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性油墨印刷的柔性纸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柔性纸折叠方式为人工手动折叠,折叠效率低、效果差,不适用于流水线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性油墨印刷的柔性纸折叠机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性油墨印刷的柔性纸折叠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沿着进纸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竖直进纸的导纸辊传送机构、柔性纸折叠机构,所述柔性纸折叠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的周部竖向固设有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二转辊周部对压并在柔性纸上产生压痕的第一压刀,所述第二转辊的周部竖向固设有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一转辊周部对压并在柔性纸上产生压痕的第二压刀,所述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的周部均设有凹部,所述第一转辊的凹部内设有第一拨杆,所述第二转辊的凹部内设有第二拨杆,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的旁侧设置有接纸轨道,所述接纸轨道上设置有滑动挡板,所述第一拨杆经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摆出凹部并将柔性纸压在滑动挡板一侧,所述第二拨杆经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摆出凹部并将柔性纸压在滑动挡板另一侧,所述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经电动机构驱动进行同步反方向旋转。
优选的,所述导纸辊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导纸辊与第二导纸辊,所述第一导纸辊与第二导纸辊的周部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导纸辊经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驱动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辊的周部竖直开设有第一刀槽,所述第一压刀位于第一刀槽内部,所述第一压刀的刀口突出第一转辊的周部,所述第二转辊的周部竖直开设有第二刀槽,所述第二压刀位于第二刀槽内部,所述第二压刀的刀口突出第二转辊的周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刀的刀口突出第一转辊的周部2-3mm,所述第二压刀的刀口突出第二转辊的周部2-3mm。
优选的,所述凹部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转辊至上外下依次同轴设置有若干个凹部,所述第二转辊至上外下依次同轴设置有若干个凹部,所述第一转辊的凹部内均设有第一拨杆,所述第二转辊的凹部内均设有第二拨杆,所述第一转辊的旁侧竖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辊的旁侧竖直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周部均开设有竖直的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上均至上往下开设有若干个插槽,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均包括位于凹部内的圆弧形杆体,所述圆弧形杆体的端部均固设有直线形杆体,所述直线形杆体的端部嵌入插槽内,所述安装平面上在每个插槽的槽口处均螺接有用于将直线形杆体压紧在插槽内的压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连在第一转辊顶部的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上偏心连接有第一驱动连杆,所述第一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驱动连杆,所述第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的顶部固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连在第二转辊顶部的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上偏心连接有第三驱动连杆,所述第三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四驱动连杆,所述第四驱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的顶部固连,所述电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转辊底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减速器与第一转辊底部的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二转辊底部的从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接纸轨道包括纵向延伸的两轨道侧壁、两轨道侧壁之间的轨道底面,所述滑动挡板包括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所述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的邻面之间具有间隙,两轨道侧壁上对称开设有纵向延伸的槽条,所述第一滑动挡板的另一面经插设在槽条上的T形限位滑块进行横向限位,所述第二滑动挡板的另一面经插设在槽条上的T形限位滑块进行横向限位,所述T形限位滑块与第一滑动挡板经螺钉螺接,所述T形限位滑块与第二滑动挡板经螺钉螺接,所述接纸轨道的首端为敞口,所述接纸轨道的末端固设有端板,所述第一滑动挡板的后端面与端板之间经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挡板的后端面与端板之间经第二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纸轨道首端的轨道底面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相邻,所述接纸轨道首端的轨道底面上设置有形状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相适应的圆弧形衔接面,所述圆弧形衔接面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滑动挡板的前端面设有形状与第一转辊的周部相适应的第一圆弧形凹部,所述第二滑动挡板的前端面设有形状与第二转辊的周部相适应的第二圆弧形凹部,所述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在第一圆弧形凹部与第二圆弧形凹部的相邻端部上竖向削除并形成有竖向平切面,所述竖向平切面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之间形成用于柔性纸拐弯的空腔。
优选的,所述轨道底面的中部开设有一让位槽,所述接纸轨道内设置有竖直穿过让位槽的裁纸刀,所述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的邻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让位裁切刀的让位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用于水性油墨印刷的柔性纸折叠机构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柔性纸的折叠,折叠效率高,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柔性纸折叠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柔性纸折叠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柔性纸折叠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柔性纸折叠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四。
图中:1-机架,2-导纸辊传送机构,3-柔性纸折叠机构,4-第一转辊,5-第二转辊,6-第一压刀,7-第二压刀,8-凹部,9-第一拨杆,10-第二拨杆,11-接纸轨道,12-第一导纸辊,13-第二导纸辊,14-第一电机,15-第一减速器,16-第一刀槽,17-第二刀槽,18-第一转轴,19-第二转轴,20-安装平面,21-插槽,22-圆弧形杆体,23-直线形杆体,24-压块,25-第一驱动轮,26-第一驱动连杆,27-第二驱动连杆,28-第二驱动轮,29-第三驱动连杆,30-第四驱动连杆,31-第二电机,32-第二减速器,33-主动齿轮,34-从动齿轮,35-轨道侧壁,36-轨道底面,37-第一滑动挡板,38-第二滑动挡板,39-槽条,40-T形限位滑块,41-螺钉,42-端板,43-第一弹簧,44-第二弹簧,45-圆弧形衔接面,46-第一圆弧形凹部,47-第二圆弧形凹部,48-竖向平切面,49-空腔,50-让位槽,51-裁纸刀,52-让位通道,53-已折叠柔性纸,54-未折叠柔性纸,55-第一压痕,56-第二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10所示,一种用于水性油墨印刷的柔性纸折叠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上沿着进纸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竖直进纸的导纸辊传送机构2、柔性纸折叠机构3,所述柔性纸折叠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转辊4与第二转辊5,所述第一转辊的周部竖向固设有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二转辊周部对压并在柔性纸上产生压痕的第一压刀6,所述第二转辊的周部竖向固设有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一转辊周部对压并在柔性纸上产生压痕的第二压刀7,所述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的周部均设有凹部8,所述第一转辊的凹部内设有第一拨杆9,所述第二转辊的凹部内设有第二拨杆10,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的旁侧设置有接纸轨道11,所述接纸轨道上设置有滑动挡板,所述第一拨杆经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摆出凹部并将柔性纸压在滑动挡板一侧,所述第二拨杆经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摆出凹部并将柔性纸压在滑动挡板另一侧,所述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经电动机构驱动进行同步反方向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纸辊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导纸辊12与第二导纸辊13,所述第一导纸辊与第二导纸辊的周部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导纸辊经第一电机14、第一减速器15驱动进行转动,第一导纸辊12与第二导纸辊13接触带动第二导纸辊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辊的周部竖直开设有第一刀槽16,所述第一压刀位于第一刀槽内部,所述第一压刀的刀口突出第一转辊的周部,所述第二转辊的周部竖直开设有第二刀槽17,所述第二压刀位于第二刀槽内部,所述第二压刀的刀口突出第二转辊的周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刀的刀口突出第一转辊的周部2-3mm,所述第二压刀的刀口突出第二转辊的周部2-3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转辊至上外下依次同轴设置有若干个凹部,所述第二转辊至上外下依次同轴设置有若干个凹部,所述第一转辊的凹部内均设有第一拨杆,所述第二转辊的凹部内均设有第二拨杆,所述第一转辊的旁侧竖直设置有第一转轴18,所述第二转辊的旁侧竖直设置有第二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周部均开设有竖直的安装平面20,所述安装平面上均至上往下开设有若干个插槽21,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均包括位于凹部内的圆弧形杆体22,所述圆弧形杆体的端部均固设有直线形杆体23,所述直线形杆体的端部嵌入插槽内,所述安装平面上在每个插槽的槽口处均螺接有用于将直线形杆体压紧在插槽内的压块2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连在第一转辊顶部的第一驱动轮25,所述第一驱动轮上偏心连接有第一驱动连杆26,所述第一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驱动连杆27,所述第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的顶部固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连在第二转辊顶部的第二驱动轮28,所述第二驱动轮上偏心连接有第三驱动连杆29,所述第三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四驱动连杆30,所述第四驱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的顶部固连,所述电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转辊底部的第二电机31,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第二减速器32,所述第二减速器与第一转辊底部的主动齿轮33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二转辊底部的从动齿轮34啮合,旋转中的第一转辊通过第一驱动轮、第一驱动连杆、第二驱动连杆带动第一转轴以及固连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拨杆进行往复摆出或摆入,旋转中的第二转辊通过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连杆、第四驱动连杆带动第二转轴以及固连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拨杆进行往复摆出或摆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纸轨道包括纵向延伸的两轨道侧壁35、两轨道侧壁之间的轨道底面36,所述滑动挡板包括第一滑动挡板37与第二滑动挡板38,所述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的邻面之间具有间隙,两轨道侧壁上对称开设有纵向延伸的槽条39,所述第一滑动挡板的另一面经插设在槽条上的T形限位滑块40进行横向限位,所述第二滑动挡板的另一面经插设在槽条上的T形限位滑块进行横向限位,所述T形限位滑块与第一滑动挡板经螺钉41螺接,所述T形限位滑块与第二滑动挡板经螺钉螺接,所述接纸轨道的首端为敞口,所述接纸轨道的末端固设有端板42,所述第一滑动挡板的后端面与端板之间经第一弹簧43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挡板的后端面与端板之间经第二弹簧4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纸轨道首端的轨道底面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相邻,所述接纸轨道首端的轨道底面上设置有形状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相适应的圆弧形衔接面45,所述圆弧形衔接面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滑动挡板的前端面设有形状与第一转辊的周部相适应的第一圆弧形凹部46,所述第二滑动挡板的前端面设有形状与第二转辊的周部相适应的第二圆弧形凹部47,所述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在第一圆弧形凹部与第二圆弧形凹部的相邻端部上竖向削除并形成有竖向平切面48,所述竖向平切面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之间形成用于柔性纸拐弯的空腔4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轨道底面的中部开设有一让位槽50,所述接纸轨道内设置有竖直穿过让位槽的裁纸刀51,所述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的邻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让位裁切刀的让位通道52。
该用于水性油墨印刷的柔性纸折叠机构的工作原理:如图7所示,竖直的柔性纸从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之间送入,并在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之间来回折叠,已折叠柔性纸53在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被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压在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周部,折叠的步骤为,当第二转辊的第二压刀与第一转辊周部对压时,未折叠柔性纸54被压出一条竖直的第一压痕55,与此同时,第二拨杆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下摆出凹部并将已折叠柔性纸压在第二滑动挡板上;如图8所示,随着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的继续旋转,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在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已折叠柔性纸压在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周部、带有第一压痕的未折叠柔性纸逐渐进入空腔,由于未折叠柔性纸的一端被第二滑动挡板压在第二转辊上,未折叠柔性纸的另一端持续送入,在第一压痕的作用下,未折叠柔性纸偏向第一转辊侧,并随着第一转辊的旋转第一压痕端被卷入第一转辊与已折叠柔性纸之间;如图9所示,当第一压痕端被卷入到第一滑动挡板的左侧极限位置时,第一转辊在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拨杆摆出凹部并将该柔性纸拨离第一转辊后压在第一滑动挡板侧已折叠柔性纸上,与此同时,第一转辊的第一压刀与第二转辊周部对压,未折叠柔性纸被压出一条竖直的第二压痕56;如图10所示,随着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的继续旋转,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在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已折叠柔性纸压在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周部、带有第二压痕的未折叠柔性纸逐渐进入空腔,由于未折叠柔性纸的一端被第一滑动挡板压在第一转辊上,未折叠柔性纸的另一端持续送入,在第二压痕的作用下,未折叠柔性纸偏向第二转辊侧,并随着第二转辊的旋转第二压痕端被卷入第二转辊与已折叠柔性纸之间,当第二压痕端被卷入到第二滑动挡板的右侧极限位置时,第二转辊在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拨杆摆出凹部并将该柔性纸拨离第二转辊后压在第二滑动挡板侧的已折叠柔性纸上;按照如图7至图10的顺序循环往复,随着已折叠柔性纸的增加,第一滑动挡板与第二滑动挡板克服弹簧弹力逐渐后移。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用于水性油墨印刷的柔性纸折叠机构。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