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工程体量较小的项目由于施工场地面积有限,无法在施工区域内建造垃圾房,所以需要在施工场地外建造用于堆放建筑垃圾的垃圾房。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利用塔吊在其覆盖半径范围内进行建筑垃圾的清运和投放,而传统建造的垃圾房,不适于此种建筑垃圾清运方式。为此,研制开发一种可以从顶部投放建筑垃圾的垃圾房显得此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以解决在项目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传统垃圾房不适用于采用塔吊清运、投放建筑垃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包括:
支撑墙体,合围形成供垃圾堆放的堆放空间;
滑轨,架设于所述支撑墙体的顶部;
防雨顶盖,盖合于所述支撑墙体的顶部,所述防雨顶盖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滑设于所述滑轨;
用于控制所述防雨顶盖的打开和闭合的齿轮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导轨,悬挑于所述支撑墙体的外侧,所述驱动导轨与所述滑轨平行设置;正反转齿轮,安装于所述防雨顶盖的底部,所述驱动导轨上设有与所述正反转齿轮啮合的齿条;以及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正反转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墙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墙体的顶部预埋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导轨。
进一步的,包括斜撑,所述斜撑斜向抵撑于所述支撑墙体和所述驱动导轨的底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驱动导轨位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的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防雨顶盖包括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位于所述第一滑轨及所述第二滑轨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盖的第一侧安装有二所述滑轮,所述第一滑轨位于所述第一顶盖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滑轨内设有止挡块,所述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一顶盖的第一侧的二滑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包括:支撑墙体,合围形成供垃圾堆放的堆放空间;
滑轨,架设于所述支撑墙体的顶部;
防雨顶盖,盖合于所述支撑墙体的顶部,所述防雨顶盖的底部设有多个滑轮,所述多个滑轮滑设于所述滑轨;
用于控制所述防雨顶盖的打开和闭合的齿轮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导轨,架设于所述支撑墙体的顶部且平行于所述滑轨,所述驱动导轨与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支撑墙体的相对两侧;正反转齿轮,安装于所述防雨顶盖的底部,所述驱动导轨上设有与所述正反转齿轮啮合的齿条;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正反转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墙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有效节约现场施工场地,将垃圾房设置在施工场地外;通过塔吊将建筑垃圾直接向垃圾房投递,省去中间垃圾运输环节,既大大提高了垃圾转运和清理效率,又节省了工程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包括:支撑墙体1、滑轨组、防雨顶盖以及齿轮控制装置。四面支撑墙体1围合形成供建筑垃圾堆放的堆放空间。滑轨组架设在两相对的支撑墙体1的顶部。防雨顶盖盖合在支撑墙体1上,防雨顶盖底部设有滑轮,滑轮滑设于滑轨中。用于控制防雨顶盖的打开和闭合的齿轮控制装置,连接在支撑墙体1和防雨顶盖之间。
支撑墙体1为普通砖体结构砌筑形成。在支撑墙体1的顶部预埋有用于多个预埋件。支撑墙体1上还开设有用于建筑垃圾从堆放空间清理出去的对开门。
滑轨组包括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平行设置。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分别通过预埋件与支撑墙体1焊接连接。第一滑轨21、第二滑轨22的两端均延伸出支撑墙体1的外侧。
防雨顶盖包括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第一顶盖31与第二顶盖32的结构相同。第一顶盖31的底部安装滑轮5。第一顶盖3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各安装有两个滑轮5。第一顶盖31的第一侧的滑轮5滑设与第一滑轨21中;第一顶盖31的第二侧的滑轮5滑设于第二滑轨22中。同样的,第二顶盖32的底部安装滑轮5。第二顶盖3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各安装有两个滑轮5。第二顶盖32的第一侧的滑轮5滑设与第一滑轨21中;第二顶盖32的第二侧的滑轮5滑设于第二滑轨22中。
第一滑轨21的相对两端设有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第二滑轨22的相对两端设有第三止挡块和第四止挡块。第一止挡块位于第一顶盖31的第一侧的两个滑轮5之间。第二止挡块位于第二顶盖32的第一侧的两个滑轮5之间。第三止挡块位于第一顶盖31的第二侧的两个滑轮5之间。第四止挡块位于第二顶盖31的第二侧的两个滑轮5之间。
止挡块在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中的位置决定了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可以在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内滑动的距离,一方面,以控制防雨顶盖可以打开的最大面积,同时也能防止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从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中脱离而发生坠落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齿轮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导轨41、正反转齿轮42以及驱动装置43。驱动导轨41设在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之间,且平行于第一滑轨21。
优选的,在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打开后,能将建筑垃圾毫无阻挡的从垃圾房的顶部投入支撑墙体1的堆放空间中,驱动导轨41包括设在第一顶盖31下方的第一驱动导轨以及设在第二顶盖32下方的第二驱动导轨。第一驱动导轨和第二驱动导轨悬挑在支撑墙体1的外侧,第一驱动导轨位于支撑墙体1的第一侧,第二驱动导轨位于支撑墙体1的第二侧。
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底部分别安装有正反转齿轮42。第一驱动导轨和第二驱动导轨中均设有与正反转齿轮42啮合的齿条。第一驱动导轨和第二驱动导轨通过预埋件与支撑墙体1焊接连接。驱动装置43为安装在支撑墙体1的外侧的电机。驱动装置43驱动正反转齿轮41的转动,可以控制正反转齿轮41的正转和反转从而带动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的打开和闭合。
为了提高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结构稳固性,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还设有斜撑。斜撑包括连接在支撑墙体1的外侧和第一驱动导轨的底部之间的第一斜撑、连接在支撑墙体1的外侧和第二驱动导轨的底部之间的第二斜撑。同样的,在第一滑轨21、第二滑轨22与支撑墙体1之间也可以架设类似斜撑杆。
为了提高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的稳固性,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的端部之间还分别设有与第一滑轨21、第二滑轨22固定连接的连接杆。
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侧视图。
参照图3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包括:支撑墙体1’、滑轨2’、防雨顶盖以及齿轮控制装置。
支撑墙体1’合围形成供垃圾堆放的堆放空间。滑轨2’架设于支撑墙体1’的顶部。防雨顶盖盖合于支撑墙体的顶部,防雨顶盖的底部设有多个滑轮5’,多个滑轮5’滑设于滑轨2’。
齿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防雨顶盖的打开和闭合。齿轮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导轨41’、正反转齿轮42’以及驱动装置43’。驱动导轨41’架设于支撑墙体1’的顶部且平行于滑轨2’。驱动导轨41’与滑轨2’位于支撑墙体1’的相对两侧。正反转齿轮42’安装于防雨顶盖的底部,驱动导轨41’上设有与正反转齿轮42’啮合的齿条。驱动装置43’驱动连接正反转齿轮42’。驱动装置43’安装于支撑墙体1’上。
支撑墙体1’为普通砖体结构砌筑形成。在支撑墙体1’的顶部预埋有用于多个预埋件。支撑墙体1’上还开设有用于建筑垃圾从堆放空间清理出去的对开门。
滑轨2’通过支撑墙体1’顶部的预埋件与支撑墙体1’焊接连接。滑轨2’的两端均延伸出支撑墙体1’的外侧。
防雨顶盖包括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第一顶盖31’与第二顶盖32’的结构相同。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的底部安装有滑轮5’。第一顶盖31’的第一侧、第二顶盖32’的第一侧分别安装有两个滑轮5’。滑轨2’位于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的第一侧。第一顶盖31’的滑轮5’和第二顶盖32’的滚轮5’滑设在滑轨2’中。
为了防止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从滑轨滑脱造成坠落,滑轨2’的相对两端设有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第一止挡块位于第一顶盖31’的第一侧的两个滑轮5’之间。第二止挡块位于第二顶盖32’的第一侧的两个滑轮5’之间。
止挡块在滑轨2’的位置决定了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可以在滑轨2’内滑动的距离,一方面,以控制防雨顶盖可以打开的最大面积,同时也能防止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从滑轨2’中滑脱而发生坠落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齿轮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导轨41’、正反转齿轮42’以及驱动装置43’。
驱动导轨41’位于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的第二侧。驱动导轨41’也通过与预埋于支撑墙体1’上的预埋件焊接连接在支撑墙体1’的顶部。驱动导轨41’与滑轨2’相互平行,驱动导轨41’和滑轨2’位于支撑墙体1’的相对两侧,这样能确保在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打开后,能将建筑垃圾毫无阻碍的从垃圾房的顶部投入到支撑墙体1’的堆放空间。
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的底部安装有正反转齿轮42’,驱动导轨41’上设有与正反转齿轮42’啮合的齿条。
驱动装置43’为安装在支撑墙体1’的外侧的电机。驱动装置43’驱动连接正反转齿轮42’,可以控制正反转齿轮42’的正转和反转,从而带动第一顶盖31’和第二顶盖32’的开启和关闭。
为了提高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的结构稳固性,顶盖可开启的垃圾房还设有斜撑。斜撑包括连接在支撑墙体1’的外侧和驱动导轨41’的底部之间的第一斜撑。同样的,在滑轨2’与支撑墙体1’之间设有第二斜撑。
为了提高滑轨和驱动导轨的稳固性,滑轨2’和驱动导轨41’的端部之间还分别设有与滑轨2’、驱动导轨41’固定连接的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有效节约现场施工场地,将垃圾房设置在施工场地外;通过塔吊将建筑垃圾直接向垃圾房投递,省去中间垃圾运输环节,既大大提高了垃圾转运和清理效率,又节省了工程施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