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强度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7353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强度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属于输送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送带是当前带式输送设备的主要承载设备,使用量巨大且在运行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前送带设备结构往往为弹性基材与强化网相配合的形式,虽然这种结构的输送带生产成本低廉,并可一定程度上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当前这类输送带的抗拉、抗外力冲击、抗磨损能力及化学腐蚀能力均相对较差,且承载能力也相对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输送带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造成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也较短,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输送带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新型高强度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包括承载金属网、柔性承载基材、承载钢绞线、硬质承载面板、铰链及驱动链,柔性承载基材为网状结构并包覆承载金属网外侧,承载金属网距离柔性承载基材表面最小距离不低于1毫米,承载钢绞线至少两条,以柔性承载基材轴线对称分布并相互平行,承载钢绞线嵌于柔性承载基材上表面并与承载金属网通过铰链铰接,各承载钢绞线间通过若干连接定位杆相互连接,连接定位杆与承载钢绞线相互垂直并相互铰接,硬质承载面板与柔性承载基材上表面平行分布,且其下表面通过铰链与连接定位杆铰接,且相邻的硬质承载面板间通过铰链铰接,驱动链共两条,并以柔性承载基材中线对称分布在柔性承载基材侧表面,且驱动链通过铰链与柔性承载基材相互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钢绞线由至少两根钢丝相互绞合而成且承载钢绞线直径不低于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钢绞线至少1/3嵌于柔性承载基材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硬质承载面板上均布若干泄流孔。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柔韧性,另一归可有效的提高抗外力冲击、抗磨损、高温及化学腐蚀性能,从而达到提高输送带运行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高强度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包括承载金属网1、柔性承载基材2、承载钢绞线3、硬质承载面板4、铰链5及驱动链6,柔性承载基材2为网状结构并包覆承载金属网1外侧,承载金属网1距离柔性承载基材2表面最小距离不低于1毫米,承载钢绞线3至少两条,以柔性承载基材2轴线对称分布并相互平行,承载钢绞线3嵌于柔性承载基材2上表面并与承载金属网1通过铰链5铰接,各承载钢绞线3间通过若干连接定位杆7相互连接,连接定位杆7与承载钢绞线3相互垂直并相互铰接,硬质承载面板4与柔性承载基材2上表面平行分布,且其下表面通过铰链5与连接定位杆7铰接,且相邻的硬质承载面板4间通过铰链5铰接,驱动链6共两条,并以柔性承载基材2中线对称分布在柔性承载基材2侧表面,且驱动链6通过铰链5与柔性承载基材2相互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钢绞线3由至少两根钢丝相互绞合而成且承载钢绞线直径不低于5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钢绞线3至少1/3嵌于柔性承载基材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硬质承载面板4上均布若干泄流孔8。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柔韧性,另一归可有效的提高抗外力冲击、抗磨损、高温及化学腐蚀性能,从而达到提高输送带运行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的目的。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