垃圾桶还包括外桶、混凝土桶、桶底和盖体,所述内桶设置在外桶内部且可移出,所述外桶设置在混凝土桶内部且固定;所述内桶底部设置有可开启桶底。

优选的,所述外桶顶部设置有外桶沿,所述外桶沿垂直截面设置呈U型,所述外桶沿安装在混凝土桶上方。

优选的,所述桶底包括盛物层和底座,所述盛物层与底座之间形成一个盛水腔体,所述盛物层底部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桶底与内桶之间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一侧通过活动卡扣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活动卡扣上端连接有拉绳。

优选的,所述垃圾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上均设置有推手;

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通过旋转轴组件连接,所述旋转轴组件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绕旋转轴组件开启或闭合;

所述盖体采用弧面设计,且盖体设置成双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弧形凹槽,当盖体闭合时,所述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上方的弧形凹槽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盖体双层结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部安装有烟雾监控装置、体积监控装置和温度监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内桶桶身四周设置导向块,能够使内桶在放入外桶时保持居中状态,内桶在起吊时利用吊杆组件将主要作用力传导至内桶底部,桶身不受垂直方向作用力,提高垃圾桶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桶与桶底连接示意图;

图3为内桶与桶底连接正视图;

图4为桶底正视图;

图5为桶底结构示意图;

图6为垃圾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垃圾桶与盖体连接示意图;

图8为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10、垃圾桶,100、内桶,101、桶壁,102、内桶沿, 103、导向块,104、吊杆组件,105、环箍,120、桶底,121、盛物层,122、底座,123、盛水腔体,124、漏水孔,125、铰链,126、活动卡扣,127、出水口,128、拉绳,200、外桶,201、外桶沿,300、混凝土桶,400、盖体, 401、第一盖体,402、第二盖体,403、万向轮,404、推手,405、弧形凹槽, 406、旋转轴组件,407、腔体,408、烟雾监控装置,409、容积监控装置, 410、温度监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内桶100包括桶壁101、桶底120和内桶沿102,内桶100顶部设置有垃圾投放口,还包括导向块103、环箍105和吊杆组件104;

导向块103设置在桶壁101外侧上部与内桶沿102连接,内桶沿设置成双层、内部空心且垂直截面呈凹型;

环箍105分别设置在桶底120侧面和桶壁101上端靠近内桶沿102处;

吊杆组件104连接桶体上部和下部的两个环箍105,吊杆组件104设置在桶壁101内侧,当向上提升吊杆组件104时,吊杆组件104将力传输到环箍 105上,桶壁101不受吊杆组件104外力作用;吊杆组件为杆状或者链状。

桶底120为可开启式。

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内桶所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10,垃圾桶10还包括外桶 200、混凝土桶300、桶底120和盖体400,内桶100设置在外桶200内部且可移出,外桶200设置在混凝土桶300内部且固定;内桶100底部设置有可开启桶底120。

外桶200顶部设置有外桶沿201,外桶沿201垂直截面设置呈U型,外桶沿201安装在混凝土桶300上方。

桶底120包括盛物层121和底座122,盛物层121与底座122之间形成一个盛水腔体123,盛物层121底部设置有漏水孔124;桶底120与内桶100之间一侧通过铰链125连接,另一侧通过活动卡扣126连接,活动卡扣126上端连接有拉绳128;底座122上设置有出水口127。

垃圾桶10还包括盖体400,盖体400包括第一盖体401和第二盖体402,第一盖体401和第二盖体402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403,第一盖体401和第二盖体402上均设置有推手404;

第一盖体401与第二盖体402之间通过旋转轴组件406连接,旋转轴组件406固定安装在地面1上,第一盖体401和第二盖体402可绕旋转轴组件 406开启或闭合;

盖体400采用弧面设计,且盖体400设置成双层结构。第一盖体401上设置有弧形凹槽405,当盖体400闭合时,第二盖体402与第一盖体401上方的弧形凹槽405相啮合。

盖体400双层结构内部形成腔体407,腔体407内部安装有烟雾监控装置 408、容积监控装置409和温度监控装置410。

内桶100桶身四周设置导向块103,能够使内桶100在放入外桶200时保持居中状态,内桶100在起吊时利用吊杆组件104将主要作用力传导至内桶 100底部,桶身不受垂直方向作用力,提高垃圾桶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通过第一盖体401或第二盖体402上的推手404,轻轻的推动,第一盖体 401和第二盖体402沿旋转轴组件406旋转,由于万向轮403的原因,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就能推动,然后将垃圾扔进地埋式垃圾桶内,然后再轻轻合上第一盖体401和第二盖体402,由于第一盖体401上设置有弧形凹槽405,所以当第一盖体401和第二盖体402合上的时候,密闭性能很好,不会散发出恶臭味;不仅如此,腔体407内设置有烟雾监控装置408、体积监控装置409和温度监控装置410,能够实时检测桶内的情况,防止发生爆炸或者火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