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胀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4281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胀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套袋塑料管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胀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管材套袋过程中一般先通过胀袋块将袋子撑开,然后再让管材装入,但是如图1所示,现有的胀袋块撑开袋子的部分主体结构1仅仅是正方体形状,它在撑开袋子后仅仅提供了一个狭小胀开空间,在袋子被拉去装管材的过程中,由于袋子的两侧边缘没法被胀袋块撑开到,因此在装管材过程中袋子容易凹陷瘪了,使得管材装袋过程不顺畅,同时也影响了后续密封袋口的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胀袋装置,它能够实现良好的胀袋效果,解决了现有胀袋块无法撑开袋子两边缘的技术问题,保证了管材装袋的顺畅,提高了设备自动化套袋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胀袋装置,用于套袋机上胀开编织袋,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依次设有胀袋块、限袋组件和导袋组件,所述胀袋块用于保持编织袋纵向张开,且胀袋块通过连接杆穿过限袋组件与导袋组件连接,所述限袋组件用于限位保持编织袋有序往前输送,所述导袋组件用于辅助引导袋口被外部夹袋器夹住,所述胀袋块上下两侧均设有斜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胀袋块相比现有技术的胀袋块结构形状上变得更加扁长,通过在胀袋块上下两侧设置斜面结构能够很好对应编织袋的两侧边缘将它们撑开,保证了管材在装入袋子过程中,袋子能够保证比较宽大的空间让管材进入,保证装袋顺畅,也有利于保证后续的编织袋封装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结构包括两形成尖角的倾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胀袋块上侧的尖角顶端与下侧的尖角顶端之间的宽度小于编织袋的最大宽度,大于编织袋最大宽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胀袋块最先套入编织袋的一侧设有竖直平面和与竖直平面连接的上下两斜面。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与竖直平面连接的上下两斜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辅助最初袋口能够顺利套入胀袋块中。

进一步地,所述限袋组件包括设于支架上的侧板架和设于侧板架内的两对称设置的限位轴,所述侧板架包括两侧板和与两侧板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开有两滑槽,每个滑槽分别对应设有一根限位轴。

进一步地,所述导袋组件包括设于支架上的导外环、与胀袋块通过连接杆连接的导袋圆块和多根插在导袋圆块上的导袋杆,所述导外环与导袋圆块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袋杆为8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整体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良好的胀袋效果,解决了现有胀袋块无法撑开袋子两边缘的技术问题,保证了管材装袋的顺畅,也有利于保证后续的编织袋封装准确,提高了设备自动化套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现有胀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胀袋装置,用于套袋机上胀开编织袋,包括支架2,所述支架2上依次设有胀袋块3、限袋组件4和导袋组件5,所述胀袋块3用于保持编织袋纵向张开,且胀袋块3通过连接杆6穿过限袋组件4与导袋组件5连接,所述限袋组件4用于限位保持编织袋有序往前输送,所述导袋组件5用于辅助引导袋口被外部夹袋器夹住,所述胀袋块3上下两侧均设有斜面结构。

所述斜面结构包括两形成尖角的第一倾斜面31和第二倾斜面32。

所述胀袋块3上侧的尖角顶端与下侧的尖角顶端之间的宽度小于编织袋的最大宽度,大于编织袋最大宽度的一半。

所述胀袋块3最先套入编织袋的一侧设有竖直平面33和与竖直平面连接的上斜面34和下斜面35。

所述限袋组件4包括设于支架上的侧板架41和设于侧板架内的两对称设置的限位轴42,所述侧板架41包括两侧板411和与两侧板连接的顶板412,所述顶板412开有两滑槽413,每个滑槽分别对应设有一根限位轴42。

所述导袋组件5包括设于支架上的导外环51、与胀袋块通过连接杆连接的导袋圆块52和多根插在导袋圆块上的导袋杆53,所述导外环与导袋圆块同轴设置。

所述导袋杆为8根。本实施例采用胀块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在胀袋块上下两侧设置斜面结构能够很好对应编织袋的两侧边缘将它们撑开,保证了管材在装入袋子过程中,袋子能够保证比较宽大的空间让管材进入,保证装袋顺畅,也有利于保证后续的编织袋封装准确。其中通过限袋组件可以保持编织袋一定位置输送移动,通过导袋组件可以保持袋口圆形张开,然后也便于与夹袋器配合使用,让外部的夹袋器比较容易夹住袋口移动。而胀袋块中通过与竖直平面连接的上下两斜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辅助最初袋口能够顺利套入胀袋块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