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机构和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667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配重机构和起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配重机构和起重机。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起重量,往往会在汽车起重机的转台尾部加装配重。但是,在起重机工作时,转台系统回转,尤其是空载高速回转停止时,转台尾部的配重由于惯性,会带动转台继续旋转,由于配重重心在卷扬机箱下部,将对其造成旋转力矩,致使尾部卷扬机箱结构发生扭曲,配重自身也会产生钟摆式晃动,对于整机的稳定和工作效率有较大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重机构,该配重机构不仅能够消除转台停止回转时配重主体的钟摆式晃动,还能够有效阻止配重主体的直线式晃动。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在工作时较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配重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台后端的卷扬机箱下方的配重主体,所述配重机构还包括关于所述卷扬箱体对称地安装到所述配置主体两侧的副配重,以及驱动所述副配重升降的升降机构。

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配重主体和所述副配重之间,其中,所述副配重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副配重从所述配重主体内由下向上顶起,以至少将所述配重机构的重心上移至所述卷扬机箱的底板;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副配重容纳于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配重主体内形成有与所述副配重配合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升降机构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副配重的顶起高度不大于所述安装槽的槽深。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形成为对称的工形槽,所述副配重形成为与所述工形槽相应的工形结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工形槽的对称中心位置。

可选地,所述副配重与所述安装槽为间隙配合。

可选地,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副配重的上表面与所述配重主体的上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为千斤顶。

可选地,所述副配重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升降机构的伸缩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转台以及安装于转台后端的卷扬机箱,所述卷扬机箱的下方可拆卸地安装有本公开提供的配重机构。

可选地,所述配重机构通过螺钉螺纹连接到所述卷扬机箱的底板。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配重主体内安装可上下升降地副配重,可以使得整个配重机构的重心改变。这样,配重机构的重心上移,则重心与卷扬机箱的距离就会缩短,重心对于卷扬机箱造成的弯矩也就会大大减小,不仅能够消除转台停止回转时配重主体的钟摆式晃动,还能够有效阻止配重主体的直线式晃动,从而降低转台后端晃动的频率和振幅,对于整车的稳定性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配重机构的爆炸图(含卷扬机箱)。

图2是配重机构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转台 2 卷扬机箱

3 配重主体 4 副配重

5 升降机构 21 底板

31 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重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台1后端的卷扬机箱2下方的配重主体3,其中,配重机构还包括关于卷扬箱体2对称地安装到配重主体3两侧的副配重4,以及驱动副配重4升降的升降机构5。

即,通过升降机构5的上下升降,实现副配重4在配重主体3内的上下移动,以实现配重机构的重心的改变。这样,当配重机构的重心上移时,则重心与卷扬机箱2的距离就会缩短,重心对于卷扬机箱2造成的弯矩也就会大大减小,不仅能够消除转台1停止回转时配重主体3的钟摆式晃动,还能够有效阻止配重主体3的直线式晃动,从而降低转台1后端晃动的次数、频率和振幅,对于整车的稳定性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中,为了防止配重机构的重心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副配重4需要关于卷扬机箱2对称布置的,防止因两方不对称造成重心的倾斜。并且在上文中提到的“上、下”是以起重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以高度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具体地,在调节重心时,副配重4朝向远离配重主体3的方向为“上”,与之相反的方向为“下”。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重心的改变,升降机构5位于配重主体3和副配重4之间,三者构成一个整体,能够随转台1的转动而转动,并不会影响升降机构5的工作。

其中,副配重4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升降机构5将副配重4从配重主体3内由下向上顶起,以至少将配重机构的重心上移至卷扬机箱2的底板21;在非工作位置,副配重4容纳于安装槽31内。

换言之,当车辆进行吊装作业时,由于卷扬机箱2形成为箱型结构,抗扭矩较强,可以通过升降机构5将副配重4上移,使得重心至少能够达到卷扬机箱2的底板21上,此时,重心对于卷扬机箱2的距离为零,刚好消除配重机构重心对卷扬机箱2造成的弯矩,继续向上移动重心,则会进一步消除配重机构的钟摆式晃动,增加整车稳定性;当车辆不进行吊装作业或者运输行驶时,升降机构5可以将副配重4下移到配重主体3内;或者可以将副配重放置到整车的中前部,平衡前后轮胎的压力。

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副配重4的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主体3内形成有与副配重4配合安装的安装槽31,升降机构5固定于安装槽31内,在工作位置,升降机构5将副配重4的顶起高度不大于安装槽31的槽深。即,副配重4的最大上升高度,应当保持副配重4的底部不离开安装槽31的上端,这样,不脱离安装槽31,能够更好地保证副配重4的上升或下降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倾斜。

具体地,安装槽31形成为对称的工形槽,副配重4形成为与工形槽相应的工形结构,为了进一步保证副配重4的升降稳定性,升降机构5位于工形槽的对称中心位置。即,升降机构5抵顶到副配重4的重心位置,保证副配重4的升降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副配重4以及安装槽31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对称本公开不做限制。

为了保证副配重4能够从安装槽31内顺利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副配重4与安装槽31为间隙配合。既能够保证副配重4在非工作位置时与安装槽31的安装配合性,又能够保证副配重4在工作位置时,能够在安装槽31内上下移动。

另外,在非工作位置,副配重4的上表面与配重主体3的上表面平齐。即,当副配重4下移落回到安装槽31内,副配重4的上表面与配重主体3的上表面是平齐的,不影响配重机构的整体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5为千斤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油缸或者螺纹副等作为副配重4的动力源,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

为了实现在副配重4处于非工作位置时,能够将其拆卸放置整车的中部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副配重4可拆卸地连接到升降机构5的伸缩端。这样,可以方便副配重4的拆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转台1以及安装于转台1后端的卷扬机箱2,其中,卷扬机箱2的下方可拆卸地安装有上述本公开提供的配重机构。这样,由于配重机构将重心上移,从而能够降低转台1后端晃动的频率和振幅,使得起重机的稳定性也大大提升。

另外,为了方便配重机构的拆卸,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机构通过螺钉螺纹连接到卷扬机箱2的底板21。这样,可以对配重机构进行拆装、更换。

综上,本公开提供一种配重机构和起重机,通过在配重主体内安装可上下升降地副配重,可以使得整个配重机构的重心改变。从而能够消除转台停止回转时配重主体的钟摆式晃动,降低转台后端晃动的频率和振幅,对于整车的稳定性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