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铸铁管材自动包装系统的链条,主要应用于管材打包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铸铁管材通常是采用手工打包的方式或半自动打包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其均存在以下缺点:
1劳动强度较大:人工或半自动均有人工来徒手操作或参与,体能消耗较大,劳动强度高。
2效率低:人工的效率全部依靠人体的操作速度,效率较低,且持续性差;半自动虽然解决了部分劳动强度大的工种,但衔接上还需要人工参与,且人工控制动作节拍上难以保证,效率低下。
3一致性差:人工摆放包装木和铸管对齐、码放等全部靠肉眼进行,精度低下,一致性差。
4损伤漆面甚至摔碎铸管:人工操作和半自动操作都受人为因素如搬抬力度、肉眼视线、谨慎工作程度、钢带涨紧力度等影响,常见的有人工操作时的磕碰损伤、半自动操作时因滚动铸管而划伤表面、因钢带涨紧力度较差而散包摔伤铸管等现象。
5安全性差:在人工的参与下,不可避免的要置身于设备工作中,稍有不慎或配合不默契等因素导致人身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6美观程度差:人为因素很难做到商品的LOGO整齐美观划一,导致商品的美观度和广告效应大打折扣,影响产品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铸铁管材自动包装系统的链条,能够减小整个打包装置的占用空间,方便在现有的厂房内进行改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铸铁管材自动包装系统的链条,包括输送链条和缓冲链条,所述输送链条包括两根第一链条,两根所述第一链条相对设置,每根所述第一链条上均安装有数量相等的V型承载块,同一根所述第一链条上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两根所述第一链条上的V型承载块一一对应;
所述缓冲链条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二链条,每根所述第二链条上均安装有数量相等的V型承载块,同一根所述第二链条上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两根所述第二链条上的V型承载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链条上的相邻的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链条上的相邻的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缓冲链条的前端与所述输送链条的后部重叠,所述缓冲链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链条之间,所述缓冲链条的标高大于所述第一链条的标高;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铸管转运装置,用以将输送链条上的铸铁管举起并移动到缓冲链条上。
所述第二铸管转运装置包括主机架,所述主机架上固定有主滑轨,所述主滑轨上安装有辅助机架,所述辅助机架上固定有辅助滑轨,所述辅助滑轨上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V型承载块,所述辅助机架上也直接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V型承载块,所述第二铸管转运装置上的所有的V型承载块均通过相应的升降液压油缸控制其升降,所述辅助机架通过水平液压油缸的带动在所述主滑轨上移动,所述连接架通过另一个水平液压油缸的带动在所述辅助滑轨上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调头机,所述调头机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链条之间,且所述调头机位于所述第二铸管转运装置的后侧;
所述调头机包括调头机架,所述调头机架的两侧均安装有升降液压油缸,这两个所述升降液压油缸的顶端通过连杆进行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部安装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固定有水平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两端均固定有V型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铸管轴向移动定位装置,所述铸管轴向移动定位装置位于两根所述第二链条的同一侧;
所述移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机架,所述定位机架上固定有水平液压油缸,水平液压油缸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连杆的轴线,在调头机处于举升状态时,所述水平液压油缸的油缸杆与调头机上的V型滚对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链条上的相邻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为660mm,所述第二链条上的相邻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为4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使用状态时,输送链条为上一个生产工序的喷涂链条,而输送链条上的V型承载块的距离无法进行改变,通过缓冲链条的设置,缓冲链条上的V型承载块的距离变短,因而在铸管从输送链条转移到缓冲链条上时,相邻的两个铸管之间的距离变小,因而可有效的减小整个打包工序所用的设备的空间。
2.在使用状态时,缓冲链条为调头机提供调头旋转空间而不干涉相邻装置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传送链条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第二铸管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输送链条;11、第一链条;12、第二链条;
6、第二铸管转运装置;61、主机架;62、辅助机架;63、连接架;
7、调头机;71、调头机架;72、连杆;73、旋转机构;74、V型滚;
8、移动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铸铁管材自动包装系统的链条,包括输送链条和缓冲链条。
关于输送链条1:
所述输送链条1包括两根第一链条11,两根所述第一链条11相对设置,每根所述第一链条11上均安装有数量相等的V型承载块,同一根所述第一链条11上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两根所述第一链条11上的V型承载块一一对应。
而发明人考虑到,现有的厂房的空间较为有限,因而厂房极有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供本实用新型使用。而增加厂房的空间较为麻烦,投资成本较高,因而只能尽量减小本实用新型的占地面积。
而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第一链条11上的两个相邻的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较大,输送链条通常为喷涂链条,而喷涂链条属于铸管喷涂机的一部分,因而无法对第一链条11做一定的改变。
因而发明人研究,如何将第一链条11上的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缩短(意味着:移动铸管时,两个铸管之间的距离变短)。
关于缓冲链条: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缓冲链条,所述缓冲链条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二链条12,每根所述第二链条12上均安装有数量相等的V型承载块,同一根所述第二链条12上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两根所述第二链条12上的V型承载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链条12上的相邻的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链条11上的相邻的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
因此,如果将输送链条1上的铸管转移到缓冲链条上,而缓冲链条上的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更小,那么就使得铸管在缓冲链条上时,铸管之间的距离也更小。
而实现铸管从输送链条1转移到缓冲链条上的机构为第二铸管转运装置6。
关于第二铸管转运装置6:
所述第二铸管转运装置6包括主机架61,所述主机架61上固定有主滑轨,所述主滑轨上安装有辅助机架62,所述辅助机架62上固定有辅助滑轨,所述辅助滑轨上安装有连接架63,所述连接架6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V型承载块,所述辅助机架62上也直接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V型承载块,所述第二铸管转运装置6上的所有的V型承载块均通过相应的升降液压油缸控制其升降,所述辅助机架62通过水平液压油缸的带动在所述主滑轨上移动,所述连接架63通过另一个水平液压油缸的带动在所述辅助滑轨上移动。
主机架61固定不动,辅助机架62可以在主滑轨上滑动,辅助机架62移动到输送链条1处,主机架61上的4个V型承载块同时向上伸出,将输送链条1上的两个相邻的铸管举起,这样这两个铸管就与输送链条1分离,另一个水平液压油缸工作使得连接架63在辅助滑轨上滑动,这样连接架63上的2个V型承载块便会跟随连接架63相对另外2个V型承载块移动,这样就实现了调节两个铸管之间的目的,直至将两个铸管之间的距离调节到与缓冲链条上的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相等;再移动辅助机架62(通过水平液压油缸推动辅助机架62在主滑轨上移动),辅助机架62移动到缓冲链条的下侧,4个V型承载块在各自的升降液压油缸控制下向下移动,这样第二铸管转运装置6上的2个铸管便会转移到缓冲链条上。
发明人还考虑到,铸管的两端分别为承口和插口,因而在进行打包时,必须满足排管后相邻的两根铸管承口、插口方向相反,这样才能减小打包时铸管所占的空间,并保证打包后铸管的整体稳定性。
因而需要将铸管进行调头。
关于调头机7: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调头机7,所述调头机7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链条12之间,且所述调头机7位于所述第二铸管转运装置6的后侧;所述调头机7包括调头机架71,所述调头机架71的两侧均安装有升降液压油缸,这两个所述升降液压油缸的顶端通过连杆72进行连接,所述连杆72的中部安装有旋转机构73,所述旋转机构73的顶端固定有水平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两端均固定有V型滚74。
简单的说,就是在铸管转移到缓冲链条上后,缓冲链条向前移动,就带动着铸管移动,在铸管移动到调头机的正上方时,升降液压油缸推动连杆72向上运动,连杆72上的旋转机构73也向上运动,旋转架上的V型滚74将铸管举起,铸管与缓冲链条分离,旋转机构73进行旋转(转动180°),这样铸管也跟随绕竖直的轴线转动180°,这样就实现了铸管调头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每经过2根铸管,调头机有选择地工作一次,这样就能够保证排管后相邻的两根铸管承口、插口方向相反。
铸管的两端分别为插口和承口,而承口的直径大于铸管其他截面的直径,因而如果所有的铸管两端对齐的话,打包时,铸管与铸管之间会留有间隙,因而需要避开承口。
关于铸管轴向移动定位装置: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铸管轴向移动定位装置8,所述铸管轴向移动定位装置8位于两根所述第二链条12的同一侧(铸管的插口侧);所述移动定位装置8包括定位机架,所述定位机架上固定有水平液压油缸,水平液压油缸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连杆72的轴线,在调头机7处于举升状态时,所述水平液压油缸的油缸杆与调头机7上的V型滚74对应。
简单的说,就是调头机在对铸管调头前,布置在铸管承口侧的铸管轴向移动定位装置8的水平液压油缸工作,推动调头机上的铸管沿铸管轴线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调头机调头,然后调头机再下降,铸管便又会重新回到缓冲链条上。
铸管在调头机上轴向运动时,V型滚74与铸管之间为滚动摩擦,防止将铸管上的涂层磨损,保证铸管的美观性和防腐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链条上的相邻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为660mm,所述第二链条上的相邻两个V型承载块之间的距离为42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铸管经过输送链条传动,输送链条为间断性运动,每次移动铸管时向前移动两根铸管的位移(相邻的两根铸管为一个位移),在输送链条处于停止的状态时,第二铸管转运装置开始工作,将输送链条上的最前面的两根铸管举起,并调节这两根铸管之间的距离(调整到与缓冲链条相适应),第二铸管转运装置将这两根铸管转移到缓冲链条上,缓冲链条的移动也是间断性的,每次移动一根铸管的位移(缓冲链条上的相邻的两根铸管之间的距离),因而在第二铸管转运装置将两根铸管转移到缓冲链条上时,缓冲链条也处于静止状态。缓冲链条向前移动,每移动一次,便有一根铸管位于调头机的正上方,先移动铸管轴向定位装置,推动调头机上的铸管承口沿铸管轴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然后调头机工作将铸管进行调头(转动180°)以实现相邻铸管承口、插口错位,再将该铸管放回缓冲链条上即可(调头机是间歇性工作的,具体而言是每经过两个根铸管有选择的工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