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212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P2016-119546号(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具有在到轿厢的出入口部所设置的层站侧以及轿厢侧的门槛间产生的间隙的堵塞构造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的井道内设置的轿厢在各层楼间升降并搬运人员、货物的电梯装置中,为了使轿厢升降,在各层楼的层站与轿厢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因此,在轿厢与层站平层并停止且出入口的门打开的状态下,在层站侧的门槛与轿厢侧的门槛之间产生间隙。该门槛间的间隙成为人跌倒或者轮椅、台车等的车轮落入并钩挂的原因,并且该门槛间的间隙也是危险的。另外,具有钥匙、卡等小物品从门槛间隙下落到底坑内,其回收变得困难的情况。

因此,提出如下技术方案:设置用于堵塞门槛间的间隙的堵塞构件,使其以在门的开放时堵塞门槛间隙的方式进行动作。

堵塞构件在电梯门的门关闭时退避到轿厢轿底的下部,在电梯门的门打开时堵塞门槛间的间隙。也就是说,堵塞构件构成为,在电梯门被关闭后的轿厢的行驶中退避到轿厢门槛的下方并被收纳,伴随轿厢平层后的开门,朝向层站门的门槛被送出,堵塞门槛间的间隙。

然而,若使堵塞构件移动的机构产生某些故障,则可能会产生如下情况:被送出到在平层时堵塞门槛间隙的堵塞位置的堵塞构件即使通过,门关闭动作也没有退避到规定的退避位置,并且在没有退避到规定的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轿厢进行升降动作。这样,若在堵塞构件没有成为退避状态的情况下轿厢进行升降,则具有如下问题:堵塞构件与层站侧的门槛碰撞,给予轿厢较大的冲击,并且,会损坏堵塞构件以及其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堵塞构件被送出到堵塞位置的状态下的轿厢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轿厢侧的门槛,将在轿厢的出入口设置的轿厢门沿该轿厢门的开闭方向进行引导;层站侧的门槛,将上述轿厢能够进行平层的各层楼的、在向上述轿厢的出入口设置的层站门沿该层站门的开闭方向进行引导;堵塞构件,能够在堵塞位置与上述轿厢侧的门槛的下部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该堵塞位置是堵塞上述轿厢侧的门槛与层站侧的门槛之间产生的间隙的位置;驱动机构,伴随上述轿厢门的打开动作,使上述堵塞构件从上述退避位置向上述堵塞位置移动,伴随上述轿厢门的关闭动作,使上述堵塞构件从上述堵塞位置向上述退避位置移动;以及传感器,在上述轿厢门为关闭状态时,检测上述堵塞构件是否退避到上述退避位置。

在上述电梯装置中,上述传感器是产生光轴的光电式的传感器,该光轴通过处于上述堵塞位置的上述堵塞构件被遮光。

在上述电梯装置中,上述传感器是被配置为能够检测处于上述退避位置的堵塞构件的非接触式的接近传感器。

在上述电梯装置中,上述传感器是被配置为能够与处于上述退避位置的堵塞构件抵接的接触式的传感器。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设置检测堵塞构件是否退避到规定的退避位置的传感器,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堵塞构件被送出到堵塞位置的状态下的轿厢的升降,能够防止堵塞构件、其驱动机构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2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轿厢的门部分的门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3使从层站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轿厢的门部分的门关闭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轿厢门侧的工作构件与驱动机构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处于退避位置的堵塞构件与传感器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处于堵塞位置的堵塞构件与传感器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处于堵塞位置的堵塞构件与轿厢侧以及层站侧的门槛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处于退避位置的堵塞构件与轿厢侧以及层站侧的门槛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9是从图8去除一部分部件,容易观察地表示堵塞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的另一构成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轿厢门侧的工作构件与驱动机构的关系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电梯装置

2…层站门

3…井道

4…轿厢

25…轿厢门

31…轿厢侧的门槛

32…层站侧的门槛

35…堵塞构件

41…驱动机构

42,72…工作构件

51…托架

52…板簧

56…工作弹簧

59…工作销

66…回程弹簧

81…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

首先,利用图1对电梯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具备在井道3内配置的轿厢4以及对重5。在井道3的上方设置有机房6,该机房6设置有驱动主钢丝绳9的曳引机7以及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控制电梯装置1的整体,因此,根据层站召唤或者轿厢召唤控制曳引机7,使轿厢4向具有召唤的层平层。

另外,还可以是不设置机房6而使曳引机7以及控制装置8小型化并设置于井道3内的上部的所谓无机房的电梯装置。

在该电梯装置1中,在设置于建筑物各层楼的层站11设置有通到井道3内的轿厢4的出入口12,在该出入口12设置有层站门2。该层站门2在轿厢4的平层时,经由没有图示的联锁机构与在轿厢4的出入口24设置的轿厢门25侧卡合,与轿厢门25的开闭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图2以及图3为从层站11侧对在轿厢4的出入口设置的轿厢门25进行观察的主视图,图2表示轿厢门25打开的门打开状态,图3表示轿厢门关闭的门关闭状态。轿厢门25是使两张门板25a、25b(仅表示门挡部分,其他部分省略图示)向相互不同的图示左右方开动作的所谓双开方式。上述两张门板25a、25b与门开闭机构连结,通过该门开闭机构7沿图示左右方向被驱动,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门开闭机构是公知的,与本申请实用新型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构造说明,但是,通过没有图示的电动机的动力,使两张门板25a、25b相互联动,沿着导轨在左右方向上驱动两张门板25a、25b,使其进行开闭动作。

在该轿厢4的出入口部分设置有轿厢侧的门槛31,将构成轿厢门25的两张门板25a、25b沿其开闭方向进行引导。该轿厢侧的门槛31设置于轿厢的出入口24的下边部,在门槛31的上表面形成的导槽与两张门板25a、25b的下端部分别卡合,并将该两张门板25a、25b在开闭方向上进行引导。

相对该轿厢侧的门槛31,在层站11侧如图7~图9所示也设置有门槛32。层站侧的门槛32与轿厢侧的门槛31的一侧面(图7~图9的左侧面)保持规定的间隔且对置配置。在该层站侧的门槛32的上表面也形成有导槽,将图1所示的层站门2沿其开闭方向进行引导。

该层站门2虽然也没有图示,但是也是具有两张门板的双开方式,因此,如上所述,在轿厢4与层站11平层时,该层站门2与轿厢4的轿厢门25卡合,与轿厢门25共同进行开闭动作。也就是说,层站门2在轿厢4没有平层时,通过没有图示的联锁机构将两张门板锁定为关闭状态,在轿厢4平层时,与轿厢4侧的没有图示的卡合构件卡合并解除上述锁定状态,与轿厢门25共同进行开闭动作。

在轿厢4向规定层平层时,在轿厢侧的门槛31与层站侧的门槛32之间产生如图7~图9所示的间隙。为了堵塞该间隙,设置有堵塞构件35。该堵塞构件35如图2以及图3所示,被左右地分割。该分割部分是在轿厢4的升降时,轿厢侧的门槛31与设置于层站侧的没有图示的联锁机构偏移且不同的部分,并且,为了允许联锁机构的通过,左右保持间隔地被分割。

另外,该分割部分的间隔在轿厢4平层时,插入有在层站侧门槛32的对应部分设置的没有图示的凸部,通过该凸部被几乎堵塞。

堵塞构件35的上表面如图7~图9所示,位于比轿厢侧的门槛31以及层站侧的门槛32的上表面更下方的位置。另外,其平面形状形成为如图7所示能够堵塞门槛31、32的间隙的形状尺寸。也就是说,具有由比图2所示的轿厢侧的出入口24的轿厢内正面宽度略大的长度和比如图7~图9所示的门槛31、32的间隙略大的宽度构成的平面形状。

另外,其横截面设为纵长的形状,与层站侧的门槛32的图示右侧面的对置部35a为了避开在层站侧的门槛32的图示右侧面设置的小螺钉36a的头部,形成于靠近图示右侧的位置。小螺钉36a是分隔下层间空间的平板36的安装用螺钉。进而,在该堵塞构件35的上部角部实施有倒角35b。

另外,该堵塞构件35还可以是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任一种,但是,考虑到加工性、与其他构件的缓冲性等,使用树脂件即可。

该堵塞构件35构成为能够在堵塞图7所示的门槛31、32的间隙的堵塞位置与退避到图8以及图9所示的轿厢侧的门槛31的下部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图9是为了容易观察在退避位置的堵塞构件35的状态,从图8去除一部分的部件而进行表示的图)。并且,通过后述的驱动机构41,伴随轿厢门25的开闭动作,在上述的堵塞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被滑动驱动。

堵塞构件35经由板簧52被安装于在驱动机构41侧设置的托架51上。驱动机构41构成为伴随轿厢门25的开闭动作,如图4所示,能够与轿厢门25侧的工作构件72卡合。并且,将通过与该工作构件72的卡合而从工作构件72受到的力变换成堵塞构件35的移动方向,使堵塞构件35向退避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41如图5、6所示,具有4个连杆46、47、48、49、以及经由连结轴50与这些连杆的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的托架51。4个连杆46、47、48、49经由枢轴支承轴4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设置于轿厢4侧的支撑构件44上。

上述4个连杆之中内侧的连杆47、48为连结驱动用的连杆,因此,这些连杆47、48的另一端经由连结轴54连结于连结杆55。在该连结杆55的图示右端与支承构件44之间设置有产生斥力的工作弹簧56,对驱动机构41给予使托架51沿从图5的状态挤压成图6的状态的方向平行移动的力。

在构成该驱动机构41的连杆46的枢支轴45一体地安装杆58的基端部。在该杆58的前端部竖立设置有工作销59。该工作销59的上部侧面配置为如图4所示,能够与在轿厢门25的门板25侧一体设置的工作构件72卡合。

工作销59在位于轿厢门25完全关闭的图3所示的门关闭端位置时,如图4所示,与设置于门板25a侧的工作构件72卡合。因此,驱动机构41被保持成积蓄工作弹簧56的斥力的图5的状态。也就是说,堵塞构件35被保持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退避位置。

与此相对,在轿厢门25进行打开动作,门板25a开始从图3的门关闭端起的门打开动作时,轿厢门25侧的工作构件72从图4的状态向图示右方移动,因此,与该工作构件72的卡合被解除。因此,构成驱动机构41的各连杆46、47、48、49通过工作弹簧56的斥力,以枢支轴45为中心图示逆时针地转动。通过该驱动机构41的动作,托架51以及在该托架51上经由板簧52被支承的堵塞构件35从图5的状态向图6的状态被送出。也就是说,堵塞构件35从图8以及图9所示的退避位置向图7所示的堵塞位置移动。

另一方面,在轿厢门25从图2所示的全开状态关闭时,门板25a关闭到接近图3所示的门关闭端为止,由此,工作构件72与驱动机构41侧的工作销59以图4所示那样卡合。因此,具有工作销59的杆58通过门板25a的关闭方向的力,沿图示顺时针方向被驱动。也就是说,驱动机构41通过门板25a的关闭方向的力,使托架51以及在该托架51上经由板簧52被支承的堵塞构件35从图6的状态返回到图5的状态。因此,堵塞构件35从图7所示的堵塞位置向图8以及图9所示的退避位置移动。

这样,驱动机构41通过轿厢门25从门关闭端起的门打开动作,来解除与工作构件72的卡合,因此,允许由工作弹簧56的斥力引起的堵塞构件35向堵塞位置的移动。另外,伴随轿厢门25向门关闭端的移动,与轿厢门25侧的工作构件72卡合,受到轿厢门的移动力,使处于堵塞位置的堵塞构件35移动到退避位置为止。

也就是说,在轿厢门25开始打开时,堵塞构件35立即移动到堵塞位置。在轿厢门25关闭的情况下,在即将变成全闭状态之前堵塞构件35从堵塞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

然而,在堵塞构件35的驱动机构产生某些故障时,会存在如下情况:在轿厢的平层时被送出到图7所示的堵塞位置的堵塞构件35即使通过门关闭动作也没有退避到图8以及图9所示的规定的退避位置,在这种状态下轿厢进行升降动作。

为了防止这样的不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设置有传感器81,该传感器81在轿厢门25为关闭状态时,检测堵塞构件35是否已退避到退避位置。并且,在尽管是门关闭状态,但通过传感器81检测出堵塞构件35还没有退避到规定的退避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该传感器81的输出,使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8进行控制动作,以使轿厢4不进行升降。

图5以及图6所示的传感器81是在轿厢侧的门槛3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被支承构件82保持,并产生沿着轿厢门25的轿厢内正面宽度方向的光轴X的光电式的传感器。该光电式的传感器81其光轴X如图6所示,被定位成通过被送出到堵塞位置的堵塞构件35进行遮光。

另外,该传感器81在纵向上配置多个,如图8所示,只要设置成在纵向的规定范围将光轴X形成为平面状即可。这样,通过将光轴X在纵向上形成为平面状,由此,能够通过被送出到堵塞位置的堵塞构件35,更可靠地对光轴X进行遮光。

在上述构成中,轿厢4平层,轿厢门25从全闭状态起进行门打开动作,由此,驱动机构41与工作构件72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基于工作弹簧56斥力的堵塞构件35从图5所示的退避位置向图6所示的堵塞位置移动。这样,通过堵塞构件35移动到堵塞位置,由此,基于传感器81的光轴X被遮光。通过来自该传感器81的输出信号,控制装置8判断为堵塞构件35位于堵塞位置。

在轿厢4应向其他层楼移动,关闭轿厢门25时,如上所述,堵塞构件35通过驱动机构41向退避位置被驱动。但是,具有如下情况:在驱动机构41产生某些异常,即使轿厢门25成为全闭状态,堵塞构件35也没有向规定的退避位置退避。

在这种情况下,在堵塞构件35没有向规定的退避位置退避时,即停滞在堵塞位置时,基于传感器81的光轴X维持在通过堵塞构件35被遮光的状态。因此,控制装置8判断为堵塞构件35依然位于堵塞位置,即使轿厢门25关闭,并具有向轿厢4的召唤,也不会使轿厢4升降。所以,不会产生在堵塞构件35位于堵塞位置的状态下轿厢4进行升降的情况,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与层站侧的门槛32的碰撞引起的堵塞构件35以及其驱动机构41的损坏。

另外,作为传感器81例示出产生光轴X的光电式的传感器,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0所示,还可以使用被配置为能够检测处于退避位置的堵塞构件35的非接触式的接近传感器、或者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被配置为能够与处于退避位置的堵塞构件35抵接的接触式的传感器等。

总之构成为:只要能够检测堵塞构件35退避到规定的退避位置即可,通过利用传感器81检测出堵塞构件35退避到规定的退避位置,由此能够进行轿厢4的升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41构成为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通过工作弹簧56的斥力,将托架51朝向层站侧始终挤压,但是,还可以构成为,代替该工作弹簧56,设置在相同位置产生拉力的回程弹簧66,始终给予将托架51以及被该托架51支承的堵塞构件35向图5所示的退避位置拉回的力。

在这种情况下,构成驱动机构41的工作销59如图11所示,通过轿厢门25的打开动作,与设置于门板25a的工作构件42抵接卡合,使杆58逆时针地转动。即,工作销59通过轿厢门25到规定的打开位置为止进行打开动作,由此,与工作构件42抵接卡合,使杆58以及与该杆58一体的枢支轴45图示逆时针地转动。通过该驱动机构41的动作,托架51以及在该托架51的上部经由板簧52被支承的堵塞构件35从图5、图8以及图9所示的退避位置向图6以及图7所示的堵塞位置被送出。

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没有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超出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调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括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内,同样,也包括在专利请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