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的磁动力传送带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送带种类繁多,其结构构成主要包括有传送带和转轴,传送带和转轴之间运行时主要通过转轴转动带动传送带传动,但转轴和传送带之间主要通过摩擦力作为动力基础来实现传送,由于传送带长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会不断的损耗,损耗大、需要经常更换传送带,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传送带在传动时由于需要靠摩擦力传递动力,会在摩擦时产生环境噪音,可见,现有技术中的传送带在使用时使用寿命短、成本高且噪音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动力传送带,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送带存在的损耗大、使用成本高、存在有噪音污染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所提出的磁动力传送带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磁动力传送带,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沿周向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沿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磁条,所述第三磁条与第一磁条磁极相对设置且磁极相异,用于产生带动传送带转动的磁引力,所述第三磁条与和所述第一磁条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磁条磁极相同且磁极至少一部分相对设置,用于产生使传送带与驱动轮间保持一定间距的磁斥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磁条设置有两个,设置在与所述驱动轮两端位置对应处的传送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磁条沿驱动轮轴向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三磁条中的两个设置在与所述驱动轮两端位置对应处,相邻两第三磁条之间设置有第四磁条,所述第四磁条与所述第一磁条磁极相对设置且磁性为同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磁条沿驱动轮周向的弧长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磁条沿驱动轮周向的弧长长度。
进一步的,所相邻第三磁条间的间隔为驱动轮周长的1/n,n为偶数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条沿磁动轮周向的弧长值小于所述第二磁条沿驱动轮周向的弧长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三磁条相对面磁极为N级或S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磁条和第四磁条固定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磁动力传送带,包括有驱动轮和与驱动轮配合的第三磁条,在驱动轮上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磁极反向设置,通过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与设置在传送带上的第三磁条之间产生的相互磁引力和相互磁斥力作用使传送带和驱动轮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在在驱动轮的带动下同步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磁动力传送带结构使传送带无需依靠摩擦力来进行传送,有效的减少了传送带因摩擦而造成的磨损,降低了损耗的同时还延长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带和驱动轮之间为非接触式传动,还有效的避免了因摩擦力作用而产生的噪音污染,实现了静音传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动力传送带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动力传送带一个实施例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磁动力传送带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磁动力传送带的实施例,包括驱动轮1,所述驱动轮1沿周向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磁条11和第二磁条12,沿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磁条3,所述第三磁条3与第一磁条11磁极相对设置且磁极相异,用于产生带动传送带2转动的磁引力,所述第三磁条3和与第一磁条11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磁条12的磁极相同且磁极至少一部分相对设置,用于产生使传送带2与驱动轮1间保持一定间距的磁斥力。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磁动力传送带结构主要包括有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带2、用于带动传送带2转动为传送带2提供驱动力的驱动轮1,驱动轮1主要与在外界动力设备带动下进行转动,外界动力设备可采用电机或马达等,在此不做赘述。在驱动轮1转动时,则相应带动传送带2转动。通过与传送带2固定连接的第三磁条3和驱动轮1上的第一磁条11间的磁引力、第三磁条3和第二磁条12之间的磁斥力的共同作用,使传送带2不仅能够同步跟随驱动轮1转动,且在转动的过程中与驱动轮1之间可保持一定的间距,悬浮于驱动轮1的上方。具体的在设置时,驱动轮1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磁力环结构,即第一磁条11和第二磁条12沿驱动轮1圆周方向上依次交替拼合在一起且相邻的第一磁条11和第二磁条12间磁极反向设置。在第一磁条11的两侧为2个第二磁条12,同样,在第二磁条12两侧为两个第一磁条11,第一磁条11和第二磁条12的磁极均沿驱动轮的径向方向从N极/S极到S极/N极设置,在传送带2上固定设置第三磁条3,第三磁条3沿驱动轮的径向方向设置,对应和第一磁条11和第二磁条12的磁极相对,且第三磁条3沿传送带2货物的传送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排,可在在转动的过程中与驱动轮1之间保持连续的磁引力和磁斥力作用,确保传送带2的连续传送。
传送带2上的第三磁条3磁极的方向朝向第一磁条11的磁极方向,且与第一磁条11磁极设置为同向,由于同性相吸的原理,则在驱动轮1上的第一磁条11转动时,则会通过两者之间的磁引力带动与第三磁条3固定连接的传送带2同步转动。同时第三磁条3和设置在第一磁条11两端的2个第二磁条12间磁极采用同向设置,由于异性相斥,则会在每一个第三磁条3与第二磁条12间均产生一沿两者连线方向的排斥力,如图5所示,排斥力可分解为沿圆周切线方向的第一排斥力F1和垂直于圆周方向的第二排斥力F2,2个第二磁条12沿圆周方向切线分解的第一排斥力F1分别作用在第三磁条3的两端,且两个第一排斥力F1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确保第三磁条3可保持在第一磁条11对应上方的中心位置处,同时第二排斥力F2与传送带2和第三磁条3的自重G和第三磁条3和第一磁条11的吸引力F3达到平衡,使传送带2和驱动轮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在驱动轮1进行转动时,如图2所示,从第三磁条3传动到位于驱动轮1上方的切入点4开始,第三磁条3和驱动轮1间始终保持一定间距且位于第一磁条11的正中上方位置,当转动到下方的切出点5后,切出点5即为驱动轮1和传送带2即将分离的点,由于驱动轮1继续逆时针转动,驱动轮1上的第一磁条11和第三磁条3之间的距离变大,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变小,则传送带2和驱动轮1之间脱离,不会因磁力作用而将传送带2吸合在驱动轮1上,有效的保证了传动的连续性。
具体的在进行设置时,第三磁条3可以设置2个,设置在与所述驱动轮1两端位置对应处的传送带2上。此时由于只在传送带2的两侧设置,可能产生的排斥力较小,使传送带2吸合在驱动轮1上,为实现驱动轮1与传送带2的正常无接触传动,可通过调节第三磁条3的和第一磁条1的大小来实现,即加大第三磁条3和第二磁条12的尺寸,减小第一磁条11的尺寸,即使第一磁条11沿驱动轮周向的弧长值小于所述第二磁条12沿驱动轮1周向的弧长值,使第三磁条3对应的驱动轮周向弧长值加大,使其更接近与第一磁条11两侧的两个第二磁条,使第三磁条3与驱动轮的2个第二磁条对应的磁极相对面加大,增加排斥力,实现非接触传动。
优选的,将第三磁条3沿驱动轮1轴向上设置多个,其中有2个设置在与驱动轮1两端位置对应处,剩余的沿驱动轮两端的之间的轴向方向上对应设置,在每相邻两个第三磁条3之间设置一个第四磁条6,第四磁条6与第一磁条11磁极相对设置且磁性为同向。 为确保传送带2可受到足够大的排斥力使传送带2与驱动轮1之间能够保持一定间距,增加第三磁条3和多个第四磁条6,第四磁条6与第一磁条11间产生斥力作用。此时,在垂直与驱动轮切线方向上,所有的第四磁条6产生的排斥力、所有第三磁条3和第二磁条12竖直方向的第二排斥力与第一磁条11和所有的第三磁条3之间的吸引力、传送带2、第三磁条3的自重达到平衡,使传送带2和驱动轮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磁条3沿驱动轮1周向的弧长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磁条6沿驱动轮1周向的弧长长度。第三磁条3沿圆周方向上更接近于两侧的第二磁条12,其与第二磁条12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大于第四磁条6与第二磁条12之间的吸引力,可以保证驱动轮1上的第二磁条12不被第四磁条6吸引,导致旋转运动失效。
进一步的,所相邻两第三磁条3间的间隔为驱动轮1周长的1/n,n为偶数值。可用于确保第三磁条和驱动轮上的第一磁条相互吸合作用,确保传动的连续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条11与所述第三磁条3相对的磁极为N级或S级。
第一磁条11与第三磁条3磁极呈相反设置,当第一磁条11为S极时,则第三磁条3为N极,反之亦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磁条3和第四磁条6固定设置在所述传送带2上。可以通过粘结方式固定或设置安装架固定在传送带2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