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594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以及具有该撕裂部的包装盒,属于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包装盒的产品的包装、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了防盗,许多产品的包装盒采用具有撕裂线的包装盒进行包装,沿撕裂线撕裂包装盒后取出盒内物体,而一旦撕裂后,包装盒无法完全恢复到原始的固定连接状态。常见的撕裂线可以用连续的微型穿孔形成,也可以切线或压线等虚刀的形式形成。

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201660180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撕裂式包装盒,在盒体上设置有撕裂线围成的撕裂部,撕裂部与盒体形成一个封闭的包装盒,盒体上设置有由刀板打虚线形成是撕裂部,使包装盒开封方便以取出盒内物体。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沿撕裂线(或虚刀线)将撕裂部从盒体上撕裂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易撕裂的问题,或者是由于用力不均导致撕裂部不沿着撕裂线撕裂,进而使盒体破损,不能重复使用盒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包装盒不易沿撕裂线撕裂而导致盒体被破损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可以较好地沿虚刀线撕裂的位于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

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撕裂部的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所述撕裂部的虚刀线包括在所述薄片或薄膜的外表面上成型的第一虚刀槽,在所述薄片或薄膜的内表面上成型的第二虚刀槽,沿所述第一虚刀槽、第二虚刀槽之间形成撕裂面。

优选地,所述撕裂面不垂直于所述外表面和/或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虚刀槽为成型于所述外表面的连续槽,所述第二虚刀槽为成型于所述内表面的连续槽;所述第一虚刀槽与第二虚刀槽不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虚刀槽和所述第二虚刀槽呈倾斜设置的V形,其底部的连线与两个所述V形同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薄片或薄膜由外表层纤维层、中间层纤维层、内表层纤维层构成,所述第一虚刀槽和所述第二虚刀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外表层纤维层,所述内表层纤维层上。

优选地,形成在所述撕裂部上的撕裂面为倾斜面,且盖盒时,所述撕裂部上的撕裂面搭盖在所述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和在盒体上由虚刀线围成的撕裂部,所述撕裂部为上述任一所述的撕裂部。

优选地,所述撕裂部由封边或半封边的虚刀线围成。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所述撕裂部的虚刀线包括在所述薄片或薄膜的外表面上成型的第一虚刀槽,在所述薄片或薄膜的内表面上成型的第二虚刀槽,沿所述第一虚刀槽、第二虚刀槽之间形成撕裂面。由于第一虚刀槽和第二虚刀槽的设置,可沿虚刀线较容易地将撕裂部撕裂,避免出现难以撕裂或者不沿虚刀线撕裂而破坏薄片或薄膜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所述撕裂面不垂直于所述外表面和/或内表面。如果第一虚刀槽、第二虚刀槽之间形成的撕裂面垂直于所述外表面和/或内表面时,撕裂部在薄片或薄膜上复位后仍然与薄片或薄膜之间存在间隙,使得异物或杂物容易通过所述间隙穿落过薄片或薄膜,从而使得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撕裂后难以密封薄片或薄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撕裂部,第一虚刀槽、第二虚刀槽之间形成的撕裂面不垂直于所述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从而使得撕裂部撕裂后,所述撕裂部上的撕裂面相对于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为倾斜面,同样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面相对于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也为倾斜面。当撕裂部复位到薄片或薄膜所在的水平面时、或盖盒时,所述撕裂部上的撕裂面搭盖在所述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面上,从而使得撕裂部与薄片或薄膜之间在垂直于薄片或薄膜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的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进而避免了异物穿落过薄片或薄膜,使得撕裂部仍可以较好地密封薄片或薄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所述第一虚刀槽和所述第二虚刀槽呈倾斜设置的V形,其底部的连线与两个所述V形同向倾斜。V形结构的虚刀槽使得撕裂部的应力可以集中于V形根部,便于对撕裂部进行撕裂。而两个V形底部的连线与两个V形同向倾斜,使得撕裂过程顺滑且不易破坏所述薄片或薄膜、或者是撕裂部上的纤维,也使得撕裂部复位或盖盒后,可以较好地密封所述薄片或薄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包括盒体,和在盒体上由虚刀线围成的撕裂部,所述盒体由上述的薄片或薄膜构成,所述撕裂部为上述的撕裂部,因此具有上述撕裂部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撕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撕裂部撕裂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另一种撕裂部撕裂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撕裂部上的撕裂面;12-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面;21-外表面;22-内表面;31-第一虚刀槽;32-第二虚刀槽;40-盒体;50-撕裂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如图1所示,所述撕裂部的虚刀线包括在所述薄片或薄膜的外表面21上成型的第一虚刀槽31,在所述薄片或薄膜的内表面22上成型的第二虚刀槽32,沿所述第一虚刀槽31、第二虚刀槽32之间形成撕裂面。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虚刀槽31和第二虚刀槽32的设置,可沿虚刀线较容易地将撕裂部撕裂,避免出现难以撕裂或者不沿虚刀线撕裂而破坏薄片或薄膜的情况。

沿所述第一虚刀槽31、第二虚刀槽32之间形成撕裂面不垂直于所述外表面21和/或内表面22。如果第一虚刀槽31、第二虚刀槽32之间形成的撕裂面垂直于所述外表面21和/或内表面22时,撕裂部在薄片或薄膜上复位后仍然与薄片或薄膜之间存在间隙,使得异物或杂物容易通过所述间隙穿落过薄片或薄膜,从而使得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部撕裂后难以密封薄片或薄膜。本实施例提供的撕裂部,第一虚刀槽31、第二虚刀槽32之间形成的撕裂面不垂直于所述外表面21和/或内表面22,从而使得撕裂部撕裂后,所述撕裂部上的撕裂面相对于外表面21和/或内表面22为倾斜面,同样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面相对于外表面21和/或内表面22也为倾斜面。当撕裂部复位到薄片或薄膜所在的水平面时、或盖盒时,所述撕裂部上的撕裂面搭盖在所述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面上,从而使得撕裂部与薄片或薄膜之间在垂直于薄片或薄膜的外表面21和/或内表面22的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进而避免了异物穿落过薄片或薄膜,使得撕裂部仍可以较好地密封薄片或薄膜。

可选地,所述第一虚刀槽31为成型于所述外表面21的连续槽,所述第二虚刀槽32为成型于所述内表面22的连续槽。连续槽使得撕裂部可以快速地被撕裂,且在薄片或薄膜的表面无撕裂毛边,更具美观性。该第一虚刀槽31与第二虚刀槽32不相连接,从而使得未撕裂该撕裂部前,撕裂部有效地连接于薄片或薄膜上。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虚刀槽31和所述第二虚刀槽32呈倾斜设置的V形,其底部的连线与两个所述V形同向倾斜。V形结构的虚刀槽使得撕裂部的应力可以集中于V形根部,便于对撕裂部进行撕裂。而两个V形底部的连线与两个V形同向倾斜,使得撕裂过程顺滑且不易破坏所述薄片或薄膜、或者是撕裂部上的纤维,也使得撕裂部复位或盖盒后,可以较好地密封所述薄片或薄膜。

可选地,所述薄片或薄膜由外表层纤维层、中间层纤维层、内表层纤维层构成,所述第一虚刀槽31设置在所述外表层纤维层,所述第二虚刀槽32设置在所述内表层纤维层上。中间层纤维层用于连接撕裂部与薄片或薄膜。

如图2所示,形成在所述撕裂部上的撕裂面为倾斜面,且盖盒时、或者撕裂部复位到薄片或薄膜所在的水平面时,所述撕裂部上的撕裂面11搭盖在所述薄片或薄膜上的撕裂面12上,从而使得撕裂部与薄片或薄膜之间在垂直于薄片或薄膜的外表面21和/或内表面22的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进而避免了异物穿落过薄片或薄膜,使得撕裂部仍可以较好地密封薄片或薄膜。且所述撕裂部的撕裂面11搭盖于薄片或薄膜的撕裂面12上,从而使得撕裂部向外表面21翻转时不会破坏薄片或薄膜上的纤维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如图3所示,包括盒体40,和在盒体40上有虚刀线围成的撕裂部50,盒体40由上述的薄片或薄膜构成,该撕裂部50为实施例1中的撕裂部50,因此具有实施例1中的所有优点。

根据包装盒的需要,所述撕裂部50可由封边或半封边的虚刀线围成。如图3所示的撕裂部为半封边的虚刀线围成,该撕裂部50撕裂后仍连接于盒体40上;如图4所示的撕裂部为封边的虚刀线围成,该撕裂部50撕裂后与盒体40分离。

可选地,该薄片或薄膜为纸质材料。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