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装置、集装箱吊具及吊运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0870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移装置、集装箱吊具及吊运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移装置、集装箱吊具及吊运起重机。



背景技术:

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是一种集装箱装卸、堆码、搬运的专用机械,具有机动灵活、作业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港口、堆场、集装箱中转站等场所。

在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上设有集装箱吊具,它具有与集装箱箱体相适应的结构,通过位于角部的旋锁与集装箱箱体连接,进行集装箱的起吊作业。

集装箱吊具通过置于吊具四角的旋锁与集装箱顶部四个角部的顶角件进行连接,实现集装箱吊具与集装箱的结合。图1是集装箱吊具处于常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集装箱吊具处于滑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起吊过程中,起重机整车中心与集装箱中心不重合时,吊具通过滑移油缸3a驱动滑移架1a左右滑移使旋锁与集装箱角件对齐进行作业。另外,当集装箱在落箱过程中,下落的集装箱与预定位置存在横向偏差时,也可通过滑移油缸3a驱动滑移架1a左右滑移进行调整。

为了使滑移架1a运动平稳,在滑移架1a与吊具的外框架2a之间设有滑移装置。现有技术中采用组合式的滑移装置,其结构如如图3至图5所示,首先将尼龙滑块5a通过第一螺栓7a安装在底座4a与滑移面对应的面上,然后将尼龙滑块5a与底座4a的组合件通过第二螺栓6a联接在外框架2a上,滑移架1a的滑移面与滑块5a紧贴设置。

但是现有的滑移定位装置存在下列缺点:(1)尼龙滑块5a需要 通过多个第一螺栓7a安装在底座4a上,装配较为繁琐,而且在更换调整滑块5a时需要将外框架2a及组合滑移装置整体拆卸。由于滑移部分整体质量大,滑块5a需要足够接触面积进行支撑,相对应的钢质底座的重量过大,必须通过专用起重设备进行更换,操作困难。(2)滑移定位装置通过第二螺栓6a与外框架2a联接,第二螺栓6a直接承受滑移部分所产生的切应力,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滑移装置、集装箱吊具及吊运起重机,能够提高滑移装置的装卸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滑移装置,用于安装在需要产生相对滑动的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之间,包括:安装基体、滑块和限位部件,所述安装基体上设有槽体,所述滑块嵌设在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与所述滑块接触滑动,所述限位部件能够从所述滑块的侧面将所述滑块限定在所述槽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在沿滑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开放,以便所述滑块能够从所述槽体的侧面滑入或滑出。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件设在所述滑块沿滑动方向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与所述槽体之间设有调整垫,用于调节所述滑块在所述槽体内的安装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压板和紧固件,所述压板能够将所述滑块压在所述槽体内,所述紧固件能够将压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基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呈L形,L形压板的两个板分别贴合在所述滑块和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L形压板与所述安装基体贴合的板上设有长孔,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长孔内以将所述压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基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基体上设有滑槽和安装孔,所述滑槽用于使所述安装基体与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中的另外一个通过键连 接结构定位,所述安装孔用于使所述安装基体与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中的另外一个通过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基体上设有厚度减薄结构或镂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基体和所述滑块上设有凹陷部,所述限位部件设在所述凹陷部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吊具,包括:作为第一滑移件的滑移架、作为第二滑移件的外框架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滑移装置,所述滑移装置设在所述滑移架与所述外框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架的滑移面呈L形,所述安装基体沿滑动方向的两个相邻面上均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滑移架的滑移面能够同时与两个所述滑块接触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采用变截面箱型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吊运起重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集装箱吊具。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滑块嵌设在安装基体上的槽体内,并通过限位部件从滑块的侧面将滑块限定在槽内,槽体和限位部件分别对滑块起到安装导向和固定的作用,能够实现滑移装置的快速装配,在维修时也能快速将滑块拆下,从而降低滑移装置的拆装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集装箱吊具处于常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集装箱吊具处于滑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滑移装置安装在集装箱吊具外框架上的放大示意图A;

图4为图3所示滑移装置的B-B剖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集装箱吊具滑移装置分解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集装箱吊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安装在集装箱吊具外框架上的放大示意图C;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与集装箱吊具外框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吊具在更换滑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滑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滑移装置与集装箱吊具外框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滑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滑移装置中安装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集装箱吊具外框架采用变截面箱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滑移装置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滑移装置,如图6至图14所示,用于安装在需要产生相对滑动的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之间,包括:安装基体31、滑块33和限位部件,安装基体31上设有槽体32,滑块33嵌设在槽体32内,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与滑块33接触滑动,限位部件能够从滑块33的侧面将滑块33限定在槽体32内。

例如,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分别设在安装基体31相对的两侧,第一滑移件可进行滑动,第二滑移件处于静止状态,根据第一滑移件上滑移面的设置方式,滑块33可以仅设在安装基体31上与第二滑移件相对的面上;或者在滑移面呈L形时,将滑块33设在安装基体31上相邻的两个面上;或者在滑移面呈U形时,将滑块33设在安装基体31上与滑移面对应的三个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滑块33嵌设在安装基体31上的槽体32内,限位部件只要对滑块33的侧面进行限定,即实现了将滑块33固定在槽体32内,槽体32和限位部件分别对滑块33起到安装导向和固定的作用,能够实现滑移装置3的快速装配,在维修时也能快速将滑块拆下,从而降低滑移装置的拆装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3可以应用在任何存在相对滑动的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之间,优选地可应用在集装箱吊具中,如图9所示,第一滑移件为滑移架1,第二滑移件为外框架2,滑移装置3设在滑移架1与外框架2之间。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滑移装置3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下面给出的实施例将都以滑移装置3用在集装箱吊具中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槽体32在沿方向的至少一侧开放,以便滑块33能够从槽体32的侧面滑入或滑出。该实施例在需要更换滑块33时,不需要将滑移装置3整体拆下,只需要从侧面将限位部件拆下,即解除了对滑块33的限位,这时将滑块33从开放的一侧移出即可,在装入新的滑块33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滑块33在拆卸更换时不需要拆卸钢质底座,无需使用专用的起 重设备,操作便捷高效。能够解决现有滑移装置拆装及调整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维护和操作的舒适性,降低使用成本。

从便于拆卸的角度考虑,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限位部件设在滑块33沿滑动方向的端部。由于滑移架1与外框架2之间的区域易于形成开放的空间,可使操作人员容易对限位部件进行拆卸。当然,也可以将限位部件设在滑块33垂直于滑动方向的端部,相应地,在滑移架1与外框架2上开设缺口,以使操作人员能够触及限位部件以将其拆下。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滑块33与滑移架1更好地贴合,实现较好的滑动效果,在滑块33与槽体32之间设有调整垫34,用于调节滑块33在槽体32内的安装高度。该实施例能够降低对滑块33厚度的加工要求,并且灵活地调节滑块33在槽体32内的安装高度。在将限位部件拆下时,可将滑块33与调整垫34一起拆下,在滑块33长期使用发生磨损后,可以方便地更换滑块33或者采用调整垫34进行调节,从而提高集装箱吊具使用的便捷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的分解图,限位部件包括压板36和第一紧固件37,压板36能够将滑块33压在槽体32内,第一紧固件37能够将压板36固定在安装基体31上。在图10所示的结构形式中,在滑块3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压板36,压板36既可以限制滑块33沿长度方向的自由度,同时也能限制滑块33在高度方向上脱离槽体32。如果单侧压板36就能够提供可靠的压紧力,也可以仅在滑块33的一侧设置压板36。

对于一种具体的设置形式,压板36呈L形,L形压板36的两个板分别贴合在滑块33的外表面和安装基体31的侧面上,L形压板36与安装基体31贴合的板上设有长孔,第一紧固件37穿设在长孔内以将压板36固定在安装基体31上。设置长孔的目的是允许滑块33在槽体32内的安装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为了避免压板36和第一紧固件37对其它结构件产生干涉或影响,优选地,可在安装基体31和滑块33上设有凹陷部,限位部件设 在凹陷部内。

具体地,滑移架1的滑移面呈L形,安装基体31沿滑动方向的两个相邻面上均设有滑块33,滑移架1的滑移面能够同时与两个滑块33接触滑动。针对这种结构形式,需要在安装基体31的侧面设置两个压板36,为了使这两个压板36的其中一面不高于安装基体31的侧面,可以在安装基体31的侧面设置两条垂直的第一凹槽35作为凹陷部。进一步地,为了使压板36的另一个面不高于滑块33的外表面,可以在滑块3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第二凹槽38,第二凹槽38的深度小于滑块33的厚度。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固定滑移装置的缺陷,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安装基体31上设有滑槽39和安装孔39A,滑槽39用于使安装基体31与外框架2通过键连接结构定位,在外框架2上设有安装槽21,在安装槽21内嵌设有键6,在安装滑移装置3时,将滑移装置3从侧面推入,使滑槽39与键6相配合。然后通过第二紧固件4(例如螺栓等)和垫片5与安装孔39A的配合将滑移装置3安装在外框架2上。

该实施例能够避免现有滑移装置中螺栓承承受切应力的缺陷,键6能够承受大部分来自滑移装置3的载荷,第二紧固件4只是辅助将滑移装置3固定在外框体2上,这种安装形式能够提高集装箱吊具在使用时的可靠性。

由于集装箱吊具的滑移部分整体质量较大,需要采用接触面积较大的滑块33进行支撑,因而钢质安装基体31的重量较大。为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基体31上设有厚度减薄结构或镂空结构31A。参考图13,镂空结构31A为沿着安装基体31厚度方向贯通的槽。该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降低整机重量,提高整体性能。

进一步地,由于外框架2四处的联接支柱根据不同位置应力不同,为了更有效地降低零部件重量,如图14所示,外框架2采用变截面箱型结构22,变截面箱型结构22的壁面为薄板结构,可在保证滑移装置3整体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零部件重量,提高整机性能, 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以图10所示的滑移装置3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滑移装置3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调整垫34与滑块33装入安装基体31的槽体32内,滑块33的两个长边与槽体32相接触,短边与安装基体31的侧面对齐,然后将L型压板36的一边放入第一凹槽35内,另一边压在滑块33上的第二凹槽38内,并使用第一紧固件37将压板36紧固。优选地,可以将第一凹槽35设计为宽度与压板36相匹配的形式,这样通过滑块33传递的载荷就可通过第一凹槽35与压板36传递至安装基体31,第一紧固件37所受应力较小,可靠性高。

在滑块33拆装更换的过程中,只需将压板36松开,从侧面增减调整垫34,即可完成滑块33厚度的调整,快速方便。

其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吊具,包括作为第一滑移件的滑移架1、作为第二滑移件的外框架2和上述实施例的滑移装置3,滑移装置3设在滑移架1与外框架2之间。此种集装箱吊具在装配时较为方便,而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滑移装置3的滑块33出现磨损时,可以直接从侧面进行调整更换,能够提高维护效率。之前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3应用在集装箱吊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集装箱吊具中,置于外框架2四周的滑移装置3通过滑移架1滑移横板、外立板接触实现截面方向的定位,然后通过滑移油缸推动滑移架1进行运动。由于滑移架1频繁进行滑移动作,产品设置滑移装置3能够确保定位准确,滑移过程中运行平稳,无卡滞。通过滑块33进行多点限位,能够保证滑移架1截面方向位置固定,同时为适应加工误差,本实用新型滑移装置3中的滑块33还具有厚度调整功能。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吊运起重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集装箱吊具。优选地,吊运起重机为正面吊运起重机。此种吊运起重机的滑移装置3由于维护方便,可以使滑移架1与滑移装置3之间的配合间隙保持在合适范围之内,有利于提高滑移架1运动的平稳 性,并且提高正面吊运起重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滑移装置、集装箱吊具及吊运起重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