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运输的包装材料,具体的说是一种无方钢水平拉带干料袋。
背景技术:
用集装箱运输粉状或者颗粒状货物的时候,为了防止污染和撒漏,通常采用PE塑料袋作为内包装材料,但由于塑料袋的抗拉强度差,虽有车厢壁板的支撑,但在打开车厢壁板装货或者卸货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货物的压力胀破袋体。本人申请的中国专利2014205065915公开了一种《缝合式双层复合式铁路运输专用内衬包装袋》,采用双层袋体结构,内袋采用密封性能好的聚乙烯薄膜材料,外层采用抗拉强度好的聚乙烯聚丙烯编织布,具有结构牢固、防潮效果好、使用方便的特点,但这种结构的包装袋生产成本较高,又由于卸料口较小,卸料的后期会有部分残留在袋体内难以排出。另外,由于吊挂和固定部位不够牢固,容易局部受力扯烂袋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固定位受力均匀、卸料彻底的无方钢水平拉带干料袋。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方钢水平拉带干料袋包括矩形筒状结构的袋体,所述袋体是由矩形结构并相互平行设置的后片材、前片材以及连接在后片材和前片材之间的筒体构成,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与后片材、前片材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后片材的上端设置有连通筒体内腔的进料筒、下端设置有卸料筒,所述进料筒和卸料筒均为矩形筒状结构并且均位于后片材的中轴线上,所述后片材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横向设置的横拉带,所述横拉带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筒体的左右侧壁、并贴合在筒体的侧壁上,所述多根横拉带相互平行设置,在筒体的侧壁上粘贴有侧壁覆盖层,所述横拉带的末端位于筒体的侧壁与侧壁覆盖层之间;在后片材上粘贴有后片覆盖层,所述横拉带的中段位于后片材与后片覆盖层之间。
在筒体的内腔中、后片材中轴线的两侧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个侧面紧贴筒体的底面,气囊上设置有充气嘴。
在筒体的底面的前端贴合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的前端设置有筒状的拉带套筒。
所述筒体的底面设置有轴向分布的粘接带。
在筒体的底面的前端贴合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的前端设置有筒状的拉带套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后,该干料袋采用制造成本较低的水平拉带加强袋体结构,可以避免车厢壁板打开使胀破袋体,其结构牢固、进料速度快、固定位受力均匀、卸料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横拉带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除横拉带以外其他部分特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方钢水平拉带干料袋包括矩形筒状结构的袋体,所述袋体是由矩形结构并相互平行设置的后片材1、前片材2以及连接在后片材1和前片材2之间的筒体3构成,所述筒体3的两端分别与后片材1、前片材2的边缘固定连接,形成截面为矩形的筒状结构;所述后片材1的上端设置有连通筒体3内腔的进料筒9、下端设置有卸料筒10,所述进料筒9和卸料筒10均为矩形筒状结构并且均位于后片材1的中轴线上,分别用于装料和卸货。装料或者卸货时将进料筒9和卸料筒10打开,使其处于开放状态,在运输过程中将进料筒9和卸料筒10折叠起来并用胶带粘贴在后片材1上即可将其封闭。所述袋体以及进料筒9和卸料筒10均采用PE膜或者其他塑料薄膜等材料热合粘接而成。
所述后片材1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横向设置的横拉带4,所述横拉带4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筒体3的左右侧壁、并贴合在筒体3的侧壁上,所述多根横拉带4相互平行设置,在筒体3的侧壁上粘贴有侧壁覆盖层5、6,所述横拉带4的末端位于筒体3的侧壁与侧壁覆盖层5、6之间;在后片材1上粘贴有后片覆盖层7,所述横拉带4的中段位于后片材1与后片覆盖层7之间。每一横拉带4均采用独立的后片覆盖层7覆盖,多个条形的后片覆盖层7相互平行设置。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个较大的后片覆盖层7覆盖所有的横拉带4。所述横拉带4以及后片覆盖层7和侧壁覆盖层5、6采用强度较大的编织材料或者纤维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在筒体3的内腔中、后片材1中轴线的两侧设置有气囊13、14,所述气囊13、14的一个侧面紧贴筒体3的底面,气囊13、14上设置有充气嘴。装料的时候,气囊的侧壁紧贴筒体3的底面和侧壁,不占用空间,在卸料的后期,通过设置在后片材1上的气嘴向气囊13、14内充气,使气囊13、14膨胀,将筒体3内两侧的货物向中间集中,促进货物的流动排出。
另外,在筒体3的底面31的前端贴合有增强层14,所述增强层14的前端设置有筒状的拉带套筒15。该增强层14和拉带套筒15采用强度较大的编织材料或者纤维材料制成。在拉带套筒15内贯穿插入拉带或者支撑杆,并将拉带或者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车厢壁上可以用于固定袋体的前端。
所述筒体3的底面31设置有轴向分布的粘接带33。该粘接带33为双面粘接材料,用于将底面31粘接在车厢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